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诗歌 » 优美诗歌 » 写澧县的古诗句(澧县的地方名人)

写澧县的古诗句(澧县的地方名人)

分类:优美诗歌 日期:2022-03-02 12:33 浏览:13 次

1.澧县的地方名人

澧县名人众多,有周代将军白善、楚国丞相申鸣、汉代将军马伏波、晋朝尚书车胤、唐代诗人李群玉、元朝状元郝希贤、明朝户部尚书李如圭和工部尚书李充嗣、民国开国元勋蒋翊武等。

白善春秋时期澧阳人,任楚将军,楚白公胜的族人。楚惠王初即位,白公胜密谋叛乱,一面筑城练兵,联络白善同反。

白善知悉白公图谋后,辞职离去,不参与叛乱,回到家乡澧阳,筑圃灌园,种植药草为生。当地百姓称的园圃为“白善将军药圃”。

(事见《东周列国传》)申鸣春秋时期楚惠王相。白公胜作乱,申鸣辞别父亲,率军围攻白公胜,白公胜劫持申鸣的父亲威胁申鸣。

申鸣说:“过去我是父亲的孝子,现在我是国君的忠臣。”挥军进攻,杀死了白公胜,申鸣的父亲也死了。

楚王要奖赏申鸣,申鸣说:“享用国王的奉禄而回避危险的不是忠臣,安定国家却杀死父亲的不是孝子。”就自杀了。

(事见《直隶澧州志》)车浚三国时吴南平人,车胤的曾祖父,任会稽郡太守。因郡内饥荒请求赈济百姓,为吴主孙皓所杀。

车胤字武子,西晋南平人(当时澧县境属南平郡辖)。允幼时勤学,家贫少油,夏天夜晚收集萤火虫用来照明,攻读不误,成为后来历史上传诵久远的“囊萤夜读”的佳话。

李群玉李群玉(807~858) ,字文山。生于澧州车溪七里庄,23岁时迁居澧州治所附近的仙眠洲。

太和二年(828)正月,李群玉制举考试落第,从此不再参考。李群玉向唐宣宗献诗三百首,诏授弘文馆校书郎。

三年后辞职南归。光化三年(900),唐昭宗诏准著名诗人韦庄的奏请,承认李群玉为“遗贤”,追赐进士及第。

《全唐诗》录李群玉诗260余首。澧州三苏指北宋澧州澧阳人苏坚和他的长子苏庠、次子苏序。

苏坚,字伯固,北宋澧州澧阳人。曾官杭州通判,助苏轼修西湖。

二人交厚,彼此唱和颇多。据《澧州志》记载,苏轼从儋耳递归的路上,就曾寄赠苏坚诗词四首。

苏庠(1065-1147),字养直,澧州澧阳人,苏坚长子。据传,庠父苏伯固为钱塘丞,督载西湖时,与苏轼交厚,庠虽年少,工诗,尝作《清江曲》,受到苏轼称赞。

其弟苏序亦为宋佛坛名诗僧,与父伯固并称为“澧州三苏”。范浚字茂明,澧州澧阳人,南宋初学者。

绍兴中举贤良方正。以秦桧当国,抗节不起,隐于香溪,闭门讲学,笃志著书明道。

易英易英,字以和,明澧州人,洪武甲子辟荐擢虞衡司主事,转郎中;永乐时,为河南参议;丁内艰,起浙江布政司参议,入为礼部左侍郎。卒于杭。

英为政宽平,持大体,宏奖清流,载《浙江名宦志》。侍郎易英墓在新河桥,即今澧阳镇新河村境内。

张廷兰字彦芳,明代澧州人,洪武乙丑(1385)丁显榜进士,授大理寺审刑司详议,历升左都御史,以勤敏称。曾因为澧州百姓“疏免州鱼课盐策”而名列州志《人物志·宦业》。

李充嗣李充嗣,(1465~1528),字士修,号梧山,明澧州人,祖籍四川内江。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

嘉靖二年(1523)十一月改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后累疏乞归,荐举王守仁代行己职。嘉靖七年(1528)正月二十一日致仕,帝赐乘传(即赐车马和批准官费使用沿途驿站)将其送归澧州。

九月二十三日卒,年六十七,葬于澧州城西罗湖挡观音岩(今为临澧官亭水库淹没),诏赠太子太保,谥康和,入祀澧州乡贤祠。著有《梧山集》。

李如圭李如圭(1479-1547),字国宝,明朝澧州澧阳人。明弘治乙未(1498)年进士,先后任县令、兵备、佥都御史、巡抚等职,嘉靖十九年(1539)升工部尚书,改户部尚书。

虽然做官时间长,止富图书。著有《怀古集》。

鲁勋鲁勋,字应山,一作印山,明代澧州人。嘉靖时由贡生官鸿胪。

万历初年,晋少卿。善诗,曾在涔水河边(今澧县梦溪镇)筑“仍园”,当年花木亭沼甚盛。

常与公安“三袁”兄弟及江盈科等唱酬燕邸,结葡萄诗社。胡澥胡澥(1579-1655),字练海,明澧州人。

熹宗天启二年(1622)会魁,授行人司奉使,遍历名邦。崇祯庚午(1630)京考。

授御史,改礼部议制司主事精膳司员外、主客司郎中等职,至崇祯七年(1634)升副都御史,督学中州。胡性刚正大,为官清正,因此得罪上司(周藩),后归隐澧州“刻木山庄”,从此“屡辟不出”。

自号“松石小隐”。《直隶澧州志》载其文二篇,诗十一首,多为咏叹澧州山水景物及忆旧感慨之作。

戴君恩戴君恩,字忠甫,明澧州澧阳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先后任四川西充、巴县等地县令,因平定地方叛乱有功,升任两浙水利参议兼盐法,代理两浙督学,受人中伤免职,返回家乡太青山,隐居读书。

不久,被朝迁起用为山东参政,晋升陕西靖边观察。崇祯甲戌年(1634),任山西巡抚。

生平著书甚多。张宜尊清湖南澧州人(1760- ),字少白,自号少白山人,又号小癫居士。

读书嗜古,通大义,尤工山水,临古不求形似,在黄公望、沈周间,以枯淡胜。初为安徽巢县巡检,陶文毅抚皖特重之。

荐升凤阳县,摄全椒、含山、休宁等县事,非其好也,种松十万株于巢湖之上,诛茅为屋,将以终老,卒年七十外。陶文毅尝赠以句云:‘市隐庐江称小吏,画师摩诘是前身’今盖纪实也。

蒋翊武蒋翊武(1885~1913),澧县澧阳镇人,1903。

写泰山的古诗句,写洞庭湖的古诗句,写秋思的古诗句

2.澧县的方言中有哪些谚语?

门前放根讨饭棍,亲戚朋友躲不赢。

有钱有酒多兄弟,急来何曾见一人。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山中常有百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平生不做亏心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富贵若从奸狡起,世上呆汉喝西风。

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随他酒价高。

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秋至满山皆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

美人卖笑千金易,壮士穷途一饭难。

毁身每是作恶日,载誉多为行善时。

莫把真心空计较,唯有大德传万年。

清官难断家务事,夫妻相让铸金城。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万事叫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

贵人可敬不可谄,冤家宜解不宜结。

有理服得君王道,有钱难买子孙贤。

千年田地八百主,四海财神万家转。

阴地不如心地好,碑高不如德行高。

花开花谢春不管,水暖水寒鱼自知。

妙药难医冤孽病,横财终葬阴毒人。

知恩报恩天下少,抹脸无情神鬼愤。

荣宠边前辱等待,贫贱背后福跟随。

得食猫儿强似虎,脱毛凤凰不如鸡。

当路莫栽刺疤树,他年免挂子孙衣。

畜生易渡人难渡,宁渡畜生不渡人。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苗露水一苗草,一层山水一层人。

识破人情惊破胆,管他世间假与真。

各人生死各人了,恶人自有恶人磨。

白璧易埋千古恨,黄金难买一身闲。

北邙荒冢无贫富,天垒浮云幻古今。

儿孙自有儿孙福,山河变海海无踪。

今朝有酒何须醉,明日新花香满地。

澧县,诗句

3.雪后初晴的诗句,野水晴山雪后时,独行路更相思谁作的,作

作者: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 李群玉

[2]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诗歌名称】:寄友

【年代】:唐

【作者】:李群玉

【内容】:野水晴山雪后时,独行村落更相思。

无因一向溪头醉,处处寒梅映酒旗。

花落轻寒酒熟迟,醉眠不及落花期。

愁人相忆春山暮,烟树苍苍播谷时。

4.我的家乡澧县作文400字

澧县的民间艺术丰富多采,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据我所知的就有:澧县花鼓戏、皮影戏、丧鼓、说鼓、三盘鼓、鱼鼓(道琴)、莲花闹、骑竹马、蚌壳精、舞狮子、舞龙灯、车水号子、打夯号子、拉纤号子…… 澧县花鼓戏俗称花姑儿戏,不同于长沙或常德的花鼓戏,用澧县话道白,每个唱句后还带一个独特的拖调,唱腔婉转动听,极具澧县地方特色,非常亲切,骑竹马和皮影戏用的也是花姑儿戏的唱腔。

丧鼓是守灵之夜演唱,其唱腔悠扬中略带伤感,内容多是历史故事和劝导忠孝,既长知识又很有教育意义,说鼓是喜庆的场合演唱,一人打鼓边说边唱,两边各有一人吹着唢呐配合,热闹的气氛几里外都能听见…… 这些象群星一样闪烁在澧县大地的民间艺术正逐渐消失,留在心中的只有无限的怀念。 湖南最早的牛肉粉诞生于澧县。

清朝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新疆维吾尔人的一支迁到了湖南常德澧县澧东乡团结村(现名)。地处洞庭湖区的澧县以大米为主食,可回民们怎么也忘不了故乡清真牛肉面的味,于是他们便制作出米粉,作为面条的替代品,创造出了湖南最早的清真牛肉粉。

起初,回民做的牛肉粉口味很清淡。时间长了,他们渐渐也适应了当地的口味,做的牛肉粉也变辣变咸了,形成了一种带有香辣特色的清真牛肉粉。

5.《从军行》这首诗后两句让我们感受到诗人?

【参考答案】让我们感受到边疆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及戍边将士坚定的报国雄心壮志。

【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处】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从军行·其四》

【诗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后两句赏析】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 “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6.古诗《望洞庭》诗句的诗意

以下供参考! 刘禹锡《望洞庭》赏析 [原诗]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代著名诗人。

7.求一些有关甘棠的诗句或描写

中文学名 :甘棠

别 称 :棠梨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蔷薇目

科 :蔷薇科

属 :梨属

简介

落叶乔木,高4~10米。树皮灰褐色,纵裂;幼枝黑褐色,被绒毛,有时具刺。单叶互生;菱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4~11厘米,宽2~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锯齿尖锐,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睛绿色,初时有绒毛;叶柄长2~5厘米。花白色,直径2~3.3厘米,先叶开放,8~10朵,成伞房花序;花梗长1~2.5厘米;花萼5裂,裂片披针形,有密绒毛;花瓣5,倒卵形。先端圆形,基部狭小;雄蕊多数;花柱2~3。梨果球形,直径0.6~1.6厘米,褐色,有白色斑点,萼脱落。花期4~5月。果实成熟期10月。

野生于荒郊、山脚、路边或道旁。分布江苏、浙江、湖北、江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甘肃、陕西、辽宁等地。常用来做梨树嫁接的砧木。

典故

在江苏江都邵伯,相传西周姬奭,封地在召( shao ),史称召公或召伯(古召同邵),巡行南国时,曾于甘棠树下休息议政,民思其德,爱其树,不忍伐,作甘棠诗,后人遂以甘棠作为颂扬官员政德之词。东晋太元十年( 385 )太傅谢安镇广陵(扬州),于步邱之北二十里筑埭,解东涝西旱之患,民受其惠,盖比召公,建甘棠庙,植甘棠树纪念。树原植数株,今仅存一株,树龄 700 余年,夏日开花,其形似桂,树有三异:华而不实、无风自动、先开后合。

8.有关于表达认错道歉的诗句

1、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技花样画罗裙。——清纳兰性德《虞美人》

译文:记得那次在曲折栏杆的深处见到你,你抹掉泪水,颤抖着依偎在我怀里。分别之后,你我各自承受同样的凄凉。每逢月圆,便因不能团圆而倍感伤心。

我们长久别离,忍受孤眠的痛苦,我知道你的枕头上总是沾满泪痕。回忆起你最让我心动的一刻,那时你穿着绣有花枝的罗裙,分外清丽。

2、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唐王昌岭《闺怨》

译文: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唐元稹《离思》

译文: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4、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译文: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5、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鹧鸪天》北宋 贺铸

译文:再次来到苏州,只觉得万事皆非。曾与我同来的妻子为何不能与我同归呢?我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

原野上,绿草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我流连于旧日同栖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平添几多愁绪。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

6、情鬓夜冷风花白,殇歌离愁时难熬!愁更愁来伊人怨,莫问回首道歉来。——现代佚名《致歉诗》

译文:与心上人离开后,心情很惆怅,让心上人担心了,你什么来向我认错。

9.关于天门山的古诗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自唐代:李白《望天门山》

白话文释义: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2,进帆天门山,回首牛渚没。川长信风来,日出宿雾歇。故人在咫尺,新赏成胡越。寄君青兰花,惠好庶不绝。——出自唐代:李白《自金陵溯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白话文释义:扬帆再行来到天门山,回头望去牛头渚已被掩没。大江长啊季风按时吹来,太阳升起夜雾消散。老朋友近在咫尺却未见面,不能共同欣赏奇景相隔如胡越。寄您一枝青青的兰花,愿我俩和谐美满友谊长存。

3,迥出江上山,双峰自相对。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落日舟去遥,回首沉青霭。——出自唐代:李白《姑孰十咏之天门山》

白话文释义:远远出现于江面上的天门山,两座山峰隔江相对。江岸掩映在松色中显出了寒意,巨石将江浪激成花一样碎。天边的群山参差起伏,缥缈立于晚霞外围。航船随着落日远去,四看山色苍苍,如同沉于一片青霭。

4,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出自唐代:李白《横江词·其四》

白话文释义:好像是海神来过之后一样,又来了一阵恶风,巨浪拍击着天门山,打开了山门石壁。浙江八月的海潮能比得上这里的风浪吗,浪涛像连绵的山峰喷雪而来。

5,扬帆下芜湖,梁山在吾目。大江从西来,天门势如束。——出自明代:管讷《过芜湖望天门山》

白话文释义:扬帆起航到安徽芜湖,梁山的壮观景色映入眼帘。江水滔滔从西边涌来,到天门山势如破竹。

写澧县的古诗句

相关推荐:
  • 柳树的夏天古诗句
  • 关于花的诗句_相关文学作品
  • 抒发自己情感的古诗句
  • 写5句关于秋雨的诗句
  • 关于文明主义的诗句36字
上一篇:借雁抒情的两个古诗句子(借大雁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有哪些?) 下一篇:阳春四月樱花的古诗句(关于樱花的诗句)

相关推荐

柳树的夏天古诗句
关于花的诗句_相关文学作品
抒发自己情感的古诗句
写5句关于秋雨的诗句
关于文明主义的诗句36字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关于糖画的诗句
有古诗句的句子
关于牛的诗句或格言
不计较后果的古诗句
潮流时尚 写作素材 创新创业
生活常识 策划方案 安全知识
自考专业 家居生活 三农创业
励志故事 时尚穿搭 星座知识
热门分类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597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