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李璟(李璟《浣溪沙》的故事和情感)

李璟(李璟《浣溪沙》的故事和情感)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10-08 07:13 浏览:1 次

1.李璟《浣溪沙》的故事和情感

这首词,写一个女子的悲秋念远之情,充满了感伤和哀怨,从而反映了封建时代夫

妻远离给妇女带来的痛苦。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前写悲秋,后写念远。构思新颖,

自然贴切。那销歇的馨香、摧败的残叶,那绿池的西风愁波、美人憔悴自伤,经此气息的熏染,遂相绾而上臻于凄美绝伦之境界--一声"不堪看"的轻叹,竟化作群芳芜秽、美人迟暮的千古同叹。过片字句更精美至绝,意象更凄迷朦胧。此首与上首一咏春恨、一咏秋怨,而格调亦一清空,一沉郁。才人才情,真无限量,宜后之才人如苏东坡、王国维辈,折服推赏无已。

体现了南唐词坛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特色。

这是一种说法,也有说这是一首伤春词。这首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青鸟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信使。青鸟不传信,想得到所思念的人的音信而不得,于是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叹息,这种叹息如果用逻辑语言直白,就会缺少九分的意蕴,诗人把“丁香”与雨中的惆怅连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用迷离的细雨衬丁香的愁,形成了一种迷离、朦胧。凄婉的意境。

望采纳

2.李璟《浣溪沙》的故事和情感

这首词,写一个女子的悲秋念远之情,充满了感伤和哀怨,从而反映了封建时代夫 妻远离给妇女带来的痛苦。

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前写悲秋,后写念远。构思新颖, 自然贴切。

那销歇的馨香、摧败的残叶,那绿池的西风愁波、美人憔悴自伤,经此气息的熏染,遂相绾而上臻于凄美绝伦之境界--一声"不堪看"的轻叹,竟化作群芳芜秽、美人迟暮的千古同叹。过片字句更精美至绝,意象更凄迷朦胧。

此首与上首一咏春恨、一咏秋怨,而格调亦一清空,一沉郁。才人才情,真无限量,宜后之才人如苏东坡、王国维辈,折服推赏无已。

体现了南唐词坛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特色。 这是一种说法,也有说这是一首伤春词。

这首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

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青鸟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信使。

青鸟不传信,想得到所思念的人的音信而不得,于是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叹息,这种叹息如果用逻辑语言直白,就会缺少九分的意蕴,诗人把“丁香”与雨中的惆怅连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用迷离的细雨衬丁香的愁,形成了一种迷离、朦胧。凄婉的意境。

望采纳。

3.李璟的介绍

李璟(916-961年8月12日),初名景通,曾更名为瑶,字伯玉。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李璟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李璟好读书,多才艺。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961年逝世,时年四十六岁,葬顺陵。庙号元宗,谥号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诗词被收录《南唐二主词》中。

4.李璟的简介以及诗歌风格

【简介一】李璟(916-961)字伯玉,初名景通。

南唐列祖李升长子,在位十九年(943-961年)卒,葬顺陵,庙号元崇,后人称南唐中主。他是一位昏庸无能的皇帝。

但他诗词写得好,书法也不错。其“小楼吹彻玉笙寒”为千古名句。

他死于961年,时年46年。【简介二:】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人,南唐烈祖李升的长子公元943年嗣位称帝,年号保大,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庙号元宗。

好读书,多才艺。“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

经常与其宠臣如韩熙载、冯延已等饮宴赋诗,于是适用于歌筵舞榭的词,便在南唐获得了发展的机会。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对南唐词坛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存词五首,其中《南唐二主词》收四首,《草堂诗余》收一首。李璟即位后,改变父亲李昪保守的政策,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皆因继承人争位而内乱的马楚及闽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

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957年后周派兵侵入南唐,占领了南唐淮南大片土地,并长驱直入到长江一带,李璟只好派人向后周世宗柴荣称臣,去帝号,自称唐国主,使用后周年号。

他的诗词十分有名气,书法也很不错。其中他的“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

李璟死于961年,时年47岁。他的庙号是元宗,谥号为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其诗词被录入《南唐二主词》中。【诗歌风格:】摊破浣溪沙(一名山花子)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摊破浣溪沙(一名山花子)手卷珠帘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春色暮,接天流。浣溪纱(一作浣纱溪、小庭花)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应天长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凤钗慵不整。重帘静,层楼回,惆怅落花风不定。

柳堤芳草径,梦断辘轳金井。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

望远行玉砌花光锦绣明,朱扉长日镇长扃。夜寒不去寝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残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

《浣溪沙》的赏析【注释】① 菡萏(hàndàn汉旦):莲花的别称。② 西风愁起绿波间:西风从绿波之间兴起。

因为使花叶凋零,有作者怨西风兴起之意,所以叫“愁起”。③ 韶(sháo勺)光:美好的时光。

韶:美好。④ 鸡塞:即鸡禄塞。

汉朝为北边要塞。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北击匈奴,即出此塞,获胜后,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⑤ 吹彻:吹到最后一遍。 寒:笙吹久了因呼吸带入了水分,所以叫做“寒”。

也可作玉笙凄凉解。⑥ 多少:一作“簌簌”。

何限:一本作“无限”。这首词刻画了了一个面对秋景触景生情思念丈夫的妇女的艺术形象。

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精神空虚,表现了南唐国势日衰的情势。词的上片对景抒情。

起二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前句是果,后句是因,莲花枯萎,莲香销尽,荷叶凋残,一阵秋风带着愁意在绿波中兴起。

“香销”二字用来表达莲花的枯萎,即把莲花曾有过盛开时的清香四溢的情景描绘出来,又把而今凋残殆尽的惨状写出。“愁”字融情于景,有词中人怨西风将“菡萏香销翠叶残”之意。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论这两句词时曾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王国维用的是屈原《离骚》中:“哀众芳之芜秽”,“恐美人之迟暮”的句子来评论这两句词的,因此词中的“愁”应含有“哀”和“恐”之意。

残荷败叶、西风萧瑟,怎能不使人感伤万分呢!接下“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写妇女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已经失去的美好时光,就像香荷翠叶一样香销叶残憔悴了。

“不堪看”三字把目不忍睹这凄凉的秋景,以免引起触景而伤感的心情淋漓尽致地抒写出来。清陈延焯《白雨斋词话》在评论这两句词时说:“沉之至,郁之至,凄然欲绝。

后主虽善言情,卒不能出其意也。”所言极是。

词的下片写词中人思念丈夫之情。换头后以事写情。

“细雨梦回鸡塞远”,写梦境。在睡梦中到了极远的边塞去寻找戍边的丈夫,醒来时只见细雨蒙蒙,却不见梦中的人儿。

极写思念丈夫之情深,失望之甚,“小楼吹彻玉笙寒”写醒来时情景,写思妇独自在小楼上,手捧着玉笙尽情地吹着,直到吹完最后一曲时,玉笙因吹得过久而含润了。将思妇吹笙寄情的一往情深的心境及凄凉景象,形象地描述出来。

这两句从塞外到小楼,从梦境到梦醒,虽写闺怨之情,但意境开阔,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而王安石认为这两句词,在后主“一江春水向东流”句之上。最后两句“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仍以事写情,接前“梦回”写人在床上,“倚阑干”指人从床上起来,走到楼头,独依阑干以消除郁闷,但见夜色朦胧,秋雨蒙蒙,想起戍边远在塞外的丈夫,无限离愁别恨顿时涌向心头,不禁珠泪滚滚不绝。极力抒写悲恨之深。

结句语意含蓄,留有余韵。这首《浣溪沙》历来。

5.李璟 浣溪沙 故事和情感

不知你要的是不是这一首?中主的词流传下来的很少,这一首叫《摊破浣溪沙》,是《浣溪沙》的变调。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渌波三峡暮,接天流。

这首词,写一个女子的悲秋念远之情,充满了感伤和哀怨,从而反映了封建时代夫 妻远离给妇女带来的痛苦。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前写悲秋,后写念远。

构思新颖, 自然贴切。那销歇的馨香、摧败的残叶,那绿池的西风愁波、美人憔悴自伤,经此气息的熏染,遂相绾而上臻于凄美绝伦之境界--一声"不堪看"的轻叹,竟化作群芳芜秽、美人迟暮的千古同叹。

过片字句更精美至绝,意象更凄迷朦胧。此首与上首一咏春恨、一咏秋怨,而格调亦一清空,一沉郁。

才人才情,真无限量,宜后之才人如苏东坡、王国维辈,折服推赏无已。 体现了南唐词坛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特色。

这是一种说法,也有说这是一首伤春词。这首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

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

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

青鸟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信使。青鸟不传信,想得到所思念的人的音信而不得,于是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叹息,这种叹息如果用逻辑语言直白,就会缺少九分的意蕴,诗人把“丁香”与雨中的惆怅连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用迷离的细雨衬丁香的愁,形成了一种迷离、朦胧。

凄婉的意境。 希望可以给你提供一点帮助。

6.李璟的资料

李璟(916-961)字伯玉,初名景通。南唐列祖李升长子,在位十九年(943-961年)卒,葬顺陵,庙号元崇,后人称南唐中主。他是一位昏庸无能的皇帝。但他诗词写得好,书法也不错。其“小楼吹彻玉笙寒”为千古名句。他死于961年,时年46年。

摊破浣溪沙(一名山花子)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摊破浣溪沙(一名山花子)

手卷珠帘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春色暮,接天流。

浣溪纱(一作浣纱溪、小庭花)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应天长

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凤钗慵不整。重帘静,层楼回,惆怅落花风不定。

柳堤芳草径,梦断辘轳金井。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

望远行

玉砌花光锦绣明,朱扉长日镇长扃。夜寒不去寝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残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

《浣溪沙》的赏析

【注释】

① 菡萏(hàndàn汉旦):莲花的别称。

② 西风愁起绿波间:西风从绿波之间兴起。因为使花叶凋零,有作者怨西风兴起之意,所以叫“愁起”。

③ 韶(sháo勺)光:美好的时光。韶:美好。

④ 鸡塞:即鸡禄塞。汉朝为北边要塞。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北击匈奴,即出此塞,获胜后,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⑤ 吹彻:吹到最后一遍。 寒:笙吹久了因呼吸带入了水分,所以叫做“寒”。也可作玉笙凄凉解。

⑥ 多少:一作“簌簌”。何限:一本作“无限”。

这首词刻画了了一个面对秋景触景生情思念丈夫的妇女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精神空虚,表现了南唐国势日衰的情势。

词的上片对景抒情。

起二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前句是果,后句是因,莲花枯萎,莲香销尽,荷叶凋残,一阵秋风带着愁意在绿波中兴起。 “香销”二字用来表达莲花的枯萎,即把莲花曾有过盛开时的清香四溢的情景描绘出来,又把而今凋残殆尽的惨状写出。“愁”字融情于景,有词中人怨西风将“菡萏香销翠叶残”之意。王国维《人间词话》评论这两句词时曾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王国维用的是屈原《离骚》中:“哀众芳之芜秽”,“恐美人之迟暮”的句子来评论这两句词的,因此词中的“愁”应含有“哀”和“恐”之意。残荷败叶、西风萧瑟,怎能不使人感伤万分呢!接下“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写妇女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已经失去的美好时光,就像香荷翠叶一样香销叶残憔悴了。“不堪看”三字把目不忍睹这凄凉的秋景,以免引起触景而伤感的心情淋漓尽致地抒写出来。清陈延焯《白雨斋词话》在评论这两句词时说:“沉之至,郁之至,凄然欲绝。后主虽善言情,卒不能出其意也。”所言极是。

词的下片写词中人思念丈夫之情。

换头后以事写情。“细雨梦回鸡塞远”,写梦境。在睡梦中到了极远的边塞去寻找戍边的丈夫,醒来时只见细雨蒙蒙,却不见梦中的人儿。极写思念丈夫之情深,失望之甚,“小楼吹彻玉笙寒”写醒来时情景,写思妇独自在小楼上,手捧着玉笙尽情地吹着,直到吹完最后一曲时,玉笙因吹得过久而含润了。将思妇吹笙寄情的一往情深的心境及凄凉景象,形象地描述出来。这两句从塞外到小楼,从梦境到梦醒,虽写闺怨之情,但意境开阔,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而王安石认为这两句词,在后主“一江春水向东流”句之上。最后两句“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仍以事写情,接前“梦回”写人在床上,“倚阑干”指人从床上起来,走到楼头,独依阑干以消除郁闷,但见夜色朦胧,秋雨蒙蒙,想起戍边远在塞外的丈夫,无限离愁别恨顿时涌向心头,不禁珠泪滚滚不绝。极力抒写悲恨之深。结句语意含蓄,留有余韵。

这首《浣溪沙》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词中“菡萏”两句、“细雨”两句皆是名句,写情细腻,情景融洽,不事雕琢,凄然欲绝。吴梅《词学通论》称:“此词之佳,在于沉郁。”此论颇是。

7.李璟的简介以及诗歌风格

【简介一】李璟(916-961)字伯玉,初名景通。

南唐列祖李升长子,在位十九年(943-961年)卒,葬顺陵,庙号元崇,后人称南唐中主。他是一位昏庸无能的皇帝。

但他诗词写得好,书法也不错。其“小楼吹彻玉笙寒”为千古名句。

他死于961年,时年46年。【简介二:】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人,南唐烈祖李升的长子公元943年嗣位称帝,年号保大,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庙号元宗。

好读书,多才艺。“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

经常与其宠臣如韩熙载、冯延已等饮宴赋诗,于是适用于歌筵舞榭的词,便在南唐获得了发展的机会。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对南唐词坛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存词五首,其中《南唐二主词》收四首,《草堂诗余》收一首。李璟即位后,改变父亲李昪保守的政策,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皆因继承人争位而内乱的马楚及闽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

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957年后周派兵侵入南唐,占领了南唐淮南大片土地,并长驱直入到长江一带,李璟只好派人向后周世宗柴荣称臣,去帝号,自称唐国主,使用后周年号。

他的诗词十分有名气,书法也很不错。其中他的“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

李璟死于961年,时年47岁。他的庙号是元宗,谥号为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其诗词被录入《南唐二主词》中。【诗歌风格:】摊破浣溪沙(一名山花子)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摊破浣溪沙(一名山花子)手卷珠帘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春色暮,接天流。浣溪纱(一作浣纱溪、小庭花)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应天长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凤钗慵不整。重帘静,层楼回,惆怅落花风不定。

柳堤芳草径,梦断辘轳金井。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

望远行玉砌花光锦绣明,朱扉长日镇长扃。夜寒不去寝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残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

《浣溪沙》的赏析【注释】① 菡萏(hàndàn汉旦):莲花的别称。② 西风愁起绿波间:西风从绿波之间兴起。

因为使花叶凋零,有作者怨西风兴起之意,所以叫“愁起”。③ 韶(sháo勺)光:美好的时光。

韶:美好。④ 鸡塞:即鸡禄塞。

汉朝为北边要塞。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北击匈奴,即出此塞,获胜后,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⑤ 吹彻:吹到最后一遍。 寒:笙吹久了因呼吸带入了水分,所以叫做“寒”。

也可作玉笙凄凉解。⑥ 多少:一作“簌簌”。

何限:一本作“无限”。这首词刻画了了一个面对秋景触景生情思念丈夫的妇女的艺术形象。

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精神空虚,表现了南唐国势日衰的情势。词的上片对景抒情。

起二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前句是果,后句是因,莲花枯萎,莲香销尽,荷叶凋残,一阵秋风带着愁意在绿波中兴起。

“香销”二字用来表达莲花的枯萎,即把莲花曾有过盛开时的清香四溢的情景描绘出来,又把而今凋残殆尽的惨状写出。“愁”字融情于景,有词中人怨西风将“菡萏香销翠叶残”之意。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论这两句词时曾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王国维用的是屈原《离骚》中:“哀众芳之芜秽”,“恐美人之迟暮”的句子来评论这两句词的,因此词中的“愁”应含有“哀”和“恐”之意。

残荷败叶、西风萧瑟,怎能不使人感伤万分呢!接下“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写妇女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已经失去的美好时光,就像香荷翠叶一样香销叶残憔悴了。

“不堪看”三字把目不忍睹这凄凉的秋景,以免引起触景而伤感的心情淋漓尽致地抒写出来。清陈延焯《白雨斋词话》在评论这两句词时说:“沉之至,郁之至,凄然欲绝。

后主虽善言情,卒不能出其意也。”所言极是。

词的下片写词中人思念丈夫之情。换头后以事写情。

“细雨梦回鸡塞远”,写梦境。在睡梦中到了极远的边塞去寻找戍边的丈夫,醒来时只见细雨蒙蒙,却不见梦中的人儿。

极写思念丈夫之情深,失望之甚,“小楼吹彻玉笙寒”写醒来时情景,写思妇独自在小楼上,手捧着玉笙尽情地吹着,直到吹完最后一曲时,玉笙因吹得过久而含润了。将思妇吹笙寄情的一往情深的心境及凄凉景象,形象地描述出来。

这两句从塞外到小楼,从梦境到梦醒,虽写闺怨之情,但意境开阔,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而王安石认为这两句词,在后主“一江春水向东流”句之上。最后两句“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仍以事写情,接前“梦回”写人在床上,“倚阑干”指人从床上起来,走到楼头,独依阑干以消除郁闷,但见夜色朦胧,秋雨蒙蒙,想起戍边远在塞外的丈夫,无限离愁别恨顿时涌向心头,不禁珠泪滚滚不绝。极力抒写悲恨之深。

结句语意含蓄,留有余韵。这首《浣溪沙》历来。

8.三青鸟的历史典故

据西汉班固的《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日正中,忽见有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对曰:‘西王母暮必降尊象,上宜洒扫以待之。’……有顷,王母至。乘紫车,玉女夹驭,载七胜,青气如云,有二青鸟如鸾,夹侍王母旁。”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后人便把传信使者也称为“青鸾”、“青鸟”。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9.南唐李璟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词。

“手卷真珠上玉钩”一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那么,何处是归宿呢?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起始“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青鸟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信使。青鸟不传信,于是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叹息。丁香结是愁思的传统意象。李商隐《代赠》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

“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

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

李璟的典故

相关推荐:
  • 剪蝴蝶(有关蝴蝶的典故)
  • 琴鹤名字典故(煮鹤焚琴的典故)
  • 剑来起名典故(小说《剑来》的名字有什么典故吗)
  • 练舞典故(中国的古典舞有什么典故)
  • 茉莉王妃典故(茉莉花有什么传说或典故吗)
上一篇:顺德旅游景点排行榜前十 下一篇:永康方岩风景区游玩时间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关羽的经典故事(关羽的故事三四个,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
赏誉小典故(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之赏誉第八之国粹)
江泌(映月读书的典故)
茅台烟典故(茅台酒有哪些历史典故)
大杂烩典故(李鸿章杂烩的典故是)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454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