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悬笔典故(方文山的《兰亭序》中,歌词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尖叠的典故)

悬笔典故(方文山的《兰亭序》中,歌词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尖叠的典故)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09-24 22:35 浏览:5 次

1.方文山的《兰亭序》中,歌词“悬笔一绝 那岸边浪尖叠”的典故

应该是来自这个吧:

王羲之书法中影响最大是《兰亭序》,也是书法史上一段千古传奇的故事: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

在他去世前8年,也就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修褉,曲水流觞,饮酒作诗。曲水流觞,也称之为曲水宴,被邀人士列坐溪边,由书僮将盛满酒的羽觞放入溪水中,随风而动,羽觞停在谁的位置,此人就得赋诗一首,倘若是作不出来,可就要罚酒三觥。 正在众人沉醉在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诗,汇编成集,这便是《兰亭集》。这时众家又推王羲之写一篇《兰亭集序》。王羲之酒意正浓,提笔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一气呵成。 这就是名噪天下的《兰亭序》。序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翌日,王羲之酒醒后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在纸上将序文重书一遍,却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他有些不相信,一连重书几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华。这时他才明白,这篇序文已经是自己一生中的顶峰之作,自己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

具体是不是我也不知道。

可以去查查兰亭序创作背景等

2.写毛笔字为什么要悬笔

以前也不是悬笔

以前是捉笔也有抓笔

写毛笔字讲究腕力,肘力,臂力,继而是笔身相溶之力.

以前的捉笔有弊端,就是书写时,手腕与笔不能挥洒自如.

字写出来不能圆润如流.

抓笔现在仍有沿用,但是不是针对初学者的,一般现在擅长于用斗笔的人,还是用抓笔的方式来书写的.

悬笔我粗略过一个资料,好像是王羲之创造了这样的悬笔之法,然后沿用至今.

具体的你可以再看看其他人的答案或者是查找一些相关资料.

大拇指相抵

食指中指相扣

无名指小指相撑

个人拙见:

1. 因为毛笔笔杆长,你用其他的方法会明显的感觉不协调.头重脚轻.

2. 毛笔用悬笔的方式,力道可以从五指均匀发力控制笔杆,然后借助腕力,肘力,臂力而使书写时流畅且灵巧.

3.古代书家都讲究文雅.左手托起长袍宽袖,右手悬笔书写,也是审美和实用性的一种结合.

现在我们沿用的悬笔是不是要改革,也要因人而异.传统的文化肯定蕴含了更多优势,不然也不会流传千百年.

如果有人执意要开陈布新,也未尝不可.个人的书写习惯并不会一成不变.只要自己喜欢或者习惯,用什么样的方式写出漂亮的书法,都是可取的.

3.投笔从戎的典故

你好,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下面是典故,希望对你有用。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 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当时,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 但是,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终于立了功被封了侯。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作贡献。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公元73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他以机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断了匈奴的右臂,使汉朝的社会经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也促进了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其间,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了各式各样的危机。他为当时的边境安全,东西方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4.洗砚池这个典故和谁有关

洗砚池的典故和“书圣”王羲之有关。

洗砚池又名“砚池”、“墨池”、“鹅池”,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砚池街20号,也就是王羲之故居里。相传王羲之幼年刻苦练字后,经常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曰“洗砚池”,古代文人也称之为“墨池”。

元代诗人画家王冕曾作诗道:“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翻译: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扩展资料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天时地利人和效果发挥极致,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羲之

悬笔典故

相关推荐:
  • 辽河雪融典故(沈寿的轶事典故)
  • 宿云梦馆典故(宿云梦馆北雁来时)
  • 佛语典故名字(佛语有哪些经典的爱情典故啊)
  • 委的历史典故(寻找著名的历史典故)
  • 东郭乞墦典故(东郭先生的典故是什么)
上一篇:校园运动会精彩的一幕作文600字作文(运动会上最精彩的一幕600字) 下一篇:巧夺天工造句_句子学习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经典故事:近在咫尺
莲典故(莲的6个典故)
张良梯典故(张良记过墙梯的典故)
等待典故(关于等待的典故)
红的历史典故(红色经典历史故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9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