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寻求帮助:现在很多孩子不听话,家长们就会用一些东西来恐吓孩子,比如说你要是不听话,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了,其实这种恐吓行为是非常不当的,会让孩子感觉到警察叔叔是坏人,有什么事情也会逃避警察的帮助,这样就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正确的做法是,我们要教孩子,警察叔叔是会帮助我们的人,而不是会因为我们犯错而抓着我们的人。
我们应该教孩子在遇见什么事情的时候,比如说走失或者是其他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寻求警察的帮助,而不是叫他们害怕警察,逃避警察,除了警察之外,我们也可以教他们认识一些有辨识度的人,比如说穿制服的人,又比如大街上扫地的人,或者是公交车上的公交司机,等等等等。我们要让孩子们觉得他们都是好人,在孩子遇见什么事情的时候可以寻求他们的帮助。所以对于这种安全教育,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了。
教孩子记一些信息:可以教导孩子记一些基本的家庭信息,比如父母的姓名和电话,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等。此外,平时的教育中,也要教导孩子外出时不要到处乱跑,要紧跟父母,可以通过一些绘本、动画等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也要适当给予孩子一些警示案例,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分辨好坏。另外,要教育孩子,一旦走散了,应该站在原地等爸爸妈妈,而不是乱走乱窜。孩子比较大的话,可以教孩子认准商场、车站穿制服的人,请求他们帮助。
穿鲜艳颜色的衣物:带孩子外出玩耍,尤其是去拥挤的商场时,建议穿上鲜艳颜色的衣服,或者带上有特色的帽子等,这样从很远的地方就能认出孩子,方便视线跟踪,也能在走失时方便辨认和描述。另外,在孩子的衣服里,可以随身携带一张儿童信息急救卡,万一走失时,他人也可按照上面的联系方式去与家人联系。
做好防走失的准备:新年期间,少不了要带宝宝去逛逛商场、超市等,在这些公共场所,孩子们特别喜欢自己疯跑,即使是刚学会走路的一两岁小宝宝也一样。公共场所人流比较大,尤其是节假日期间,小孩子跑得又比较溜,一个不留神就跑丢了。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可以准备一些防走失遛娃神器。对于刚学会走路年龄还比较小的宝宝,背带还是挺有用的!带娃外出时可以带上,当宝宝累了时,还能将其背着,避免了推车的拥挤,也避免了长时间手抱的劳累。另外,也可以给宝宝选一个比较好的防走失背包,建议选择造型设计比较特别的,宝宝更愿意背。如果宝宝不愿意背小书包的话,妈妈可以选择防走失绳,这种也是比较常用的防走失神器。最为重要的是,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牵着宝宝走,叮嘱宝贝一定不能离开爸爸妈妈的身边,千万别抱侥幸的心理,也别粗心大意。
对于宝宝的安全教育,我们一定要从小培养呢,不要因为自己的一点粗心大意就造成了终身的遗憾,现在网络上已经有太多这样的例子了。父母亲踏遍半个中国,寻找孩子,难道这些血淋淋的现实,还不能够引起大家的警示吗?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安全教育上下足功夫了。
1、平时安全教育不可忽视
不管是牙牙学语的婴儿,还是到处乱窜的小朋友,以防丢失的最佳方法就是不要让孩子离开家长的视线。很多意外事件,都是在短时间内突发的。家长在平时要多灌输孩子关于安全的知识,最好能从身边发生的事件来教育小孩,告诉孩子丢失后会面对哪些危险,让孩子有深刻的印象。外出时,要教会小孩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要跟别人走。
2、讲故事教育法
枯燥的教育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效果,想要教育小孩,就要寻找小孩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教育。优尼贝特国际教育专家建议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安全教育。故事因其波澜起伏的情节刺激孩子的大脑,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讲故事时,要随时插入一些关于安全的话语,例如外出时,要告诉孩子紧紧抓住爸爸妈妈的手,千万不要离开爸爸妈妈。还可以让孩子互换角色,反问孩子,假如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遇到危险,你该怎么做呢?怎样才能脱险?
3、场景模拟法
玩是孩子的天性!安全教育想让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就需要家人的配合,经常在家里利用“游戏”“情景表演”等形式进行教育。可以让不同的家庭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不随便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食物”“陌生人来了怎么办”“被别人拐骗怎么办”“找不到家怎么办”等一系列“防走失、防拐骗”的场景模拟,让孩子在真实的体验中,懂得跟着陌生人走,吃陌生人给的东西很危险。增强孩子防骗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4、“死记硬背法”
家长从小孩一两岁的时候,就要刻意让孩子记住家庭详细地址,包括城市以及小区的名字、门牌号等,还有大人的手机号码等相关信息。稍微大一点的小孩,要教会他 /她打电话,告诉他遇到危险可以打110求救。
一心一意
家长在带孩子外出的时候,要一心一意的看护好孩子,而不是自己玩手机或者和其他家长、朋友聊天,无论在任何场所,作为家长的一定要把心放在孩子身上,只有这样你才能看护好孩子。
曾经看过类似的新闻报道,家长因为自己打麻将不管孩子,孩子走失多时都未发现的事件。现在社会,人多混乱,我们家长要担负孩子人身安全的责任,不然铸成大错,后悔莫及。
不离开视线
有一些家长带孩子出去逛街、游玩的时候,自己东张西望让孩子跟在自己身边,如果真的有居心不良的人趁着人多,猝不及防把孩子抱走,就很麻烦。所以为了宝宝的安全,带着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去的时候,坚决看好孩子,不能离开自己的视线,杜绝潜在的风险。
即使你有急事要办,也千万不要让陌生人帮你照看孩子。
教孩子联系方式
对于稍大点的孩子,尽早教孩子背下家长的电话号码、家里的住址、家长姓名等家庭联系信息,万一遇到走失的情况可以寻求帮助,但是同时要叮嘱孩子不要告诉陌生人这些信息。
亲子联络卡
给孩子制作一张小小的卡片,写上家长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信息,放入孩子的书包里面,如果发生意外的话,孩子可以凭此卡联系到家长。
告诉孩子联络卡不可以给陌生人,一定要给警察、保安等人员寻求帮助的时候应急使用,平时要妥善保管。
教育智慧宝宝
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就侧重这方面的教育,教育孩子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跟陌生人交谈,尤其是特意讨好孩子的人。
2、在家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
3、不要将家长信息透漏给陌生人。
4、在广场、车站、桥梁、公园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不要长时间逗留。
5、平时出门要结伴,不要轻易离开伙伴和团队,尽量不去人少偏僻的地方玩耍。
6、适当让孩子了解社会状况,告诉孩子一些常见的人贩子手法,让孩子有所认知。
7、给孩子看动画、书籍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
寻求帮助
如果真的遇到危险,要让孩子有寻求帮助的能力。
1、告诉宝宝,遇到危险要冷静、勇敢面对,不要慌乱,理清思路寻求帮助。
2、寻找警察、保安、工作人员的帮助,记住他们的特征。
3、记住110、119等电话号码,应急时候可以寻求帮助。
4、教孩子认识派出所、公安、军队等单位的办公地点,可以寻求帮助。
5、危急时刻公交车、地铁、出租车都可以寻求帮助。
借助高科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市场上有了很多新鲜的防丢产品,能够轻松的通过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定位宝宝的位置和周边的情况等信息,是很好的防丢神器。家长不妨考虑给孩子购买这类的电子产品,让孩子佩戴方便联系,追踪。
做好亲子沟通
家长不仅有监护孩子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良好的教育,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良好的亲子沟通,能够和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让孩子有什么心事都能及时地和家长说,不仅能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有助于孩子成长,而且能防止潜在的风险。
如何防止孩子走失?
1、让孩子记住自己居住的地点和电话号码(岚岚还小,呵呵暂时还不懂,不过陌生的人她都不让抱抱之类)
让孩子不仅要记住父母的名字,还要记住自己住的是哪个城市以及小区的名字和门牌号。还要记住父母的手机号码,同时还要教孩子如何打电话。
2、让孩子记住打紧急电话
应该教会孩子拨打110求助电话,119火警电话120救护电话。不过一定要让孩子记住要在紧急的时候才能拨打,平时不能乱拨打,避免给人添麻烦。
3、教孩子识别好人和坏人(这个。。岚岚除了她家里人其他都不是好人,这个挺郁闷)
在孩子最无助的时候,教孩子信任5类以下的人:老人、孕妇和有小孩子的父母、穿军警制服的群体、学生群体、大的机关单位或超市商场统一着装工作人员。
带孩子出门,家长必知的注意事项
带孩子外出时,要随时保证孩子在视线范围内。
不要带小孩到偏僻人少的地方,注意防范后面来的摩托车、面包车。
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员复杂拥挤的场所,以免孩子因拥挤走失被拐。
聘请保姆时,一定要查清其真实身份并掌握相关资料。
千万不要让陌生人照看孩子,即使时间很短。
在医院不要把孩子交给不认识的医护人员,睡觉时锁好门窗。
一定要亲自按时到幼儿园或学校接送孩子,防止犯罪分子乘虚而入。
教孩子拒绝陌生人的饮料、糖果、礼物和搂抱,不跟陌生人走等。
让孩子熟记家庭住址、电话、父母名字,经常对孩子进行应急安全教育。
要告诫孩子不要到荒凉偏僻的地方玩耍。
一、最短时间内记住孩子的名字,熟悉幼儿 刚入园的宝宝个个憨态可鞠,要么哭着找妈妈,要么为幼儿园五花八门的玩具所吸引,跑到这走到那,老师既要照顾哭闹不止的宝宝,又要用“孙悟空”式的眼睛和耳朵来关注那些东跑西窜的小贝贝,真是手忙脚乱。
这时最好的办法是: (一)老师分孩子管理 一般, (二)晨检卡的充分利用 小班家长都把孩子送到室内,每个孩子都持卡入园,负责晨检的老师对哪个孩子来了,哪个幼儿没来便会心中有数。放学时也要持卡离园。
(三)勤点名 对刚入园的孩子,老师要做到多点名,勤点名。不管是外出游戏、散步,去玩玩具,还是参观幼儿园的各个地方,只要是走出教室,老师就要点名。
要看好自己管的孩子。从外面回到教室也要点名。
二、家园教育一致 入园伊始便向家长了解孩子的脾气、性格、爱好等生活习惯,早了解幼儿 ,同时在“家园之窗”中张贴出“刚入园宝宝家长须知”。要求家庭和幼儿园教育一致,坚持接送幼儿 ,教育幼儿不自己走,不跟陌生人走等。
把刚入园最易出现的幼儿走失、早送晚走、家长长时间在园逗留等现象告诫家长并提出好的建议。家园教育一致,帮助孩子走过这“艰难的一站” 三、组织丰富有趣的活动 教师想尽各种办法组织丰富有趣的活动,减少孩子哭闹的时间,让宝宝喜欢幼儿园,不再恋父母、恋家。
抓住幼儿的特点,组织一些表演游戏,讲故事、看动画片、撕纸、玩积木,到室外玩等多种活动,让孩子乐在其中,忘掉想父母、想家的烦恼。 四、把好大门和教室门 幼儿园都是定时开关门,在把好大门的基础上,严把教室门。
哪个孩子喜欢自由进出,老师心中有数。切记老师把门打开又忘记再关门,小朋友溜出教室躲藏在幼儿园的某个角落,待到开大门时借此走开。
在接孩子时也要在教室进行,让家长进门接,并告诫家长、孩子主动和老师说“再见”。对不认识的家长老师要问清楚后并且孩子认识并乐意跟他走,才让其带走,并写好简单的记录。
五、对孩子安全教育 幼儿虽然年龄小,但对一些安全教育还是能接受。老师可讲一些小朋友自己走不小心让车碰伤,或被陌生人盯上带走等一些真实性的故事。
老师也进行情景表演,让孩子记住自己乱走带来的危险,从思想上产生这样的意识:不能自己走! 只要老师是个细心、耐心的人,是个有爱心、责任心强的人,是个生活的有心人,相信,加上家长的配合,一定能顺利走过这段“非常时期”。
一、说课
1、教材分析
本课由三个内容组成:(1)在城市迷路怎样脱困;(2)在农村迷路怎样脱困;(3)在野外迷路怎样脱困。
由“情景再现”引出课文:由于一个三年级学生在学校值日,在乘公交车回家时因天黑没看清站牌而坐过站,下车后迷路,在巡警的帮助下回到家中。
如果迷路走失了,怎么办呢?请学生们出主意、想办法。
“专家指点”为学生提供了在已经迷路走失情况下可以采取的几种主要方法,当然,还可以有很多办法,在课上可以让学生充分阐明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对本课内容,我是围绕当地人和班上学生实际迷路走失的事情作为主线索展开。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或看到听说的),探讨交流:迷路走失时心情如何?后来是怎么办的?怎样防止迷路走失等等。
2、学情分析
学生有与家人或者同伴走失的经历,只是走失的时间长短而已。由于五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还比较缺乏,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况会着急害怕,手足无措。有的学生到处毫无目的的找,结果事与愿违,得不偿失;有的学生有一定的经验,还能够求助或自救脱困。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结合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历,寻找个案,从个案着手,以点带面,组织学生探讨交流、合作学习,再根据学生的经验,进行及时的指点、归纳和总结,最后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学生参考、运用,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在迷路走失时的求助以及自救方法。
二、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迷路走失莫慌张。
2、教学目标
(1)了解迷路走失后脱离困境的方法。
(2)知道在迷路走失后如何求助与自救。
(3)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发展自护自救能力。
3、教学重点:了解迷路走失后脱离困境的方法。
4、教学难点:知道在迷路走失后如何求助与自救。
5、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6、教法选择:同桌讨论、合作探究、小组表演。
7、教学活动
活动一:交流。说说自己迷路走失的经历。迷路走失对小学生而言是较为常见的,班上或许会有迷路走失经历的学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比从教材中的故事切人课文,学生更感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动二:讨论。结合自己的经历、经验或看到听说的事情,充分讨论迷路走失了以后应该怎么办。
活动三:表演。通过求助或自救脱困。活动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与人打交道时的文明礼貌,找人问路要注意只问路,不跟着陌生人走。
活动四:拓展。延伸巩固,加深了解,根据已有经验,交流和实践野外辨别方向的办法,进一步掌握多的方法。
1.通过故事对孩子进行防走失教育。
告诉孩子:外出时,要紧紧抓住爸爸妈妈的手,千万不要离开爸爸妈妈。例如故事《小兔汤姆走丢了》,以孩子的视角看世界。
当幼小的孩子走失后,个子矮小的孩子抬眼望去,满世界都是大人的腿,看不到一张脸,太可怕的情景了!可以讲这个故事给孩子们,并且提问“假设是你,你怎么办?”2.采用谈话法进行防走失教育。采用具体谈话问答的形式,教给孩子自我解救的有效方法,提高孩子防拐骗、防走失等技能。
让孩子了解具体情境下走失了应该怎么办。3.利用“游戏”“情景表演”等形式进行教育。
可以让不同的儿童和教师扮演角色,进行游戏或者模拟真实情景表演,分别开展“不随便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食物”“陌生人来了怎么办”“被别人拐骗怎么办”“找不到家怎么办”等一系列“防走失、防拐骗”的安全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真实体验到安全的重要性。让孩子知道,跟着陌生人走,吃陌生人给的东西很危险。
增强孩子防骗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4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