1、探水前应加固探水地点附近的巷道支架,背好顶帮,并在工作面迎头设好坚固的立柱和挡板,清理巷道,挖好排水沟;在打钻地点或其附近安设专用电话,并与受水害威胁的相邻地点有信号联系,一旦透水立即通知有关人员撤离危险区。
2、在预计水压较大地点探水时,必须先按好孔口管和控制闸阀。孔口管与孔壁之间,必须灌注水泥浆固定,并进行耐压试验,达到能承受设计压力后,方准继续钻进。特别危险的地区,还应预先采取开掘安全躲避洞,规定撤人的避灾路线等措施。
3、钻进时,应注意钻孔情况,如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钻孔中的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顶钻等异状时,必须停止钻进,进行检查,监视水情,并报告矿调度室。严禁移动或拔出钻杆。如果发现情况危急时,必须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区的人员,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钻孔接近老空,预计可能有瓦斯或其它有害气体涌出时,必须有瓦斯检查员或矿山救护队员在现场值班,检查空气成分。如果瓦斯或其它有害气体超过允许浓度时,必须立即停止打钻,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矿调度室,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探水前应加固探水地点附近的巷道支架,背好顶帮,并在工作面迎头设好坚固的立柱和挡板,清理巷道,挖好排水沟;在打钻地点或其附近安设专用电话,并与受水害威胁的相邻地点有信号联系,一旦透水立即通知有关人员撤离危险区。
2、在预计水压较大地点探水时,必须先按好孔口管和控制闸阀。 孔口管与孔壁之间,必须灌注水泥浆固定,并进行耐压试验,达到能承受设计压力后,方准继续钻进。
特别危险的地区,还应预先采取开掘安全躲避洞,规定撤人的避灾路线等措施。3、钻进时,应注意钻孔情况,如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钻孔中的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顶钻等异状时,必须停止钻进,进行检查,监视水情,并报告矿调度室。
严禁移动或拔出钻杆。如果发现情况危急时,必须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区的人员,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钻孔接近老空,预计可能有瓦斯或其它有害气体涌出时,必须有瓦斯检查员或矿山救护队员在现场值班,检查空气成分。如果瓦斯或其它有害气体超过允许浓度时,必须立即停止打钻,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矿调度室,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最重要的是掘进巷道一定要提前探水。这是最实质的。
制度方面,一定要有详细的、准确的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制定严格的防治水规程,落实责任到人制度,定期对工人进行防治水培训,例如煤矿突水前兆这些一定每个人都要非常熟悉。
矿井建设方面,避难硐室、紧急救生舱等必备设施一定要有,而且要定期检查维修。
生产过程中,严禁在水体下采用全部垮落法开采,水体保护煤柱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留设,井筒、巷道、工作面经过含水层时一定要有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应急方案,严禁跨界开采。
煤矿防治水在大学是专门的一门课程,在这不可能详细地介绍每个方面。我的书也不在手边,只能按照本科时上课的记忆来写一个大概。希望可以帮到你。如果要写论文或者规程的话按照上面的内容结合具体的规定和规程展开就可以了。欢迎追问。
井下防治水的主要措施包括留设防水煤(岩)柱、建筑防水闸门和防水墙、探放水、疏放降压开采、注浆堵水和矿井防排水系统等。
(1)防水煤柱 为了防止地表水或地下水渗人工作地点,需要留设一定宽度和高度的防水煤(岩)柱,常有的防水煤(岩)柱是井田边界煤柱、断层防水煤(岩)柱、上下水平(或相邻采区)防水煤(岩)柱、水淹区防水煤(岩)柱、地表水体防水煤(岩)柱、煤层嚣头防水煤柱等。对于各种煤(岩)柱的宽度和高度,《煤矿安全规程》都有明确的规定。
这些煤柱是严禁开采的。 (2)防水设施 防水闸门和防水墙是井下防水的主要安全设施。
凡是受水患威胁严重的矿井,在井下巷道布置和生产矿井开拓延伸或采区设计时,都应在适当地点预留防水闸门、硐室和防水墙的位置,使矿井形成分翼、分水平或分采区隔离开采,在水患发生时,使矿井能分区隔离,缩小灾情影响范围,控制水势危害,确保矿井安全。 (3)井下探放水 井下探放水是指当采掘工作面接近老窑、含水层、断层、陷落柱等有水害隐患的地点,要先探明水情,然后有计划地将水放出来。
因此,应当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决不可疏忽大意,更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执意蛮干。 探水与掘进应交叉进行,探水钻孔终孔位置应当始终超前掘进工作面一定距离,即超前距。
每次掘进长度不得超过允许的掘进距离。钻场应加强支护,并在工作面迎头打好坚固的立柱和挡板;保持水沟畅通,在打钻地点或附近安设专用电话,并设有与受水患威胁地点相通的防水信号;打钻中如发现有透水可能时,应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头,并立即报告调度室,情况危急时,必须立即撤出所有受水患威胁地区的人员,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打钻过程中,要加强通风和瓦斯等有害气体的检查。严禁用放炮方法放水。
(4)排水系统 每个矿井都应建立完善的防排水系统,水泵的防排水能力应在20小时内排出矿井24小时矿井的最大涌水量,排水管应与之相适应。主要水仓的有效容量达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水仓、沉淀池和水沟中的淤泥应及时清理,每年雨季前必须清理一次。
在矿井发生水灾时,矿井主排水泵不能停,水泵司机必须坚守岗位。
探掘分离管理制度、探放水作业现场图牌板管理制度、防治水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探放水作业质量验收制度、防治水相关人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度、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水文地质工作制度、生产安全联系制度、地测工作质量及事故分析制度、地测资料定期分析、保管、提供制度、设备、工具使用、保管、发放制度、地测资料、技术报告审批制度、重大水患停产撤人制度、暴雨天气期间巡视及停产撤人制度、探放水安全确认签字移交制度、探放水工作日常巡回检查制度、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探放水培训制度、探放水工作考核制度、探放水作业优先制度、井田内及周边煤矿监测监控管理制度、防治水预案及事故分析制度、探放水技术例会制度、。
3XXX综放面初次放顶及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一、说明:3XXX工作面是一次采全厚综采放顶煤工作面。
本面开采山西组3(3上)煤。工作面走向长633m,倾斜长为194.5m,平均采放厚度8.5m,工作面煤层直接顶为泥岩,厚0.5-2.0m,老顶为中、细砂岩,厚度为18.8~19.7m。
根据工作面地质构造和邻近工作面3112面开采实践,初步确定本面初次放顶来压步距为20-30m,来压显现明显。为确保初采及初次放顶期间的安全生产,特提出如下安全技术措施,要求有关施工人员认真贯彻执行。
二、安全技术措施1、工作面正式生产前,必须按本面规程规定上齐通风设施、安全检测设备及防尘隔爆安全设施,并保证其正常使用,以确保工作面风量、风速、气体监控、防尘及隔爆措施符合标准要求。2、加强工作面电气设备维修,杜绝失爆现象。
3、初次放顶前,必须按作业规程规定完善和维护好排水系统,配齐备用设备,疏通泄水通道,确保中切眼初放期间涌水正常排放。4、工作面生产前,轨道运输安全设施、运输机安全设施、电气开关保护、通讯照明设备、矿压监测仪器等必须齐全可靠,正常工作。
5、工作面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要求,配齐所有支护材料,否则不准生产。6、生产前,工作面两巷从切顶排向外支护达到规程设计要求。
7、将安装剩余的设备部件以及杂物转运到指定地点或上井。8、煤机开机前,应将煤壁机道所有杂物清理干净,割煤时,一旦发现铁器等,应立即停机处理。
9、设备试运转期间,设专人认真观察煤机、三机及胶带运输机等设备运转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机处理,否则不准生产。10、加强设备检修,电缆全部捆扎,电器绝缘全部测量一遍,各部电机、减速箱冷却系统,油位要达到要求,设备零部件上齐并紧固一遍,全面设备布局调整合理。
11、工作面每向前推进一硐,应将每架支架、每节运输机槽体存在的问题全部记录在案,并及时整改,确保工作面推采2硐后,设备整修完好。12、本面初次放顶期间,区队成立以队长为组长,技术员为副组长,跟班副职、班组长、验收员为成员的初次放顶领导小组。
要求领导小组成员跟班现场。具体负责措施的现场落实兑现。
直至经矿领导小组确认放顶工作结束为止。13、工作面初次放顶期间,应加强来压的预测预报工作,由矿压部门在轨道顺槽挂牌标明来压位置和工作面推进距离,以便及时掌握工作面来压情况。
14、初放期间,三班进行矿压观测,及时进行预测预报。工作面要设专人全面巡视顶板情况,发现来压预兆时及时撤人,并向调度室及区队汇报。
15、初采放顶期间,工作面范围内严禁爆破作业,避免产生电气机械火花、明火等。16、初放前,应加强液压系统、支架的维修,确保泵站压力30MPa,乳化液液配比3-5%,支架初撑力不小于24MPa,保证正规循环作业。
17、初采期间,应加强工作面工程质量管理,采高控制在2.6-2.8米,严禁超高,沿底开采,确保工程质量班班达到“三直、两平、两畅通、一净”。18、加强端头顶板管理,严格按规程支护方式支护并确保支护质量;两巷切顶排及时回撤放顶,做到收一峒后溜回撤一峒切顶排,并严格执行“先支后回”制度。
19、每班必须安专人对工作面所有支架和两巷所有使用的单体支柱进行二次注液,确保支架初撑力不低于24MPa,单体支柱初撑力不低11.5MPa。支架不准出现漏、窜现象,不准使用失效的单体支柱,柱、排距符合作业规程要求。
20、工作面若出现空帮、空顶现象或端面距大于340mm,必须及时拉好超前架接实顶,保证护帮板护实煤帮,否则必须使用单体支柱支设好临时支护,并栓好防倒绳,柱距0.75m,初撑力不得低于11.5MPa。严禁出现空顶、空帮。
21、工作面顶板严禁出现台阶、伞檐。正常情况下人员不准进入煤壁机道内作业,若需进入作业时,工作面采煤机、刮板输送机等设备开关要停电闭锁,工作地点左、右10架严禁动作,并设专人观察顶板和煤壁情况,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找掉危矸伞檐,并打好贴帮柱,腰好帮、背实顶,拴好防倒绳,柱距1.0m,初撑力不得低于11.5MPa。
22、若需要更改支柱时,必须严格执行先支后改制度,确保人员在有支护的安全条件下作业,严禁空顶作业。23、初次放顶期间,严格控制割煤速度在2m/min以下,并且每割煤一小时停机十分钟观察顶板,以防突然来压。
24、若顶板突然来压时,工作面内人员必须迅速进入架箱内,抱住大立柱;端头人员要及时离开端头处,必要时卧倒,等到顶板稳定后方可继续工作。25、当采空区顶板冒落高度达到采高的1.5倍、长度达到工作面长度的2/3以上时,视为初次放顶结束。
26、工作面初次放顶期间,要提前做好防治水工作,两巷排水能力设计施工严格按照规程规定要求进行,排水能力不得小于最大预计涌水量要求,并确保排水设备、管路完好。27、两巷水仓均准备充足的排水能力不低于最大涌水量设计的备用水泵。
28、轨顺和运顺水仓泵要有双回路电源。29、初次放顶期间,做好清淤工作,每班设专人及时清理巷道中淤煤,确保排水管路畅通。
30、一旦发生水淹巷道事故,要按既定避水灾路线撤人,同时向调度室和有关领导汇报。31、加。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
第一节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第二节 防治水基础资料
第三章 水文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
第一节 水文地质补充调查
第二节 地面水文地质观测
第三节 井下水文地质观测
第四节 水文地质补充勘探
第五节 地面水文地质补充勘探
第六节 井下水文地质勘探
第四章 矿井防治水
第一节 地面防治水
第二节 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第三节 建立健全排水系统
第四节 构筑水闸门与水闸墙的要求
第五节 疏干开采和带压开采
第六节 注浆堵水
第五章 井下探放水
第六章 水体下采煤
第七章 露天煤矿防治水
第八章 水害应急救援
第一节 应急预案及实施要求
第二节 排水恢复被淹井巷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十章 附则
附录:一、本规定主要名词解释
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主要内容
三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四、含水层富水性的等级标准
五、突水点突水量的等级标准
六、各类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七、“安全隔水厚度”和“突水系数”计算公式
八、“安全水头值”计算公式
九、采掘工作面水害分析预报表和预测图模式
地质工程师岗位责任制
1、在总工程师及生产科长的领导下,对所分管的地质工作全面负责。
2、鉴定井下施工场所的各种大小地质构造,并及时上图。
3、对巷道过断层、石门揭露煤层时正确判断其层位关系。
4、及时收集井下各种有关地质、水文资料,为巷道掘进、采区生产提供准确地质依据。
5、对收集到的地质资料进行整理、汇编、存档。
6、经常深入井下现场,及时了解出现的各种地质构造情况,并提出处理意见。
掘进队队长岗位责任制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和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是本队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者。
2、负责组织制定本队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负责督促检查本队主管技术员、跟班副队长、班长、验收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日常的工作考核。
3、全面负责本队的管辖范围内的质量标准化工作,负责按照质量标准搞好巷道掘进、支护、轨道铺设、水沟掘砌、巷道卫生方面的工作,推进标准化管理。
4、深入现场检查处理生产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在组织生是的同时,坚持把安全放在首位,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5、加强“一通三防”管理,管好用好“一通三防”设施。
6、负责抓好本队的安全生产,每周召开一次安全会议,总结上周的安全情况,制定安排好本周的安全生产工作。
7、负责监督检查本队作业规程、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在巷道开口、贯通、过空巷、施工煤仓大型峒室、工作面过断层、陷落柱等重要生产环节时,必须亲临现场跟班指挥,确保安全生产。
8、加强火工品的管理,严格领退制度,预防火工品丢失现象发生。
9、负责开好本队班前会,抓好现场交接班和质量验收工作。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