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七擒七纵典故(七擒七纵的成语典故)

七擒七纵典故(七擒七纵的成语典故)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06-03 19:00 浏览:5 次

1.七擒七纵的成语典故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

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

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

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诸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所以我被打败了,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如果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诸葛亮也不作解释,笑了笑就放孟获回去。

他料定盂获今晚准来偷营,当即布置好埋伏。孟获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对手下人说,蜀军都是些老弱残兵,军营的布置情况也已经看清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营,定能逮住诸葛亮。

当天夜里,孟获挑选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孟获暗暗高兴,以为成功在即,不料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接连被擒,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他带领所有人马退到沪水南岸,只守不攻。

蜀兵到了沪水,没有船不能过去,天气又热,困难重重。”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装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对岸射来的箭立即退回来,随后再去渡河;一面将大军分成两路,绕到上游和下游的狭窄处,渡过河去包围孟获据守的上城。

后来,孟获又被擒住。孟获虽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气。

诸葛亮还是不杀他;款待他后又放他回去。将士中有人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认为他对孟获大仁慈宽大了,诸葛亮向大家解释说:“我军要彻底平定南方,必须重用孟获这样的人。

要是他能心悦诚服地联络南人报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万大军。你们现在辛苦些,以后就不必再到这里来打仗了。”

孟获这次被擒又释放后,下决心不再跟蜀兵作战。但时间一长。

营里快断粮了,他派人向诸葛亮借粮,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获亲自出来,与蜀军大将一对一比武。孟获接连打败了几名蜀将,但刚到大堆粮食旁,被绊马索绊倒被擒。

蜀将当即传达诸葛亮的命令,让孟获回去,并把粮食搬走。在这种情况下,孟获终于从心里佩服诸葛亮。

为了让各部族都归顺蜀国,他把各部族首领请来,带着他们一起上阵。结果又被蜀兵引进埋伏圈,一网打尽。

蜀营里传出话来,让孟获等回去,不少部首领请孟获作主,究竟怎么办。孟获流着眼泪说:“作战中七纵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

丞相对我们仁至义尽,我没有脸再回去了。”就这样,孟获等终于顺服蜀汉,听从管辖。

七擒七纵典故,七擒七纵典故简短,七擒七纵典故简单介绍

2.七擒七纵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七擒七纵"的典故,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公元225年,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决定计收孟获。因为孟获不仅是位少数民族首领,而且作战勇敢,善于用兵,还待人忠厚,很得人心。

为把孟获争取过来,诸葛亮第一次活捉孟获后,就把他放了。诸葛亮料定当晚孟获会来偷袭,再次设下埋伏,将他捉住。

孟获不服,认为自己不是被打败的。诸葛亮二话不说,又将孟获放了。

孟获接连被擒,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他带领所有人马到泸水南岸,只守不攻。

他判定蜀兵没有船,过不了河,当时天气炎热,蜀军不习水土,必然不战而退。没想到诸葛亮将大部队兵分两路,从上、下游渡河,出其不意地包围了孟获据守的土城。

孟获这次被捉住后,又一次被放回去了。这时,蜀军中有的将领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认为诸葛亮也太宽厚仁慈了。

诸葛亮向大家解释说:"要彻底平定南方,就必须重用孟获这样的人,如果让孟获心悦诚服,逐鹿中原就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先后七次捉住孟获,又七次放回。

最后一次孟获感动地说:"作战中七擒七纵,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丞相对我仁至义尽,我没有脸再回去了。"就这样,孟获从此归顺了蜀汉。

后来,人们用"七擒七纵"这个典故来表示正确运用策略,使对方口服心服。

典故,七擒七纵

3.七擒七纵的故事简介 七擒七纵的主人公是谁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诸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

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所以我被打败了,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如果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

诸葛亮也不作解释,笑了笑就放孟获回去。他料定盂获今晚准来偷营,当即布置好埋伏。

孟获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对手下人说,蜀军都是些老弱残兵,军营的布置情况也已经看清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营,定能逮住诸葛亮。

当天夜里,孟获挑选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孟获暗暗高兴,以为成功在即,不料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接连被擒,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他带领所有人马退到沪水南岸,只守不攻。蜀兵到了沪水,没有船不能过去,天气又热,困难重重。”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装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对岸射来的箭立即退回来,随后再去渡河;一面将大军分成两路,绕到上游和下游的狭窄处,渡过河去包围孟获据守的上城。后来,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虽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气。诸葛亮还是不杀他;款待他后又放他回去。将士中有人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认为他对孟获大仁慈宽大了,诸葛亮向大家解释说:“我军要彻底平定南方,必须重用孟获这样的人。要是他能心悦诚服地联络南人报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万大军。你们现在辛苦些,以后就不必再到这里来打仗了。”

孟获这次被擒又释放后,下决心不再跟蜀兵作战。但时间一长。营里快断粮了,他派人向诸葛亮借粮,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获亲自出来,与蜀军大将一对一比武。孟获接连打败了几名蜀将,但刚到大堆粮食旁,被绊马索绊倒被擒。蜀将当即传达诸葛亮的命令,让孟获回去,并把粮食搬走。

在这种情况下,孟获终于从心里佩服诸葛亮。为了让各部族都归顺蜀国,他把各部族首领请来,带着他们一起上阵。结果又被蜀兵引进埋伏圈,一网打尽。蜀营里传出话来,让孟获等回去,不少部首领请孟获作主,究竟怎么办。孟获流着眼泪说:“作战中七纵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丞相对我们仁至义尽,我没有脸再回去了。”

就这样,孟获等终于顺服蜀汉,听从管辖。

4.请问诸葛亮七擒七纵的故事情节?

七擒七纵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

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

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

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谙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 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给你赢了一次,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如果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 诸葛亮也不作解释,笑了笑就放孟获回去。

他料定盂获今晚准来偷营,当即布置好埋伏。 孟获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对手下人说,蜀军都是些老弱残兵,军营的布置情况也已经看清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营,定能逮住诸葛亮。

当天夜里,孟获挑选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孟获暗暗高兴,以为成功在即,不料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接连被擒,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他带领所有人马退到沪水南岸,只守不攻。

蜀兵到了沪水,没有船不能过去,天气又热,困难重重。”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装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对岸射来的箭立即退回来,随后再去渡河;一面将大军分成两路,绕到上游和下游的狭窄处,渡过河去包围孟获据守的上城。

后来,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虽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气。

诸葛亮还是不杀他;款待他后又放他回去。将士中有人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认为他对孟获大仁慈宽大了,诸葛亮向大家解释说:“我军要彻底平定南方,必须重用孟获这样的人。

要是他能心悦诚服地联络南人报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万大军。你们现在辛苦些,以后就不必再到这里来打仗了。”

孟获这次被擒又释放后,下决心不再跟蜀兵作战。但时间一长。

营里快断粮了,他派人向诸葛亮借粮,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获亲自出来,与蜀军大将一对一比武。孟获接连打败了几名蜀将,但刚到大堆粮食旁,被绊马索绊倒被擒。

蜀将当即传达请葛亮的命令,让盂获回去,并把粮食搬走。 在这种情况下,孟获终于从心里佩服诸葛亮。

为了让各部族都归顺蜀国,他把各部族首领请来,带着他们一起上阵。结果又被蜀兵引进埋伏圈,一网打尽。

蜀营里传出话来,让孟获等回去,不少部首领请孟获作主,究竟怎么办。孟获流着眼泪说:“作战中七纵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

丞相对我们仁至义尽,我没有脸再回去了。” 就这洋,孟获等终于顺服蜀汉,听从管辖。

5.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七纵的故事情节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七纵的故事情节: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

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

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

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孟获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对手下人说,蜀军都是些老弱残兵,军营的布置情况也已经看清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营,定能逮住诸葛亮。

当天夜里,孟获挑选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孟获暗暗高兴,以为成功在即,不料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接连被擒,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他带领所有人马退到沪水南岸,只守不攻。

蜀兵到了沪水,没有船不能过去,天气又热,困难重重。”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装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对岸射来的箭立即退回来,随后再去渡河;一面将大军分成两路,绕到上游和下游的狭窄处,渡过河去包围孟获据守的上城。

后来,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虽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气。

诸葛亮还是不杀他;款待他后又放他回去。将士中有人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认为他对孟获大仁慈宽大了,诸葛亮向大家解释说:“我军要彻底平定南方,必须重用孟获这样的人。

孟获接连打败了几名蜀将,但刚到大堆粮食旁,被绊马索绊倒被擒。蜀将当即传达请葛亮的命令,让盂获回去,并把粮食搬走。

在这种情况下,孟获终于从心里佩服诸葛亮。为了让各部族都归顺蜀国,他把各部族首领请来,带着他们一起上阵。

结果又被蜀兵引进埋伏圈,一网打尽。蜀营里传出话来,让孟获等回去,不少部首领请孟获作主,究竟怎么办。

孟获流着眼泪说:“作战中七纵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丞相对我们仁至义尽,我没有脸再回去了。”

就这洋,孟获等终于顺服蜀汉,听从管辖。扩展资料: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释义: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擒七纵。

6.七擒七纵的故事概括100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过程中对南中豪强首领孟获采取的攻心战策略,目的是彻底地消除南中少数民族的反叛心理。

东汉以来,南中属于益州辖区之内,分置益州郡(即建宁郡)、牂柯郡、朱提郡与永昌郡四个行政区。扩展资料黄承宗先生指出,关于“七擒孟获”的地点,据《滇元纪略》称:“七擒孟获:一擒于白崖,今赵州定西岭。

一擒于邓赊豪猪洞,今邓川州。一擒于佛光寨,今浪穹县巡检司东二里。

一擒于治渠山。一擒于爱甸,今顺宁府地。

一擒于怒江边,今保山县腾越州之间。一以火攻,擒于山谷,即怒江之蹯蛇谷。”

从这些地点的分布来看,覆盖云南省内的广大地区及四川省部分地区。从交通情况看,是兵卒步行,辎重马匹驮运。

诸葛亮的南征开始于建兴三年春,平定完叛乱班师回成都是秋天。从成都出发,到了“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渡泸处,已经用了三四个月时间,剩下的时间,即使完全不停的走也走不完各点,更谈不上还要在七个地点都要打仗。

黄承宗认为,“七擒七纵”的故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后来的《三国演义》和剧本加以渲染,使情节尤为离奇,荒诞不经。而实际上诸葛亮的南征,他重用地方势力,保障他们的利益;一反两汉以来委官统治,遣兵屯守的政策。

他对南中既不用留人,又不留兵,更不用运粮。既笼络了地方首领为他效力,又得到了金、银、丹、漆、耕牛、战马。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使他能专事北伐中原,而后方南中境内保持安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擒孟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擒七纵。

7.“七擒七纵”讲的是谁的故事

七擒七纵 讲的是诸葛亮和孟获的故事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

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

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

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谙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 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给你赢了一次,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如果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 诸葛亮也不作解释,笑了笑就放孟获回去。

他料定盂获今晚准来偷营,当即布置好埋伏。 孟获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对手下人说,蜀军都是些老弱残兵,军营的布置情况也已经看清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营,定能逮住诸葛亮。

当天夜里,孟获挑选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孟获暗暗高兴,以为成功在即,不料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接连被擒,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他带领所有人马退到沪水南岸,只守不攻。

蜀兵到了沪水,没有船不能过去,天气又热,困难重重。”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装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对岸射来的箭立即退回来,随后再去渡河;一面将大军分成两路,绕到上游和下游的狭窄处,渡过河去包围孟获据守的上城。

后来,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虽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气。

诸葛亮还是不杀他;款待他后又放他回去。将士中有人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认为他对孟获大仁慈宽大了,诸葛亮向大家解释说:“我军要彻底平定南方,必须重用孟获这样的人。

要是他能心悦诚服地联络南人报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万大军。你们现在辛苦些,以后就不必再到这里来打仗了。”

孟获这次被擒又释放后,下决心不再跟蜀兵作战。但时间一长。

营里快断粮了,他派人向诸葛亮借粮,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获亲自出来,与蜀军大将一对一比武。孟获接连打败了几名蜀将,但刚到大堆粮食旁,被绊马索绊倒被擒。

蜀将当即传达请葛亮的命令,让盂获回去,并把粮食搬走。 在这种情况下,孟获终于从心里佩服诸葛亮。

为了让各部族都归顺蜀国,他把各部族首领请来,带着他们一起上阵。结果又被蜀兵引进埋伏圈,一网打尽。

蜀营里传出话来,让孟获等回去,不少部首领请孟获作主,究竟怎么办。孟获流着眼泪说:“作战中七纵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

丞相对我们仁至义尽,我没有脸再回去了。” 就这洋,孟获等终于顺服蜀汉,听从管辖。

七擒七纵典故

相关推荐:
  • 舒姓典故(关于舒姓的历史和现状)
  • 怀远门典故(我想知道:南京内十三外十八城门的历史典故)
  • 信白典故(关于古时信的典故)
  • 六国大封相典故(六国大封相是什么样子的典故现在又引申作何解释)
  • 姜女石(姜女石的传说)
上一篇:小区内防火安全知识(小区消防知识宣传) 下一篇:北京水系典故(北京水系治理史话是什么?)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进退维谷典故(进退维谷成语的来历)
安定城楼(安定城楼哪四个典故)
三字经熟知的十个典故(三字经中的所有典故)
因噎废食典故(因噎废食成语故事)
名人典故取名(名人故事的名字有哪些)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2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