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业术语的翻译:
音译法:calorie 卡路里
意译法:green house 温室
音译法加意译法:acrowax 阿克罗蜡
形象翻译法:V-belt 三角皮带
2. 长句的翻译:
顺序法:按照原文顺序进行翻译。
逆序法:从原文的后面译起,逆着原文的顺序翻译。
分译法:把长句中所包含的从句或短语转化为句子,分开来翻译,有时还可适当的增加词语,使译文语意连贯流畅。
综合法:综合采用顺译、逆译、分译方法。
3. 省略:
Stainless steels possess good hardness and high strength. 不锈钢硬度大、强度高。
4. 引申:
The metal is then cast into the resulting hollow mould. 然后,把金属液浇入成型的空模。
5. 具体化:
The pupil of the eye responds to the change of light intensity. 瞳孔可以随着光线强弱的变化放大或缩小。
6. 上下文的变化:根据上下文的内在联系、语义、语境,运用符合汉语习惯的表现法,选用确切的汉语词句,准确表达原文内容。
The tests on the cooled air are given in the table. 冷空气的实验数据已经列入表中。
一、要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
1因为科技文体要求行文简洁、表达客观、内容确切、信息量大、强调存在的事实。而非某一行为。
2科技英语所表述的是客观规律,因之要尽量避免使用第一、二人称;此外,要使主要的信息置于句首。
二、科技英语中要大量使用被动语态
根据英国利兹大学John Swales 的统计,科技英语中的谓语至少三分之一是被动态。这是因为科技文章侧重叙事推理,强调客观准确。第一、二人称使用过多,会造成主观臆断的印象。
科技英语翻译技巧之浅见
科技文体崇尚严谨周密,概念准确,逻辑性强,行文简练,重点突出,句式严整,少有变化,常用前置性陈述,即在句中将主要信息尽量前置,通过主语传递主要信息。科技文章文体的特点是:清晰、准确、精练、严密。那末,科技文章的语言结构特色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这是进行英汉科技翻译时需要探讨的问题。现分述如下:
一、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
《当代英语语法》(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在论述科技英语时提出,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Nominalization)是科技英语的特点之一。因为科技文体要求行文简洁、表达客观、内容确切、信息量大、强调存在的事实。而非某一行为。
Archimedes first discovered the principle of displacement of water by solid bodies.
阿基米德最先发展固体潘
我觉的科技论文翻译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好译前准备
在翻译论文前,译者应先将要译的论文全文通读一遍,深刻理解原文每句话的含义以及其总体的结构。要在阅读的基础上,抓住该文的主要内容及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记下自己无法翻译的单词或术语及必要的句型。最后查阅有关词典或参考书,找出其相应的英语译法及句式表达。另外将其用铅笔轻轻加注在汉语论文无法翻译的词语或句型等下方,以便后续进行定稿整理。
具体地说来,译前准备阶段有下列几个步聚:
1、审读全文
审读全文过程中要考虑下列几个问题:
(1)你是否抓住了全文的中心内容?如果读完后还不知道该文的中心内容,你得考虑是否有把握翻译该文?
(2)汉语论文中是否有文理不通或表达不清楚的地方?你能否把这些文理不通或表达不清楚的地方加以修改,使其文字通顺?
(3)汉语论文中有否语言拖沓之处?应该怎么修改?
(4)有没有修辞不当之处?你能对其加以改正吗?
(5)汉语论文中的标点符号是否都正确?如有不当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将其改正?
如果汉语论文中有上述之一点(或者有上述几点)的话,译者一般情况下是有能力独立处理的。如果万一自己无法处理,就应设法寻求帮助。否则,你自己就不具备翻译论文的最起码的汉语语言水平的条件。
2、二次审读全文
在第一次审读全文的基础上,现在就需要译者抛开汉语的思维习惯,一边读汉语的论文一边用英语进行思维了。当遇到某一(些)不知道如何译的专业术语时应当划下线,对于较生疏的汉语句式应当记下来。具体步聚是: 在二次阅读的基础上,用铅笔划出汉语论文中不熟悉(不会译)的词语和句型。查字典翻译出这些生疏的词语和句型,注在原文划下线的下方。看一看汉语中是否有句子长短不合适的地方?一般说来,中国人喜欢用短语,英美人(尤其在科技论文中)喜欢用多层次的长句。英译汉时常用折译法,而汉译英时却常常合(并)译。所以有些汉语句子可以根据其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将两句译成一句。译者在二次阅读时应思考这个问题。
二、仔细翻译论文
一般说来,做好译前准备工作后,就可以开始仔细认真地手译(或用word整理好)。如果在翻译的过程中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准确无误的话,那么这次翻译基本可以定稿。但是译者只能尽量做到这一点。翻译时就应注意:句与句之间(除标点外)应当留一个字母的空隙;行与行之间留一行的空白。以便最后修改、加工时使用。
如有因手误而导致译错的地方,应当及时在该行的左边页空处用铅笔加写正确的译文,同时将错译处划掉(注意不要涂抹),以便译完后及时修改。初译完后首先要自己审读一遍。看看除了自己在初译时及时发现的误译处外,有否别的不当之处:有否其它的译文用词不当?有否其它的标点错误?有否用词错误之处?有否句型等不合适的地方?有否译文的整体逻辑不清之处?如果上述几点均不存在,那么初译的论文在稍加工的基础上便可交付使用。
三、做好论文加工
论文加工指的是论文翻译大体得当,只有少数地方需要加工。一般说来,技术性的加工方法如下:
(1)剪贴:指的是在论文的错(漏)处把正确的译文译好剪贴在错(漏)处。剪贴时应当注意:①纸质要与原纸质一致。②笔迹要一样。③如原文用打字译出,剪贴时也应打字。④剪贴时不应与前句(或后句),或上下文的最末(第一个)字母重叠。也不应覆盖原有的标点符号,以免影响原意。
(2)局部修改:指的是论文在翻译中有较大的误译或错译。如果仅有几行错译或误译可以将其重新改写或打印。但一定要整齐、干净、达到“美”的标准。
四、把控论文修改
当初译的论文有取局部加工或剪贴的办法,需要重译。通过重译以更好地的把控质量,重译时有下列几点注意事项:(1)只重译有误译(错译)的那一页或那几页,没有必要全文重译。(2)避免改动过大,要保持上下文的一致。
科技论文翻译在所有文类翻译中算是简单的了,因为科技文翻译专业term很多,利用好专业词词典就能很容易解决。再者科技文语法相对容易,因为毕竟是以准确度为首要关注点的文章。值得注意的是,科技文有些复杂的概念和逻辑表述难度很大,堪比法律文书。但是,一般科技文翻译者都具有一定的理工科背景,文段科学方面的意思,翻译者肯定可以理解,只要组织好句式就行了。至于时态一般都以现在时为主,表达方式就要看你的英文功底了,能够做到型合就最好了。要是你复句水平不太好的话,建议就不要强求了,万一逻辑句式处理错了,那就是大失误。宁愿使用几个单句,也不要尝试复句。虽然行家会笑你,但是总比错误要好。基本就这些吧,其他就要具体看你自己情况,自己斟酌了。
p.s. 你可以去知网下一篇tsing hua的优秀dissertation看看,模仿着来。
我觉的科技论文翻译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做好译前准备在翻译论文前,译者应先将要译的论文全文通读一遍,深刻理解原文每句话的含义以及其总体的结构。
要在阅读的基础上,抓住该文的主要内容及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记下自己无法翻译的单词或术语及必要的句型。
最后查阅有关词典或参考书,找出其相应的英语译法及句式表达。另外将其用铅笔轻轻加注在汉语论文无法翻译的词语或句型等下方,以便后续进行定稿整理。
具体地说来,译前准备阶段有下列几个步聚:1、审读全文审读全文过程中要考虑下列几个问题:(1)你是否抓住了全文的中心内容?如果读完后还不知道该文的中心内容,你得考虑是否有把握翻译该文?(2)汉语论文中是否有文理不通或表达不清楚的地方?你能否把这些文理不通或表达不清楚的地方加以修改,使其文字通顺?(3)汉语论文中有否语言拖沓之处?应该怎么修改?(4)有没有修辞不当之处?你能对其加以改正吗?(5)汉语论文中的标点符号是否都正确?如有不当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将其改正?如果汉语论文中有上述之一点(或者有上述几点)的话,译者一般情况下是有能力独立处理的。如果万一自己无法处理,就应设法寻求帮助。
否则,你自己就不具备翻译论文的最起码的汉语语言水平的条件。2、二次审读全文在第一次审读全文的基础上,现在就需要译者抛开汉语的思维习惯,一边读汉语的论文一边用英语进行思维了。
当遇到某一(些)不知道如何译的专业术语时应当划下线,对于较生疏的汉语句式应当记下来。具体步聚是: 在二次阅读的基础上,用铅笔划出汉语论文中不熟悉(不会译)的词语和句型。
查字典翻译出这些生疏的词语和句型,注在原文划下线的下方。看一看汉语中是否有句子长短不合适的地方?一般说来,中国人喜欢用短语,英美人(尤其在科技论文中)喜欢用多层次的长句。
英译汉时常用折译法,而汉译英时却常常合(并)译。所以有些汉语句子可以根据其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将两句译成一句。
译者在二次阅读时应思考这个问题。二、仔细翻译论文一般说来,做好译前准备工作后,就可以开始仔细认真地手译(或用word整理好)。
如果在翻译的过程中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准确无误的话,那么这次翻译基本可以定稿。但是译者只能尽量做到这一点。
翻译时就应注意:句与句之间(除标点外)应当留一个字母的空隙;行与行之间留一行的空白。以便最后修改、加工时使用。
如有因手误而导致译错的地方,应当及时在该行的左边页空处用铅笔加写正确的译文,同时将错译处划掉(注意不要涂抹),以便译完后及时修改。初译完后首先要自己审读一遍。
看看除了自己在初译时及时发现的误译处外,有否别的不当之处:有否其它的译文用词不当?有否其它的标点错误?有否用词错误之处?有否句型等不合适的地方?有否译文的整体逻辑不清之处?如果上述几点均不存在,那么初译的论文在稍加工的基础上便可交付使用。三、做好论文加工论文加工指的是论文翻译大体得当,只有少数地方需要加工。
一般说来,技术性的加工方法如下:(1)剪贴:指的是在论文的错(漏)处把正确的译文译好剪贴在错(漏)处。剪贴时应当注意:①纸质要与原纸质一致。
②笔迹要一样。③如原文用打字译出,剪贴时也应打字。
④剪贴时不应与前句(或后句),或上下文的最末(第一个)字母重叠。也不应覆盖原有的标点符号,以免影响原意。
(2)局部修改:指的是论文在翻译中有较大的误译或错译。如果仅有几行错译或误译可以将其重新改写或打印。
但一定要整齐、干净、达到“美”的标准。四、把控论文修改当初译的论文有取局部加工或剪贴的办法,需要重译。
通过重译以更好地的把控质量,重译时有下列几点注意事项:(1)只重译有误译(错译)的那一页或那几页,没有必要全文重译。(2)避免改动过大,要保持上下文的一致。
In recent years, people often complain about dishonesty in our society. In newspapers,illegal businessmen run false advertisements to deceive customers. In communication field, some people cheat money by sending false messages. On campus, we find some students cheating at exams. People are wondering why dishonesty is so prevailing? There are several causes,to my mind, contributing to the bad phenomenon. Firstly, some people are money-oriented. They are crazy about improving their material life and forgetting moral sense. Secondly, competition in shopping area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tense. This forced some people to make profit or attain their goals by false information. Thirdly, some people are eager to become rich overnight. They judge a person's success by the wealth they possess. Finally, school life is full of eternal competition and each student tries to prove that he is more intelligent than the other students. Therefore students cheat on exams to get higher scores. It pays to be honest in the long run. Being honest is beneficial to yourself and to other people,and honesty will bring you true friendship and mor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As a member of modern society, we should behave ourselves honestly and in return it will pave the way for our success and wealth.Abstract: Nida's ideas on translation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Chinese translation scholars. His recent statement-”My ideas have changed substantially” -will surely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 This paper aims at analyzing,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the reasons for Nida's change of views on translation. It will also give a re-evaluation of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translation theorie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as well as explore the rel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Key words: translation studies; translation theories; translation practice; descriptive study Abstract: The paper tries to find the presupposition-triggers from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level of the language. Then on the base of the above analysis, it gives out the features of presupposition. It also points out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telling from the presupposition-triggers to communication.Key words: presupposition-triggers; features of presupposition; analyzable factors。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0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