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基础知识 » 机械目录(机械的目录)

机械目录(机械的目录)

分类:基础知识 日期:2022-05-01 19:12 浏览:11 次

1.机械基础知识的目录

1 机械制图基础

1.1 制图原理

1.1.1 投影法

1.1.2 投影法的分类

1.1.3 正投影的基本特性

1.2 三视图

1.2.1 视图及三视图

1.2.2 三视图反映物体的位置关系

1.2.3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1.2.4 基本几何形体的三视图

1.2.5 画组合体的三视图

1.2.6 读组合体的视图

1.3 机件常用表达方法

1.3.1 视图

1.3.2 剖视图

1.3.3 断面图

1.4 零件图

1.4.1 零件图的内容

1.4.2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1.4.3 零件图的绘制与阅读

1.5 装配图

1.5.1 装配图的内容

1.5.2 阅读装配图

思考题

2 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

2.1 互换性与标准化

2.1.1 互换性

2.1.2 标准化

2.2 尺寸精度

2.2.1 尺寸

2.2.2 尺寸偏差、公差和公差带

2.2.3 标准公差系列和基本偏差系列

2.2.4 一般公差 线形尺寸未注公差

2.3 配合精度

2.3.1 配合分类

2.3.2 基准制

2.3.3 公差带代号与配合代号

2.3.4 常用和优先的公差与配合

2.3.5 公差与配合选择

2.4 形状和位置精度

2.4.1 形位公差的项目与符号

2.4.2 形位公差的标注

2.4.3 形状公差带及其特点

2.4.4 位置公差带及其特点

2.5 表面粗糙度

2.5.1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及应用

2.5.2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思考题

3 平面连杆机构

3.1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应用

3.1.1 曲柄摇杆机构

3.1.2 双曲柄机构

3.1.3 双摇杆机构

3.2 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

3.2.1 曲柄滑块机构

3.2.2 导杆机构

3.2.3 曲柄摇块机构

3.2.4 移动导杆机构

3.3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3.3.1 铰链四杆机构基本形式的判定

3.3.2 急回特性及行程速度变化系数

3.3.3 压力角与传动角

3.3.4 死点位置

3.4 平面连杆机构的结构

3.4.1 构件的结构形式

3.4.2 运动副的结构形式

3.4.3 构件长度的调节

思考题

4 凸轮机构

4.1 凸轮机构的组成、应用特点及分类

……

5 间歇运动机构

6 带传动

7 链传动

8 齿轮传动

9 蜗杆传动

10 轴及其联接

11 轴承

12 螺纹及螺旋传动

参考文献

2.机械制造基础的目录

第一篇 工 程 材 料

第一章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第一节 强度与塑性

第二节 硬度

第三节 冲击吸收功

第四节 疲劳极限与断裂韧度

第二章 铁碳合金

第一节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第二节 合金的晶体结构及二元合金状态图

第三节 铁碳合金状态图

第四节 碳钢、铸铁

第三章 钢的热处理

第一节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第二节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第三节 热处理工艺

第四节 钢的表面热处理

第五节 其他热处理及热处理新技术简介

第四章 合金钢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第三节 合金结构钢

第四节 合金工具钢

第五节 特殊性能钢

第五章 有色金属

第一节 铝及其合金

第二节 铜及其合金

第三节 滑动轴承合金

第六章 其他材料

第一节 粉末冶金材料

第二节 高分子材料

第三节 陶瓷材料

第四节 复合材料

第七章 机械工程材料的选用

第一节 选用材料原则

第二节 典型零件的选材

第二篇 毛坯成形方法

第八章 铸造

第一节 金属的铸造性能

第二节 砂型铸造

第三节 特种铸造

第四节 液态成形技术的发展

第五节 铸件结构设计

第九章 锻压

第一节 锻压工艺基础

第二节 自由锻

第三节 模锻

第四节 板料冲压

第五节 锻压件结构设计

第六节 其他压力加工方法简介

第十章 焊接

第一节 焊接的特点及分类

第二节手工电弧焊

第三节 其他焊接方法

第四节 金属的焊接性

第五节 焊接结构举例

第六节 焊接质量检查

第七节 焊接新技术

第十一章 机械零件毛坯的选择

第一节 常用毛坯的种类

第二节 毛坯选择的原则

第三节 典型零件的毛坯选择

第三篇 切 削 加 工

第十二章 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第十三章 零件表面的加工

第十四章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第十五章 先进制造技术

第十六章 特种加工

参考文献

3.机械制造基础的目录

第一篇 工 程 材 料

第一章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第一节 强度与塑性

第二节 硬度

第三节 冲击吸收功

第四节 疲劳极限与断裂韧度

第二章 铁碳合金

第一节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第二节 合金的晶体结构及二元合金状态图

第三节 铁碳合金状态图

第四节 碳钢、铸铁

第三章 钢的热处理

第一节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第二节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第三节 热处理工艺

第四节 钢的表面热处理

第五节 其他热处理及热处理新技术简介

第四章 合金钢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第三节 合金结构钢

第四节 合金工具钢

第五节 特殊性能钢

第五章 有色金属

第一节 铝及其合金

第二节 铜及其合金

第三节 滑动轴承合金

第六章 其他材料

第一节 粉末冶金材料

第二节 高分子材料

第三节 陶瓷材料

第四节 复合材料

第七章 机械工程材料的选用

第一节 选用材料原则

第二节 典型零件的选材

第二篇 毛坯成形方法

第八章 铸造

第一节 金属的铸造性能

第二节 砂型铸造

第三节 特种铸造

第四节 液态成形技术的发展

第五节 铸件结构设计

第九章 锻压

第一节 锻压工艺基础

第二节 自由锻

第三节 模锻

第四节 板料冲压

第五节 锻压件结构设计

第六节 其他压力加工方法简介

第十章 焊接

第一节 焊接的特点及分类

第二节手工电弧焊

第三节 其他焊接方法

第四节 金属的焊接性

第五节 焊接结构举例

第六节 焊接质量检查

第七节 焊接新技术

第十一章 机械零件毛坯的选择

第一节 常用毛坯的种类

第二节 毛坯选择的原则

第三节 典型零件的毛坯选择

第三篇 切 削 加 工

第十二章 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第十三章 零件表面的加工

第十四章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第十五章 先进制造技术

第十六章 特种加工

参考文献

4.机械设计基础的目录

第1章 机械设计基础概论 1 1.1 课程性质和任务 1 1.2 初识机械设计 2 1.3 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4 1.4 机械零件的设计步骤 6 1.5 课程学习的方法和目的 6 小结 7 习题 7第2章 理论力学基础 8 2.1 静力学基础 9 2.1.1 力的基本概念 9 2.1.2 约束与约束力 10 2.1.3 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14 2.1.4 物体系的受力分析 15 2.2 平面汇交力系 17 2.2.1 平面汇交力系的概念 17 2.2.2 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 18 2.2.3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 19 2.3 力矩与力偶 20 2.3.1 力矩 20 2.3.2 力偶 21 2.4 平面任意力系 23 小结 29 习题 30第3章 材料力学基础 32 3.1 工程材料基本力学性能 33 3.1.1 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 33 3.1.2 内力和应力的概念 34 3.1.3 变形和应变 36 3.1.4 材料的力学性能 37 3.2 拉伸与压缩 37 3.2.1 受力和变形特点 37 3.2.2 拉(压)杆的强度计算 38 3.2.3 拉(压)杆件的变形与胡克定律 39 3.3 剪切与挤压 41 3.3.1 受力和变形特点 41 3.3.2 剪切实用计算 42 3.3.3 挤压实用计算 42 3.4 圆轴的扭转 43 3.4.1 受力和变形特点 44 3.4.2 外力偶矩、扭矩和扭矩图 44 3.4.3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强度计算 46 3.4.4 知识拓展——材料失效与强度设计准则 48 3.5 梁的弯曲 51 3.5.1 受力特点与变形特点 51 3.5.2 梁的内力—剪力与弯矩 52 3.5.3 梁的纯弯曲 53 3.6 组合变形和压杆稳定 58 3.6.1 组合变形的基本原理 59 3.6.2 组合变形的计算 59 3.6.3 压杆稳定性的概念 60 3.6.4 压杆的稳定计算 61 小结 63 习题 63第4章 常用机构 65 4.1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66 4.1.1 机构的组成 66 4.1.2 机构运动简图 69 4.1.3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70 4.2 平面连杆机构 73 4.2.1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 73 4.2.2 铰链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 76 4.2.3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77 4.2.4 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 80 4.2.5 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83 4.3 凸轮机构 84 4.3.1 凸轮机构的组成 84 4.3.2 凸轮机构的类型 85 4.3.3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87 4.3.4 按已知运动规律绘制凸轮轮廓 89 4.3.5 凸轮机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92 4.4 间歇运动机构 94 4.4.1 棘轮机构 95 4.4.2 槽轮机构 98 4.4.3 不完全齿轮机构 99 小结 100 习题 101第5章 挠性传动 102 5.1 带传动 103 5.1.1 带传动的分类及应用 103 5.1.2 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105 5.1.3 V带的设计 107 5.1.4 V带传动的张紧、使用和维护 112 5.2 链传动 114 5.2.1 链传动的特点和分类 114 5.2.2 滚子链传动的设计方法 116 5.2.3 滚子链链轮 118 5.2.4 链传动的使用与维护 119 小结 121 习题 121第6章 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 123 6.1 齿轮传动综述 124 6.1.1 齿轮传动的特点 124 6.1.2 齿轮传动的类型 125 6.2 齿轮的齿廓曲线 126 6.2.1 齿轮啮合的基本定律 126 6.2.2 齿廓曲线的选择 127 6.3 渐开线齿廓的啮合性质 127 6.3.1 渐开线的形成及其特性 127 6.3.2 渐开线方程式及渐开线函数 128 6.3.3 渐开线齿轮齿廓的啮合特性 129 6.4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结构 129 6.4.1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 130 6.4.2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 131 6.4.3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133 6.4.4 齿条和内啮合齿轮的尺寸 134 6.5 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和连续传动的条件 135 6.5.1 渐开线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 135 6.5.2 齿轮传动的中心距及啮合角 136 6.5.3 渐开线齿轮连续传动的条件 138 6.5.4 齿轮的安装 138 6.6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140 6.6.1 受力分析 140 6.6.2 轮齿的计算载荷 141 6.6.3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141 6.6.4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142 6.6.5 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143 6.6.6 齿轮主要参数的选择 144 6.7 齿轮的切削加工 145 6.7.1 成形法 145 6.7.2 范成法 146 6.7.3 根切现象 147 6.8 其他常用齿轮传动 148 6.8.1 齿轮齿条传动 148 6.8.2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149 6.8.3 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152 6.9 齿轮传动的设计 153 6.9.1 齿轮的失效形式 153 6.9.2 齿轮的材料 156 6.9.3 齿轮结构 157 6.9.4 齿轮的精度和标注 157 6.9.5 齿轮的润滑 158 6.10 蜗杆传动 159 6.10.1 初识蜗杆传动 159 6.10.2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 160 6.10.3 蜗杆传动回转方向的判别 161 6.10.4 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 161 6.10.5 蜗杆、蜗轮的结构 162 6.10.6 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163 6.10.7 蜗杆蜗轮的失效形式与计算准则 163 6.10.8 蜗杆传动的润滑与 热平衡 164 小结 164 习题 165第7章 轮系 166 7.1 轮系的分类 167 7.2 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168 7.2.1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169 7.2.2 周转轮系的传动比 173 7.2.3 复合轮系的传动比 175 7.3 轮系的功用 177 7.3.1 实现分路传动 177 7.3.2 实现变速与换向转动 177 7.3.3 实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78 7.3.4 实现大功率传递 179 7.4 轮系的设计 179 7.4.1 定轴轮系的设计 179 7.4.2 周转轮系的设计 180 7.4.3 特殊行星传动简介 181 小结 183 练习 183第8章 机械连接及螺旋传动 185 8.1 键连接 186 8.1.1 平键连接 186 8.1.2 半圆键连接 188 8.1.3 楔键连接 188 8.1.4 切向键连接 189 8.1.5 花键连接 190 8.1.6 键连接应用小结 190 8.2 销连接 191 8.2.1 销连接的种类和用途 191 8.2.2 销连接的应用 191 8.3 螺纹连接 192 8.3.1 螺纹的形成原理和种类 192 8.3.2 螺纹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194 8.3.3 标准螺纹连接。

5.机械基础重点知识

机械基础 课程内容由4个模块

第一模块是静力学基础,主要介绍静力学的基本知识,构件的受力分析、力系简化和构件的平衡计算;第二模块是材料力学基础,主要介绍构件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第三模块是常用机构和机械传动,主要介绍常用机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应用及设计的基本知识,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标准及其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机械润滑与密封的基本知识; 第四模块是联接与轴系零部件,主要介绍键联接、销联接、螺纹联接、轴、轴承、联轴器和离合器的结构、特点及其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6.机械设计基础的章节目录

前言

概述

第一章 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平衡

第一节 静力学基础

第二节 平面力系的平衡

第三节 物系的平衡

第四节 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第五节 空间力系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二章 构件受力变形及其强度

计算

第一节 轴向拉伸与压缩

第二节 剪切与挤压

第三节 扭转

第四节 弯曲

第五节 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第六节 交变应力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三章 常用机构

第一节 平面机构及其自由度

第二节 平面连杆机构

第三节 凸轮机构

第四节 其他常用机构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四章 带传动和链传动

第一节 带传动概述

第二节 带传动工作情况分析

第三节 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第四节 v带传动的张紧、安装和维护

第五节 链传动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五章 齿轮传动

第一节 齿轮传动的特点、应用与分

类

第二节 渐开线齿廓

第三节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

何尺寸计算

第四节 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啮合传动

第五节 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与根切

现象

第六节 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第七节 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

第八节 直齿锥齿轮传动

第九节 齿轮的结构设计

第十节 蜗杆传动

第十一节 齿轮系与齿轮减速器简介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六章 常用联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螺纹联接

第三节 键联接和销联接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七章 轴

第一节 轴的功用、分类与材料

第二节 轴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轴的结构设计

第四节 轴的强度计算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八章 轴承

第一节 滑动轴承

第二节 滚动轴承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九章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

器

第一节 联轴器

第二节 离合器

第三节 制动器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十章弹簧

第一节 弹簧的功用和类型

第二节 圆柱螺旋弹簧简介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附录 型钢规格表

参考文献

7.机械制图基础的图书目录

绪论第1章 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1.1 制图标准的基本规定1.1.1 图纸幅面和格式(GB/T14689-1993)1.1.2 比例(GB/T14690-1993)1.1.3 字体(GB/T14691-1993)1.1.4 图线及画法1.1.5 尺寸注法(GB/T4458.4 -2003)1.1.6 尺寸注法的简化表示法(GB/T16675.2 -1996)1.2 绘图工具、仪器及绘图方法1.2.1 仪器及使用方法1.2.2 绘图工作方法1.3 几何作图1.3.1 等分及作多边形1.3.2 圆弧连接1.4 平面图形的画法1.4.1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1.4.2 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1.4.3 平面图形的画图方法与步骤第2章 投影法与三视图2.1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2.1.1 投影法(GB/F14692—1993)2.1.2 正投影的基本特性2.2 物体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2.2.1 三视图的形成2.2.2 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2.2.3 三视图的画法2.3 物体上的线和面在三视图中投影2.3.1 物体上的直线2.3.2 物体上的平面第3章 基本体的视图3.1 平面立体的三视图3.1.1 棱柱3.1.2 棱锥3.2 曲面立体的三视图3.2.1 圆柱3.2.2 圆锥3.2.3 圆球3.3 基本体表面上点的投影3.3.1 平面立体表面上的点3.3.2 曲面立体表面上的点第4章 轴测投影图4.1 概述4.1.1 基本概念4.1.2 轴测图的基本性质4.2 基本体的正等测4.2.1 平面立体正等测的画法4.2.2 曲面立体正等测的画法4.3 斜二测4.3.1 轴间角和轴测长度4.3.2 平面立体斜二测的画法4.3.3 曲面立体斜二测的画法4.4 轴测草图的画法4.4.1 轴测草图的用途4.4.2 轴测草图的绘制第5章 切割体的视图5.1 平面切割体的视图5.1.1 平面切割体三视图的画法5.1.2 补域平面切割体视图中的漏线5.2 曲面切割体的视图5.2.1 圆柱切割体5.2.2 圆锥切割体5.2.3 圆球切割体5.2.4 综合举例5.2.5 轴测图中截交线的画法第6章 相交立体的视图6.1 概述6.1.1 相贯线的基本性质6.1.2 曲面立体相交三视图的画图方法及步骤6.2 相贯线的求解作图6.2.1 圆柱与圆柱相交6.2.2 圆柱与圆锥台正交6.2.3 圆柱与圆球相交6.2.4 相贯线的特殊情况6.2.5 过渡线和相贯线的模糊画法6.2.6 轴测图中相贯线的画法第7章 组合体7.1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7.1.1 形体分析7.1.2 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及表面连接7.2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7.3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7.3.1 标注组合体视图尺寸的基本要求7.3.2 基本体、切割体及相交立体的尺寸标注7.3.3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7.4 读组合体的视图7.4.1 读图是画图的逆过程7.4.2 读图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7.4.3 读图的基本方法及步骤7.4.4 读图的应用7.5 组合体轴测图的画法第8章 机件的表示法8.1 视图(GB/T17451-1998、GB/T4458.1 -2002)8.1.1 基本视图8.1.2 向视图8.1.3 局部视图8.1.4 斜视图8.1.5 第三角画法简介8.2 剖视图8.2.1 剖视图的基本概念8.2.2 画剖视图应注意的几点8.2.3 剖视图的种类8.2.4 剖切面的种类8.3 断面图(GB/T17452-1998、GB/T4458.6 —2002)8.3.1 断面图的概念8.3.2 断面图的种类8.3.3 断面图的标注8.4 其他表示法8.4.1 局部放大图8.4.2 简化画法8.5 表示法综合应用分析与读图8.5.1 综合应用分析8.5.2 读图举例8.6 轴测剖视图的画法8.6.1 剖切方法8.6.2 轴测剖视图的有关规定(GB4458.3 -1984)8.6.3 轴测剖视图的画法第9章 常用机件和常用结构要素的特殊表示法9.1 螺纹及表示法(GB/T4459.1 -1995)9.1.1 螺纹的形成9.1.2 螺纹各部分的名称及要素9.1.3 螺纹的规定画法9.1.4 螺纹的标注及标记9.2 螺纹紧固件及表示法(GB/T4459.1 —1995)9.2.1 螺纹紧固件9.2.2 螺纹紧固件在装配图中的画法9.3 齿轮及表示法(GB/T4459.2 —2003)9.3.1 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及计算式9.3.2 圆柱齿轮的画法9.4 其他常用机件与常用结构要素的特殊表示法9.4.1 键9.4.2 销9.4.3 滚动轴承9.4.4 弹簧第10章 零件图10.1 零件图的概述10.1.1 零件图的内容10.1.2 零件视图的选择10.2 零件图上的尺寸标注10.2.1 零件图上尺寸标注基准的选择及标注形式10.2.2 标注尺寸要考虑到设计要求10.2.3 标注尺寸要考虑到工艺要求10.2.4 零件上常见结构的尺寸标注10.3 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标注10.3.1 表面粗糙度10.3.2 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及标注10.3.3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图样表示法(GB/T1182-1996)10.4 典型零件的分析10.4.1 轴套类零件10.4.2 轮盘类零件10.4.3 叉架类零件10.4.4 壳体类零件10.5 读零件图10.5.1 了解零件在机器中的作用10.5.2 分析视图,想象零件形状10.5.3 零件的尺寸分析10.5.4 看技术条件第11章 装配图11.1 装配图的概述11.1.1 装配图的作用及形式11.1.2 装配图的内容11.2 装配图的表示法11.2.1 装配图视图选择的特点11.2.2 装配图的规定画法11.2.3 装配图的特殊画法11.3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的标注11.3.1 装配图上的尺寸标注11.3.2 装配图上技术要求的标注11.4 装配图中的零、部件序号及明细栏和标题栏11.4.1 零、部件序号11.4.2 明细栏(GB/T10609.2 —1989)和标题栏(GB/T10609.1 ——1989)11.5 装配图的画法11.5.1 分析了解装配体11.5.2 装配体表示方案的选择11.5.3 画装配图的步骤11.6 读装配图并拆画零件图11.6.1 了解部件概况,分析视图关系11.6.2 弄清装配关系,了解工作原理11.6.3 读懂零件形状,拆画零件图11.6.4 综合各部分结构,想象总体形状附录附表1 普通螺纹直径与螺距附表2 梯形螺纹附表3 非。

8.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的目录

第1章绪论1 1.1概述1 1.2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及基本要求3 1.2.1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3 1.2.2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5 1.3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6 1.4机械控制工程的研究对象8 1.5控制理论的发展9 1.6课程的主要内容13 1.7生活中的几个实例13 小结16 习题16第2章系统的数学模型17 2.1系统的微分方程17 2.1.1线性微分方程17 2.1.2建立微分方程的步骤和方法18 2.1.3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处理20 2.2拉普拉斯变换与反变换21 2.2.1拉氏变换的定义21 2.2.2典型函数的拉氏变换21 2.2.3拉氏变换的基本定理23 2.2.4拉氏反变换26 2.2.5用拉氏变换与反变换求解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29 2.3传递函数31 2.3.1传递函数的定义31 2.3.2传递函数的零点与极点32 2.3.3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33 2.4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及其简化41 2.5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46 2.6相似原理49 2.7工程中典型机电液系统传递函数的建立51 2.8数学模型的Matlab描述52 习题61第3章系统的时域分析65 3.1时域响应及典型输入信号65 3.1.1时域响应65 3.1.2典型输入信号66 3.2一阶系统的时域响应68 3.2.1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68 3.2.2一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69 3.2.3一阶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70 3.3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71 3.3.1典型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71 3.3.2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73 3.3.3二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75 3.4瞬态响应的性能指标77 3.5高阶系统的时域响应83 3.5.1高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分析83 3.5.2高阶系统的简化84 3.6控制系统的误差分析与计算85 3.6.1稳态误差的基本概念85 3.6.2输入引起的稳态误差86 3.6.3干扰引起的稳态误差89 3.6.4减少系统误差的途径92 3.7用Matlab分析时域响应93 3.8实例分析98 习题99第4章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103 4.1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103 4.1.1频率响应与频率特性103 4.1.2频率特性的求取方法106 4.2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109 4.2.1极坐标图的基本概念109 4.2.2典型环节的极坐标图110 4.2.3极坐标图的一般画法114 4.3频率特性的对数坐标图119 4.3.1对数坐标图的基本概念119 4.3.2典型环节的对数坐标图120 4.3.3对数坐标图的一般画法126 4.3.4用幅频特性曲线求系统传递函数130 4.4频率特性的特征量135 4.5最小相位系统与非最小相位系统136 4.5.1最小相位系统与非最小相位系统136 4.5.2产生非最小相位的典型环节138 4.6用Matlab进行频域分析138 4.7实例: 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141 习题143第5章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45 5.1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及稳定的条件145 5.1.1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145 5.1.2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147 5.2代数稳定性判据148 5.2.1劳斯稳定性判据148 5.2.2赫尔维茨稳定性判据153 5.3Nyquist(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154 5.3.1Nyquist稳定性判据的数学基础154 5.3.2Nyquist稳定性判据156 5.4Bode(伯德)稳定性判据163 5.4.1Nyquist图和Bode图的对应关系163 5.4.2穿越的概念164 5.4.3Bode判据165 5.5系统的相对稳定性167 5.5.1相位裕度167 5.5.2幅值裕度168 5.6用Matlab分析系统的稳定性170 5.7实例: 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175 习题176第6章系统的性能分析与校正178 6.1系统的性能指标178 6.1.1时域性能指标178 6.1.2频域性能指标179 6.1.3综合性能指标(误差准则)180 6.2系统的校正182 6.3串联校正183 6.3.1相位超前校正183 6.3.2相位滞后校正187 6.3.3滞后ز超前校正191 6.4PID校正193 6.4.1P调节器194 6.4.2PD调节器194 6.4.3PI调节器196 6.4.4PID调节器197 6.5反馈校正与顺馈校正198 6.5.1反馈校正198 6.5.2顺馈校正201 6.6用Matlab对系统进行校正202 习题208第7章根轨迹法210 7.1根轨迹概述210 7.1.1根轨迹概念210 7.1.2根轨迹方程、相角条件及幅值条件212 7.2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215 7.3广义根轨迹224 7.3.1参数根轨迹224 7.3.2零度根轨迹226 7.3.3滞后系统的根轨迹228 7.4根轨迹分析法 230 7.4.1主导极点与偶极子230 7.4.2系统性能的定性分析232 习题233参考文献236 1绪论1 1.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研究对象及内容1 1.1.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研究对象1 1.1.2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学习的内容、特点和任务3 1.2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4 1.2.1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4 1.2.2机械设计的主要内容5 1.2.3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6 1.3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6 1.3.1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6 1.3.2机械零件的设计准则7 1.3.3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8 习题82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9 2.1运动副及其分类9 2.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10 2.2.1构件的分类及其表示方法10 2.2.2机构运动简图11 2.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13 2.3.1自由度13 2.3.2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13 2.3.3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的注意事项14 2.3.4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16 习题173平面连杆机构19 3.1概述19 3.2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演化20 3.2.1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20 3.2.2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23 3.3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26 3.3.1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特性26 3.3.2平面四杆机构的传力特性29 3.4平面四杆机构的图解法设计31 习题344凸轮机构36 4.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36 4.1.1凸轮机构的组成36 4.1.2凸轮机构的应用36 4.1.3凸轮机构的分类37 。

机械基础知识目录

相关推荐:
  • 2014初级药剂师真题(初级药师考试内容及其题型都有哪些)
  • 知识产权法律基础自测答案(求《法律基础》模拟题和答案)
  • 医学类考题及答案(医学试题库)
  • 公共分什么类别(公共都包括哪些)
  • 一级下册第八单元归类(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上一篇:关于小巧玲珑的诗句(形容事物小巧玲珑的经典诗句有哪些) 下一篇:每日早安祝福语

相关推荐

2014初级药剂师真题(初级药师考试内容及其题型都有哪些)
知识产权法律基础自测答案(求《法律基础》模拟题和答案)
医学类考题及答案(医学试题库)
公共分什么类别(公共都包括哪些)
一级下册第八单元归类(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钢结构工程相关(钢结构有哪些点)
dhlfedex的(请问:DHL.EMS.UPS.TNT.FEDEX.各有什么不同及)
衡器考试题(求电子秤原理及)
招警公共考什么(公安系统公务员考试公共主要考哪些)
证券资格证金融(证券资格考试汇总是什么)
潮流时尚 写作素材 创新创业
生活常识 策划方案 安全知识
自考专业 家居生活 三农创业
励志故事 时尚穿搭 星座知识
热门分类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19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