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基础知识 » 什么的知识基础(的概念是什么)

什么的知识基础(的概念是什么)

分类:基础知识 日期:2022-11-13 14:20 浏览:1 次

1.基础知识的概念是什么

1、基础知识就是学习中基本的知识,包括常识、简单实用的、容易记忆的。

2、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1)没有基础,何来进阶,知识体系环环相扣,没有夯实的基础,知识体系只会是漏洞百出,只懂表面,不懂原理,学习任何事物想要学好必须学好基础,懂其原理,万丈高楼拔地而起,还要靠地基打的好。

(2)任何事物基础都很重要(对于不同事物这个基础的表现形式也可能不同),更深奥的知识都是有最基础的知识,理论原理组合而成的,没有基础,就不可能去理解更深奥的知识理论,就不可能往更高的层次进阶,基础学好了扎实了才能再进阶更深奥的课程,再怎么强调基础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基础一定要夯实。

扩展资料:

基础知识的深度理解标准:

(1)基础知识能否体系化——关注点:重过程,轻结果。

对于少量知识点而言,或许学生不需要做到这一点也很优秀。但是对于大量知识点而言,没有这一步,学生就没有得高分的信心。

随着信息的发达,大量的学生和家长已经开始关注知识体系化,很多学校也将这一过程融入到教学当中。虽然不同的学生对于这些基础的重视度和领悟力有差别,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教学质量较之以前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而学生之所以不能从体系化中有所得,关键在于学生对于体系化的关注点在何处。是关注其体系化后的结果,还是关注其体系化的过程。

所以,老师的板书,学生抄下来,接下来要做的是:不是去想着怎样记住,而是要去思考老师为什么这样板书。其实不仅是老师的板书,身边的辅材,包括教材都要去习惯性的这样分析。

(2)基础知识能否拓展——关注点:重理解轻记忆

有一个知识点,自己能想到知识点周边的其他知识点,这叫做知识的拓展性。当自己基于某一个知识点,自己所能联想的越多,说明知识的灵活度越高。因为如果对于某一个知识点没有深层次的理解,是不可能做到有效拓展的。

(3)应用方向会不会总结——关注点:重知识的应用轻场景的应用

我们将每一道题的题目看做具体的场景,在场景中必然涉及到知识点,学生在分析场景的时候,喜欢知识点结合场景,所以学生抽取不出其中的科目语言。

而分析的过程也是针对场景的分析,并不能形成知识点的应用总结。最终的结果是:一旦场景变了,学生就陷入了新的迷茫。

学生归纳错题和好题,不是说简简单单的写个答案。有很多学生认为抄题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不同的科目要有不同的理解。如果题目中含有大量的需要转化的学科语言,抄一抄题,自己在抄题的过程中去关注知识点如何在场景中表达的,如何应用到场景中的,对于这些的思考其实已经超过了题目本身的意义。

(4)基础应用是否流畅——关注点:重应用熟练轻记忆熟练

表述也是应用的一种,重应用说明自己的学习是主动的,轻记忆,是为了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陋习。

当自己的表述和应用都很流畅了,其实就已经代表了知识被熟练掌握了。而表述和应用的要求,不仅仅是针对某一个或者几个熟练的知识点,而是整个体系的表述和应用。

2.什么的知识填空

丰富的知识、渊博的知识、新奇的知识、贫乏的知识、广博的知识。

词语详解:

1、丰富[ fēng fù ]

释义:充裕的,很多的;涉及面广的。

例句: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丰富的知识、具有创新意识、追求自主性和个性化,并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2、渊博[ yuān bó ]

释义:精深而广博。

例句:老师不仅有渊博的知识,还有一颗和我们相通的心。

3、新奇[ xīn qí ]

释义:新颖奇妙;新鲜奇妙。

例句:各种各样新奇的知识总能吸引人们去探索。

4、贫乏[ pín fá ]

释义:欠缺,不足。

例句:一味在那里讲究词章,讲究文采,而思想的错误以及知识的贫乏不可能写出好作品。

5、广博[ guǎng bó ]

释义:宽广博大。指学识、胸怀等他在意大利留学九年,学习内容很广博。

例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产生思想,有思想的人就会有广博的知识,它们辩证和统一。

扩展资料:

知识[ zhī shi ]

详细解释

1. 相识的人;朋友。

《墨子·号令》:“其有知识兄弟欲见之,为召,勿令入里巷中。”

2. 结识;交游。

《南史·虞悰传》:“ 悰 性敦实,与人知识,必相存访,亲疏皆有终始,世以此称之。”

3. 了解;辨识。

汉 刘向 《列女传·齐管妾婧》:“人已语君矣,君不知识邪?”

4. 指辨识事物的能力。

明 焦竑 《焦氏笔乘·读孟子》:“孩提之童,则知识生,混沌凿矣。”

5. 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成果或结晶。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朱自清 《论老实话》:“大家在知识上要求真实,他们要知道事实,寻求真理。”

3.什么样的知识

1、博古通今bó gǔ tōng jīn,成语解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成语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造句: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博古通今。

2、不识不知bù shí bù zhī,成语解释:没有多少知识。旧喻民风淳朴。成语出处:《列子·仲尼》:“尧乃微服游于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造句:然尝闻尧舜之世,十日一风,五日一雨,百姓耕田而食,凿井而饮,所谓“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是也。

3、博闻强识bó wén qiáng zhì,成语解释: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成语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造句: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位博闻强识的学者。

4、不辨菽麦bù biàn shū mài,成语解释: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成语出处:《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

造句:世间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

5、金声玉振jīn shēng yù zhèn,成语解释: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成语出处:《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造句:金声玉振,寥亮于区寓。

4.教育基础知识包括哪些

《教育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和教育法规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知识。考试内容主要有:教育学概论、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学校以及教师与学生。

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概论、学习心理、品德心理、教学心理和差异心理的基本知识。

第三部分:教育法规。主要包括:教育法概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5.小学到初中基础知识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什么的知识基础

相关推荐:
  • 中考基础语文知识总结(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归纳)
  • 初等数学手册(初等数学包括哪些内容)
  • 七下英语单词测试(英语七年级下册练习题根据首字母提示完成单词)
  • 专业需要的美术(美术专业理论)
  • 语文教育的意义(语文教学的意义包括哪些)
上一篇:西瓜买回来不熟怎么办(西瓜怎么看熟不熟图片) 下一篇:运费人工费应计(运费应计入哪个科目)

相关推荐

中考基础语文知识总结(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归纳)
初等数学手册(初等数学包括哪些内容)
七下英语单词测试(英语七年级下册练习题根据首字母提示完成单词)
专业需要的美术(美术专业理论)
语文教育的意义(语文教学的意义包括哪些)
在建设中的滑板(关于滑板有哪些基础的知识)
人工智能有哪些(学习人工智能要准备哪些)
中医通经络的(中医经络学说常识有哪些)
7二期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重点)
五邑大学计算机考试(计算机考试与答案)
潮流时尚 写作素材 创新创业
生活常识 策划方案 安全知识
自考专业 家居生活 三农创业
励志故事 时尚穿搭 星座知识
热门分类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109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