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十三朝盛世典故(13王朝不为人知的朝代)

十三朝盛世典故(13王朝不为人知的朝代)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09-19 09:30 浏览:7 次

1.13王朝不为人知的朝代

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仁宣之治 中国二千年封建历史中有许多盛世,开元盛世,贞观之治,文景之治等等,大多开创这些盛世的皇帝们也往往为后人所称颂,但是有这么一个不是特别显眼的盛世,但却是大明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这就是仁宣之治。

开创仁宣之治的两个皇帝分别是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及明宣宗皇帝朱瞻基,共在位十一年,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一年光阴,但这个盛世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盛世。 N A @Z $Gy 原因何在呢?还是对照其他盛世来说吧,贞观之治期间爆发了大规模的边境战争(大唐与吐蕃之战及大唐与高丽之战),双方打得不可开交。

而文景之治虽然为汉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但在汉景帝统治后期却爆发前所未有的藩王之乱,叛乱结束后汉朝的金钱、粮草、兵力储备都遭到重大的耗损,至于康乾盛世,虽然持续一百三十年,但是盛世下的大清帝国却隐藏着尖锐的社会危机,再者,康乾盛世间平三藩、退沙俄、复台湾、打垮噶尔丹等等的战争,哪一样不要花银子?康熙四下江南、乾隆六下江南,可谓是劳民伤财。特别是乾隆皇帝下江南,与隋炀帝的巡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说白了,康乾盛世所得的成果都被腐朽的统治者打仗、出巡挥霍得一干二净,还从国库里赔了一大笔债,康乾盛世也就是个貌似庞大的空架子。 只有仁宣之治能做到不爆发大规模的战争,皇帝们生活俭朴,真正体恤人民的生活,让王朝稳步向前民展。

那么,仁宣之治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呢? 先看明仁宗。他一登基,首先停了郑和下西洋的活动,因为这下西洋,是为了让诸国了解大明,臣服大明,但郑和已经六下西洋按说目标应该达成了吧,就没有必要继续用金钱来弥补下西洋落下的巨大的资金亏空,既然下西洋绝对是赔本的买卖,不管怎么说,这下西洋的活动先停停吧。

而且明仁宗也派人停止了从西域购进良马和从交趾采办珍珠的活动,对外花销一律减免。 再说政治,明仁宗将靖难之役中被明成祖朱棣打成“右派”的方孝儒、黄子澄、齐泰等人的子孙刑罚一概赦免,安抚了人心。

接下来说经济问题。虽说洪武、永乐年间积存了一些财富,但由于郑和下西洋和明成祖五征鞑靼,基本都被花光了,所以,明仁宗又对农民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尽管仅仅过了十个月,明仁宗朱高炽病重去世,但他的儿子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后把父亲未果的政策继续实施下去,而且明宣宗这个人既不贪杯也不好色,简直是一个好皇帝的楷模,他为了减轻老百姓的重负,自动令后宫减少花销,节省钱财,他自己也以身作则,主动将每次用膳的菜色从十种减为四种,还把那些生活稍为奢侈的太监训斥了一通。

作为皇帝,明宣宗经常带着几个贴身侍卫微服私访,观察民情,并作出相应有益于人民生活改善的政治措施,一天,宣宗亲自下地耕种,结果他只能勉强拿起锄头,更别说耕地了,晚上回宫时胳膊腿脚又酸又麻,他这才明白了老百姓的疾苦,担提笔写了一篇耕夫记挂在后宫,也告诫各地官吏务必关心老百姓的疾苦。 可以这么说,看起来不起眼的仁宣之治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作盛世。

2.中华盛世典故

一卷《道德经》逍遥函谷行 ——道家老子李耳

一篇《将进酒》饮者留其名——诗仙李白

一阙《漱玉词》云中叹飘零——词人李清照

一双稻草鞋,《本草纲目》集大成——药物学家李时珍

一个天下的歌圣正是江南好风景——唐代李龟年

一位千古的词帝小楼昨夜又东风——南唐后主李煜

歌一曲大唐盛世

唱一出美美与共

追根溯源《百家姓》

万代千秋 一脉相承

A2

一骑飞将军塞外引雕弓——汉代将军李广

一代天可汗四海纳英雄——唐太宗李世民

一方有佳人顾盼倾人城——汉代李延年的妹妹

一条双截棍中国功夫出太清——功夫 李小龙

一朝春蚕丝方尽雏凤清于老凤声——唐代诗人 李商隐

一首《我住长江头》——宋代词人李之仪

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诗句

歌一曲中华盛世

唱一出世界大同

寻根问祖《百家姓》

生生不息 一脉相承

3.西安历史

提起西安人们就会想起十三朝古都可绝大多数人可能也只知道这样一个称呼吧? 西安自公元前11世纪起就孕育了奴隶社会鼎盛的西周.这片土地又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国到秦朝的建立.饱经战乱之后又一次融归了西汉的一统之中.这个时期诞生了中国最大的一个民族---汉族.固化了中国的文字---汉字.成就了最大的语系---汉语.开通了丝绸之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盛世"文景之治"也应运而生. 大汉帝国雄踞了中国200多年.在一次一次的政府交替中逐渐被外戚占据了主导地位.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取代了西汉的统治.大肆的发行货币造成通货膨胀.把社会经济拉到回退.又把中国推进了一个新的割据时代.光武帝的光武中兴也没能让汉王朝延续下去.定都洛阳也没有排解宦官的专权. 东汉末年董卓焚了洛阳带着献帝再迁西安.可如今的汉王朝已经摇摇欲坠.即便刘备怎么想光复汉室.诸葛亮在怎么用兵如神.盛极一时的大汉王朝还是付之一炬.司马家虽然夺了天下然而天下怎么也归不到他们手上.西晋末年又一次把都城迁回了西安.接着少数民族的入主中原历史上最著名的五胡乱华又让中国陷入了割据混乱的状态.少数民族的政权更迭起伏.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又相继在西安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直到杨广迫使静帝退位才又还中国了一个太平.中国又进入了盛世时期---隋唐.且不说隋文帝的儿子怎么不争气.就来看看大唐帝国.这个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鼎盛的王朝.又一次在西安这片土地上见证.不管是城市的规模还是经济的繁荣.都是中国人民引以为骄傲的本钱.提及中国谁人不知盛唐.提及历史谁人不晓太宗、则天皇帝.提及盛世谁人不明开元盛世. 西安诠释着中国的繁荣.西安印证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用它的沧桑像世人讲述着十三朝古都的历史。

4.满清十三皇朝是

努尔哈赤(入关前的皇帝)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不屈奋起,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称王”。 他率领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临大敌不惧,受重创不馁,以勇捍立威,受部众拥戴,历时30多年,统一女真各部,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和满族共同体的形成。

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兵势渐强,势力日增,万历四十六年(1618)以“七大恨”祭天,誓师征明,开始了为清王朝的建立艰苦创业。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典册中,他的英明和业绩将与世长存。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

终年68岁,葬于沈阳城东,称之“福陵”。庙号“太祖”。

—————————————————— 皇太极(入关前的第二位皇帝) 爱新觉罗。 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

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

庙号“太宗”。 即位不到十年,他统一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

天聪十年(1636)四月,改称帝号,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将族名改称“满洲”。他雄心勃勃地挥师西进,兵锋所指,京畿震惊。

经过松锦两次决战,尽歼明军精锐,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皇太极博览群史,气度恢弘,军事上有勇有谋,政治上极富开拓精神,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十分向往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勘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

他促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 顺治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ten+six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 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顺治七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

14岁的福临提前亲政。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

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噪易怒,当他宠爱的董妃去世后,转而消极厌世,终于匆匆走完短暂的人生历程,英年早逝。

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皇帝。 —————————————————————————— 康熙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

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和玄烨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诸皇子夺储之争,使他心力憔悴。

玄烨尽管是以为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好皇帝。当然,作为站在历史潮流前面,引导国家,民族快速进步的伟大人物,他则逊色得多了。

—————————————————————— 雍正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

庙号世宗。 胤祯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

复杂的社会矛盾,为胤祯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

他的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 尽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统治严酷,但比起他的业绩来,毕竟是次要的。

———————————————————— 乾隆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乾隆即位之初,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平定叛乱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其卷数是《永乐大典》的三倍,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

但乾隆为人重奢靡,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并重用贪官和绅,以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标志。 —————————————————————— 嘉庆 嘉庆帝喁琰,清高宗弘。

5.李玉刚 李歌词32处典故分别是什么

李玉刚《李》歌词中并没有32处典故,只是引用了12位李姓名人的故事,具体可参见歌词中所列。

歌名:李 作词:张一一 作曲:胡 力 演唱:李玉刚 歌词: (童声: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A1 一部《道德经》(老子 李耳) 逍遥函谷行 一曲《将进酒》 (李白) 饮者留其名 一阙《漱玉词》(李清照) 云中叹飘零 一双稻草鞋 (李时珍) 《本草纲目》集大成 一个天下的歌圣 (李龟年) 正是江南好风景 一位千古的词帝 (李煜) 小楼昨夜又东风 歌一曲中华盛世 井水处皆有唐人 追根溯源《百家姓》 血浓于水一脉相承 (童声: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A2 一骑飞将军 (李广) 塞外引雕弓 一代天可汗 (李世民) 四海纳英雄 一方有佳人 (李延年之妹汉武帝之妃李夫人) 顾盼倾人城 一条双截棍 (李小龙) 中国功夫出太清 一朝春蚕丝方尽(李商隐) 雏凤清于老凤声 一首《我住长江头》 (李之仪) 此时此夜难为情 歌一曲中华盛世 井水处皆有唐人 追根溯源《百家姓》 血浓于水一脉相承。

6.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典故

富强:1.安内攘外2.安如磐石3.安如泰山4.独立自主5.富国安民6.富国强兵7. 富国裕民8. 富轹万古9. 家道小康10.家给人足11.强本节用12.强不凌弱,众不暴寡13.太平盛世14.兴邦立国15.兴邦立事16.足兵足食民主:1.百家争鸣2.百口同声3.百人百性4.广开言路5.广谋从众6.民保于信7.民贵君轻8.民和年丰9. 民惟邦本10.人各有志11.人心所归12.人心向背13.天下为公14.乡举里选文明:1.不贪为宝2.礼多人不怪3.礼轻情意重4.礼让为国5.礼尚往来6.礼之用,和为贵7.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8.文德武功9.文江学海10.文经武纬11.文人墨士12.文韬武略13.文行出处14.文以载道15.文章绝唱16.文宗学府17.尊师重道18.尊贤爱才和谐:1. 爱老慈幼2.爱民如子3.爱人以德4.安邦定国5.安定团结6.安富恤贫7.安国宁家8.安居乐业9.安老怀少10.安良除暴11.国富民安12.国泰民安13.和睦相处14.和平相处15.和气致祥16.和衷共济17.家道从容18.天平地成19.天下大定20.天下归心关于社会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自由:1.八仙过海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3.不自由,毋宁死4.各安生业5.各奔前程6.各得其所7.各尽其才8. 各抒己见9. 各有所好10.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11.海阔天高12.海纳百川13.四海为家14.四通八达15.随心所欲16.随遇而安17.心甘情愿18.心折首肯平等:1. 不平则鸣2. 大同世界3.等礼相亢4.等量齐观5.多劳多得6.法不阿贵7. 法不徇情8. 公平合理9. 公平无私10.公事公办11.公正廉明12.平等互利13.平起平坐14.天道好还15.天公地道16.一视同仁公正:1. 不偏不徇2. 不畏强御3. 不徇私情4. 大中至正5. 高抬明镜6. 公道原在人心7. 公明正大8. 公正无私9. 管法不容情10.官法如炉11.冷面寒铁12.赏罚分明13.赏立诛必14.赏善罚恶15.天道无私16.正明公道17.正直公平18.正直无私法治: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2.伐罪吊民3.罚一劝百4.法成令修5.法出一门6.法脉准绳7.法无可贷8.规矩准绳9. 规天矩地10.规行矩步11.天网恢恢12.王子犯法,庶民同罪13.正法直度14.正理平治15.正色直绳16.正身明法17.治国安邦18.治国安民关于公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1.爱国如家2.爱国一家3.赤心报国4.寸土不让5.敌不可假6. 浩气长存7. 还我河山8. 江山之恨9. 鞠躬尽瘁10.人不犯我,我不犯人11.守土有责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3.同生死,共患难14.同心敌忾15.一寸山河一寸金16.以身许国17.以天下为己任18.亿兆一心敬业1.大展宏图2.面壁九年3.铺谋定计4.勤能补拙5. 勤学苦练6.日出而作,日入而息7. 日夜兼程8. 戎马生涯9.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10. 事预则立11.夙夜在公12.天道酬勤13.孝悌力田14.兴家立业15.行成于思16.业精于勤17.业峻鸿绩18.自强不息诚信1.诚恳笃实 2.诚信为先3.诚至金开4.讲信修睦5.说到做到6. 说一不二7. 物微志信8. 心口如一9. 信守不渝10.言必信,行必果11.言而有信12.言行抱一13.言重九鼎14.一诺千金15.一言既出,驷马难追16.一言之信友善1. 蔼然仁者2. 爱如己出3. 和蔼可亲4. 和风细雨5. 和如琴瑟6. 和颜悦色7. 积德累善8. 敬业乐群9. 平易近人10.亲如手足11.清风高谊12.情情美美13.情同一家14.善气迎人15.天长地久16.通情达理17.温良恭俭让18.相敬如宾。

7.俗语人生73.84的典故

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对此,一直认为是老百姓们为了顺口瞎编的,至少没有经典可凭。

从以往的考证看,历代文人百姓对“七十三八十四”这句俗语,通常有过三种意思不同的用法或说头。 其一,如《中国俗语大辞典》上说的,七十三八十四,是被作为“形容说话东一句,西一句,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用的。

《水浒全传》第二十一回:唐牛儿道:“是了。这阎婆惜贼贱虫!他自和张三两个打得火块也似热,只瞒着宋押司一个。

他敢也知些风声,好几时不去了;今晚必然吃那老咬虫假意儿缠了去。我正没钱使,喉急了,胡乱去那里寻几贯钱使,就帮两碗酒吃。”

唐牛儿捏手捏脚,上到楼上,板壁缝里张时,见宋江和婆惜两个都低着头;那婆子坐在横头桌子边,口里七十三八十四只顾嘈。《三言二拍•醒世恒言》第十三卷提到:却有一个三都提事使臣,姓冉名贵……只管南天北地,七十三八十四说开了去。

《醒世姻缘传》第十三回同样提到:却有一个三都捉事使臣姓冉名贵,唤做冉大,极有机变。不知替王观察捉了几多疑难公事。

王观察极是爱他。当日冉贵见观察眉头不展,面带忧容,再也不来答扰,只管南天北地,七十三八十四说开了去。

还有其书第四十八回再次提到:狄婆子只得忍耐,后来听的狄希陈叫爹娘救人,狄婆子跑进房去,素姐正坐着狄希陈的头,鹰拿寒雀,鞭子象雨点似的往下乱打。狄婆子把素姐推了个骨碌,夺过鞭子,劈头劈脸摔了几下子,他就手之舞之的照着。

狄婆子也象他骑着狄希陈的一般使屁股坐着头,打了四五十鞭子,打的那素姐口里七十三八十四无般不骂。《续燃灯录卷》第二十回也提到:无鼻孔底将什么闻香。

上堂。难难几何船。

易易没巴鼻。好好催人老。

默默从此得。过这四重关了。

泗洲人见大圣。参。

上堂。若要七纵八横见老和尚。

打鼓升堂七十三八十四。 其二,是自己或他人用来形容“人老不能自理,老而无用,活着惹儿女辈嫌弃的”。

如《三言二拍•喻世明言》第十卷“仉善继对老子说道:‘人生七十古来稀’。父亲今年七十九岁,明年八十齐头了,何不把家事交卸与孩儿掌管。”

《太行风云》中描述说:“元他娘把散乱的白头发,往耳鬓后边一收,瓷起两只灰蒙胧眼,说:‘人老了就不中用了。七十三,八十四,不死也是儿女眼里一根刺’。”

其三,是封建迷信的“坎(槛)儿说”。《俗谚•中》里有两句话,一句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

自己不想去怎么办呢?第二句告诉你:“七十三,八十四,阎王叫你商量事。” 民间在不少方面都用这个数字,如青花白地瓷鼻烟壶中的一个珍品就叫“七十三八十四歪毛淘气”。

后来才发现,这种“七十三八十四”说法有一个最后的玄机,这就是它与两位圣人有关。孔老夫子的生卒年代为公元前551年到公元前479年,按中国人习惯的虚岁算,一共活了73岁;孟老夫子的生卒年代为公元前372年到公元前289年,同样按虚岁,一共活了84岁。

既然两位圣人设了这两道坎,一般常人想越过它们,当然很不容易,而“阎王爷”也自然会严格把关。 可见孔孟之道对国人影响之深,连人寿都管了。

8.满清十三皇朝之嘉庆的介绍

《满清十三皇朝之嘉庆》是于1987年首播的古装电视剧,由龙绍基执导,由鲁振顺等主演。伴随乾隆帝“禅位”钟声,“康乾盛世”降下帷幕。嘉庆皇帝,大清历史上一个悲剧皇帝,从父皇手中接过一个“千疮百孔”的帝国,在风雨飘摇中度过他的帝王生涯。在267年的大清历史中,嘉庆在位的25年只是这漫长岁月链条中短暂的一环,可他身处惊心动魄的动荡时代。

十三朝盛世典故

相关推荐:
  • 抗疫典故(古代抗疫的典故)
  • 罍典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典故)
  • 搀的历史典故(孟光的历史典故)
  • 芸窗典故(芸窗漏月掩孤灯,对影凄凄舞落风)
  • 茂谦有何典故(管鲍之交,各为其主有何典故)
上一篇:怎么分析销售管理(销售基本知识) 下一篇:过渡句过渡句是什么意思_句子学习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走背运典故(走狗屎运一词是怎么来的)
山中典故(fate的山中老人的典故是什么)
淮安油菜典故(油菜花有什么典故吗)
杭州的历史及典故(杭州的历史故事)
奇货可居典故(奇货可居是什么典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41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