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奠基时期。
不少幼儿由于缺少雷雨天避雨的安全常识,遇到雷雨天时喜欢跑到附近的大树下面避雨,从而带来了安全问题。那么,呢? 一、讲清道理 幼儿家长应告诉幼儿:知道雷雨天避雨的常识,比如刮风、闪电、雷雨天尽量不要外出,关闭门窗,防止闪电穿堂入室,不靠近门窗、炉子、暖气炉等金属部位,不赤脚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脚下最好垫不导电物品坐在木椅上,不在孤立的大树、高塔、高楼、电线杆下避雨,以防止雷电伤害。
二、情景判断 家长可以举例幼儿雷雨天避雨的情景,分别描述正面(安全)与反面(危险)的事例,鼓励孩子判断哪些小朋友做得对,哪些小朋友做得错,并讲明判断对错的理由。通过判断对错,让孩子明辨是非,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理解深刻、记忆长久才能指导今后的行为,知错不犯错。
三、诵读儿歌 为了教育孩子注意雷雨天安全,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诵读儿歌,让孩子记忆深刻。儿歌语言简洁,意思明了,便于理解,易于记忆。
比如:刮风下雨不出去,门与窗户要紧闭。不靠近金属器具,穿胶布鞋坐木椅。
不赤脚站水泥地,户外树下不避雨。 为了教育孩子注意雷雨天安全,家长就要采取适宜的教育对策,给孩子讲解可能的危险,并告知孩子安全注意事项,让孩子树立必要的安全意识,时刻注意维护安全。
1.不要在楼顶或树下避雨
打雷闪电的时候,不要在楼顶等建筑物顶部玩耍逗留;也不能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大树下避雨,如万不得已,必须与树干保持3米以上的距离,双腿靠拢下蹲。
2.不要在水里或者是水边停留
雷雨天,在靠近水的地方不要洗衣,钓鱼,玩耍等都是很危险的。包括在湖面上的运动,室外的游泳。
3.不要快速的移动
本来雷电就是静电的摩擦所形成的,在移动速度越快,静电越大,相对的危险性就越高,所以,在雷雨中最好不要奔跑,更不宜开摩托车,骑电瓶车,骑自行车。
4.远离金属物质
在雷雨中行走,不能撑铁柄的雨伞,手拿铁等金属类的玩具物器;避雨时要观察周围是否外露的金属水管,煤气管道,或者是电力设备,不宜在铁栅栏,金属晾衣绳子,金属架,还有铁轨附近停留。
5.最好不要玩手机
在雷雨天,尽量不要拨打电话或是接听手机,家里的座机更加的不能使用,因为避雷针只能保护建筑物,但对原架空电线,电话侵入的雷电波是无能为力的。
6.雷雨天一定要穿鞋
在雷雨天赤脚行走或是避雨,会增加被雷击的可能性。应该尽快的穿上鞋子,或是脚底下垫上塑料或是其他的绝缘体。
7.不要淋雨洗澡
电闪雷鸣时,不宜在家淋浴洗澡(户外洗澡更是危险),因为水管与防雷接地相连。住高层的,还要注意关闭没窗,预防雷电直击室内,告诉孩子不要把头或者是手伸出户外,更不要用手去触摸窗户的金属架等。
如果孩子刚好在户外,应教会孩子怎样避雷,注意安全
当在户外,看见有闪电,几秒钟内就会听到雷声的,说明正处长靠近雷暴的危险环境,应该停止一切的行动,找一相对安全的地方并且这样做:
1.不要奔跑,不要张嘴,应立即双腿并拢下蹲,双手同时报膝盖,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相对于身体的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2.在还没打雷前,应迅速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
3.雷电交加时,头,手,颈部外有蚂蚁的爬走感,头发竖立,说明即将发生雷击,应尽量俯身,并卸下身上的所有金属物件,包括发卡,饰品,项链等,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可能。
如果在室内,关闭门窗十分的关键,同时还要给家里的电器断电。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
遇到打雷下雨该如何做: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预防雷电伤害的意识。
2、了解避免雷电伤害的基本知识。
3、早巩固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了解雷电的危害性。
4、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掌握防止雷电伤害的基本经验。
活动准备:
1、打雷下雨的录音。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3、事先师生、家长共同收集有关雷电知识的资料。
4、教师制作的幻灯片。
活动过程:
1、听打雷下雨的录音,导入活动。
教师:请小朋友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小朋友遇见过打雷、闪电的天气吗?雷电大多在什么时候出现?谁能学一学打雷的声音?打雷危险吗?为什么?
2、出示教学挂图,帮助幼儿了解在野外遇到打雷的自我保护方法。
(1)教师:大家在野外郊游,忽然下了很大的雨,雷声轰隆隆、轰隆隆的响个不停。打雷这么危险,他们怎么办呢?
(2)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上,他们怎么保护自己的。
教师:打雷的时候,要远离大树。因为野外很空旷,高高的大树更容易遭到雷电的袭击,站在树下躲雨是非常不安全的,小朋友们千万千万不能站在大树下躲雨。
教师:当感觉到身体的汗毛和头发都竖起来、皮肤麻麻的时候,雷电就很近了,这个时候千万不能随意跑动,要下蹲低头,抱紧双膝,尽量将身体和头放的更低,像图上的人的做法,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现在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做一下这个动作。(引导幼儿正确做出雷电将要袭击时的自我保护动作。)
教师:郊外有很多高大的铁架,上面有很多条电线。他们有时会被很大的雷电击中,非常危险。在那附近的人,遇到这样的情况,最好的保护方法就是像图中的阿姨这样,双腿并拢,蹦跳着离开电线和高高的铁架。我们一起来演示一下。(教师带领幼儿做双腿并拢蹦跳的动作。)
教师: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野外,遇到雷雨天,最好摘下身上的金属物品,比如金属手表、项链、手镯等,因为这些金属物品容易导电,让人们更容易遭受雷电的袭击。还要注意,不能使用伞柄是金属质地的雨伞哦,它也会导电,最好使用塑料质地的雨具。还要提醒身边的大人,最好不要使用手机,要把手机关掉。
(3)教师:在野外时,如果碰到雷雨天气,应该怎么做才安全,大家都记住了吗?请大家和老师做个游戏,教教老师,遇到不同的情况,老师应该怎么做。
(4)教师表演自己在野外游玩时,碰到了雷雨天气。提出不同情况的问题,请幼儿说说相应的做法。比如,教师说:“下雨打雷了,快,找个地方躲躲雨。去大树下行吗?”幼儿对此作出判断。
3、展示挂图,简要说明在室外碰到雷雨天气的正确做法。
教师:在野外空旷的地方,碰到雷雨天气时要注意安全,在室外碰到雷雨天气时也要注意安全。要赶紧到房子里避雨,不能站在树下。回到家以后,最好不要开电视,可以玩其他的玩具。
前两天下大雨的时候我就躲在大树底下
可是老师马上就过来把我叫到教室里去了
他叫我下雨天千万不要躲在大树下面
为什么呀
因为在雷雨天的时候躲在大树底下是危险的事情
夏天的时候常常会遇到雷雨天
在种时候就应该尽量带在室内
但如果真巧你走在路上就应该找一个安全的地方
因为闪电会对人体带来伤害
雷雨天如果小朋友正在路上行走
一定要尽快走到离自己最近的建筑物到那里去避雨
千万不要躲在大树底下
因为一些枝叶茂密的树尽管能够挡住雨水
但是淋湿的枝叶会导电这种电流可是非常危险
会危害到小朋友的身体
所以小雨天呢,尽量不要躲在大树底下
找个安全的建筑物去避雨才是正确的
小学一年级安全教案雷雨天活动目标: 1、知道雷雨天气很危险,掌握雷雨天的安全知识。
2、教育幼儿如何防雷电。 3、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课件《如何防雷电》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小猴邀请我们到她家去做客,我们出发吧! 2、刚走到半路上,突然传来一阵雷雨闪电的声音(用录音机播放音乐)"孩子们,下雨了,打雷啦,赶快躲"。
仔细观察孩子们躲在哪里。 3、雨停了,继续走,来到了小猴的家里坐下,小猴热情地招待我们。
二、围绕情景,进行提问: 1、刚才我们在半路上遇到什么事情啦? 2、你们是怎样避雷雨闪电的?躲在哪里? 3、今天我们的朋友--小妹妹也遇到了像我们同样的事情,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是怎样做的? 三、观看课件《如何防雷电》。 1、观看课件。
2、围绕课件内容与幼儿展开讨论: (1)故事里的小妹妹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2)小哥哥又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3)小妹妹、小哥哥谁做得对呢?请幼儿自由讨论,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事情的判断能力。 四、教师小结,预防雷电。
潮湿、金属、高空等更加容易导电,下雨天的时候,人们不可以跑到大树下躲雷雨闪电,不可以躲在电线杆下,不可以躲在高危的地方,不可以躲在潮湿的地方。我们要学会远离危险,懂得保护自己。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预防雷电伤害的意识。
2、了解避免雷电伤害的基本知识。
活动准备:
1、打雷下雨的录音。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听打雷下雨的录音,导入活动。
教师:请小朋友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小朋友遇见过打雷、闪电的天气吗?雷电大多在什么时候出现?谁能学一学打雷的声音?打雷危险吗?为什么?
2、出示教学挂图,帮助幼儿了解在野外遇到打雷的自我保护方法。
(1)教师:大家在野外郊游,忽然下了很大的雨,雷声轰隆隆、轰隆隆的响个不停。打雷这么危险,他们怎么办呢?
(2)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上,他们怎么保护自己的。
①.教师(指图,进行更详细的解释):打雷的时候,要远离大树。因为野外很空旷,高高的大树更容易遭到雷电的袭击,站在树下躲雨是非常不安全的,小朋友们千万千万不能站在大树下躲雨。
②教师:当感觉到身体的汗毛和头发都竖起来、皮肤麻麻的时候,雷电就很近了,这个时候千万不能随意跑动,要下蹲低头,抱紧双膝,尽量将身体和头放的更低,像图上的人的做法,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现在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做一下这个动作。(引导幼儿正确做出雷电将要袭击时的自我保护动作。)
③教师:郊外有很多高大的铁架,上面有很多条电线。他们有时会被很大的雷电击中,非常危险。在那附近的人,遇到这样的情况,最好的保护方法就是像图中的阿姨这样,双腿并拢,蹦跳着离开电线和高高的铁架。我们一起来演示一下。(教师带领幼儿做双腿并拢蹦跳的动作。)
④教师: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野外,遇到雷雨天,最好摘下身上的金属物品,比如金属手表、项链、手镯等,因为这些金属物品容易导电,让人们更容易遭受雷电的袭击。还要注意,不能使用伞柄是金属质地的雨伞哦,它也会导电,最好使用塑料质地的雨具。还要提醒身边的大人,最好不要使用手机,要把手机关掉。
(3)教师:在野外时,如果碰到雷雨天气,应该怎么做才安全,大家都记住了吗?请大家和老师做个游戏,教教老师,遇到不同的情况,老师应该怎么做。
(4)教师表演自己在野外游玩时,碰到了雷雨天气。提出不同情况的问题,请幼儿说说相应的做法。比如,教师说:“下雨打雷了,快,找个地方躲躲雨。去大树下行吗?”幼儿对此作出判断。
3、展示挂图,简要说明在室外碰到雷雨天气的正确做法。
教师:在野外空旷的地方,碰到雷雨天气时要注意安全,在室外碰到雷雨天气时也要注意安全。要赶紧到房子里避雨,不能站在树下。回到家以后,最好不要开电视,可以玩其他的玩具。
目前正是雷电的多发季节,夏天在野外活动有时遇到雷鸣闪电,目前还没有完全能够避免被雷电击伤的最可靠办法。
但如果在山上被即将打雷的云团围困时,有下列办法可以尽量降低被雷击中击伤的可能: 首先,要避免走进被淋湿或已经有水的地方。千万不要靠近空旷地带或山顶上的孤树,这里最易受到雷击;不要呆在开阔的水域和小船上;高树林子的边缘,电线、旗杆的周围和干草堆、帐篷等无避雷设备的高大物体附近,铁轨、长金属栏杆和其它庞大的金属物体近旁,山顶、制高点等场所也不能停留。
如在野外,应立即寻找蔽护所。能够避免被雷电击伤的地方,一般来说,是在离开山脊较低的台地或茂密的树林内,大岩石下也较好。
但是,等到地面被淋湿之后,再开始移动就很危险。必须在下雨之前,迅速找到避难场所。
如果要躲在大树或大岩石旁时,要避免躲在它的正下方, 而要稍微离开这些隐蔽物。 根据研究,身高在这些树木和岩石高度的1/5~1/10以下时,效果最为显著。
要注意的一点是,把带在身上的一切 金属物拿下放在背包中,尤其金属框的眼镜一定要拿下来。不要靠近避雷设备的任何部分;尽量不要使用设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不要接打手机。
设计思路: 随着自然环境的污染,自然灾害也随之增多。
其中雷电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让幼儿从小就认识如何防雷电,是我们教师必不可少的教育工作。
于是,特设计了此活动。 安全知识,理性的东西比较强,我考虑到这一点之后,在活动的前端,便设计了躲雷雨闪电的情景,让幼儿自由地发挥,老师在旁边仔细地观察、引导,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之后,再让他们来掌握正确的方法,这样便会更加容易接受和掌握,再者,通过表演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更快、更好地掌握住所学的安全知识。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雷电的危害,教育幼儿学会如何防雷电。 2.锻炼幼儿对事情的判断能力和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准备: 1.课件《如何防雷电》 2.躲雷雨闪电的情景场地布置:大树一棵、房子两座。 教学过程: 一、活动的导入 今天天气真好,小兔子们我们一起去郊游吧。
刚走到半路上,突然传来一阵雷雨闪电的声音;“孩子们,打雷啦,下雨了,赶快躲。”仔细观察孩子们躲在哪里。
雨停了,大家回到原地,活动结束。 二、围绕刚才躲雷雨闪电的情景进行提问: 1.刚才我们在半路上遇到了什么事情? 2.你们是怎样躲避雷电的? 三、雷电是怎样形成的?(观看课件,初步了解雷电的形成) 四、雷电有什么危害?(观看课件,初步了解雷电的危害) 五、观看课件《如何防雷电》 六、围绕课件内容,展开大讨论,要求幼儿大胆发言。
1.课件中的喜羊羊和灰太狼谁做得对?自由讨论,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事情的判断能力。 2.讨论:遇到雷电,你认为如何躲避最安全? 七、教师小结如何防雷电: 在幼儿园如遇雷雨天气,应该这样做: 1.在教室内是最安全的。
2.关好教室门窗,要求老师把教室的电器电源切断。 3.不要参加户外体育活动,如赛跑、打球等。
4.不要触摸或靠近金属物。 在上学或放学回家的途中,如果遇到雷电天气时,应该这样做: 1.最好就近进入避雷装置良好的建筑物,这是最安全的。
千万不要进入庄稼地的小棚房,在那里避雷雨很容易遭受雷击。 2.要远离高烟囱、铁塔、电线杆和大树,千万不要站在大树下避雷雨,否则是很危险的。
3.在空旷的地方不要打金属骨架的雨伞,或扛举长形物体;最好不骑自行车。 4.不要惊慌,不要奔跑,最好双脚并拢,双手抱膝蹲下。
我相信,当同学们面临相应的情境时,一定会做出正确的反应,能够使自己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八、表演游戏:《下雨啦》。
情景设计:播放音乐《采蘑菇的小姑娘》,兔妈妈和兔子们随着轻快的音乐采蘑菇,突然下雨了,打雷啦,兔妈妈和兔子们赶快躲雨,雨停了,兔妈妈表扬躲得好、躲得对的小兔。 活动反思 防雷电安全知识,理性的东西比较强,因此在活动的前端,我便设计了躲雷雨闪电的情景,让幼儿自由地发挥,老师在旁边仔细地观察、引导,但是老师在设计场景时,过于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简陋”,致使孩子在理解屋檐时有一定的困难;在认识雷电的形成时,课件清晰的呈现出来了,但是孩子在理解正负极时有一定的困难,甚至有孩子提出是“加减”,但老师却没有及时的引导,导致概念混淆。
雷电的危害,课件也清晰的展现了,形象、直观的课件让孩子较快就掌握了知识点,同样,老师缺乏总结性的词语,“铁塔下为什么不能躲?”那是因为金属都导电;“路灯、电线杆下为什么不能躲?”那是因为很容易造成电线短路而触电或者发生火灾。有这样总结的话,相信孩子一定能更清楚的知道雷电的危害。
在《如何防雷电》这一环节中,孩子有了刚刚新授的知识,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展开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谈话,让活动有所升华,同时也让幼儿能较快的判断正确与错误的行为,让幼儿真正学会如何防雷电。 在活动的结束部分,幼儿躲避雷雨闪电,老师同样在场景的创设方面打了折扣,要是能结合活动的内容,新增一些场景,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那将使活动更为圆满。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5.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