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替换法。把语言切分成若干单位,使用这种方法,主要用来切分语素。
(2)分布分析法。根据语言单位出现的语境(包括上下文)加以归类。例如:分析“吃、喝、抽”等动词。
(3)直接成分分析法。分布分析法考察语言单位的外部关系,直接成分分析法考察语言单位的内部结构。这种
分析法切分语段的层次。语言可以从大到小,层层切分,也可以先确定单位(语素或词),层层归纳。
(4)变换分析法。用来说明语句之间的关系,如主动句与被动句、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关系等等;也可以用来说明形式相同而实际上有差异的语句。
结构主义语法学还有一些其他的分析方法。例如:把词组分为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
向心结构中至少有一个直接成分跟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同,如“新书”、“很好”;离心结构中所有的直接成分跟整个词组的功能都不相同,如“今天晴天”。德州 这种分析可以用来区分同形结构。例如“出租汽车”代表两种不同的向心结构:一种是以“汽车”为核心(即通常所说的偏正结构),一种是以“出租”为核心(即通常所说的动宾结构)。
正因为单划分层次还不能完全说明词组之间的内部关系,所以要区分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同时又认为向心结构的核心可以有不同位置。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语言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它的性质决定了语言的运用必然牵连到整个社会,牵连到每一个人。社会的变化发展推动了语言的发展,语言的变化发展又反过来折射出社会的变化发展。语言和思维是同劳动一起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其社会性几乎可以说是与生俱来。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过去有一些家把生物相比附,认为语言也要经历生。老死的生物生命史的过程,于是断定语言是一种自然现象,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语言虽然也有产生、发展和可能死亡的过程,但与生物的生、长老、死有本质的区别。生物的生、长、老、死是生物个体的可见的变易。一种语言分化为许多方言,或是演变为另一些语言,都是全社会的语言行为的逐渐的演变,语言的“死”与“活”,这是比喻的说法,只是说有这种可能性,能否变为现实,决定于具体的社会条件,决定于它是否为全社会服务,为人们所运用。语言是一种既不属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特殊社会现象。所谓“特殊”,是说语言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在于:语言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服务的,这种工具能使人们相互了解并调整他们在人类活动的一切范围中的共同工作。
语言是一种符号,因为它能代表或指称现实现象。
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的结合构成的。"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相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的符号。例如"人"这个符号,rén是它的语音形式,"会说话、用两条腿走路、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是和这个音结合在一起的意义,构成符号的内容。德州论坛音与义是语言符号的两个"面",彼此依存,犹如一张纸有正反两面,我们不能只要正面而不要反面,也不能只要反面而不要正面;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与此一样,只有和特定意义相结合的声音才能叫做语音,由特定语音表达出来的意义才能成为交际所需要的语义。
语言系统的组成规则主要表现为结构的层次性,就是说,语言是一种分层的装置,可以从低到高、或者从下到上分出若干个层次,使音、义以及由音义相结合而组成的符号"各就各位",各得其所,但每一种现象又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处于一种互相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之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我们可以从下到上去观察语言系统的结构层次。
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基本手段是逐层分解,而数据流图则是描述分解的基本手段。
结构化分析方法能够长期被人们接受并采纳,主要是因为它有以下的特点:
一、强调用户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
在系统分析阶段,用户始终积极参与,使得用户可以更多的了解新系统,并随时从业务和用户角度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使系统分析人员能更多的了解用户的要求,更深入的调查和分析管理业务,使新系统更加科学、合理。
二、注重整体分析,层层落实
按系统的观点,任何事情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在分析时应首先站在整体的角度,将各项具体的业务或组织融合成一整体加以考察,首先确保全局的正确,然后再层层分解进行解剖分析。
三、强调系统的适应性
各种事物都是运动和变化的。同理,在进行系统分析时,要充分预料到可能会发生的变化,增强系统的适应性,以应付各种各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外部的组织机构发生了变化,将引起信息传递渠道变化;上级主管部门需要的信息发生变化,则引起输出和处理模块的变化。
2、系统内部处理模式的变化。如系统内部组织机构、管理方式和工艺流程的改变,必将引起数据的收集、输入以及处理方式的变化。
3、用户要求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的深入、技术的发展,用户的要求也会随之变化。
工作分析的方法
(一)访谈法
访谈法又称为面谈法,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职务分析方法。是指工作分析人员就某一职务或者职位面对面地询问任职者、主管、专家等人对工作的意见和看法。在一般情况下,应用访谈法时可以以标准化访谈格式记录,目的是便于控制访谈内容及对同一职务不同任职者的回答相互比较。
(二)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工作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具体来说,由有关人员事先设计出一套职务分析的问卷,再由随后工作的员工来填写问卷,也可由工作分析人员填写,最后再将问卷加以归纳分析,做好详细的记录,并据此写出工作职务描述。
(三)观察法
观察法是一种传统的职务分析方法,指的是工作分析人员直接到工作现场,针对特定对象(一个或多个任职者)的作业活动进行观察,收集、记录有关工作的内容、工作间的相互关系、人与工作的关系以及工作环境、条件等信息,并用文字或图标形式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的方法。
(四)工作日志法
工作日志法又称工作写实法,指任职者按时间顺序详细记录自己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过程,然后经过归纳、分析,达到工作分析的目的的一种方法。
(五)资料分析法
为降低工作分析的成本,应当尽量利用原有资料,例如责任制人本等人事文件,以对每个项工作的任务、责任、权利、工作负荷、任职资格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调查、分析奠定基础。
(六)能力要求法
指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技能都可由更基本的能力加以描述。
(七)关键事件法
关键事件法要求分析人员、管理人员、本岗位员工,将工作过程中的“关键事件”详细地加以记录,可在大量收集信息后,对岗位的特征要求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关键事件是使工作成功或失败的行为特征或事件,如成功与失败、盈利或与亏损、高效与低产等)。
常见的总结结构方式较为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分方面,从并列的层次阐述经验;另一种是循顺序,按事物的发展过程一以贯之。
这两种结构方式,是基于事物内部和外部关系的整体网络结构,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组织材料,谋篇布局;总结的结构形式较为多样化,一般是根据特定的内容要求和不同类型加以灵活掌握。
扩展资料:
总结书写要善于抓重点总结涉及本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但不能不分主次、轻重、面面俱到,而必须抓住重点,中心要突出。
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开展工作时都有自己一套不同于别人的方法,经验体会也各有不同;要注意观点与材料统一总结中的经验体会是从实际工作中,也就是从大量事实材料中提炼出来的。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结构方式
观察法
观察法是工作人员在不影响被观察人员正常工作的条件下,通过观察将有关的工作内容、方法、程序、设备、工作环境等信息记录下来,最后将取得的信息归纳整理为适合使用的结果的过程。
采用观察法进行岗位分析时,应力求结构化,根据岗位分析的目的和组织现有的条件,事先确定观察内容、观察时间、观察位置、观察所需的记录单,做到省时高效。
观察法的优点是:取得的信息比较客观和正确。但它要求观察者有足够的实际操作经验;主要用于标准化的、周期短的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工作,不适用于工作循环周期长的、以智力活动为主的工作;不能得到有关任职者资格要求的信息。观察法常与访谈法同时使用。
访谈法
访谈法是访谈人员就某一岗位与访谈对象,按事先拟定好的访谈提纲进行交流和讨论。访谈对象包括:该职位的任职者、对工作较为熟悉的直接主管人员、与该职位工作联系比较密切的工作人员、任职者的下属。为了保证访谈效果,一般要事先设计访谈提纲,事先交给访谈者准备。
访谈法通常用于工作分析人员不能实际参与观察的工作,其优点是既可以得到标准化工作信息,又可以获得非标准化工作的信息;既可以获得体力工作的信息,又可以获得脑力工作的信息;同时可以获取其他方法无法获取的信息,比如工作经验、任职资格等,尤其适合对文字理解有困难的人。其不足之处是被访谈者对访谈的动机往往持怀疑态度,回答问题是有所保留,信息有可能会被扭曲。因此,访谈法一般不能单独用于信息收集,需要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是根据工作分析的目的、内容等事先设计一套调查问卷,由被调查者填写,再将问卷加以汇总,从中找出有代表性的回答,形成对工作分析的描述信息。问卷调查法是工作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问卷调查法的关键是问卷设计,主要有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形式。开放式调查表由被调查人自由回答问卷所提问题;封闭式调查表则是调查人事先设计好答案,由被调查人选择确定。
设计问卷的要求:
1.提问要准确
2.问卷表格设计要精练
3.语言通俗易懂,问题不能模凌两可
4.问卷表前面要有导语
5.问题排列应有逻辑,能够引起被调查人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
问卷调查法的优点是费用低、速度快、调查范围广,尤其适合对大量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分析;调查结果可以量化,进行计算机处理,开展多种形式、多种用途分析。但是,这种方法对问卷设计要求比较高,设计问卷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需要被调查者的积极配合。
工作日志法
工作日志法是指任职者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记录下来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然后经过工作分析人员的归纳、提炼,获取所需工作信息的一种工作分析方法,又称工作活动记录表。根据不同的工作分析目的,需要设计不同的“工作日志”格式,这种格式常常以特定的表格体现。通过填写表格,提供有关工作的内容、程序和方法,工作的职责和权限,工作关系以及所需时间等信息。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4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