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情事典故(情事又名是什么)

情事典故(情事又名是什么)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09-25 10:53 浏览:4 次

1.情事又名是什么

1.事实,情况。

《庄子·天地》:“毕见其情事,而行其所为。”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解纷》:“夜深屏人与语,告以情事,欲令逃匿。”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四》:“ 杜工部云:‘伯仲之间见伊吕 。’盖千载论孔明者,至是始定。孰谓文人笔端迂远情事,亡足重轻哉?” 清·梅曾亮《陆母林孺人像赞》:“乃录其德行焯焯者数十事,示年家子梅曾亮,命为之赞,且敍其不可已之情事。”

2.情意。

《宋书·武帝纪中》:“今当奉辞西斾,有事关河,弱嗣叨蒙,复忝今授,情事缠绵,可谓深矣。” 宋·孙光宪《浣溪沙》词:“醉后爱称娇姐姐,夜来留得好哥哥,不知情事久长么?”

2.形容男女情事的成语有哪些

烟花风月、巫云楚雨、风流韵事、云朝雨暮、夜月花朝。

1、烟花风月

拼音:yān huā fēng yuè

释义:指男女情爱之事。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传歌》:“烟花妙部,风月名班,生长旧院之中。”

2、巫云楚雨

拼音:wū yún chǔ yǔ

释义:原指古代中国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题画》:“地北天南蓬转,巫云楚雨丝牵。”

3、风流韵事

拼音:fēng liú yùn shì

释义:旧指文人诗歌吟咏及琴棋书画等活动。也指男女私情。

出处:清·王韬《瀛壖杂志》:“人各却步立;不敢询姓氏;及移烛烛之;则倩扶也。一座哗然;此亦风流之韵事;承平之佳话。”

4、云朝雨暮

拼音:yún zhāo yǔ mù

释义:指男女欢会之时。

出处:宋·贺铸《断湘弦·淑质柔情》词:“不间云朝雨暮,向西楼、南馆留连。”宋·叶阊《摸鱼儿·倚薰风》词:“红裙溅水鸳鸯湿,几度云朝雨暮。”

5、夜月花朝

拼音:yè yuè huā zhāo

释义:美好的时光。多指男女情事。

出处:元·刘时中《一枝花·罗帕传情》套曲:“成就了洞房中夜月花朝事,受用些绿窗前茶余饭饱时。”

3.人世间情事何物

摸鱼儿-雁邱词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这首词的首句大家一定很熟悉。不过全词未必了解,今天特将其录下,并讲一讲其中的故事。

当年,元好问去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这个捕雁者告诉元好问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脱网而逃。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号曰“雁邱”,并作《雁邱词》。

4.天地无数有情事,举世满眼无奈人

出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原文:

枕边轻寒梦亦冷,寂寞秋风欲扣门。

可叹明妃北行苦,堪怜潇湘西归魂。

天下多少有情事,世间满眼无奈人。

借问圣贤何能尔,不过生前酒一樽。

翻译:

枕头旁边传来寒意梦中也显得冰冷,萧瑟的秋风将要把我的门关上。

明妃往北远行艰难辛苦实在令叹惋,潇湘泪竹自西而归也令人可怜。

这普天之下到底有多少的有情人事,这茫茫世间全都是无奈的人们。

想问问世间圣贤到底又能做些什么,也不过在活着的时候饮酒一壶。

扩展资料

这首诗因为“可叹明妃北行苦,堪怜潇湘西归魂。”对世间无情无奈的感叹,被运用于《大明宫词》之中。借用了“明妃北行”的典故。

明妃,即王昭君,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请求娶汉人为妻。元帝遂将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并改元为竟宁。单于非常高兴,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王昭君抵达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封为右日逐王。

故昭君出塞,亦有明妃北行的说法,在诗中意指天地有情,人却无奈的意象。

5.苏轼一生有哪些情事

第一个是年轻时的堂妹之类的 ,不过好象死了。

第二是苏轼的结发妻子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跟苏东坡是老乡。他们二人即使不能说是青梅竹马,至少在婚前是有过交往的。

苏轼曾经写过一首《蝶恋花》的词。 “记得画屏初会遇。

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幕。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休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有很多人说这首词柔情似水,毫无掩饰的写了一个男子的单相思。女主人公是青楼女子,男子是封建士人。

其根据主要是“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高唐”即高唐观,又称高唐台,在古云梦泽中。

宋玉《高唐赋》和《神女赋》中写楚怀王和楚襄王都曾于此观中与巫山女神相遇,常被借以比喻再也不能与情人相会。然而,这个典故也可以理解为天堂与尘世的阻隔。

如果是这样理解的话,这首词无疑就是苏轼在亡妻故去之后,回忆夫妻初次相遇的美好时光。 苏家与王家同为眉山士族,常有往来。

一次,王弗的父亲王方邀请乡贤名士游中岩山。进入山中不久,即可看见被南宋范成大誉为“西川林泉最佳处”的泉水池。

初看这个水池并无奇特之处,但若是在池边击掌,池中小鱼就会汇聚而来。一群人见此奇观后,纷纷为此水池取名,有的说是“观鱼池”,有的说是“观鱼塘”,不是过雅就是落于俗套。

正在山中读书的苏轼与王弗同时取名为“唤鱼池”,成为唤鱼联姻的一段佳话。当然,这里有四川眉山当地旅游部门的牵强附会。

苏轼取名“唤鱼池”不假,但是否两人同时取名则不可信。在那个时候,士人游山,应该不会带王弗同去。

不过,这也让王方更加喜爱苏轼,最终将爱女王弗嫁给了苏轼。 公元1054年,十七岁的苏轼与十六岁的王弗结婚。

王弗性格可说是“敏而静”,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 作为进士之女,王弗并没有告诉苏轼自己读书识字,苏轼也不知道。

每当苏轼读书时,王弗常在一旁相伴。偶尔苏轼有遗忘的地方,王弗反倒予以提醒。

好奇的苏轼故意提高难度,问她一些生僻的问题,王弗都能答上来,令苏轼又惊又喜。 苏轼婚后不久,应邀去黄庭坚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赶来请他马上回去,说夫人有急事。

黄庭坚有心讽刺,吟道:“幸早里(杏、枣、李),且从容(苁蓉为一味中药)。”这句里含三种果名,一种药名。

苏轼头也不回,蹬上马鞍就走,边走边说:“奈这事(柰,苹果之属、蔗、柿)须当归(当归为中药名)。”这个故事不仅反映了苏轼的才思敏捷,更体现苏轼对妻子的感情深厚。

苏轼生性豁达,豪放率直,自称“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有一天,一位客人走后,她问丈夫:“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她说,你呀费那么多工夫跟他说话干什么?他只是留心听你要说什么,好说话迎合你的意思。

又有一次,“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王弗待客人走后,立即对丈夫劝诫说:“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这句话指的是章敦,意思是说这个人不可靠,热情过了分,你要小心,恐怕将来对你不利。

后来章敦迫害苏轼果然最起劲儿,心胸开阔的苏轼也恨得他要死,甚至做鬼也不愿跟他碰面。有王弗在身边,可以说是苏东坡的大幸运。

可惜的是,好人不长,情深难寿。结婚十一年后,27岁的王弗病逝于京师,令苏轼悲痛万分,长叹:“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

苏轼先将妻子葬与京师近郊,后来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寄托哀思。比起现代人送的9999朵玫瑰,不知道有多少女人会更加羡慕王弗。

又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的这首词,以记梦的形式,一吐阴阳相隔之苦,人世遭际之悲。夫妻梦中相会,直面抒情,这种生者与死者互动的模式,比起单纯的睹物思人、悲吟苦叹更能打动读者,从而使作品收到了一种感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在艺术形式上,采取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的手法,比起其他人写的悼亡诗词要高出不少。此前的诗人,多是先铺陈写景、写物,然后再触景生情、睹物思人,抒情的力度总觉不够,似乎情不够深。

总要靠铺叙大量的景物来触发,如沈约《悼亡诗》、江淹的《悼室人十首》(其二)等等。至于薛德音的《悼亡》几乎是通篇写景。

李商隐的一些受人称道的悼亡诗,也多是开篇写景,终未能自发地抒情。而苏轼的《江城子•记梦》的抒情却是主动的、直接的,抒发的思念是深切的,感情也就因之而更为真挚动人,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唐宋词鉴赏词典》里指出,“用词写悼亡,是东坡的首创”,成了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峰。这固然是因为苏轼才高学深,更因为他和王弗之间有着真挚的感情。

第三是继室王闰之 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辞世三年后嫁给了苏东坡。作为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应该是对苏轼十分了解的,既仰慕苏轼的。

6.姜夔的轶事典故

姜夔生平有一段情事,铭心而刻骨。他早年曾客居合肥,与一对善弹琵琶的姊妹相遇,从此与其中一位结下不解之缘,却因白石生计不能自足而不得不游食四方,遂无法厮守终老。姜白石诗中提及此一情事的,只有《送范伯讷往合肥》绝句三首,而他的词中,与此情有关的有二十二首之多,占其全部词作的四分之一,足见其萦心不忘。前人多因不晓本事,常常责其费解,王国维甚至有“白石有格而无情”之讥评。可事实上,白石用情之专之深,在两宋文人中只有陆游差堪比拟。这也使得他的词具有极为感人的品质,诚如夏承焘先生所说的,“在唐宋情词中最为突出”。

情事典故

相关推荐:
  • 深蓝浅蓝典故(《浅蓝深蓝》的故事内容)
  • 玉蝉典故(玉蝉有什么故事吗)
  • 重利轻义典故(求关于重利轻义例子)
  • 马不欺母典故(马不欺母是什么典故)
  • 金台求贤典故(庭燎求贤的典故)
上一篇:装修公司基本(装饰公司涉及哪些) 下一篇:写一篇校园如画的作文500字(如画的校园作文四百字)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世界经典故事绘本全50册(著名的儿童绘本有哪些)
驾轻就熟的典故(驾轻就熟是什么意思)
舍得经典故事(有关舍得的故事!急!!)
朋友还钱典故(如何机智让朋友还钱)
旱稻子典故(曾子辟席的故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0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