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埋儿典故(埋儿奉母的典故是什么)

埋儿典故(埋儿奉母的典故是什么)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10-11 07:46 浏览:1 次

1.埋儿奉母的典故是什么

埋儿奉母讲的是晋朝时期。

有一个郭家,是个很富有的家庭,后来因为父亲的离世,家产被郭巨分割给弟弟们,他身为家中的老大,承担起赡养母亲的责任,不过此人虽然很孝顺但赚钱的能力稍弱,很快家中就越来越贫穷。妻子还给他生了个儿子,老太太也十分喜爱。

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甚至家中的温饱已经成了问题,老太太心疼自己的孙子,常常把自己的饭食省下来都让孙子吃,郭巨看着母亲忍饥挨饿内心很是愧疚,便和妻子商量,母亲只有一个,孩子还可以再生,家中现在如此贫穷,与其让母亲给儿子省口粮,还不如先埋掉儿子,好好奉养母亲,等以后生活条件便好了在重新生一个。

很快这个想法就开始实施,傍晚挖坑要把儿子埋掉,不过在坑底竟然发现了一堆黄金,上面还写到上天被郭巨孝顺母亲的行为所感动,专门赠予郭巨的。郭巨得到这笔钱财后,带着全家过上了好日子,孝顺的名气也传遍了各地。

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但郭巨的做法未免太极端了,虽然埋儿奉母的故事现在还在二十四孝之中,小编也建议大家看看就好,不要模仿。与其把孩子活生生杀死来让老母亲过上好生活,为什么不能去努力工作赚钱,这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不是玩具不想要就扔掉。

若不是因为得到了金子,这个孩子被活埋,之后再生下小孩,郭巨这对夫妻也不是什么称职的父母。这种冷血残忍的事情更不适合拿来宣传赞扬。

这个故事最应该拿来讽刺愚孝,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身为人的责任,但也不能用如此极端的手法。

2.郭巨埋儿的故事概括

郭巨,晋代隆虑人(今河南省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实。

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

郭巨因此深感不安,觉得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3.埋儿奉母的故事内容

原文: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释义:

郭巨,晋代隆虑人(今河南省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

郭巨因此深感不安,觉得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扩展资料:

其他类似故事:尝粪忧心

原文:

南齐庾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到县未旬日,椿庭遘疾深。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译文: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预汗,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尝粪忧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埋儿奉母

4.里关于“孝”的四个典故:老莱娱亲,卧冰求鲤,郭巨

老莱娱亲 老莱子,周楚国人,事二亲至孝。师觉授首列其为《孝子传》人物之一,传曰:“老 莱子者,楚人。行年七十,父母俱存,至孝蒸蒸。常著斑烂之衣。为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僵仆为婴儿啼。孔子曰;‘父母老,常言不称老,为其伤老也。若老莱子者,可谓不失孺子之心矣’”。敦煌遗书《孝子传》所载略同,只是更为形象生动。《孝诗》有赞;“七十已中寿,人生似此稀。绝怜老莱子,犹反作儿戏”。

卧冰求鲤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郭巨埋儿 郭巨,河内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人。汉刘向首辑郭巨入《孝子传》中。宋躬《孝子传》亦有载。敦煌遗书中发现附有孝子事迹的《父母恩重经》写本中有“郭巨至孝,天赐黄金”之句。另有多件写本单独记其事,较刘向所记稍详,但基本一致,并指出郭巨为东汉人。其中《搜神记》记其孝行曰:“昔有郭巨者,字文气,河内人也。家贫,养母至孝。巨有一子,年始两岁,巨语妻曰:‘今饥贫如此,老母年高,供勤孝养,恐不安存。所有美味,每减与子,今母饥羸,乃由此小儿。儿可再有,母难重见。今共卿杀子,而存母命。’妻从夫言,不敢有违。其妻抱子往向后园树下,欲致子命。巨身掘地,欲拟埋之,语其妻曰:‘子命尽未?’妻不忍即害,必称已死。巨掘地得一尺,乃得黄金一釜,釜上有铭曰:‘天赐孝子之金。郭巨杀子存母食,遂赐黄金一釜。官不得夺,私不得取。’……” 敦煌《孝子传》S.389(乙卷)序诗云:“郭巨专行孝养心,时年饥险苦来侵,每被孩儿夺母命,生埋天感赐黄金。”又《古贤集》曰:“郭巨夫妻生葬儿。”郭居敬列其为二十四孝之一。

5.郭巨埋儿的故事概括

郭巨,晋代隆虑人(今河南省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实。

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

郭巨因此深感不安,觉得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6.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

1、老莱娱亲

春秋时,楚国有位老莱子。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老莱怕父母担忧,想着法子让父母高兴。于是,专门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时装着跳舞的样子,父母看了乐呵呵的。一天,他不小心跌了一跤,害怕父母伤心,故意装着婴儿啼哭的声音,并在地上打滚,来让父母看了开心。

2、郭巨埋儿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舍不得吃饭,把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觉得养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扩展资料:

这两个故事均出自《二十四孝》,二十四孝的其他故事还有,拾葚异器、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等。《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讲述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是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

7.老莱娱亲和敦巨埋儿的故事

“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都是“二十四孝”中的孝顺父母的故事,鲁迅在其写的《二十四孝图》中极力批判这两个故事里所反映的孝道,《老莱娱亲》为了孝,不择手段,一味讨好父母,失却了自我;《郭巨埋儿》更不可取,为了母亲,竟然想把儿子埋掉,虽然结局皆大欢喜,但是做法不可取,任何人都是生命,不能为了所谓的孝,就任意践踏生命。

老莱娱亲: 春秋时,楚国有位隐士,名叫老莱子。这个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对父母体贴入微,千方百计讨父母的欢心。

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老莱子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经常引逗鸟儿,让鸟儿发出动听的叫声。

父亲听了很高兴,总是笑着说:“这鸟声真动听!”老莱见父母脸上有笑容,心里非常高兴。 老莱子其实也不小了,也年过70。

一次,父母看着儿子的花白头发,叹气说:“连儿子都这么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也不长了。” 老莱害怕父母担忧,想着法子让父母高兴。

于是,他专门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时也装着跳舞的样子,父母看了乐呵呵的。 一天,他为父母取浆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跤。

他害怕父母伤心,故意装者婴儿啼哭的声音,并在地上打滚。父母还真的以为老莱是故意跌倒打滚的,见他老也爬不起来,笑着说:“莱子真好玩啊,快起来吧。”

郭巨埋儿: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后成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 (请采纳)。

8.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

1、老莱娱亲春秋时,楚国有位老莱子。

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老莱怕父母担忧,想着法子让父母高兴。

于是,专门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时装着跳舞的样子,父母看了乐呵呵的。一天,他不小心跌了一跤,害怕父母伤心,故意装着婴儿啼哭的声音,并在地上打滚,来让父母看了开心。

2、郭巨埋儿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舍不得吃饭,把食物留给孙子吃。

郭巨觉得养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扩展资料:这两个故事均出自《二十四孝》,二十四孝的其他故事还有,拾葚异器、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等。《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讲述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是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

9.郭巨埋儿得金是怎样的故事

汉代郭巨,因家乡闹灾荒,用车推着母亲、妻子和三岁的儿子来到卢县(今长清县)巫山下,借了一处经常闹"鬼"无人敢住的闲房住下来。郭巨夫妇孝敬老人,在家景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设法给母亲弄些米饭吃。可是奶奶疼孙子,暗地里把米饭省给孙子吃 , 自己却一天天消瘦下来。后来,这事被郭巨知道了,就和妻子商量道"为免儿子与老母分食,把儿子埋掉养活老母。孩子没有了可以再生, 可是亲生母亲没有了就难以再有了。"起初妻子不同意,后来自己也想不出好办法来,也勉强同意了。正当他们掘土埋儿的时候,却意外地挖出一锅金子,上面还刻着"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12个字。这 件事传到皇帝那里,就把郭巨召去做宫,扬郭巨孝母的事。

有一年,南方邻国犯境,皇帝命郭巨领兵征讨,来犯之敌听说是孝子郭巨领兵,认为与能感动上天的孝子郭巨对阵,天地不容,必遭失败,于是不战而退。郭巨得胜回朝,皇帝封他为平南王。郭巨死后,在巫山上为他修墓建祠,并把巫山改名孝堂山,山下村庄改名孝里铺。如今郭巨墓祠仍保存完好,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埋儿典故

相关推荐:
  • 失误(有关诸葛亮的失误的故事)
  • 壮族(广西壮族的民间故事有哪些)
  • 行唐县典故(河北省行唐县自古至今都有什么名人)
  • 柏谦典故(重耳的相关典故)
  • 高升典故(步步高升是什么意思)
上一篇:校园的操场作文结尾100字(描写学校操场作文的开头) 下一篇:盱眙怎么读_字学习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佳肴典故(传统佳肴的故事)
天长地久典故(《地久天长》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猪耕田典故(猪的典故)
赟字典故(赟字是什么意思)
夫妻和睦的典故(有人知道历史上恩爱的夫妻的典故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41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