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二月二,龙抬头,在我们家乡有祭龙习俗,在这一天家家户户,早起摆供品祭龙,各村民族,族长,摆起祭桌,供上供品,敬上龙像,供村民祭拜,以求龙赐百福,求来年五谷丰登,碓保村民家家户户平安幸福。二,在我们这里,二月二,吃凉粉,每家每户,要么卖一些,要么自做一些,总之这是一民俗,家家户户都是要吃的,具传这一习俗己有近千年历史,究竞有没有,无从考证,三,我们这里,二月二,有打粮囤的习俗,二月二早起,开始打囤,从正房门口一直打囤到大门以外,大小划圈约有二三十个,祈祷来年有个好收成,民富国安。四,二月二,在我们家乡有理发,剃头之风俗,这天理发剃头之人,特别多,大小理发店爆满,需排队等候,总之都是图个吉利罢了。是否应验,也不尽然。以上所述,单凭记忆,还有很多,一时还述不上来,请友们凉解。请关注,评论,谨谢!
我们以前农村的习俗用柴灰在院子中间撒成一个圆,中间放上五谷杂粮,其寓五谷丰登,又说二月二的仓囤各人围。现在用柴烧火做饭的少了,习俗逐渐消失。
现在还保留着吃炒豆的习俗,豆子可加工成很多种熟制品,在二月二这几天内超市销量很好。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长,春耕由此开始。
在北方大部分地区,二月二这一天成为祭祀祖先的重要日子。这一天家家户户扶老携幼带着祭品到祖先的坟头上插柳枝或者压白纸,放一挂鞭炮,热热闹闹一阵子,算是对祖先的祭拜。如果这一天谁家的坟头上没有白纸,说明这家人已经没有后人了。
民间相传农历的二月初二,是天上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因此叫龙抬头,也叫春龙节、春耕节。
“二月二,龙抬头”这句农谚在古时更多的是应用在农业上面。因为大家都认为经过漫长的冬眠,在这一天,百虫开始苏醒,蛰龙开始活动,蝎子、蜈蚣都露头,预示着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了。之后的“雨水”节气到来,会结束冬季的干燥,带来充沛的降雨,因此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谚语,预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二月初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儿童理发,叫“喜头”,预示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32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