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励志故事 » 数字典故(数学典故及数学故事)

数字典故(数学典故及数学故事)

分类:励志故事 日期:2022-06-19 13:09 浏览:7 次

1.数学典故及数学故事

鬼谷算

我国汉代有位大将,名叫韩信。他每次集合部队,只要求部下先后按l~3、1~5、1~7报数,然后再报告一下各队每次报数的余数,他就知道到了多少人。他的这种巧妙算法,人们称为鬼谷算,也叫隔墙算,或称为韩信点兵,外国人还称它为“中国剩余定理”。到了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用诗歌概括了这一算法,他写道: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

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

这首诗的意思是:用3除所得的余数乘上70,加上用5除所得余数乘以21,再加上用7除所得的余数乘上15,结果大于105就减去105的倍数,这样就知道所求的数了。

比如,一篮鸡蛋,三个三个地数余1,五个五个地数余2,七个七个地数余3,篮子里有鸡蛋一定是52个。算式是:

1*70+2*21+3*15=157

157-105=52(个)

请你根据这一算法计算下面的题目。

新华小学订了若干张《中国少年报》,如果三张三张地数,余数为1张;五张五张地数,余数为2张;七张七张地数,余数为2张。新华小学订了多少张《中国少年报》呢?

数字典故系列,数字典故系列之含,数字典故系列之含一

2.关于数字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一毛不拔一马平川一心一意一言九鼎一文不名两败俱伤三心二意四平八稳驷马难追四两拨千斤五马分尸六六大顺横七竖八七上八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管三七二十一十恶不赦百毒不侵千依百顺千里因缘一线牵万人空巷万变不离其宗万马奔腾

一心一意、一文不名、一叶知秋、一息尚存、一泻千里、一视同仁、一败涂地、一板一眼、一本正经、一本万利、一路顺风、一步登天、一表人才、一臂之力、一马平川、一马当先、一孔之见、一脉相承、一木难支、一诺千金、一呼百应、一室生春、一身是胆、一世之雄、一团和气、一见钟情、一统天下、一往情深、一往无前、一寸丹心、一代风流、一日千里、一代楷模、一德一心、一飞冲天、一帆风顺、一举成名、一举千里、一见倾心、一见如故、一路福星、一鸣惊人、一路平安、一气呵成、一清二楚、一干二净、一穷二白、一刀两断、一了百了、一知半解、一落千丈、一五一十、一扫而光、一毛不拔、一朝一夕、一丝一毫、一丝不挂、一塌糊涂、一字之师、一点一滴、一针一线、一鳞半爪、一模一样、一言不发、一字不苟、一窍不通、一分为二、一发千钧、一鼓作气、一箭双雕、一曝十寒、一丘之貉、一日三秋、一手遮天、一叶障目、一张一弛、一语破的、一枕黄粱、一针见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二龙戏珠、两全其美、两袖清风、两面三刀、两相情愿、两小无猜、两袖清风、

三生有幸、三羊开泰、三山五岳、三顾茅庐、三三两两、三言两语、三三五五、三纲五常、三足鼎立、三元及第、三心二意、三从四德、三皇五帝、三姑六婆、三番五次、三令五申、三思而行、三长两短、三六九等、三教九流、三头六臂、三位一体、三年五载、三下五除二、

四通八达、四海升平、四时八节、四大皆空、四体不勤、四平八稳、四面八方、

五湖四海、五彩缤纷、五谷丰登、五世其昌、五子登科、五花八门、五光十色、五大三粗、五谷不分、五体投地、

六畜兴旺、六神无主、六亲不认、

七步之才、七上八下、乱七八糟、七手八脚、七嘴八舌、七拼八凑、杂七杂八、七折八扣、七零八落、七窍生烟、七擒七纵、

八面玲珑、八面威风、八仙过海、

九九归一、九天揽月、九牛二虎、九霄云外、九牛一毛、九死一生、

十全十美、十拿九稳、十恶不赦、

百炼成钢、百孔千疮、百家争鸣、百战百胜、百花争艳、百花齐放、百感交集、百无聊赖、百无一用、百无禁忌、百战不殆、百步穿杨、百里挑一、百口莫辩、百川归海、百发百中、百孔千疮、百无一失、百依百顺、百思不解、百折不回、百折不挠、百发百中、百尺竿头、百年之好、百般奉承、百般刁难、百般挑剔、百问不烦、百废待举、百废俱兴、百读不厌

千方百计、千夫所指、千头万绪、千真万确、千钧一发、千里鹅毛、千锤百炼、千里之堤、千里之行、千虑一得、千虑一失、千军万马、千丝万缕、千载一时、千山万水、千秋万代、千千万万

万象更新、万无一失、万般无奈、万水千山、万全之策、万不得已、万古长青、万古流芳、万籁俱寂、万马齐喑、万死不辞、万众一心、万紫千红、万变不离其宗、

典故,数字

3.阿拉伯数字是什么典故来的

通常,我们把1、2、3、4……9、0称为“阿拉伯数字”。其实,这些数字并不是

阿拉伯人创造的,它们最早产生于古代的印度。可是人们为什么又把它们称为“阿拉伯

数字”呢? 据传早在公元七世纪时,阿拉伯人渐渐地征服了周围的其他民族,建立起

一个东起印度,西到非洲北部及西班牙的萨拉森大帝国。到后来,这个大帝国又分裂成

为东、西两个国家。由于两个国家的历代君主都注重文化艺术,所以两国的都城非常繁

荣昌盛,其中东都巴格达更胜一筹。这样,西来的希腊文化,东来的印度文化,都汇集

于此。阿拉伯人将两种文化理解并消化,形成了新的阿拉伯文化。

大约在公元750年左右,有一位印度的天文学家拜访了巴格达王宫,把他随身带来

的印度制作的天文表献给了当时的国王。印度数字1、2、3、4……以及印度式的计算方

法,也就好似在这个时候介绍给了阿拉伯人。因为印度数字和计算方法简单又方便,所

以很快就被阿拉伯人所接受了,并且逐渐地传播到欧洲各个国家。在漫长的传播过程

中,印度创造的数字就被称为“阿拉伯数字”了。

到后来,人们虽然弄清了“阿拉伯数字”的来龙去脉,但有大家早已习惯了“阿

拉伯数字”这个叫法,所以也就沿用下来了。

4.带有数字的名人故事

这类故事多入繁星啊!讲几个有名的 刘邦“约法三章”:前206年,邦率军攻入关中,到达离霸上。

秦二世降。刘邦入咸阳后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

刘邦接受意见,下令封闭 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霸上。临行前,刘邦把关中各县百姓召集起来,郑重宣布:秦朝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

现在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杀人者处死,伤人者抵罪,盗窃者判罪。众人皆表示拥护三章。

接着,刘邦广派人员到各县各乡宣传约法三章。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取来牛羊酒食慰劳刘邦军队。

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刘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汉武帝时,淮南王刘安笃信修道炼丹,一次遇到八个鹤发童颜的老翁,拜他们为师,学习修道炼丹,丹药炼成后,汉武帝派人来抓他,他情急下喝了丹药,成仙升天。

他的亲友也赶紧喝药成仙。刘家的鸡狗因吃了炼丹锅里的丹药也成仙了。

孔子“五谷不分”:春秋时期,孔子带弟子周游列国,经历卫、陈、蔡等国的碰壁后,从叶邑出来迷了路,子路前去问路,回来后发现不见了孔子,就问地里耕种的农夫,农夫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子路发现遇到德高的隐者,只好自己寻找。 楚汉争霸之“四面楚歌”: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河南贾鲁河)为界,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和韩信、彭越、刘贾合兵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的项羽部队,把项羽包围在垓下。这时,项羽伤兵断粮,却在夜里听见四周传来楚地民歌,兵士遂丧失斗志。

项羽起床在营帐里面喝酒,并与虞姬一同泣泪歌唱。唱完上马,带了八百骑兵,从南突围,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这又引发了又一个故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祖冲之创“祖率”:秦汉前,人们以"径一周三"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

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割圆术"计算法,求得π=3.14。祖冲之在这一基础上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 ,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

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与1000年后国外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为了纪念祖冲之的贡献,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和尚喝水的故事:山上有一破庙,一个小和尚要去山上的破庙,途径一条河流,便到附近水池喝水。

来到庙中,看见庙里的缸没水了,便挑水,给观音的瓶子中加了水。不久后,一个胖和尚来到庙中,到水池边喝水,喝完了又挑了一桶,之后两人都不愿挑水。

后来他们意识到这样做不行,于是两人协商一同挑水,但是分配总是不均,都想占便宜。最后两人在竿子上画了一跳线,算平息了风波。

不久后,一个瘦和尚来到庙中,继续喝水喝完后又挑了一桶,之后三人都不愿挑水。观音瓶里的杨柳也谢了,最后风干物燥,老鼠横行,引起了一场大火,三人奋力救火。

风波平息后三人通力合作打水。著名的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圆泽的投胎故事:唐朝和尚圆泽,对佛学有高深的造诣,和他的朋友李源善交好。一天,二人同行,路过一地,见一妇人在河边汲水。

妇人肚子很大,已经怀孕。圆泽指着妇人对李说:“这妇人怀孕已有三年,等待我去投胎,做她的儿子,可是我一直避着,现在看见她,没有办法再避了。

三天后,妇人生产,那时请你到她家去看看,如果婴孩对你笑一笑,就是我了。就拿这一笑作为凭证吧!再等到第十三年那一年,中秋的月夜,我在杭州天竺寺等你,那时我们再相会罢。”

两人分别后,就在这一天夜里圆泽圆寂,那孕妇生了一个男孩。第三天,李源善来到妇人家里探看,婴儿果然对地笑了一笑。

十三年后,中秋,李源善如期到达天竺寺寻访。刚到寺门口,就看到一个牧童在牛背上坐看唱歌,道:“三生石上旧情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这就是著名的三生有幸了。 “十方世界的讨论”(这是一个多数字的故事):宋朝时高僧景岑(招贤大师),时常在各地讲经。

一次讲经时前来的僧人很多,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法堂内除了大师的声音外,一片寂静。

讲毕,一名僧人站起来,行礼提问,大师作答。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两人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

他们谈论的是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帖:“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

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这就有了著名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5.关于数字的小故事

某年初春,笔者被抽调参加一驻乡工作组,遍访各处,仅看到两家手工作坊,一家是糊纸盒的,另一家是生产脚踩打稻机零部件的,而且都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破破烂烂的厂房里也没有看到什么设备以及员工。然而统计报表上,这个乡的工业总产值却是两千多万元,不禁令人惊讶!后经了解,说是把村、镇豆腐作坊,家家户户的缝纫机所做的活等都算了进去。笔者愚笨,仍不开窍:豆腐店、村民家缝纫机也能算工业总产值么?

2,有段时期,某地区每年都要举办一次“***艺术节”,叫做“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所属市、县都要将本地的名优产品、土特产品送展、布展,单条幅就一条条、密密麻麻从五、六层高的楼顶直挂到楼底。期间还邀请歌星、明星、大腕演出,不过唱几首歌,其出场费少则数万,多则十几万、几十万。当然,这个钱是要分摊到各市、县的,而各市县则分摊到参展的各企业。

有一届艺术节单位派笔者参加,行前以前参加过的同事交代,每天下午4点钟要汇报当天的签定合同数、成交额,我说,那能有多少?!同事回答,把平时本系统各企业签定的合同、没有签定但有意向性的、成交的都算进去,并与笔者商量了艺术节三天每天报多少数字。第一天下午4点,我准时赶到会场,县府办主任让各系统汇报当天数字,轮到我了,就按事前在家商量好的数字――签定合同**项、成交金额****万元――报了,终究是虚报,心里直打鼓,只怕脸都红了,生怕主任会追问。谁知主任记下数字后一句话不说就过了。事后一想终于明白,其实他心里清楚得很,他巴不得你们虚报多报,因为明天一早,市中心广场巨大的广告牌上,各市、县第一天签定的合同数、成交金额数全都写出来了,咱们总不能比兄弟市县差很多吧。三天的艺术节结束后,第四天一早,当地报纸头版头条写着,“***艺术节”取得巨大成果,共签定合同***项,成交金额***亿元。再后来更有年青干部开导笔者,什么叫“厚黑学”?就是心要黑,脸皮要厚。要修练到讲假话脸不红心不跳才成正果呢。

幸好,没过几年艺术节终于停办了。也许是上级觉察到这种艺术节劳民伤财,徒具形式;也许是一些企业自己在本行业内每年要举办全国定货会而抵制等原因吧。

数字典故

相关推荐:
  • 兰亭序典故(《兰亭序》的故事)
  • 典故落魄(失魂落魄是什么意思,有哪些表现,这个词出自哪里,有何典故)
  • 智字(孔子关于智的故事)
  • 鳞次栉比典故(鳞次栉比,身临其境,周而复始,此起彼伏,引经据典,遍稽群籍,)
  • 成语典故何(有关何的成语故事)
上一篇:六祖典故(六祖惠能生平有什么典故?) 下一篇: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提供的服务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贵妃(关于杨贵妃的典故)
推敲源于典故(“推敲”这个词源于哪位诗人的一个著名典故?)
杞人忧天的典故(简单概括杞人忧天的故事)
含历史典故的词语(关于历史典故的成语有哪些)
当我一无所有的时候,你还爱我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1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