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败国(历史上因细小事情而败国亡身的例子)

败国(历史上因细小事情而败国亡身的例子)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09-22 22:01 浏览:3 次

1.历史上因细小事情而败国亡身的例子

比如丰臣秀吉因为嫌弃明智光秀给他准备的鱼臭了,骂了明智光秀几句。被明智光秀烧死在本能寺(日本人心胸有够狭隘)。

郑国灵公有个宗室贵卿叫宋,一次大宴群臣,分鱼的时候戏弄宋,故意没给他,宋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当着这么多人觉得很没面子。恼羞成怒,跑到灵公面前,用食指从灵公的鼎里面取出一块肉放到嘴里, 灵公也非常生气,把筷子一扔,大骂“真个无礼,敢这么欺负我,看我不斩了你!”一班大臣都跪下为宋求情,这才作罢。 晚上有人到宋家去劝他他,要向主公谢罪!”宋说“慢人者,人亦慢之。主公先轻慢我不但不自责,还责备别人,真昏君也。” 后来,宋果然没有向灵公道歉。趁有一年灵公外出秋祭的时候,宋买通侍者杀了他。

吴王阖闾有个女儿,名字叫胜玉,从小就被娇生惯养的。

一天吴王吃蒸鱼,吃到一半觉得很好吃就舍不得而赐给了胜玉。胜玉一看只有半条鱼非常恼怒,说“父王这是拿吃剩下的鱼来羞辱我啊!既然如此干嘛生我来的。”一气之下竟然自杀死了。

呵呵 给我分啊,说了3个鱼的故事,希望大家不要随便吃鱼,会私人的哦。哈哈

2.求一些历史案例或者典故

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赵王不听劝告,执意让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马谡失街亭

诸葛亮首次北伐,派马谡驻守街亭,并嘱托其当道扎寨以拒魏军。结果马谡不遵诸葛亮嘱托,不听王平劝阻,乃上山扎寨,随导致蜀军惨败,诸葛亮退守汉中,第一次北伐失败。

宋徽宗错信郭京

1126年,金兵围攻汴京,郭京伪称能施“六甲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可生擒金将退敌,钦宗及孙傅等均深信不疑,乃授以宫职,并赐以金帛数万。他所募之士兵六甲者皆属市井无赖之徒,还宣传说:“择日出兵三百,直袭至阴山(今内蒙古大阴山)。”及开汴京宣化门出战,他坐城楼作“六甲”之法,结果一触即溃,金兵击败其兵,不久徽宗和其他皇亲国戚也被掳走。

后蜀孟昶用人失察而终误国

王昭远本是无赖小儿,靠奉承后蜀的孟昶取得高位,他还不满足,宋太祖乾德二年,他劝说孟昶派使者联络北汉,共同举兵灭宋,孟昶居然同意,后因使者在途中叛逃宋朝,宋太祖遂决意灭蜀。宋朝派骑兵六万伐蜀。孟昶听说后,命王昭远为西南行营都统,赵崇韬为都监,韩保正为招讨使,李进为副招讨使,率兵拒战,并对王昭远说:“今日之师,卿所召也,勉为朕立功!"王昭远此时仍非常狂妄,以方略自任,始发成都,蜀主命宰相李昊等饯之城外。昭远手执铁如意,指挥若定,自比诸葛亮。酒酣,攘臂谓昊曰:"吾此行何止克敌,当领此二三万雕面恶少儿,取中原如反掌耳!"结果,在宋军的打击下,王昭远三战三败,狼狈逃回。

3.勿动,动则亡国的历史典故

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扩张,先后吞灭了很多弱小的诸侯国。晋献公将目光盯在了虞、虢二国上,以便扫除障碍,向中原地区发展。晋献公找借口说邻近的虢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大臣荀息替晋献公拟定了一条绝好的计策。他建议用良马玉璧向虞公送重礼,行贿借道,去讨伐虢国,破坏虞、虢的联盟,然后各个击破。

虞公过去只是听说过这些宝物,但无缘亲眼观赏,时感遗憾。当时一见到这两件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一向力主联虢拒晋的大夫宫之奇急忙劝阻道:“晋使词谦礼重,必然于我国不利,虞虢唇齿之邻,久已结盟,方得国泰民安。俗话说得好:‘唇亡齿寒’。大王千万不可答应借道!”虞人家晋国是大国,现的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

虞公终于不听劝谏,答应了晋使借道的要求。最后导致领土被晋国侵占。

4.合纵连横的典故

典故: 公元前313年的一天,秦国的使臣张仪来到楚国,对楚怀王说:“秦王愿意和大王结成兄弟之国。

大王如果能同齐国断交,秦国愿献地六百里,两国永远和好。”楚怀王听了非常高兴,便一口答应下来,并派使者同张仪一起来到秦国,打算接收土地。

可是刚入秦国境内,张仪就假装从车上摔下来,称病不出,拒绝会见楚国的使者。楚怀王见秦王迟迟不肯献地,以为秦王担心楚与齐的断交不够彻底,于是又派人北上大骂齐王。

齐王被惹怒了,坚决和楚国绝交,并且与秦国建立了联盟关系。当楚使再次向张仪索讨献地时,张仪却说:“哪有六百里地献给你们,一定是听错了,只有六里宽嘛。”

楚怀王发觉上了当,决定发兵攻秦,结果受到秦、齐两国夹攻,楚国大败而归。接着,在蓝田交战中,楚国又被秦国打败,割给秦国两个城市。

从此,楚国就一蹶不振。这就是张仪采用连横政策,帮助秦王离间敌国联盟,扩张秦国势力的典型例子。

5.成王败寇的典故

三国里的!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简单的说就是:这个人要是干事情成功了,那他就是个英雄人物,如果不成功的话就是一个废物。

贬义成分居多。

现在常用来形容势力看人的社会。

故事

生逢乱世,揭竿而起,生死相拼,谁为王?

宴席雅斗,无赖俗争,兵戎相见,谁为寇?

一位是力能扛鼎,才气过人,骁勇善战的名门之后;一位是不事生产,不学无术,好酒贪色的乡间小吏。

倘若要投注的话,我们必以为前者为王。然而,谁会料到落得众叛亲离,身首异处的恰是前者,而终成一代开国之君的却是后者呢?

项羽与刘邦,这两个戏剧式的角色,值得我们细细剖析。

我以为,项羽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英勇善战,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屡立战功。此外,直爽阔豪的项羽敬爱和尊重部下,他甚至能为士兵吸疮疗毒。如此,优秀的军事家为何会沦落到如此地步?我想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项羽刚愎自用。要知道,战争是一种群体力量的较量,它需要勇敢,更需要智慧。垂死时刻也不忘向部下夸示勇敢的项羽,正因不纳范增之言,放虎归山,最终四面楚歌;正因为刚愎自用,不联盟韩信,结果腹背受敌,酿成一个英雄的悲剧。此外,项羽没有超凡的政治头脑。称王易,守国难。俗语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而项羽杀子婴焚秦宫,坑降卒毁协议,杀义帝背合约。如此,能得民心所向吗? 再看看由井底之蛙成为一国国君的刘邦,他善于用人。他总结项羽失败的原因时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输粮草,保供给,治国安民,我不如萧何;亲临前线,挥兵杀敌,我不如韩信。他们三人都是当世不可多得的豪杰,我虽然在某些方面比不上他们,但我却能重用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所以,我才战胜项羽得到天下。如此,重用能人的人,能不成功吗?此外,刘邦还采用平民化政策,广施福利,收拢民心。

因此,从用人与治国方面看,项羽是远远逊色于刘邦的。但从用情方面看,项羽是强于刘邦的。单看,项羽与虞姬忠贞不渝,生死与共的爱情,就能感受到项羽是个至情的好男人。再者,从项羽宁可乌江自刎,也不愿独自偷生,就可看出他是个至义的好汉。而刘邦呢?虽然,他与他的丑妻子相儒与沫,但我想,以他贪色的本性,是不可能只钟情于一个女人的,所以他不可能与爱人生死与共。由此,我更欣赏项羽的品格。

但成者为王,败者为寇。项羽的无奈,项羽的失败,项羽的死,留给了后人无尽的想像。

败国的典故

相关推荐:
  • 深蓝浅蓝典故(《浅蓝深蓝》的故事内容)
  • 玉蝉典故(玉蝉有什么故事吗)
  • 重利轻义典故(求关于重利轻义例子)
  • 马不欺母典故(马不欺母是什么典故)
  • 金台求贤典故(庭燎求贤的典故)
上一篇:电离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电离辐射防护的原则) 下一篇:中午校园作文(描写中午的校园的作文)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无忧泉典故(蟾宫折桂的典故是什么)
信任典故(关于信任的历史典故)
西顾(完璧归赵成语的典故)
和你结婚有什么好处?
霍家亲的典故(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1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