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弹镊典故(人琴俱亡有什么历史典故)

弹镊典故(人琴俱亡有什么历史典故)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09-16 03:38 浏览:4 次

1.人琴俱亡有什么历史典故

人琴俱亡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常用来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典故: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有七子一女,其子女在书法上几乎都有成就。其中五子王徽之的书法成就,在王氏兄弟中仅次于七子王献之。王献之的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王徽之少年博学.生性洒脱,不拘小节。他曾担任大司马桓温的参军,他不修边幅,也不处理府中公务。后来担任了南中郎将、江州刺史桓冲的骑兵参军。有一次,桓冲问他:“你负责哪项工作?'王徽之答道:“好像是管理马的。”桓冲接着问:“你管理多少匹马?.王徽之回答:“我连马都不知道,怎么会知道马的数量!.桓冲又问:“马匹死了多少?.王徽之答道:“我不知道生是怎么回事,怎么能知道死是怎么回事呢!”

王徽之性情放诞不羁,无法忍受朝廷中各种规矩的束缚,担任黄门侍郎一职后不久,就弃官归隐,退居山阴。王徽之生性酷爱竹,曾说:“怎么可以没有竹子相伴呢!'归隐后,他亲手在所住房子周围栽满了绿竹.并且每天在竹林之下,吹箫咏竹。

王献之,字子敬。少年时声名远播,超然洒脱,不受拘束。即便整天闲居在家.举止、容貌也不懈怠,他的风流洒脱成为当时之冠。

一次,王献之和王徽之共处一室。家里失火,王徽之来不及穿鞋,急忙逃了。王献之面不改色,神情坦然,慢慢呼喊仆人扶他走出来。

一天半夜,王献之睡在书斋里,家里来了小愉,都快把东西偷光了。王献之慢慢地说:“偷儿,那青毡是我家祖传的,就把它留下吧,小偷被吓跑了。

在七个兄弟之中,王徽之与七弟王献之的感情最深。王献之身患重病,一病不起,不久去世。家人怕王徽之接受不了这个令人痛心的消息.就没把王献之病重去世的事告诉他。可王徽之时刻都在惦念着病中的弟弟,有些日子没有听到弟弟的消息了,便问家人:“子敬的病怎么样了?为什么好久都没有他的消息?是不是出什么事了?”家人支支吾吾不放回答,王徽之见此情状,随即便泣不成声。王徽之自言自语说:“看来子敬已经先我而去了!”

王徽之来到了王献之的家,取来王献之的琴,一边弹琴,一边回忆着兄弟间的深情厚谊。他越想越痛心,弹不成曲调.于是高举起手中的琴向地上掷去,琴被摔碎了。他长叹道:“子敬啊!子敬啊!如今人琴俱亡啊!”不久,王徽之也随着王献之驾鹤西去了。

2.“弹铗”有什么典故

战国时,齐人冯谖家贫,去孟尝君手下做士, 孟尝君问他有什么才能,他说一无所有。

孟尝君 笑了笑,就把他收下了。左右认为冯谖没有才能, 给他待遇很差。

住了几天,冯援倚靠在柱边,用手 弹剑并唱道:“长铁啊,我们回去吧,这里连鱼都没 有吃的! ”有人告诉了孟尝君,冯谖的待遇被孟尝 君提高。谁知过了几天,冯谖又弹铗抱怨出去没 有车骑,孟尝君就命人给冯谖备车马。

冯谖到朋 友家都乘车带剑,说:“孟尝君以我为客。”又过了 一阵子,冯谖又弹铗抱怨自己不能养家。

下属都 认为他贪念多,都很厌恶他,但孟尝君又命人奉养 冯谖老母,于是冯援不再弹铁而歌了。后来,孟尝 君有难,多亏了冯谖为他谋划,狡兔三窟,才得以 保全。

3.那个典故与《人琴俱亡》有关呢

人琴俱亡

解 释 形容睹物思人,痛悼亡友。

出 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这个成语来源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王献之的哥哥王徽之对他的弟弟非常钦佩,王献之对哥哥也很敬重,两人感情非常深厚。

后来,兄弟两人都患了重病,王献之先去世。王徽之的家人怕他悲痛,没有把这坏消息告诉他。王徽之老是听不到弟弟的消息,很是担心。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便问家人道:“子敬(王献之的字)的病怎样了?为什么长久没有听到他的消息?是否出事了?”

家人含糊回答,不向他吐露真情。王徽之终于明白过来,悲哀地说:“看来子敬已经死了!是吗?”

家人知道再也瞒不下去,便说了实话。王徽之听了也不痛哭,只是下了病榻,吩咐仆从准备车辆去奔丧。

到了王献之家,王徽之在灵床上坐了下来。他知道献之生前爱好弹琴,便对献之的家人说:“把子敬的琴取来。”

琴拿来后,王徽之就在灵床上一面弹,一面想着过去兄弟两人的情谊。他越想越悲伤,弹了几次,都不成曲调。于是举起琴向地上掷去,然后叹道:“子敬!子敬!如今人琴俱亡!”

叹罢,他悲痛得昏过去了。一个多月以后,他也离世而去.

4.哀兵必胜有哪些典故

典故:

越王勾践的故事,四九六年,当越王勾践即位不久,即打败吴国。两年后,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卧薪尝胆,使越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可是吴王对此却毫不警惕。四八二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带领精锐部队倾巢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之兵留守国家。越王勾践大败吴国军队,夫差不得已而与越议和。

前四七三年,越军再次大破吴国,吴王夫差求降不得而自杀,吴国灭亡。面对失败和耻辱,越王勾践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东山再起。洋洋得意容易使人骄傲自满,从而走向失败的深渊。

哀兵必胜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扩展资料

引证

1.张恨水《啼笑因缘续集》十回:“不,哀兵必胜!不要乐,要哀,何小姐能弹《易水吟》的谱子吗?”

2.宗喜景《故地》:看着满城的残阳,老人感叹道:“这真是多难兴邦,哀兵必胜啊!”

3.宗璞《南渡记》:“我们让人欺负够了,全国百姓谁不愿打!岂不哀兵必胜啊!”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哀兵必胜

百度百科-勾践

5.哀兵必胜的典故

哀兵必胜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出 处 《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示 例 不,~!不要乐,要哀,何小姐能弹《易水吟》的谱子吗?(《啼笑因缘续集》一0回)

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出 处 《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示 例 不,~!不要乐,要哀,何小姐能弹《易水吟》的谱子吗?(《啼笑因缘续集》一0回)

回答者:zhfy760913 - 举人 五级 2-9 12:30

哀兵必胜

两军对垒,受压迫、处境绝望而悲愤反抗的一方必能获胜

回答者:温茹雅 - 举人 四级 2-9 12:49

哀兵必胜:

《老子》:“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王弼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任继愈注:“哀,沉痛,悲愤。”后遂谓因受压而悲愤的一方,定能克敌制胜。

弹镊典故

相关推荐:
  • 唐字典故(故在古汉语词典中的所有解释)
  • 开奕典故(开宗明义的成语典故)
  • 刘表(刘表的轶事典故)
  • 可怜春(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 讲香味()
上一篇:关于爷爷离世的伤感心情句子2022(爷爷去世的伤心句子) 下一篇:作文校园美景500至600字左右(写描写校园的一处景物500~600字)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经典故事模板(名人励志小故事)
贸易典故(有没有大神能分享几个关于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小故事)
情(古代爱情典故)
华尔街的12个经典故事(华尔街的历史故事?)
富春江典故(富春江的故事来几个)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3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