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 一、名词解释:1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 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 要途径。
2 、健康: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 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的上真正的健康。
体育是促进健康的主要手段。3 、新兴运动类项目:指国际上比较流行但在我国开展不久的或国内新创的、深受青少年喜爱并适合在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
4 、运动量: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完成的生理负荷量。4 、体格:指人体形态结构方面,包括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身体整体指数与比例及身体形态。
5 、体能(体适能) :指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6 、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7 、运动负荷: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负荷量一般学用练习的次数、时间、距离、重量来表示;负荷强度一般以练习的速 度、密度、难度来表示,这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8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9 、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
作为学习 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10 .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是 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
11 .身体素质: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
12 . 完整法:是指整套动作或单个动作不分部分地进行教学的方法,它常用于比较简单的动作或者结构严谨、难以分解的动 作的教学。16 、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是为使课堂教学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和正常秩序,保证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所提 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
它一般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30 、课堂常规:教师和学生上课时所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
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常规。14 、社会适应:是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作为学习领域的的这会领域,要求 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15 、体育:以发展体能、锻炼体魄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16.运动表象:在过去运动感知觉的基础上,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1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
19.有氧耐力:指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的能力。20 、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
21 、快乐三要素:简单的,没有附加条件的,发自内心的。22 、生物年龄:指个体在解剖结构、生理机能等生物方面达到的实际年龄,它反映了每个人生长发育的快慢程度。
称之为 运动训练。23 、运动指数:课内的平均每分钟脉搏数除安静时的每分钟脉搏数。
24 、诱导性练习:体育活动中正确掌握运动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25 、运动训练:凡是培养运动员的一切准备过程都是运动训练。
27 、练习轨迹:指在体育锻炼中,身体和身体某些部位的移动路线。28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综合的相对 稳定的特征。
29 、需氧量:人体为了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提供足够的能量,体内要氧化某些能源物质,所必不可少的氧量。31 、体育方法:是指体育教学、训练、锻炼的途径和办法。
剧烈运动时和运动后不可大量饮水 剧烈运动时,体内盐分随大量的汗液排出体外,饮水过多会使血液的渗透压降低,破坏体内水盐代谢平衡,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甚至还会发生肌肉痉挛现象。
由于运动时,需要增加心跳、呼吸的频率来增加血液和氧气,以满足运动需要。而大量饮水会使胃部膨胀充盈,妨碍膈肌活动,影响呼吸;血液的循环流量增加,加重了心脏负担,不仅不利于运动,还会伤害心脏。
此外,大量饮水会使胃酸浓度降低,影响食物消化。 运动要择时、择地 以下是几个不宜运动的时间: 进餐后 进餐后需要较多的血液流到胃肠道,帮助食物消化与养分吸收,如果这时参加运动就会造成血液流向四肢,妨碍胃肠的消化,时间一长就会导致疾病。
体弱者进餐后血压还会降低,称为餐后低血压,外出活动容易跌倒。 情绪不好 运动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心理的锻炼。
当你生气、悲伤时,不要到运动场上去发泄。运动医学专家的解释是:人的情绪直接影响着身体的生理机能,而情绪的变化又产生于大脑深部,并扩散到全身,在心脏及其他器官上留下痕迹,这种痕迹将影响人体机能的健康。
择地:在不适当的地点运动会带来伤害 由于运动的基本功能是通过呼吸从外界摄入大量新鲜氧气,以满足健康的需求,故运动前一定要选择好地点,以平坦开阔,空气新鲜的公园、河滩、体育场等处最佳。 选择最佳运动量 选择最佳运动量的方法很多,例如指数评定法、心率评定法、库珀评定法、菲克斯评定法、疲劳评定法、简便评定法、阶段评定法等等。
由于每一个人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安静心率相差15—30%,甚至更多,所以选择最佳运动量应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体力状况、健康水平、体育基础、生活环境、目的任务等不同情况来决定。为了使大家学会选择最佳运动量的方法,现将世界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方法(计算公式)简介于后: (一)指数评定法 指数评定法;是采用生理负荷指数来对照和评定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每当进行体育锻炼时,相隔2—5分钟测一次运动心率,并记录每次测得的心率数(以1分钟的心率为准),直到锻炼结柬。先求出锻炼时的平均心率,再用安静心率除以平均心率,所得数值与生理指数进行对照,即可评定运动量的大小。
(二)心率指数法 心率指数法,是指锻炼时每分钟的心率应达到的次数。美国的生理学家认为,用锻炼时的心率来选择和评定最佳运动量,是一种既简便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计算公式: (三)库珀评定法 库珀是美国著名的生理学博土,他研究的最佳运动心率公式具有代表性,因而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四)简便评定法 简便评定法是以不同常数减去年龄所得之差,即是最佳运动心率。
盛夏锻炼六忌 盛夏酷暑,稍一活动就会大汗淋漓,此时锻炼,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忌在强光下锻炼 中午前后,烈日当空,气温最高。
除游泳外,忌在此时锻炼,谨防中暑。夏季阳光中紫外线特别强烈,人体皮肤长时间照射,可发生I°~II°灼伤。
紫外线还可以透过皮肤、骨头,辐射到脑膜、视网膜,使大脑和眼球受损伤。 忌锻炼时间过长 一次锻炼时间不宜过长,20~30分钟为宜,以免出汗过多,体温上升过高而引起中暑。
如果一次锻炼时间较长,可在中间安排1~2次休息。 忌锻炼后大量饮水 夏季锻炼出汗多,如这时大量饮水,会给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特别是心脏增加负担。
同时,饮水会使出汗更多,盐分则进一步丢失,从而引起痉挛、抽筋等症状。 忌锻炼后立即洗冷水澡 因为夏季锻炼体内产热量增加快,皮肤的毛细血管也大量扩张以利于身体散热。
突然过冷刺激会使体表已开放的毛孔突然关闭,造成身体内脏器官紊乱,大脑体温调节失常,以致生病。 忌锻炼后大量吃冷饮 体育锻炼可使大量血液涌向肌肉和体表,而消化系统则处于相对贫血状态。
大量的冷饮不仅降低了胃的温度,而且也冲淡了胃液,轻则可引起消化不良,重则会导致急性胃炎。 忌锻炼后以体温烘衣 夏季运动汗液分泌较多,衣服几乎全部湿透,有些年轻人自恃体格健壮常懒于更换汗衣,极易引起风湿病或关节炎。
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身心的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专门的科学领域。
体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体育的广义概念(亦称体育运动)。
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
2.体育的狭义概念(亦称体育教育)。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3.竞技运动亦称“竞技体育”。指为了战胜对手,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所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含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两种形式。特点是: 1)充分调动和发挥运动员的体力、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潜力; 2)激烈的对抗性和竞赛性; 3)参加者有充沛的体力和高超的技艺; 4)按照统一的规则竞赛,具有国际性,成绩具有公认性; 5)娱乐性。
当今世界所开展的竞技运动项目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远在公元前700多年的古希腊时代,就出现了赛跑、投掷、角力等项目,发展至今已有数百种之多。
普遍开展的项目有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举重、游泳、自行车等。各国、各地区还有自己特殊的民族传统项目,如中华武术,东南亚地区的藤球、卡巴迪等。
其发展与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密切相关。 4.娱乐体育是指在余暇时间或特定时间所进行的一种以娱悦身心为目的的体育活动。
具有业余性、消遣性、文娱性等特点。内容一般有球类游戏、活动性游戏、旅游、棋类以及传统民族体育活动等。
按活动的组织方式可分为个人的、家庭的和集体的;按活动条件可分为室内的、室外的;按竞争性可分为竞赛性的和非竞赛性的;按经营方式可分为商业性的和非商业性的;按参加活动的方式可分为观赏性活动和运动性活动。开展娱乐性体育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培养高尚品格。
5.大众体育亦称“社会体育”、“群众体育”。是为了娱乐身心,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在社会上广泛开展的体育活动的总称。
包括职工体育、农民体育、社区体育、老年人体育、妇女体育、伤残人体育等。主要形式有锻炼小组、运动队、辅导站、体育之家、体育活动中心、体育俱乐部、棋社,以及个人自由体育锻炼等。
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应遵循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和业余、自愿、小型、多样、文明的原则。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是发挥体育的社会功能,提高民族素质和完成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
6.医疗体育指运用体育手段治疗某些疾病与创伤,恢复和改善机体功能的一种医疗方法。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其特点有: 1)是一种主动疗法,要求思者主动参加治疗过程,通过锻炼治疗疾病; 2)是一种全身治疗,通过神经、神经反射机制改善全身机能,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的目的; 3)是一种自然疗法,利用人类固有的自然功能(运动)作为治疗手段,一般不受时间、地点、设备条件的限制。
通常采用医疗体操、慢跑、散步、自行车、气功、太极拳和特制的运动器械(如拉力器、自动跑台等),以及日光浴、空气浴、水浴等为治疗手段。宜因人而异、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并配合药物或手术治疗和心理疏导。
二干多年前已用“导引”、“养生”作为防治疾病的手段,后又不断发展与提高,成为中国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7.体育的本质。
是指体育所固有的根本特性,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身体教育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 8.体育的本质特点。
就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服务。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受一定的政治、经济制约,并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
体育具有自然的和社会的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如体育的方法、手段等;社会属性如体育的思想、制度等。
运动后不宜立即洗澡 许多人都喜欢运动后去洗个热水澡,以为这样既可去污又可恢复疲劳。
其实不然,运动后身体尚未恢复正常状态,不宜立即洗澡,尤其是热水澡。 运动医学专家研究表明,人在运动时,流向肌肉的血液增多,心率加快。
当运动停止后,血液的流动和心率虽有所缓解,但仍会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如果这时立即去洗澡,则又会增加血液向皮肤及肌肉内的流量。这样就使得所剩的血液不足以供应其他重要器官,如心脏及大脑,因而会诱发心脏病。
有的人在运动后即去洗热水澡,尔后常常会感到头昏眼花、全身无力等不适,就是上述所说的缘故。特别是老年人或者身体肥胖者,运动后就更不能立即去洗热水澡了 运动后降温不宜过快 刚练完大汗淋漓时,到风扇前揭开衣服猛吹,或在过冷的空调下直吹,以及拧开水龙头,让冷水直冲身体,实现“快速降温”,是好多人认为爽心的做法。
殊不知,这种“快速冷却”的方式,常常会快活一时,难受几天。运动后毛孔处于扩大状态,经过突然的冷刺激,毛孔迅速缩小。
这对身体极其不利,容易受寒邪的侵扰,甚至引起各种疾病。 运动中不宜喝水过猛 如果喝水过猛,会引起胃部肌肉痉挛、腹痛等症状,应该在剧烈运动后间隔几分钟再适当的补充水分。
运动后不宜补充纯水 因为纯水中几乎不含人体出汗排出的盐分及矿物质等。人在高温下进行剧烈运动时,身体大量出汗,造成机体里水分和盐类丢失。
若大量饮水而没有及时补充盐分,血液中的氯化钠浓度就会降低,肌肉兴奋性增高,易引起肌肉痉挛和疼痛。因此在训练前,应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盐分;在运动时注意全身各肌肉群交替进行活动,避免仅运动局部肢体,使局部肢体负荷过重。
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身心的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专门的科学领域。体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体育的广义概念(亦称体育运动)。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
2.体育的狭义概念(亦称体育教育)。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3.竞技运动亦称“竞技体育”。指为了战胜对手,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所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含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两种形式。特点是:
1)充分调动和发挥运动员的体力、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潜力;
2)激烈的对抗性和竞赛性;
3)参加者有充沛的体力和高超的技艺;
4)按照统一的规则竞赛,具有国际性,成绩具有公认性;
5)娱乐性。当今世界所开展的竞技运动项目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远在公元前700多年的古希腊时代,就出现了赛跑、投掷、角力等项目,发展至今已有数百种之多。普遍开展的项目有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举重、游泳、自行车等。各国、各地区还有自己特殊的民族传统项目,如中华武术,东南亚地区的藤球、卡巴迪等。其发展与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密切相关。
4.娱乐体育是指在余暇时间或特定时间所进行的一种以娱悦身心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具有业余性、消遣性、文娱性等特点。内容一般有球类游戏、活动性游戏、旅游、棋类以及传统民族体育活动等。按活动的组织方式可分为个人的、家庭的和集体的;按活动条件可分为室内的、室外的;按竞争性可分为竞赛性的和非竞赛性的;按经营方式可分为商业性的和非商业性的;按参加活动的方式可分为观赏性活动和运动性活动。开展娱乐性体育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培养高尚品格。
5.大众体育亦称“社会体育”、“群众体育”。是为了娱乐身心,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在社会上广泛开展的体育活动的总称。包括职工体育、农民体育、社区体育、老年人体育、妇女体育、伤残人体育等。主要形式有锻炼小组、运动队、辅导站、体育之家、体育活动中心、体育俱乐部、棋社,以及个人自由体育锻炼等。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应遵循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和业余、自愿、小型、多样、文明的原则。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是发挥体育的社会功能,提高民族素质和完成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
6.医疗体育指运用体育手段治疗某些疾病与创伤,恢复和改善机体功能的一种医疗方法。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其特点有:
1)是一种主动疗法,要求思者主动参加治疗过程,通过锻炼治疗疾病;
2)是一种全身治疗,通过神经、神经反射机制改善全身机能,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的目的;
3)是一种自然疗法,利用人类固有的自然功能(运动)作为治疗手段,一般不受时间、地点、设备条件的限制。通常采用医疗体操、慢跑、散步、自行车、气功、太极拳和特制的运动器械(如拉力器、自动跑台等),以及日光浴、空气浴、水浴等为治疗手段。宜因人而异、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并配合药物或手术治疗和心理疏导。二干多年前已用“导引”、“养生”作为防治疾病的手段,后又不断发展与提高,成为中国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7.体育的本质。是指体育所固有的根本特性,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身体教育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
8.体育的本质特点。就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服务。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受一定的政治、经济制约,并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体育具有自然的和社会的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如体育的方法、手段等;社会属性如体育的思想、制度等。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娱乐、教育功能。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特别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已挖掘整理出了1000多个体育项目。
比如蒙古族被称为“男儿三项游艺”的摔跤、赛马、射箭;回族的踢毽、拔河;藏族的赛牦牛;苗族的荡秋千、划龙舟;壮族由青年男女表达爱情转变为对抗性比赛项目的“投绣球”;朝鲜族的跳板;满族的滑冰;侗族的骑木马(踩高脚);瑶族的打陀螺;高山族的放风筝;柯尔克孜族的“追姑娘”;布朗族的藤球等等。而龙舟竞渡、风筝、秧歌、围棋、气功、太极拳等,则是汉族与少数民族都共同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体育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基本训练,掌握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社会体育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指导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及特殊人群体育的运动技术;
3.具有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及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熟悉党和国家有关体育事业的方针、政策、法规;
5.了解国内外在社会体育方面的学术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体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
主要课程:社会体育概论、社会体育管理学、健身概论、中华体育养生学、大众健身娱乐体育项目的理论与方法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调查、学习、毕业论文等,至少应安排20周以上。
主要专业实验:社会体育活动方案设计、体质测评、体育康复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相近专业:体育教育
参考资料:?md=3
1.运动创伤知识简介 2.预防运动损伤的原则 3.运动损伤的治疗原则 4.运动后机体的恢复手段 5.运动损伤后的康复训练 6.运动后机体各个部位的恢复 7.运动损伤的具体处理方法 8.小腿抽筋怎么处理 ------------------------------------------------------------------------------------------------------------- 主题:1.运动创伤知识简介 一、运动创伤分类 (1)运动技术伤。
与运动技术特点密切有关。少数为急性伤,如肱骨投掷骨折,跟腱断裂,多数为过劳伤。
(2)非运动技术伤。多数为意外伤。
二、运动创伤的防治重点 运动创伤由于运动项目很多,因而伤种很多。运动创伤的特点和防治重点,从发病率上看,各个项目及各个部位的创伤各不相同。
但总的来说小创伤多、慢性伤多,严重及急性伤少。根据2725例运动创伤病例分析,骨折仅2.5%,脱位0.5%。
这些慢性小创伤,有的是一次急性损伤后处理不当,训练过早而变成慢性的伤,而更多的是由于运动量安排不当造成局部过劳,许多细微损伤逐渐积累而成的过劳伤,属于运动技术伤。这类小创伤对非运动员来说常常不算什么伤,也不影响日常生活,而对运动员却严重影响训练计划、成绩提高及运动寿命。
这些慢性小创伤一般都是病期较长治疗不易,而且可发生于各种组织 (1)肌肉、肌腱及韧带等慢性小创伤:这类慢性损伤主要的病理变化是纤维结缔组织的损伤性炎症及变性。其中发生在腱止装置部分的细微损伤,俗称“末端病”,是治疗最困难的运动创伤之一。
例如肩袖损伤、棘间韧带变性、膑腱损伤、半腱半膜股二头肌腱损伤等等。表现为软组织的玻璃样变、纤维变、截断变、小动脉增生及硬化,有时变性的组织中出现钙化骨化现象,因而治疗较困难。
除上述者外,脂肪组织及滑囊也可因慢性细微损伤而发生炎症。例如膝的脂肪垫损伤,膝外侧疼痛综合症等。
(2)关节软骨损伤: 其主要病理表现为软骨的退行性变。如髌骨软骨(10.51%)、各个关节的骨性关节病等。
这种损伤.可在一次急性外伤中发生(骨软骨骨折、软骨骨折、软骨剥离),但大部系劳损致成。髌骨软骨病约68%、足球踝64%、肘的骨关节病59%是因劳损所致。
这种软骨损害,到目前为止大多认为软骨损伤后不能再生,或仅有不完全的再生,即一旦受伤就必然下永久性损害,因而治疗也是较困难的。这也是目前影响运动员健康,妨碍成绩提高与运动寿命的严重伤种。
必须注意预防。 (3)骨组织的劳损: 最多的是疲劳性骨膜炎及骨折。
可发生于锁骨、胫腓骨、跖骨、足舟骨,脊椎椎板、髌骨、股骨与第1、2肋骨等。骨劳损的另一类型是骨软骨炎。
如胫骨结节骨软骨炎、跟 骨骨骺炎、肱骨小头骨骺炎、髂骨坐骨骨骺炎、足副舟骨损伤、脊椎椎体骨骺炎(不是青年性圆背)、手腕骨的骨软骨炎(舟状骨、月状骨及头骨)、耻骨骨软骨炎等等。目前训练多由獐开始,各种化骨中心的慢性损害的防治,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必须予以重视。
根据以上所述,在预防时,应抓新伤的及时而正确的处理,更重要的是正确的排运动员的训练以防各种组织的劳损伤(包括日常及伤后训练). 三、运动创伤的发病规律: 医生、教练及运动员掌握运动创伤的发病规律,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对防治运动创伤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体操运动员 易伤腰(腰部肌肉盘膜纤维炎、脊椎棘突骨膜炎以及椎板骨折)、肩(肩袖损伤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膝(伸膝腱膜炎、髌骨软骨病及半月板)损伤、腕(伸屈肌腱腱鞘炎)。
(2)投掷标枪运动员 易伤肩(肩袖)损伤、肘(肘内侧副韧带损伤及骨关节病)及腰(肌肉盘膜纤维炎)。铁饼运动员易伤膝(髌骨软骨病)。
(3)篮球运动员 易伤膝(髌骨软骨病、半月板及副韧带损伤)。 (4)跨栏运动员 易伤大腿后部肌肉。
其他项目也是如此,特别是慢性损伤。为什么会有这种规律呢? (1)运动项目的特殊技术要求 (2)某些部位的生理解剖弱点 以上两个因素如果由于某种主观原因同时起作用,如训练过度就容易发生运动专项损伤。
例如,篮球运动员最易伤膝。就篮球的基本技术来看,主要特点是膝于半蹲位滑步、进攻、防守、制动、踏跳与上篮。
这些动作都要求膝于半屈曲位(30度角)屈伸与扭转,而膝的这个角度,又恰恰是它的生理弱点,因为膝的上下杠杆较长,半屈时膝的内、外及直字韧带 ,以及两侧肌肉,都处于较松弛状态,不能保护膝的稳定,因此,易于发生韧带或半月板损伤;另外由于这时膝的稳定,主要是依靠四头肌的作用来完成的。因此这时髌骨既要保护关节的稳定,又要根据篮球动作的特点伸膝“发力”,这就很易使髌骨软骨磨损出现髌骨软骨病。
铁饼运动员易发生此病的道理也是如此。 从另一角度来看,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如肩、肘、踝、膝、腕、腰等,其发病情况不完全相同,肩部肩袖损伤的发病率60.87%,肘内侧副韧带48.48%,腕的各种腱鞘炎43.98%,腰背部肌肉盘膜炎58%,膝部髌骨软骨病40.48%,踝部外侧副韧带损伤55.77%等等,也说明这些发病率高的解剖部分是该部的易伤弱点,如果再加上运动特点的要求,自然就容易受伤。
认识了这些规律,就可以在治疗与训练中注意。 四、运动创伤的直接原因: 人体的某些。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54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