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寿星典故(寿星的来历)

寿星典故(寿星的来历)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06-21 09:15 浏览:20 次

1.寿星的来历

自古以来,人们都习惯把长寿者称为寿星。

寿星即“老人星”,亦称“南极老人”。在我国古代,有两个星宿被认为与福寿之相有关,这就是“角”、“亢”两宿。

《史记·封禅书》司马贞索隐:“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也。”旧俗以此星为长寿之星,于是“寿”与“星”便连在一起,形成“寿星”一词。

据史料记载,自周朝开始一直至宋朝,历代每年都要举行祭祀寿星的活动。 到了宋、元时代,寿星已成为高寿者的代称。

“老寿星”、“寿星”、“寿星老儿”等称呼,既充满对高寿者的敬意,同时也寄寓着人们对长寿者的祝愿。时至现代,民间仍然称长寿者为“寿星”、“老寿星”。

在为长寿者祝寿时,常常喜欢送上一幅“寿星图”的挂轴,同时还会写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颂词,以表示对长寿者的美好祝愿。

2.谁知道 寿星的 故事

寿星又叫老寿星、南极仙翁等,是与福星禄星一样受人尊奉的吉祥神。

相传他本是天上的一颗星,主管人的长寿,后多将之拟人化。现今我们所熟悉的寿星的形象多为:天庭饱满,大耳垂肩,白须飘逸,含胸拔背,一只手拄着龙头拐杖,杖上挂着葫芦,一只手托着仙桃。

身旁有时还有象征“福”“禄”的蝙蝠、鹿、仙童等。在人们心目中,他是和蔼可亲、慈眉善目的长者,是吉祥的象征。

中国人认为“五福寿为先”,寿乃第一福,人若无寿,等于无福。所以老寿星是中国人家家户户欢迎的吉祥神,每逢过年或祝寿,总会挂上“寿星”图,供寿星像。

对于那些健康长寿的老人,人们也会把他尊称为老寿星。

寿星,典故

3.福禄寿三星有什么神话故事

福禄寿,中国吉祥文化 封建社会中,不同阶层、地位的人对“福”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对于农民来说,有自己的土地,春种秋收,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就是福;而平民百姓常年遭遇苛政、战争或灾荒的境地,能合家平安,生存下来就是福;商人却往往算盘黄金万两、财源茂盛达三江才是福;文人学士的“福”又有不同,十年寒窗苦,一朝人上人,“金榜题名”是最大的“福”;老年人把健康、长寿、有子孙膝下承欢看作是最大的“福”。

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发展,随着民俗文化的丰厚,福的内容也愈加丰富。福寄托着民间百姓所有的美好憧憬,作为吉祥文化的主要内容,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了人们的理想与愿望,祈福的观念潜移默化地融入各种民俗活动与神灵崇拜之中。

古人对福的认识是现实的也是辩证的。老子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至。”

这就是说,一种因素中往往潜伏着对立的另一因素,祸、福双方是可以转化的。老子在《太上感应篇》中进一步阐述道:“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认为祸、福虽难以预测,但可以靠人的努力去转化、维护,从而争取福的美好结局。 在吉祥图案中,福的基本图形标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民间神崇拜中的神,如天官、三星等神;另一类是借音阐义的吉祥符号和图形,如蝙蝠、佛手、云纹等。

禄星司职 禄星文昌,文昌有六星,其中司禄星,纬书《春秋元命苞》称“司禄赏功进士”,主文人之功名利禄。 禄星来历及转变 1. 主官禄的文昌星 禄星也是由一颗星辰演化而来的,他位于北斗七星的正前方,总与北斗七星相伴升起。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天官书》中记载,北斗七星正前方这六颗星统称文昌宫,里面最末一位就是主管官禄的禄星。到了北宋,文昌星渐渐成为禄星的代名词。

2. 随科举制度受到欢迎 进入隋唐时期以后,科举制度的兴起让禄星开始走红。科举考试使平民百姓第一次有机会靠读书做官,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这是一条太过狭窄的羊肠小路。欲求却不得,自然会寻求神灵的帮助,于是文昌宫里的那颗禄星就显得特别明亮了。

到了北宋,文昌星渐渐成为禄星的代名词。 四川绵阳梓潼县的七曲山文昌大庙,是现存最古老的文昌庙,也是天下所有文昌庙的祖庭。

在七曲山文昌大庙,宋代铸成的铸铁神像,每尊重达12000斤。或许因为神像过于沉重,难以损毁,躲过了千百年的刀兵战火,得以保存至今,也因此使我们有幸一睹千年前文昌星的庐山真面目。

宋代文昌星的形象是一派朝廷大员气度。几位办事员和贴身童仆侍立左右,更衬托出他高贵不凡的身份,庙中独占鳌头,蟾宫折桂,种种吉祥图案随处可见,营造金榜题名的美好意境。

这里是历代读书人的许愿福地,文昌星是他们的幸运之星。 3. 明代变身送子神仙 在明代,禄星又被赋予了一个全新的角色——送子神仙。

明朝初年的戏剧唱本中,就开始出现“禄星抱子下凡尘”的唱词,看来早在四五百年前,禄星就已经成为送子的神仙。这送子的职能,有些来历不明。

在流传的民间故事里,禄星被称为送子张仙,一位姓张的神仙。《历代神仙通鉴》记载,这位张仙是五代时期的一位道士,名张远霄。

在巴蜀道教名山青城山修道成仙,擅长弹弓绝技,百发百中,目标是那些作乱人间的妖魔鬼怪,五代至北宋时期,他在巴蜀地区已经小有名气。 北宋文人笔记中记载了一则张仙送子的应验故事,苏洵在他的一首诗《张仙赞》中记载,他的两个儿子苏东坡和苏辙,就是张仙托梦送来的。

苏东坡和苏辙两兄弟参加同一年科举考试,在同一考场上双双高中进士,一时轰动朝野。张仙也名声大振。

禄星从一颗普通星辰下凡人间,演化为读书人顶礼膜拜的科举考试神,摇身一变成为送子的张仙,最终成为福禄寿三星中不可或缺的一颗灿烂明星。 福星职司 福星天官,当以赐福为职。

《三官灯仪》称,“真都元阳,紫微宫主,自然大圣,赐福天官,统摄天界,役使鬼神,保天长存”。 福星来历及转变 1. 本是主管农业的木星 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古人称之为岁星、福星。

距今两千多年前的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星占》中就有关于木星的记载。 古人经过观察发现,在木星活动的12年周期当中,气候也呈现周期性变化,因为木星与太阳的活动周期规律相似。

在《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明确记载岁星是主管农业的星官,地位崇高。从《史记·天官书》中的记载来看,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有政府专门建造的庙宇来供奉岁星,而且这种祭祀制度一直持续到晚清。

2. 曾是怪兽模样 现存最古老的星官画像叫《五星二十八宿图》,绘制于1300年前唐朝开元时期。图里边描绘金、木、水、火、土五星和28位星神形象。

排在众星之首的福星,却有着一副怪兽模样:他的头部似虎非虎,一双豹目圆睁,身着简朴长衫盘膝而坐,又酷似一位读书人。他的代步工具居然是一匹硕大的野猪。

这幅画像的作者梁令瓒是中国古代天文技术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是中唐时期著名的天文仪器制造家,也是一位卓越的人物画家,他描绘的必定是当时大多数人所认可的星官形象。 3. 唐朝福星变清官 福星转变是从唐朝开始,《新唐书》里记录了一个真实的清官故事,一位名叫阳城的唐朝官。

4.西游记中南极寿星来历

南极寿星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老寿星,为元始天尊座下大弟子。

因为他主寿,所以又叫"寿星"或"老人星"。中国民间认为供奉这位仙神,可以使人健康长寿,这位仙神其实是道教追求长生的一种信仰。

个令人喜爱的老神仙,头上有个大肉包,手拄蟠龙拐杖,白鹿紧随身后,供他骑乘。不料这白鹿凡心不灭,趁南极寿星与东华帝君下棋的机会,借着数千年修炼的道行,下到凡间的比丘国,与狐狸精狼狈为奸,将狐狸精变成如花似玉的美女,进献给国王,自己以国丈自居,专用小孩心肝作长寿药引,祸害百姓,结果遇到火眼金睛的孙悟空,难逃劫难,被悟空降服。

悟空正要打杀白鹿精时,南极仙翁赶到,命令妖怪现出原形,驼南极寿星回归仙山。

5.福禄寿三星之间有什么神话故事

据传福神原为岁星,即木星,后逐渐人格化,一说源于五斗米道所祀三官中的天官,演化为天官赐福之说。

一说福神为唐道州刺史阳城,因其有抵制进贡侏儒的善政,遂被尊为福神。禄星原为文昌垣的第六星,后被赋予人格,附会为张仙。

一说张仙为五代时在青城山得道的张远霄,一说为后蜀皇帝孟昶,即送子张仙。寿翁亦始于星宿崇拜,即角、亢二宿,是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中的头二宿,为列宿之长,故曰寿。

另一说为南极星,在船底座,故寿星亦名南极仙翁 。明清以后民间常将福禄寿三星一并奉祀,三星典型的形象为福星执如意居中;右为禄星,作员外打扮,怀抱婴孩;寿星在左,广额白须,捧桃执杖。

寿星典故

相关推荐:
  • 丝方尽(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寸的成语典故(寸有什么成语)
  • 篱下菊典故是(菊花的典故)
  • 成语典故金句(关于典故,名言名句,小故事)
  • 卞氏典故(历史上的卞氏)
上一篇:北京的诗句古诗词 下一篇:地府典故(关于阴曹地府的传说故事!谢谢大家赐教,鬼故事都可以)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李商隐在锦瑟中运用典故(李商隐《锦瑟》中的四个典故)
管理十大经典故事(管理中绝对经典的18个故事!~)
玄凤典故(玄武的传说典故)
唐朝服饰典故(唐朝服饰的来历和特色)
古文化典故(汉文化故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6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