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短歌行中典故(短歌行四个典故赏析)

短歌行中典故(短歌行四个典故赏析)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08-07 12:04 浏览:5 次

1.短歌行 四个典故赏析

1、《短歌行》里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赏析

“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

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曹操的“求才”之心。

2、《短歌行》里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赏析

这是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表达了曹操求才若渴之情。

3、《短歌行》里的“海不厌深”赏析

这句也作“水不厌深”,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4、《短歌行》里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赏析

引周公自比,说明求贤建业的心思。《史记》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洗头时要多次挽起头发,吃一顿饭时多次停下,生怕失去天下有识之士。)

扩展资料

《短歌行》里的其他名人典故赏析

1、“唯有杜康”

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 汉《说文解字》载:“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国君,道家名人。”(杜康创造了秫酒。又叫少康,夏朝的君主,道家的知名人士)

2、“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周西伯昌:即周文王,名昌,姬姓。殷商时居于岐山之下,被封为西伯,即西方诸侯的首领。

3、“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相传当时天下分为九州,周文王统辖六州,所以孔子有“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殷朝土地为三份,周文王有其中的两份。)之说。曹操在此亦说“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是说献帝之世,之所以尚能保持刘汉统绪,是他在不遗余力而努力维护的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短歌行

2.曹操的短歌行中有哪些典故

曹操的《短歌行》中只有周公吐哺一个典故。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面对着美酒高声放歌,人生的岁月能有几何?好比是清晨的露水日出就干,可悲可叹失去的日月已经很多。慷慨激昂地唱着歌,内心忧虑却不能遗忘,用什么来消除忧愁?只有那美酒杜康。

穿青色衣领的学子,寄托着我悠长思慕之心。就是因为渴慕贤才,焦虑吟沉直到如今,鹿儿嗷嗷鸣叫呼唤朋友,共享原野上找到的艾蒿。

我有了尊贵的贵宾,更会设宴鼓乐盛情款待。清明如约的博学贤才,什么时候被我招来?我的忧虑发自内心,日日夜夜都不会断绝,有劳您走过阡陌小路远道跋涉,枉驾而来致意问候。

久别重逢欢宴畅谈,感念您还结记着旧日的恩情。月儿明亮的夜晚星辰稀疏,乌鹊寻找依托向南而飞。

绕着大树飞翔三圈,不知可以依些在那根树枝?大山永远不会嫌高,大海也永远不会嫌深。像周公那样虚心对待贤才,一定会得到天下人的拥戴。

3.曹操的短歌行中有哪些典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所以陈沆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蜀吴,栖皇未定,若非吐哺折节,何以来之?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亦见《诗比兴笺》)这些话是很有助于说明本诗的背景、主题以及最后各句之意的。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这首诗抒发了他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第一节抒写诗人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忧叹,第二节抒写诗人对贤才的渴求,第三节抒写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才的欣喜,第四节抒写诗人对犹豫不决的贤才的关切和渴望天下贤才尽归自己的抱负。

4.曹操的《短歌行》里的所有典故

短歌行。

5.短歌行四个典故

短歌行四个典故1、《短歌行》里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赏析“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曹操的“求才”之心。2、《短歌行》里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赏析这是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表达了曹操求才若渴之情。3、《短歌行》里的“海不厌深”赏析这句也作“水不厌深”,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4、《短歌行》里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赏析引周公自比,说明求贤建业的心思。

《史记》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洗头时要多次挽起头发,吃一顿饭时多次停下,生怕失去天下有识之士。)

6.曹操短歌行中的典故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

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

所以陈沆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蜀吴,栖皇未定,若非吐哺折节,何以来之?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

(亦见《诗比兴笺》)这些话是很有助于说明本诗的背景、主题以及最后各句之意的。

短歌行中典故

相关推荐:
  • 外饰(桃木如意的典故和历史,比如龙凤如意,九龙如意,人生如意等各自)
  • 知明(自知之明的典故)
  • 生育典故(生育的典故)
  • 婷有关典故(关于婷字的诗句)
  • 月与鸡典故(月怀一鸡有什么典故)
上一篇:科学发展问答(科学基本知识问答) 下一篇:收搬迁补偿款走什么(收到拆迁补偿款计入什么科目)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有关陶渊明(陶渊明的小故事有哪些?)
案字典故(举案齐眉的典故,来历)
那晚让人哭泣的爱情故事
有关春节的典故(春节的故事有哪些40个)
古人经典故事(给我20个古代名人小故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94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