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使用高炉煤气的方法如下: (1)煤气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 轧钢加热炉在使用煤气前,应在炉区域煤气设备和煤气管 道末端做爆发试验,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3) 进入煤气区域工作,必须携带CO报警仪,且有两人同行, 一人作业,一人监护。
(4) 炉子点火时,必须先点火,后送煤气,严禁先送煤气后点 火,当燃料为高炉煤气时,炉膛温度必须具备700℃以上,才能开启 高炉煤气点火。 (5) 送煤气时不着火或着火后又熄火,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 查明原因,排净炉内混合气体,再按规定的程序重新点火。
(6) 停送煤气操作,打开煤气主管道放散阀及炉区域各煤气分 管放散阀,通入蒸汽(或氮气)驱赶煤气设备和炉区域煤气管道内 的空气(或煤气),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操作规程。 (7) 环境CO含量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30mg/m3。
高炉作业预防煤气事故措施有:(1)严格执行煤气安全规程,掌握煤气安全知识。
(2)定期检查煤气设备,防止煤气外溢。(3)在I、n类煤气作业前必须通知煤气防护站的人员, 并要求至少有2人以上进行作业,严禁单人上炉顶检查工作,或 者私自进入I、n类煤气危险区。
(4)在I类煤气作业前还须进行一氧化碳含量的检验,并 佩戴空气呼吸器,在上风向作业,并有人监护。(5)在煤气管道上动火时,须先取得动火票,并做好防范 措施。
未经批准和未采取安全措施,严禁在煤气设备、管道附近 及煤气区域内动火。使用煤气,必须先点火后开煤气。
(6)在I、n类煤气区域作业,必须间断进行,不得较长 时间连续作业。煤气浓度超过50mg/m3(40PPm)时,应采取通风或佩戴空气呼吸器等措施。
(1)严禁在煤气区域内逗留、打闹、睡觉,禁止用嗅觉直接检查煤气。(2)加强通风,降低空气中CO的浓度。
(3)通猹口、铁口作业时应点燃煤气,并开启风扇。
高炉生产伴有大量的煤气产生,在高炉运行过程中极易发生 煤气事故,为了预防煤气事故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这些安全措施的根本点在于消除着火爆炸的因素,即防止形成爆炸性 混合气体。 (1) 高炉设备管道要保持正压,高炉休风检修时要通蒸汽充压, 以确保外界空气不窜入煤气设备,从而避免形成爆炸性气体。
(2) 停送煤气时,要先用蒸汽或氮气清除残余煤气(或空气) 以避免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3) 高炉排风时,要保持一定的剩余压力,防止高炉煤气通过 混风阀进入冷风管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4) 在高炉休风时,高炉炉顶要点火使煤气在控制条件下燃烧, 以避免形成高浓度的爆炸性混合气体。 (5) 在高炉空料线很深的情况下休风点火时,要保证火不会熄 灭,并尽量排除燃烧后的废气。
(6) 当炉膛内的火焰因煤气过量熄灭时,应关闭煤气截门或往 炉膛内通蒸汽,直至没有煤气为止。 (7) 当炉膛内的火焰因煤气量少而熄灭时,应关闭煤气截门, 使炉内煤气通过烟囱抽出去,切不可通人煤气。
(8) 当煤气管道内的压力低于500Pa时,应关闭通往用户的煤 气管网,防止产生负压时管网吸人空气发生爆炸。 (9) 在煤气管道设备上动火从事电焊、氧割作业时,要保证煤 气设备和管道处于正压状态。
(10) 为减弱煤气的爆炸力,在煤气管道上要设置防爆板或泄 爆阀。
1、停炉前,高炉与煤气系统必须严密可靠地分隔开。采用打水法停炉时,应取下炉顶放散阀或放散管上的锥形帽。打水停炉降料面期间,应不断测量料面高度。避免休风,必须休风时,先停止打水,并点燃炉顶煤气。
2、打水停炉降料面时,禁止开大钟。大钟上不准有积水。至少每1h分析一次煤气中二氧化碳和氢的含量,氢含量不得超过6%。
3、应有炉顶专用水泵,炉顶温度应保持在400~500℃之间。炉顶打水应采用均匀雨滴状喷水,防止水流顺炉墙流下引起炉墙塌落。
4、大、中修的高炉,料面降至风口水平面时,即可休风停炉。大修高炉应在炉底(炉缸)水温差较大的位置上开残铁口眼,要放尽残铁。
高炉煤气是炼铁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氢气、甲烷等,其中可燃成分一氧化碳含量约占25%,氢气和甲烷的含量很少,二氧化碳和氮气含量分别占15%、55%。
高炉煤气的成分和热值与高炉所用的燃料、所炼生铁的品种及冶炼工艺有关,现代的炼铁生产普遍采用大容积、高风温、高冶炼强度、高喷煤粉量的生产工艺,采用这些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降低能耗,但所产的高炉煤气热值更低,增加了利用难度。 高炉煤气是钢铁企业炼铁时的副产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氮气,低热值约为4兆焦耳/立方米。
高炉煤气也常用作锅炉的燃料或与焦炉煤气掺混用于工业气源。高炉煤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一般为25%?30%,为了防止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超标,必须保持煤气设备严密。
高炉煤气设备在安装时应严格按规定达到试压标准,如果闲置较长时间再重新使用前,必须再次进行打压试漏,确认管道、设备严密后才能改用高炉煤气加热。日常操作中,还应对交换旋塞定期清洗加油,对水封也应定期检查,保持满流状态,蓄热室封墙,小烟道与连接管处的检查和严密工作应经常进行。
工业上,高炉煤气和发生炉含 CO30%~35% ;水煤气含 CO30%~40% .炼钢、炼焦、烧窑等工业在生产过程中炉门或窑门关闭不严,煤气管道漏气都可逸出大量 CO .在室内试内 燃机车或火车通过隧道时,空气中 CO 可达到有害浓度。
矿井打眼放炮产生的炮烟中, CO 含量也较高。煤矿瓦斯爆炸时有大量CO产生。
化学工业合成氨、甲醇、丙酮等都要接触 CO .在日常生活中,每日吸烟一包,可使血液碳氧血红蛋白(COHb) 浓度升至 %~6% .在吸烟环境中生活8小时,相当于吸5支香烟。煤炉产生的气体中CO含量高达6%~30%.室内门窗紧闭,火炉无烟囱,或烟囱堵塞、漏气、倒风以及在通风不良的浴室内使用燃气加热器淋浴,密闭空调车内滞留时间过长都可发生 CO 中毒。
失火现场空气中 CO 浓度可高达 10% ,也可发生中毒。
转炉煤气 转炉炼钢过程中,铁水中的碳在高温下和吹入的氧生成一氧化碳和少量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回收的顶吹氧转炉炉气含一氧化碳60~80%,二氧化碳15~20%,以及氮、氢和微量氧。转炉煤气的发生量在一个冶炼过程中并不均衡,成分也有变化。
通常将转炉多次冶炼过程回收的煤气输入一个储气柜,混匀后再输送给用户。 转炉煤气由炉口喷出时,温度高达1450~1500℃,并夹带大量氧化铁粉尘,需经降温、除尘,方能使用。
净化有湿法和干法两种类型。①湿法净化系统典型流程是:煤气出转炉后,经汽化冷却器降温至800~1000℃,然后顺序经过一级文氏管、第一弯头脱水器、二级文氏管、第二弯头脱水器,在文氏管喉口处喷以洗涤水,将煤气温度降至35℃左右,并将煤气中含尘量降至约100毫克/立方米。
然后用抽风机将净化的气体送入储气柜。湿法工艺在世界上比较普遍,每吨钢可回收60~80立方米煤气,平均热值约为2000~2200千卡/立方米。
②美国和联邦德国等国有些工厂采用干式电除尘净化系统。煤气经冷却烟道温度降至1000℃,然后用蒸发冷却塔,再降至200℃,经干式电除尘器除尘,含尘量低于50毫克/立方米的净煤气,经抽风机送入储气柜。
干式系统比湿式系统投资约高12~15%;但无需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动力消耗低,但必须采取适当措施,防止煤气和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 转炉煤气是钢铁企业内部中等热值的气体燃料。
可以单独作为工业窑炉的燃料使用,也可和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发生炉煤气配合成各种不同热值的混合煤气使用。转炉煤气含有大量一氧化碳,毒性很大,在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必须严防泄漏。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8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