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蘑菇在我国分布很广,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食品。
通常食用的有:香菇、草菇、口蘑、猴头菌等。 蘑菇的一般的吃法是炒食或做汤,也可用火烤烤后沾盐食用,别具风味。
采食蘑菇要特别注意识别毒蘑。对于识别毒蘑菇和可食蘑菇有以下几种方法: 看颜色:有毒蘑菇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
辨形状:无毒蘑菇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的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秆上有菌轮,菌托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闻气味: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简单辨别法:在采摘野蘑菇时,可用葱在蘑菇盖上擦一下,如果葱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不变色则无毒。
在煮野蘑菇时,放些许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大蒜或大米变色有毒,没变色仍保持本色则无毒。
毒蘑菇引出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是我们较为注重的问题,前不久一些地方曝出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为确保广大群众的饮食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近日发布了2012年第2期餐饮服务中,食品安全预警,提醒公众预防毒蘑菇中毒。
目前北京市卫监部门已在所有餐馆叫停野生蘑菇,并要求餐饮服务单位严禁采摘、使用野生蘑菇等菌类。有关专家表示,近期正值高温雨季,野生蘑菇大量滋生。如不仔细辨别、鉴定,贸然采食野蘑菇,极易导致食物中毒,轻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可引起人体脏器损害甚至死亡。
据介绍,我国目前已知可食用蘑菇有300多种,毒蘑菇100多种,其中可致死亡的至少有10种,它们多生长在树林及杂草丛中或公园的树下。由于毒蘑菇与食用蘑菇外形相似,辨别起来非常困难,所以容易发生误食中毒。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介绍,毒蘑菇所含毒素为蕈毒素。因其含有毒成分不同,中毒后的症状在临床上可分为5种类型:是胃肠型:潜伏期为30分钟至6小时,有恶心、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二是神经精神型:潜伏期10分钟至2小时,除胃肠炎症状外,还有流涎、流泪,严重者可出现幻觉、精神错乱等。三是溶血型:潜伏期为6至12小时,可出现急性贫血、黄疸、肝脾肿大、血红蛋白尿。四是脏器损害型:潜伏期10至24小时,临床上分潜伏期、胃肠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和恢复期。应特别注意假愈期,此时病人无任何症状,但毒素正向肝肾内脏侵犯,病情恶化较快,可导致死亡。五是光过敏性皮炎型:潜伏期约24小时,与光接触部位皮肤肿胀,指尖剧痛,指甲根部出血,嘴唇肿胀外翻。
以上内容由:/ 提供。
好的。
我们按含有毒素的类型给大家介绍。 一是含鹅膏毒环肽的蘑菇,含这类毒素最常见的毒蘑菇是鳞柄白毒鹅膏和条纹毒鹅膏。
鳞柄治毒鹅膏也被称为“致命小天使”,条纹毒鹅膏被称为“死亡菌盖”。鹅膏毒环肽这类毒素很小剂量就可致人死亡,比氰化物的毒性还大数十倍。
糟糕的是至今还无解毒剂可解。最糟糕的是,中毒症状在大量细胞被损坏后才出现,等出现中毒症状时,往往晚了。
常常是食用12小时后才出现中毒症状:剧烈呕吐、腹泻、腹痛。这种情况约持续1天左右,随后致使肝、肾功能衰竭及心、脑损害,最后昏迷、死亡。
毒蘑菇又称毒蕈,是指大型真菌的子实体食用后对人或畜禽产生中毒反应的物种。
我国毒蘑菇约有100多种,引起人严重中毒的有10余种,分布广泛。我国每年都有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以春夏季最为多见,常致人死亡。
2001年9月1日江西永修县有1 000多人中毒,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毒蘑菇中毒事件。多数毒蘑菇的毒性较低,中毒表现轻微,但有些蘑菇毒素的毒性极高,可迅速致人死亡。
一种毒蕈可能含有多种毒素,一种毒素可存在于多种毒蕈中。目前确定毒性较强的蘑菇毒素主要有鹅膏肽类毒素(毒肽、毒伞肽)、鹅膏毒蝇碱、光盖伞素、鹿花毒素、奥来毒素。
野生蘑菇最好不要采! 夏末秋初,阴霾潮热,正是各种菌类生长旺盛的时节。
近一段时间,因食用野生蘑菇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在媒体上时有报道。北京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向华教授提示大家:野生蘑菇别随便吃。
蘑菇具有保健功能 向教授说,蘑菇不仅口感鲜美、细腻嫩滑,营养价值也非常高:高蛋白、低脂肪,并含有多糖、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让它成为当之无愧的健康食品。 此外,蘑菇还具有很强的保健功能。
向教授介绍,草菇含大量维生素C,有降低血压及血液中胆固醇的作用;香菇中的香菇素可以提高心脏病人的免疫力;金针菇又称智慧菇,它含有的精氨酸和赖氨酸可以促进孩子大脑和骨骼的发育;猴头菇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特别容易被人体吸收,是肝病和胃病病人不错的食疗选择。 颜色鲜艳不一定有毒 很多人喜欢自己采摘野生蘑菇食用,向教授指出,这种做法的危险性比较大。
因为野生蘑菇品种繁多、良莠难辨,其中约有100余种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较多见的剧毒蘑菇为白毒伞菇、鹅膏菌等。
至于如何分辨毒蘑菇,向教授说,就算是专业人员也很难保证准确无误,普通人就更不容易做到了。有些蘑菇只是菌环(菌柄上部的环状部位)的位置不同,便造成有毒没毒的天壤之别。
她指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识别毒蘑菇的简单方法。民间曾有“鲜艳的蘑菇有毒”之说,但并不可靠。
比如外观漂亮的橙盖鹅膏类菌,就是清香可口的食用菌;而毒粉褶菌几乎接近白色,却有毒不可食。 据向教授介绍,人食用毒蘑菇后一般1—2小时即出现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出现幻觉等。
“所以,消费者不要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购买时应尽量挑选来路可靠的栽培蘑菇。 ”向教授说,“吃了蘑菇一旦有不良反应,要大量饮温开水或淡盐水,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以尽量减少毒素的吸收,并及时到医院治疗。”
煲汤味道最鲜美 在蘑菇的做法上,向教授推荐,煲汤既可以保持蘑菇的鲜味,又能把其中的营养成分充分保留。 但也有一些例外,比如猴头菇宜用高温、旺火烧煮,香菇最好在热油里放入葱姜,翻炒3分钟左右;但草菇最好别炒太久,以防止维生素C流失。
另外,鲜蘑菇在清洗时别泡太久,防止其中的水溶性养分流失。 向教授最后提醒大家,为了尽量减少中毒的几率,吃蘑菇时最好别喝酒,因为有些毒素融于酒精,会加重中毒症状。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80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