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内避雷
1、打雷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关好门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和球形雷飘进室内。
2、碰上雷雨天气,在室内远离进户的金属水管和与屋顶相连的下水管等。
3、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或使用电话上网,应拔掉电源、电话线及电视馈线等可能将雷电引入的金属导线。
4、晾晒衣服被褥等用的铁丝不要拉到窗户、门口,以防铁丝引雷。
5、不要在凉亭、草棚和房屋中避雨久留,注意避开电线,不要站立灯泡下,最好是断电或不使用电器。
二、户外避雷和防汛
1、外出如遇雷雨,可以蹲下,尽量降低自己的高度,同时将双脚并拢,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因为雷击落地时,会沿着地表逐渐向四周释放能量。此时,行走中的人前脚和后脚之间就可能因电位差不同,而在两步间产生一定的电压。
2、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因为下雨时,大树潮湿的枝干相当于一个引雷装置,如果用手扶大树,就仿佛用手摸避雷针一样。所以,在打雷时最好离大树5米以外。
3、下雨时不要在水边(江、河、塘、渠、水库等)、洼地停留,要迅速到附近干燥的住房避雨。山体下的路上要注意观察,预防泥石流。
4、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在雷雨中停留,因为金属物品属于导电物品(如伞、锄头、铁锹、羽毛球拍、钓鱼杆等),雷雨天气有时能够起到引雷的作用。随身所带的金属物品应该暂时放在5米以外的地方,等雷电停后再拾回。
5、不要触摸或者靠近防雷接地线、自来水管、用电器的接地线、大树树干等可能因雷击而带电的物体,以防接触电压或者接触雷击和旁侧闪击。
6、雷雨、暴雨天气时,在户外最好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因为手机的电滋波也会引雷。
7、遇到雷雨,暴雨天气外出时,最好穿胶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作用。
8、雷雨天气切勿游泳或从事其它水上运动或活动,不宜停留在游泳池、湖泊、海滨、水田等地和小船上。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不宜骑自行车。
9、当感觉到身体有电荷时,如头发竖起,或者皮肤有显著颤动感时,要明白自己可能就要受到电击,应立刻倒在地上,等雷电过后,呼叫别人救护。
雷电应属于一种自然现象,但是不加以控制和预防,它同样算是一种自然灾害,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虽然它属无法抗拒的自然因素,所造成的危害和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但是加强预防和控制也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在夏季雷雨季节前加强学习雷电相关安全知识,以便做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工作。
一、雷电的产生
空中的尘埃、冰晶等物质在云层中翻滚运动的时候,经过一些复杂过程,使这些物质分别带上了正电荷与负电荷。地面的凸出物、金属等会被感应出正电荷,随着电场的逐步增强,雷云向下形成下行先导,地面的物体形成向上回流,二者相遇即形成对地放电。这就容易造成雷电灾害。
二、雷电的主要特点
冲击电流大、时间短、雷电流变化梯度大、冲击电压高:强大的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其感应电压可高达上亿伏。
三、雷电造成的破坏
当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强大的雷电流使建(构)筑物水份受热汽化膨胀,从而产生很大的机械力,导致建筑物燃烧或爆炸。另外,当雷电击中接闪器,电流沿引下线向大地泻放时,这时对地电位升高,有可能向临近的物体跳击,称为雷电“反击”,从而造成火灾或人身伤亡。而感应到正在联机的导线上就会对设备产生强烈的破坏性。当雷电接近架空管线时,高压冲击波会沿架空管线侵入室内,造成高电流引入,这样可能引起设备损坏或人身伤亡事故。如果附近有可燃物,容易酿成火灾。
四、雷电发生时如何注意人身安全
1、雷电时,要关闭电视、音响、影碟机、电脑等室内的用电设备,并断开电源及信号线路。
2、雷电时,不要触摸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类似金属装置。紧闭门窗,防止雷电侵入。
3、雷电时,不要带金属物体在露天行走,不要使用金属雨伞,不要骑马、骑自行车等。
4、雷电时,在野外要立即寻找躲蔽场所。装有避雷针的混凝土建筑物是避雷的好场所。
5、雷电时,在野外不要挤在一起,可躲避在较大的山洞里。
6、雷电时,不能停留在高树林子的边缘,电线、旗杆的周围和干草堆、帐篷、铁轨、长金属栏杆、庞大金属物体旁,山顶、制高点等场所。
7、雷电时,不宜在室外游泳。
8、雷电时,如果躲蔽条件不允许,应该立即双膝下蹲,向前弯曲,双手抱膝。
9、尽快进入有完好避雷装置的建筑物内,关闭门窗,切不可停留在楼的顶面上。
10、不倚靠建筑物的外墙、柱,不靠近更不可触摸金属水管或金属门窗和其它带电设备。
11、在电源和电话.及电视等室外引入的信号纹没装避雷器的情况下,尽量不要看电视、打电话,也不要用其它电器,最好拔掉插头。
12、不要在家洗淋浴,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装在屋顶,又处在直击雷保护范围之外的更要特别注意。
13、坐在车厢里是安全的,千万不要在雷电发生时下车,那是十分危险的。
14、不要进没有防雷措施的孤立棚舍或岗亭躲雨。
15、离开大树或电线杆三米以上。
16、尽量不要打手机电话。
17、避开一切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炭、潮湿的动物和植物等,也不要穿湿衣服。
18、不要在树下避雨,特别是空旷环境中的树木,因其极可能成为雷电放电的通路;不要在高大建筑物(如塔等)旁边避雨;也不要在倒塌的阴湿的老建筑物(如古庙等)旁避雨;不要在铁轨上行走;
要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
19、如果处在野外无处躲避,雷雨交加时要立即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缩小身体体积和接地面积。手中如果有金属物品(如金属杆的雨伞、铁器皿、铁锹等),要迅速放到较远的地方。
20、在室内,不要靠近暖气管片和自来水管;不要继续收看、收听电视机或收音机(特别是装有室外天线的),要切断电源,并要把室外天线与电视机脱离而与地线连接。为安全起见,最好暂停使用电灯和其他电器,移开较大的容易导电的东西,也尽量不要打电话。
21、如果雷电越来越猛烈,要关闭门窗,熄灭炉火,并在屋内中央铺一张粗毯或放张长木凳,然后放家人站在上面,这较为安全。
22、如发现电气设备被雷电烧坏时,应赶快将电源切断,并找电工检查修理。在无法判断它是不是停电时,应看做时有电,在通知电工检查处理的同时,要看好现场,不要让人或牲畜接近,应保持8米以上的距离。
23、遇到雷击事故时,应积极开展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等现场急救措施。
防火 1、点燃的蜡烛、蚊香应放在专用的架台上,不能靠近窗帘、蚊帐等可燃物品。
2、到床底、阁楼处找东西时,不要用油灯、蜡烛、打火机等明火照明。 3、不能乱拉电线,随意拆卸电器,用完电器要及时拔掉插销。
4、发现燃气泄漏时,要关紧阀门,打开门窗,不可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 5、阳台上、楼道内不能烧纸片,燃放烟花爆竹。
6、吸烟危害健康,学生不要吸烟,躲藏起来吸烟更危险。 7、使用电灯时,灯泡不要接触或靠近可燃物 防震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学校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家庭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 内墙墙根、墙角; 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公共场所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户外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 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狭窄的街道;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防雷 根据雷电传播形式,现代防雷技术主要是由室外防雷和室内防雷两部分构成。室外防雷: 主要由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避雷线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金属构件),此下线和接地装置构成外部防雷系统,主要是为了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引起火灾及人身安全事故。
1. 接闪器: 利用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避雷线等)直接,主动地截受雷击,并通过引下线导入接地装置,泄入大地。 其中,避雷针宜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其直径应符合下列数值要求。
当针长1m以下时:圆钢为12mm,钢管为20mm 针长1-2m时:圆钢为16mm,钢管为25mm 烟囱顶上的针:圆钢为20mm,钢管为40mm 其中避雷网,避雷带宜采用圆钢或扁钢,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厚度不应小于4mm。 注意:当烟囱上采用避雷环时,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2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mm2,厚度不应小于4mm。
其中:架空避雷线和避雷网宜采用截面不小于35mm2的镀锌钢绞线为材。 2. 引下线: 引下线是接闪器成功的拦截雷电后,将雷电顺利的泄入雷电通道(大地)。
设计时应采取最直接和最短途径接至接地装置,可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成钢架结构的建筑物垂直金属结构作为自然引下线,也可人工引下线,但其设计的材质、尺寸和根数应符合GB50057-1994对各防雷建筑物的要求,且应有防腐蚀措施和人身接触 的防护措施。 (建议:前者为最经济,最合理,最安全有效的措施) 3. 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是指: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
接地装置主要有: a. 埋设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圆钢,钢管为材质)或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圆钢或扁钢为材质)的形式所构成的接地体; b. 利用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管道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基础钢筋形成的自然接地极做为接地装置。 (建议:后者为最经济,最合理,最安全可靠的措施) 注意:人工垂直成水平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2m。
室内防雷: 二百多年的实践证明、综合、完善的防雷系统仅有外部防雷是不够的,尤其是对于一个内部存在大量敏感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建筑物而言(如现代化工厂、办公楼与智。
防火 1、点燃的蜡烛、蚊香应放在专用的架台上,不能靠近窗帘、蚊帐等可燃物品。
2、到床底、阁楼处找东西时,不要用油灯、蜡烛、打火机等明火照明。 3、不能乱拉电线,随意拆卸电器,用完电器要及时拔掉插销。
4、发现燃气泄漏时,要关紧阀门,打开门窗,不可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 5、阳台上、楼道内不能烧纸片,燃放烟花爆竹。
6、吸烟危害健康,学生不要吸烟,躲藏起来吸烟更危险。 7、使用电灯时,灯泡不要接触或靠近可燃物 防震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学校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家庭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 内墙墙根、墙角; 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公共场所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户外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 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狭窄的街道;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防雷 根据雷电传播形式,现代防雷技术主要是由室外防雷和室内防雷两部分构成。室外防雷: 主要由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避雷线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金属构件),此下线和接地装置构成外部防雷系统,主要是为了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引起火灾及人身安全事故。
1. 接闪器: 利用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避雷线等)直接,主动地截受雷击,并通过引下线导入接地装置,泄入大地。 其中,避雷针宜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其直径应符合下列数值要求。
当针长1m以下时:圆钢为12mm,钢管为20mm 针长1-2m时:圆钢为16mm,钢管为25mm 烟囱顶上的针:圆钢为20mm,钢管为40mm 其中避雷网,避雷带宜采用圆钢或扁钢,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厚度不应小于4mm。 注意:当烟囱上采用避雷环时,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2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mm2,厚度不应小于4mm。
其中:架空避雷线和避雷网宜采用截面不小于35mm2的镀锌钢绞线为材。 2. 引下线: 引下线是接闪器成功的拦截雷电后,将雷电顺利的泄入雷电通道(大地)。
设计时应采取最直接和最短途径接至接地装置,可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成钢架结构的建筑物垂直金属结构作为自然引下线,也可人工引下线,但其设计的材质、尺寸和根数应符合GB50057-1994对各防雷建筑物的要求,且应有防腐蚀措施和人身接触 的防护措施。 (建议:前者为最经济,最合理,最安全有效的措施) 3. 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是指: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
接地装置主要有: a. 埋设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圆钢,钢管为材质)或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圆钢或扁钢为材质)的形式所构成的接地体; b. 利用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管道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基础钢筋形成的自然接地极做为接地装置。 (建议:后者为最经济,最合理,最安全可靠的措施) 注意:人工垂直成水平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2m。
室内防雷: 二百多年的实践证明、综合、完善的防雷系统仅有外部防雷是不够的,尤其是对于一个内部存在大量敏感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建筑物而言(如现代化工厂、办公楼与智。
防雷防雷的预警机制现在科技手段还不成熟。
..待续一是防直击雷害(直击雷灾常造成森林火灾、电网输电线路跳闸等情况)其措施主要采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及避雷器、接地处理方法引导雷电泄入大地。二是因直击雷造成的二次雷灾(如沿线路侵入的雷电波,常造成交换机、路由器、网卡损坏等)。
其主要采用屏弊处理、分级防护(采用适当的线路衰减和合适的避雷器)经接地和等电位措施来实现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防火一是预警,主要探测手段,大到有卫星监控,小到有感烟器二是消防,自动灭火装置和人工消防手段并用。
防电?安全使用电的知识?市电?。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8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