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目前所使用的乐理体系源于欧洲,是欧洲文艺复兴以来音乐基础理论的结晶。
中国传统的音乐基础理论主要是“律学”和“乐学”。20世纪20年代,我国音乐家萧友梅先生编写了《普通乐学》;30年代,应尚能先生编写了《乐学纲要》,都是作者本人所接触到的一些西方音乐理论。
不仅不系统,而且其中一些内容也不属于乐哩。直到40年代,英国音乐理论家柏顿绍先生才将当时欧洲的乐理进行了初步的归纳与总结,编写了《乐理初步》;我国音乐家缪天瑞先生编译了此书;50年代,前苏联音乐理论家斯波索宾先生结合俄罗斯音乐编写了《音乐基本理论》;60年代,我国音乐理论家、中央音乐学院李重光先生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理论基础》,50多年来被国内很多专业学校,特别是中等专业学校和高师音乐系(科)广泛使用。
尽管后来我国又出版了一些乐理方面的专著,如1985年出版的天津音乐学院缪天瑞先生的《基本乐理》(修订本),1990年出版的西南师范大学贾方爵先生的《基本乐理》,1996年出版的天津音乐学院孙从音先生和曲阜师范大学马东风先生合编的《基本乐科教程——乐理卷》,2001年出版的武汉音乐学院童忠良先生的《基本乐理教程》等等,但截止目前,李重光先生的《音乐理论基础》还是有较大影响的一部乐理教材。
我们目前所使用的乐理体系源于欧洲,是欧洲文艺复兴以来音乐基础理论的结晶。
中国传统的音乐基础理论主要是“律学”和“乐学”。20世纪20年代,我国音乐家萧友梅先生编写了《普通乐学》;30年代,应尚能先生编写了《乐学纲要》,都是作者本人所接触到的一些西方音乐理论。
不仅不系统,而且其中一些内容也不属于乐哩。直到40年代,英国音乐理论家柏顿绍先生才将当时欧洲的乐理进行了初步的归纳与总结,编写了《乐理初步》;我国音乐家缪天瑞先生编译了此书;50年代,前苏联音乐理论家斯波索宾先生结合俄罗斯音乐编写了《音乐基本理论》;60年代,我国音乐理论家、中央音乐学院李重光先生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理论基础》,50多年来被国内很多专业学校,特别是中等专业学校和高师音乐系(科)广泛使用。
尽管后来我国又出版了一些乐理方面的专著,如1985年出版的天津音乐学院缪天瑞先生的《基本乐理》(修订本),1990年出版的西南师范大学贾方爵先生的《基本乐理》,1996年出版的天津音乐学院孙从音先生和曲阜师范大学马东风先生合编的《基本乐科教程——乐理卷》,2001年出版的武汉音乐学院童忠良先生的《基本乐理教程》等等,但截止目前,李重光先生的《音乐理论基础》还是有较大影响的一部乐理教材。
有些孩子在弹钢琴识谱时,除了音符以外,什么都看不见,这是很危险的 技术绝对要教,因为没有技术表现不了曲子,但技术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教音乐,我们的教学往往仅停留在技术这各层面,这就很危险。应该不但是一些基础训练、乐理、理论学习,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感受音乐,让他们感到音乐有多美,教会孩子表现音乐,因为音乐也是一种语言,音乐就像说话一样有感情。而现在普片听到的情况就是像打字机一样打音符,所以钢琴老师非常重要的任务是,要调动孩子们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欲望.
孩子学钢琴要进行音乐感受能力的训练,方法去百度贴吧搜索:学钢琴最怕走弯路
如何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强身心健康、形成完整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高中生,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中生的音乐基础比较差,在音乐鉴赏方面的能力也比较弱。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摆在每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只有开启学生感知音乐之门、摇动乐理之桨,学生才能具备对音乐形象的感知和理解音乐的能力。只有积极主动参与音乐鉴赏活动、增强音乐思维,学生才能真正遨游音乐的海洋。
借用天籁之音,开启感知音乐之门 所谓音乐鉴赏是鉴赏者通过聆听去感知评判音乐作品,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悦和认识的满足。由于学生差异很大,不少学生苦于“不懂”音乐而无法提高鉴赏能力,而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是迈进音乐殿堂的钥匙,是开拓学生思维的空间、改善思维方式的重要环节。
因此在鉴赏音乐时要注意体会声音在我们心理产生的效应。首先让学生听一些客观的声音,引导学生体会它们在心里所产生的感觉。
例如:山涧泉水的潺潺水声,叮叮咚咚……明亮的音色错落有致,给人的感觉是不是轻盈活泼、宁静又安逸?秋雨潇潇,沙沙沙沙……那均匀不断的雨声随着深秋的寒风拍打着玻璃窗,当你独处时,是否感觉到孤独寂寞,思念亲人? 随后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典型短小的乐曲片断,让学生鉴赏体会。比如柔和婉转的旋律,学生是否会有静谧安逸的感觉;简洁明快的旋律是否会有欣喜欢快的感觉。
经过不断地体会,在音乐形象和学生的感受之间会建立一种比较固定的联系,积累一定的经验。学生就能逐渐从情、意、理等方面去领略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和它所产生的美。
这样,学生对音乐也就渐渐地产生了极积探知的兴趣,那么感知音乐的大门也随之敞开了。 摇动乐理之桨,畅游音乐海洋 鉴赏音乐必须先了解音乐语言,这其实就像鉴赏文学作品必须理解文学语言一样。
那么,音乐语言是如何表现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都是它的表现要素。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是通过各种要素才能表达的,只有掌握和理解音乐的表现要素,才能更好更深地鉴赏作品。
因此要鉴赏好音乐,首先要有音乐知识作为基础,(当然凭感觉的鉴赏也是有的,那只是低层次的)。如上述各种自然音响,是何节奏型构成?而人们在这些情景中其心境是欢乐,平和,还是惊恐等等……如何用曲调来表现?它的音乐背景——和声织体又如何设置?对学生来说,真正获得对音乐风格、特点、形式等要素的理性认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总之这些都离不开乐理知识,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忽视乐理基础知识。特别是基层学生没有受过良好的乐理知识训练,到高中还得补这一课。
一定要教给他们畅游音乐海洋之船桨。 培养聆听音乐习惯,畅想音乐之美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聆听是鉴赏作品的关键。
聆听,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鉴赏与评价的能力。所以要培养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带着简单的启发性问题去聆听的习惯。
只有当学生成为自觉的有意识的聆听者,才能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想象是参与鉴赏作品的目的,“想”就是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
通过音乐鉴赏能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的广阔性、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这也是我们鉴赏教学的最终目的。如鉴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可以让学生随着恬静优美的音乐进入平静凝思,然后在丰富的内心体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结果想象为平静的江水、朦胧的月夜、幽静的田园、仙女的舞姿……接着教师适当地介绍作品的内容,然后学生展开更深、更细致的想象,让想象更趋完美。 鉴赏经典名曲、提高音乐素养 高中生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阶段,我们要引导他们去发现美、认识美、接受美。
他们喜欢音乐,但大多只限于通俗音乐、流行歌曲。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音乐鉴赏水平,就应该把高雅音乐引入课堂,用高雅、优秀的音乐作品教育、鼓舞学生。
从而陶冶其情操,美化其心灵,提高其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因此,在学生具有了初步的能力和经验后,要引导他们鉴赏完整的乐曲。
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常常喊出时代的强音,展示民族大众的身影,成为一面历史的明镜。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这部大型的声乐作品在当时演出后,成为鼓舞中国人民奋起抗敌的战斗号角。
乐曲生动描绘出黄河浩浩荡荡的壮观风貌、黄河船夫在惊涛骇浪中顽强搏战、黄河儿女在黄河两岸劳动生息的景象,同时也揭露和控诉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犯下的滔天罪行,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战士们为保卫黄河、保卫国家而英勇战斗的雄伟画面。 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使人的精神处在积极状态下,并进一步强大、丰富、充实。
通过不断地对优秀、经典音乐作品的鉴。
黑脸的音符叫“四分音符”。
它比二分音符又小一半。(它等于全音符1/4的时值八分音符是四分音符的一半。
在节拍中,众多的音符都是以一拍为单位的,(这也叫做“单位拍”),这一个重要的时间段 — 一拍,就是音乐的基础,它是用指定的音符来代表的。也就是用各种不同的音符,比如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等,做为基础的一拍,然后有强有弱的循序渐进。
下面我用最最通俗的来讲,什么是拍子。 “拍子”用简单的话来说你用一个手掌来拍。
手掌一下、一上,这就叫做一拍,(如果用两只手对拍的话,那么一张一合,就叫一拍)单单拍下去,叫做半拍,再抬起来,也是半拍,这样算起来一上、一下加起来就是一拍。(等于半拍加半拍) 在我国的戏曲里,通常把拍子叫做“板、眼”,“板”就是重拍,“眼”就是弱拍。
打起拍子来是这样的:用手掌拍击一下,这样称为“板”,再用食指点一下,这样称作“眼”。象京剧里常说“慢三眼”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三眼”表示有三个弱拍,加上一个强拍,实际就是指4/4拍。
如果平时说一个人唱歌“没板没眼”的,也就是说明这个人的节奏不好,拍子不准确。 音乐的拍子,是根据乐曲的要求而定的,比如当乐曲寻求规定的速度是每分钟60拍,那么每拍占的时间是每分钟的60分之一,也就是一秒,(半拍为二分之一秒),如果规定的速度为每分钟120拍的时候,那么每一拍占的时间是半秒钟(半拍是1/4秒),现在是半秒钟打一拍,前面是一秒钟打一拍,显然后者要比前者快,(后面讲速度一节中我们还会讲到),以此类推。
这也就是拍子的时值,当拍子的时值定下来之后,比如四分音符为一拍时,八分音符就相当于半拍,全音符相当于4拍,二分音符相当于二拍。而十六分音符则是1/4拍,换句话说,也就是一拍里有一个四分音符,有两个八分音符,有4个16分音符。
再比如以八分音符为一拍,四分音符就是两拍,二分音符是四拍,全音符是八拍,而十六分音符即半拍,这样,当拍子的时值确定后,各种时值的音符就与拍子连在一起。 如2/4拍。
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2拍。叫做2/4拍,一小节里有两拍,第一拍是强拍,第二拍是弱拍。
在一个小节里,只有一个强拍,一个弱拍出现,然后每小节不断重复出现。这种2/4的节奏很适合队列行进的时候使用,所以大部分进行曲都采用这种2/4拍的形式。
"拍子"--也叫"摇臂"。低档汽车发动机内部配件,与气门衔接,也叫“气门摇臂”。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8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