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注射指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对实施注射的医护人员不带来任何可避免的暴露风险,注射的废弃物不对社会造成危害。
安全注射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包括:(1) 医务人员掌握手卫生知识,有手卫生指征时正确洗手或进行手消毒。(2) 在医疗活动中正确使用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3) 进行各种注射前,规范地进行注射部位皮肤消毒,确保效果。(4) 使用注射针、套管针和静脉输液系统时,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应遵循下列要求: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②“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包括配药、皮试、胰岛素注射、免疫接种等。③尽可能使用单剂量注射用药品。
④单剂量注射用药品不得分数次使用。 ⑤多剂量包装药品每次使用时注射针(套管)和注射针筒必须无菌。
⑥保存时应按照厂家建议保存,疑有污染时应立即丢弃。⑦不得多位患者共用袋装或瓶装的静脉输液。
⑧避免滥用注射。(5) 预防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在医疗活动中减少不必要的注射操作;推荐使用安全医疗器械进行各种注射操作;应使用大小合适的一次性锐器盒收集各种诊疗、护理操作中产生的损伤性废物,锐器盒不可盛装过满,达到3/4满时应及时关闭;不能弯曲折断或手工拔出针头;不可徒手去除针头。
(6) 正确进行锐器伤的应急处理:一旦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发生锐器伤,应立即遵循“一挤二洗三消毒四报告”的原则进行受伤局部的应急处理,降低锐器伤后感染的风险。应急处理后应及时报告锐器伤管理部门进行暴露评估和暴露后干预。
(7)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正确处理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医疗废物。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蒋林志
注塑厂培训教材
注塑机安全知识
第一节:注塑机合模部分的安全要求
第二节:注射及液压装置的安全要求
第三节:电路及加热装置的安全要求
每四节:模具的安全要求
第五节:行车的安全要求
第六节:车间环境要求
第七节:生产中的安全操作要求
第八节:辅助设备的安全要求
2012年5月5日第1页共4页
第一节、注塑机合模部分的安全要求:
1、安全门在闭合状态下须保证不能自动打开,当安全门提前打开时,闭模动作应该终止。
2、安全门可防止任何人或物进入危险区域,保护人员避免熔化的塑料飞溅出来而受到伤害,不能破损或拆掉不用。
3、当身体任何部位要进入机器工作区域内处理异常时,务必要关闭马达,必要时还要关闭总电源。
4、对大柱、曲臂加注润滑油时,务必要停机进行,严禁机器在正常工作时做此动作。
5、安全杆、安全档块灵活有效,安全杆与安全档块的有效距离为5~10CM。
6、严禁将前后安全门的电器极限开关用绳子等绑扎起来。
7、拆卸林柱子、曲臂等大件修理时,应用三角带吊装,不可用钢丝绳之类的绳索吊装,防止对机器和维修人员造成伤害。
8、动模板滑板应平衡,不能随便调整,如需要调整,应由机器厂家进行。
9、严禁将前后安全门的电器极限开关用绳子等绑扎起来。10、9、第八节、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包括:
一、有关要求:
1、要看包装标志
接种前仔细查看疫苗的外包装,每种疫苗的外包装都不一样,盒子上都标明了疫苗的名称、剂量等内容,接种前应仔细查看清楚,避免接种时候发生误种错误。
2.要看疫苗颜色
接种前注意各种计划免疫疫苗的颜色
卡介苗稀释后菌液颜色是无色透明
麻疹是淡红色
乙肝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均是乳白色
接种时注意不要把卡介苗当做其他疫苗来注射
3.要做三查七对
接种时实行“三查七对”制度。
三查:接种前检查、接种时核查、接种后复 查。
七对:核对接种对象姓名、核对疫苗名称、核对疫苗颜色、核对疫苗剂量、核对接种时间、核对注射部位、核对接种方法。
核对无误后方可接种。如果现场有两名以上接种工作人员时,应该在两个工作人员反复核对无误后方能开始接种。
二:技术操作规范
1.接种的服务形式
2.计划免疫的宣传与培训
3.接种前的准备
4.接种时的工作
5.接种操作
6.注意事项
7.接种后的工作
保证安全注射(1)彻底清洁器械、注射器,严格按照消毒规程进行消毒。
(2)—次性器械或注射器只可以使用一次,用后要先消毒处理再销毁。
(3)有条件时使用自毁式注射器(即只要使用一次后就不可以再使用的注射器)。(4)坚决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1)安全处置锐利器具。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可以减少创口出血;千万不要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的桶(盒)中,统一处理;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他废弃物混在一起;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2)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
为保证消毒效果,器具必须用热水和清洁剂洗干净后再消毒。所有符合消毒规范的消毒程序都足以杀灭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
常用的灭菌方法足以使艾滋病病毒灭活。常用的两种灭菌方法是煮沸和化学灭菌。
煮沸是有效的灭菌方法。 已清洗过的器具应该煮沸20分钟。
化学灭菌法主要用于不可以采用加热法灭菌的器具。以下三种常用的化学灭菌剂足以灭活艾滋病病毒:含氯灭菌剂,如漂白粉;2%过氧化氢;70%酒精。
(3)认真洗手。医务人员的手常常带有病原微生物,这也是造成病原体在患者中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
医务人员手上沾着的体液,可以很容易地用肥皂和水清除干净。(4)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体液。
根据可可以接触血液或体液量的多少,决定采用适当防护设施。常用防护设施包括乳胶手套、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等。
(5)安全处置废弃物。运输废弃物的人必须戴厚质乳胶手套;处理液体废弃物必须戴防护眼镜;没有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可按一般性废弃物处理。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1)三查七对;
(2)检查药物质量;
(3)有效期;
(4)安瓿和密封瓶是否完整;
(5)配伍禁忌。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1)注射前必须洗手、戴口罩,衣帽整洁;
(2)注射器的活塞及针头应保持无菌;
(3)注射部位按要求消毒(以注射点作为中心,内向外,直径5cm以上);
(4)药液应按规定时间临时抽取,随即注射。
3、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针头:
(1)根据药液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
(2)注射器应完整无裂隙,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针头应锐利,型号合适,无钩,无弯曲;
(3)注射器和针头的衔接必须紧密;
(4)一次性注射器的包装应密封,在有效期内。
4、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1)避开神经血管处、炎症、硬结、疤痕及患皮肤病处进针;
(2)需要长期注射的患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3)静脉注射时选择血管应远心端到近心端。
5、排尽空气:
(1)防止空气进入血管形成空气栓子;
(2)防止浪费药液。
6、检查回血:
(1)进针后,注射药液前,抽动活塞,检查有无回血;
(2)动、静脉注射前,必须见回血,才可注入药液;
(3)皮下、皮内无回血。
7、掌握合适的进针深度:
(1)根据注射法选择;
(2)针梗不可全部刺入皮内。
8、掌握无痛技术:
(1)取舒适体位,使肌肉松弛,易于进针;
(2)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分散注意力;
(3)进针时做到二快一慢,推药速度均匀;
(4)刺激性强的药物,进针要深;先注射刺激性弱的药物。
9、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
(1)做到一人一消毒,一人一垫枕,一人一止血带;
(2)使用后注射器和针头要先浸泡消毒后,再处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13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