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典故田午(田午的介绍)

典故田午(田午的介绍)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11-15 07:48 浏览:1 次

1.田午的介绍

田午(前400年-前357年),战国人,生于齐康公五年,田氏代齐以后的第叁位齐国国君,当时称“陈侯午”(上陈下土),《竹书纪年》作田侯午,《史记》等后世史料作田齐桓公,完整谥号为“孝武桓公”、“田齐桓公”,单字谥号为“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齐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田齐桓公本名“田午”,太公和与孝大(太)妃之子,史载他“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意思是说他杀了兄长田剡而自立。在位时曾创建稷下学宫,招揽天下贤士,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一时人才荟萃,彬彬大盛,齐宣王时规模达到鼎盛。相传名医扁鹊曾为他看病,在起病由轻到重衍变时连劝了三次,田午因为讳疾忌医而不听,后来扁鹊再来时,现其已病入膏肓,无法医疗;扁鹊只得转身而退,并连夜逃往秦国,不久田午就病发而去世了。《韩非子·喻老》有“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因桓公午曾迁都上蔡(今河南上蔡),所以按当时的习惯又称齐国为蔡国(蔡国原为姬姓封国,当时已经灭亡),所以齐桓公又称蔡桓公。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而又称梁惠王,韩哀侯灭郑国后迁都于郑(今河南新郑)而韩国又称郑国,这些都是同样的例子。

2.齐桓公简介 齐桓公为什么叫田午又叫公子小白

有两个”齐桓公“,一个是春秋初期的”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吕)小白,一个是战国时期的田午,所以对于不知底细的人认为”齐桓公“既叫”田午“又叫”公子小白“。

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 ,名“小白”。

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3子、齐襄公弟,其母为卫国人 。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 ,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 。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jun政合一、兵min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在齐国北杏(今山东聊城东)召集宋、陈、蔡、邾等诸侯会盟,是历史上第一个代替周天子充当盟主的诸侯。

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齐桓公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在内乱中饿死 。

田午(前400年-前357年),战国人,生于齐康公五年,田氏代齐以后的第叁位齐国国君,当时称“陈侯午”(上陈下土),《竹书纪年》作田侯午,《史记》等后世史料作田齐桓公,完整谥号为“孝武桓公”、“田齐桓公”,单字谥号为“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齐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

田齐桓公本名“田午”,太公和与孝大(太)妃之子,史载他“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意思是说他杀了兄长田剡而自立。在位时曾创建稷下学宫,招揽天下贤士,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一时人才荟萃,彬彬大盛,齐宣王时规模达到鼎盛。

相传名医扁鹊曾为他看病,在起病由轻到重衍变时连劝了三次,田午因为讳疾忌医而不听,后来扁鹊再来时,现其已病入膏肓,无法医疗;扁鹊只得转身而退,并连夜逃往秦国,不久田午就病发而去世了。《韩非子·喻老》有“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因桓公午曾迁du上蔡(今河南上蔡),所以按当时的习惯又称齐国为蔡国(蔡国原为姬姓封国,当时已经灭亡),所以齐桓公又称蔡桓公。魏惠王迁du大梁(今河南开封)而又称梁惠王,韩哀侯灭郑国后迁du于郑(今河南新郑)而韩国又称郑国,这些都是同样的例子。

3.田午为什么被称为蔡恒公

因田午曾迁到上蔡(今河南上蔡),所以按古时候的习惯称齐国为蔡国,所以齐桓公又称蔡桓公。

附田午介绍

田午(前400年-前357年),战国人,生于齐康公五年,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当时称"陈侯午"(上陈下土),《竹书纪年》作田侯午,《史记》等后世史料作田齐桓公,完整谥号为"孝武桓公"、"田齐桓公"[2][3],单字谥号为"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齐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

田齐桓公本名"田午",太公和与孝大(太)妃之子,史载他"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意思是说他杀了兄长田剡而自立。在位时曾创建稷下学宫,招揽天下贤士,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一时人才荟萃,彬彬大盛,齐宣王时规模达到鼎盛。

4.请提供我“齐桓公”(田午,齐桓公午)详细资料

齐桓公田午(公元前400~前357年),公元前374~前357年在位。公元前374年,田午弑其君田剡及孺子喜而自立为齐桓公。这次宫廷政变导致了国内政局混乱和诸侯列国的武装干涉,出现了燕、魏、鲁、卫、赵纷纷伐掠齐地的局面。面对内忧外患,齐桓公田午奋力抗争。在公元前370年,齐桓公田午秦、魏攻韩,韩求救于齐之机袭击燕国,夺取了燕国的桑丘,逐渐改变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齐桓公田午在位十八年,最显著的历史功绩是为了招揽天下贤才名士,集天下智慧应对天下诸侯,具有创见性地在齐都临淄稷门附近设立了中国第一所官办大学堂“稷下学宫”。齐桓公田午的名字与稷下学宫融为一体,足以万古流芳。

但齐桓公田午明明有病缺不肯承认,扁鹊曾对他三次劝诊而不愿意医治,结果一命呜呼,因而也同“讳疾忌医”、“病入膏肓”两个成语一起被贻笑至今而后。

5.战国时期,齐桓公午为何叫蔡桓公

源于《韩非子·喻老》中的一篇文章《扁鹊见蔡桓公》。

这篇文章里所谓的“蔡桓公”,据考证应该是战国时期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本名田午,史载他“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

意思是说他杀了齐废公田剡而自立,在位时曾创建稷下学宫,招揽天下贤士,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一时人才荟萃,彬彬大盛。

扩展资料:

这篇故事选自《韩非子·喻老》,题目是后人加的。内容带有劝喻型性。文章以时间为序,以蔡桓公(桓侯)的病情的发展为线索,通过扁鹊“四见”的局势,通过记叙蔡桓公因讳疾忌医最终致死的故事,阐明一个道理:不能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讳疾忌医。

同时给人们以启迪: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也像对待疾病一样,决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接受批评,防患于未然。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以时间为序,写扁鹊与蔡桓公的四次见面,又传神地再现两人见面时不同的神态、语言和性格,突出扁鹊慧眼识病,尽职尽责,敢于直言,机智避祸,和桓公的骄横自负、讳疾忌医。结尾,扁鹊不得不逃亡,暗示了专制君主统治下的残暴。文中深刻揭示了及时医过,防微杜渐的道理,颇能引人深思。

6.请教:分香卖履的典故具体是怎么回事

这个词出自曹操的遗嘱,即《遗令》。

原文是: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帐,朝晡上脯备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译文为:曹操《遗令》中说:我的婢妾和歌舞艺人都很辛苦,让他们住在铜雀台(遗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二十公里邺城遗址内),好好安置他们,在台正堂上放六尺床,挂上灵帐,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从早至午,要向帐中歌舞奏乐。你们要时时登上铜雀台,看望我西陵的墓地。余下的香可分给诸夫人,不用它祭祀。各房的人无事做,可以学着制作带子、鞋子卖。

现在用来形容人死的时候也不忘记自己的妻妾(妻儿)。

望采纳,谢谢

典故田午

相关推荐:
  • 公事典故(开诚布公的成语典故)
  • 龙葵典故(有关龙葵的故事)
  • 醉象典故(平实菩萨心经密意中佛祖遇醉象的故事)
  • 都匀(都匀的历史名人)
  • 新王沟典故(潦倒新亭卓酒杯有什么典故)
上一篇:墙布上面的铅笔印怎么清除(不锈钢上面的水纹锈迹怎么清除) 下一篇:张皇的近义词_词学习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上进心典故(有关上进心的名人事例)
望梅止渴典故(望梅止渴的典故)
窦娥救父典故(请提供窦娥救父故事的详细文出,谢谢)
历史典故名字(历史故事的名字(至少50个))
江湖遗忘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20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