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妈妈做好家庭保健,大病到医院,小病自己看,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自我药疗,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使用非处方药,也称OTC药品(Over—The—Counter),在没有医生或其他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治疗轻微的疾病。
值得提醒的是,不是所有症状,所有疾病都可以“自己诊断,自我用药”的。 同时也要认识到,包括非处方药在内的所有药物都有某些副作用。
如何正确选用非处方药品? ·自我判断症状。通过自己获取的信息和拥有的常识,对自己的症状进行自我判断,如您自觉鼻塞、咽痛、周身不适、体温高于正常,您可能会判断患了“感冒”而自行选用抗“感冒”的药物。
·正确选用药品。可查看所购药品详细使用说明书,也可在购买时向药师询问。
·查看药品包装,不能购买“三无”产品,不要购买包装破损或封口已被打开过的药品,更不要购买过期产品。 · 使用时详细阅读说明书。
严格按说明书中标示的剂量使用,切不可超量使用,一定要看说明书中注明的禁忌药。 如果您有说明书中所列禁忌症,切莫饶幸使用。
还要注意药物说明书中的注意事项,如服药时应禁食的东西服用时间,服用方法等都要细细读懂。 ·注意保管好药品。
通常需放置阴凉干燥通风处。有些需放置低温处的一定要遵照要求放置。
·自我药疗3天后症状仍不见缓解或减轻,应及时看医生。 ·药品不要放在小孩可以拿到的地方。
并不是一天24小时都可随时随地买到药品,而患病却不分时间。尤其是深更半液患病,就更是麻烦,临时购买药品,很不方便,最好是家中备些常用药品。
备什么药好呢? 感冒药 感冒是由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粘膜急性感染。 主要症状为鼻涕、喷嚏、鼻塞、干咳、咽痛等症。
对感冒的治疗主要是解除鼻充血,减少鼻分泌物,减轻发热、头痛等症状。服用感冒药一周仍不见好转应看医生。
可备用的感冒药有:复方金银花冲剂(口服液)、利咽解毒冲剂、复方感冒灵(清)、维C银翘片、康泰克(适用于年长儿)、小儿速效感冒片(颗粒)等药。 大多是复方制剂。
成人使用的感冒药不要用于小儿。 感冒药服用方法简单,一般按说明书服用。
症状重、体温高交到医院就诊,排除其它疾病。 抗菌药 抗菌素一般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小儿常用的有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阿莫仙青霉素、V钾片等,这类药给患儿初次使用时应注意过敏反应,对青霉素过敏者慎用。 其次是头孢菌素类,如欣可诺,欧意等。
使用此类药也应注意过敏反应。 不适用于婴幼儿的抗菌素,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罗红霉素、利菌沙、严迪等。
这类药不适于用于婴幼儿,其它如磺胺类(如复方新透明)、氨基糖甙(如庆大霉素),不适用于小儿。若有必要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
使用抗菌素时应注意: 有的父母当小儿患病,尤其是发热的,心急如焚,恨不得一下治好,往往是频繁更换抗菌素。甚至早晨服一种,中午又换另一种结果是哪种抗菌素也达不到抗菌作用。
一般情况下抗菌素应使用3天,如无效再更换另一种频繁更换抗菌素,不但起不到有效杀菌作用,还容易产生耐药性。 服用任何一种抗菌素,都应在饭店,尽量不空腹服用。
一些酶类制剂应与抗菌素间隔一段时间如乳酶生、乳酸菌素片、整肠生、丽珠肠乐等应与抗菌素间隔至少2小时。纯中药制剂一般空腹服用,与抗菌素间隔1-2小时。
不要长期作用抗菌素。有的父母带小儿看病,医生开据处方。
小儿病程迁址。如咳嗽,父母就自行给小儿服用医生曾开据的处方药。
有的服用长达半月,甚至一个月。长期服用抗菌素会造成菌群失调,白细胞下降等后果。
退热药 发热是一种防御机制,但高热可损害机体和引起并发症,如小儿高热惊厥。所以,小儿发热须积极处理,除了用物理降温外,还应使用退热药,但要知道,退热药只是对症治疗,治标不治本,不能解除疾病原因,而且高热或持续发热不退是严重疾病的信号。
因此,使用退热药的同时,还应使用治疗疾病的药物,连续3天仍不退热应看医生。 可备用的药有:扑热息痛、小儿鲁末那、小儿退热栓、百服宁、泰诺、泰诺林、小白退热口服液、柴胡饮、小儿退热口服液等。
最佳必备退热药及使用方法: ① 扑热息痛适用于2岁以上小儿根据年龄不同选择不同剂量,一般情况下,2-3岁5-100毫克,4-6岁100-150毫克,7-9岁150-200毫克,10-12岁200-250毫克。 12岁以上,250-500毫克,轻度发热38℃以下,选择较小剂量,中度发热38℃-39℃,选择中间剂量,高热39℃以上选择大剂量。
扑热息痛规格有两种,500毫克/片、300毫克/片。 ② 小儿鲁末那:尤其适用于婴幼儿。
除有退热作用外,还有止惊作用。 可预防小儿高热惊厥,价格便宜,疗效好。
一般情况下,半岁前半片,以后每岁1片。即3岁小儿可服3片,可根据发热程度加减剂量。
③ 小儿退热栓:当小儿高热,使用退热栓,有很好的退热效果,使用退热栓时,要注意放置方法。把外包装去掉,小儿取侧卧位,暴露肛门,缓缓推入退热栓直至全部进入肛门。
其它备选商品药还有:日夜百服宁、泰诺、泰诺林、康利诺等。可按照说明书使用。
OTC是over the counter的缩写,是经过国家医药行政部门批准的,不需要医生处方可直接购买的药品。
孩子比成人更容易感染病菌,大病就诊,小病吃药,对很多家庭来说是难免的。那么,在家里备一个小药箱吧,让孩子可以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
下面为爸爸妈妈列出儿科类常用药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助消化药:小儿健食开胃糖浆、消化合剂、乳酸素片、妈咪爱等。
退热药:小儿安乃近退热栓、百服宁或泰诺退热剂、小儿退热片等。 感冒药:感冒是孩子容易得的一种病症,由多种原因引起。
若是细菌引起的感染,应备些利菌沙、阿莫仙、头孢类药;若是病毒引起的,可备些大青叶、抗病毒合剂、板兰根等。 另外应常备些泰诺儿童感冒咳嗽剂,从而缓解其症状。
维生素类:VC或VC泡腾片、复合维生素B。 止泻药:思密达、黄连素。
镇咳药:在一般情况下,对轻度而不频繁的咳嗽,只要将痰液或异物排出,就可以自然缓解,无须应用镇咳药。对那些无痰而剧烈的干咳,或有痰而过于频繁的剧咳,应该适当地应用镇咳药,以缓解咳嗽。
常用药有:右美沙芬,美可糖浆剂、敌咳、百咳静、罗汉果止咳药、痰咳净、川贝止咳糖浆、非那根止咳糖浆等等。 外用药:可备些红药水、紫药水、碘酒、酒精棉球、棉签、创可贴、开塞露(小儿用)、扶他林、烫伤药、金霉素眼药膏、锡类散等。
当然具体的病情最好由医生来判断,用药也应遵循医嘱。
羟氨苄青霉素:商品名为强必林、再林、阿莫仙等,属于抗菌素,用于治疗小儿感冒发热、扁桃体炎、气管炎、咳嗽等细菌感染性疾病。
阿司匹林:每片0.1克或0.5克,属于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发热、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等。用于退热止痛时,每次每千克体重5~10毫克,第2次服用需间隔4小时以上。
用量过大可引起高热骤降、出汗多而发生虚脱,以及胃肠道出血等。所以宜在饭后服用,或同食物如牛奶等同时服用,以减轻药物对胃的刺激,对于有哮喘病史的患者禁用。
婴咳合剂:属于止咳祛痰剂,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每次每岁1毫升,每日3~4次,主要用于婴幼儿咳嗽。
摘自网络,希望能对你有帮助:1.感冒药:小孩很容易因为气候和环境改变而感冒,不要想着到时候现去买,还是未雨绸缪为好。
2.腹泻药:腹泻药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带什么样的。 3.抗过敏的外用及内服药:有些孩子外出时,有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还有由于蚊虫叮咬而引起的皮肤过敏,外用药、内服药以医生的建议为准。
4.创可贴:孩子活泼好动,难免摔倒碰伤,带上点创可贴能很好地把创面保护好,以防感染。 5.清凉油:孩子出现晕车、蚊虫叮咬都可以用清凉油做紧急处理。
6.体温计:当孩子精神状态不太好时,给孩子量量体温,可以及时发现孩子是否有恙,也便于家长及时处理。
家庭儿童常备药物有:1。
咳嗽。感冒往往伴随咳嗽,这时候家里应该备有小儿益气贴,能够促进气管炎和肺 炎的回复。
同时小儿咳喘口服液也对发热有很好的效果。2。
便秘。牛黄上清片是常用的排毒通便药物,开塞露也能够帮助排泄。
如果便秘的同时腹胀也严重,可以先吃健胃消食片。 3发热。
如果发热不是很严重,直接在家里退热就可以了。小儿退热栓效果虽慢,但是没有副作用,只要宝宝的体温不超过38。
5,都可以使用。百服宁效果比退热 栓好,39度的高热都可以使用,但是副作用比较大,家里应该随时准备但是能不用就尽量不用。
如果宝宝发热不是很严重,先多喝点儿温开水,退热药不一定要吃。 4。
湿疼。湿疼是很常见的小儿皮肤疾病,炉甘石洗剂和度卓尔应该常备。
轻微的湿疼(皮 肤没有破损),可以用炉甘石洗剂清洗,度卓尔效果不错,但是有副作用。宝宝湿疹和过敏有一定的关系,容易患湿疹的宝宝皮肤一般都比较敏感,建 议少吃糖果、鸡蛋清、鱼虾等食物。
5。 腹泻。
启脾丸是常用的止泻药。启脾丸是纯中药的,副作用小一些。
发热为小儿最常见的症状,应为小儿准 备小儿APC、扑热息痛片、小儿退热栓等。
由于此类药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因此最好 饭后服用。服药后多饮水,出汗后换衣服。
助消化药 小儿常因消化功能紊乱或喂养不当发生 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应备有胃酶合剂、妈咪爱、思密达、消食片、乳酸菌素片等助 消化药。 止咳平喘药 止咳药有小儿止咳糖浆、止咳露、止咳 化痰冲剂等,平喘药有蜜炼川贝枇杷膏、氨 茶碱、舒喘灵等。
咳嗽是机体排出炎性分泌物的保护性反 射,有利于病原体及分泌物的排出。若咳嗽 较轻,不影响活动和休息,可不用止咳药; 若咳嗽较频,甚至痉咳,影响孩子休息,重 者出现面部浮肿、出血点等,则必须用镇静 止咳药。
服用止咳糖浆后不要饮水,以免冲淡药 物降低疗效,如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应最后 服用止咳糖浆。 维生素类药 维生素类药包括复合B族维生 素、维生素C、鱼肝油滴剂、贝特令等。
抗贫血药 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人造补 血糖浆、维生素B12等铁剂药物有胃 肠道刺激症状,饭后服可减轻。 服用 铁剂后会使大便变黑,不必担A、,也 无需处理,忌与茶、奶同服。
抗过敏药 常用抗过敏药有扑尔敏、非那 根、炉甘石洗剂等。服用后小儿会有 头晕、嗜睡、口干、恶心等现象,宜 睡前服用。
抗生素药 可选用强必林、莱特新、阿莫西 林等,一般感冒可不服用抗生素,应 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生素。 小儿常用中成药 中成药服用方便,用药量小,对 小儿常见病有良好的疗效。
应根据医 生或药品说明书的推荐剂量酌情服 用。如小儿感冒冲剂用于退热解表, 消积止咳口服液用于帮助消化、止咳 化痰,小儿牛黄散用于发热、咳嗽、大 便燥结等。
常用外用药 医用酒精浓度为75%,多 用于皮肤感染,如小疖肿、脓疮等的涂 擦,也可稀释后用来擦澡和物理降温。 新生儿脐部感染时也可用来清洁肢部。
因其易挥发,最好瓶装保存。 碘酒是碘或碘化钾溶入 酒精配制而成。
常用浓度为2%〜2。 5%,其应用范围同酒精,但对皮肤的 刺激比酒精大,新生儿要慎重使用。
碘 酒可用于皮肤消毒、疖子初起、毒虫 咬伤等。黏膜处如嘴唇不宜使用。
因 其成分不稳定,应装入深色小瓶中并 放阴暗处 龙胆紫俗称紫药水,有 杀菌和收敛作用,对组织无剌激性,可 用于皮肤感染、口腔溃疡、鹅口疮等。 应放在阴暗干燥的地方,瓶塞要塞紧, 以防挥发。
红汞俗称红药水,是一 种常用的皮肤消毒剂,适用各种外伤, 本身刺激性小,皮肤黏膜发生破裂者 也可使用,注意不能和砩酒、紫药水一 起使用。 高锰酸钾简称PP 粉,俗称回锰氧。
一般外用时多配成1: 5000的溶液,通常放数粒晶体于盆 中,加温水制成淡紫色即可。高锰酸钾 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溶液浓度不可 过高,否则会引起皮肤灼伤。
其他外用药:包括0。25%氯霉 素眼药水、0。
5%呋麻液、呋锌膏、开塞露等。 。
原则1:用法用量要精准。
不论是药品的使用 时间、频率,还是次数、用量等,都需要父母严密管控。一旦超出剂量,就容易引发中毒,而剂量过少则不易达到疗效。
原则2:早预防、早治疗。 妈妈要成为孩子的第二个医生,多了解孩子的生理特性,有针对性的对小孩易患的疾病做到早预防,早治疗。
小儿上火,是年轻父母经常忽视的常见疾病,它一般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口舌长疮或者爱哭闹等症状,很多家长往往会忽视治疗,殊不知儿童上火不加以控制治疗,往往会引发扁桃体炎、咽炎、肺炎、感冒发烧等症状。治疗儿童上火,现在很多年轻妈妈都选择三公仔小儿七星茶,就是专门针对儿童上火的中成药,药性安全温和。
有一百多年的使用历史,孩子爱喝,是常见病儿童上火的不错选择。 原则3:推荐使用儿童专用药物。
婴幼儿脏器娇嫩,发育不完全,适合使用药性温和、刺激少、副作用小的药物。如小儿上火了,可考虑使用三公仔小儿七星茶,专门针对儿童上火,可预防治疗使用。
1、注射法应慎用:注射对小儿的刺激较大,次数多可造成臀肌挛缩(表现为走路歪斜等),甚至注射不当有可能造成坐骨神经损伤。 2、注意药袋标示:服用前检查药袋上的姓名、药品总量、用法用量、临床用途及注意事项、用药指示、药品的保存方式等。
3、一小时内的吐药才需补服:小儿药物起效很快,如果在1小时以内大量呕吐,则再补服一剂;若超过1小时后呕吐,不需补服。 4、出现副作用后带药品迅速就医:任何药品都可能有程度不一的副作用,若服药后有任何不适,有可能是疾病本身所致,或是药品所引起,所以用药后出现新的症状,请随时与医生联系。
万一不慎误服药品或服药过量,都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应带着药品迅速就医,可为患儿获得正确诊断争取宝贵的时间。 5、不要挑战儿童的好奇心:大人应避免在儿童面前服药;在喂食儿童药物时,避免哄骗小孩药品是糖果,以免孩子对药物产生好奇从而引起误服。
6、喂服儿童药物要领: 婴儿以毛巾或衣物包裹固定,使用吸管或口服注入筒,采取少量、多次给予原则,避免婴儿呛到;幼儿给予选择权,如让其选择服药姿势、场所、药丸先后顺序等,并鼓励幼儿合作,服药后给予糖果或饮料奖励,同时也可起到去除药味作用。 。
药品在哪些情况下不能使用?
首页 - 家庭安全用药知识 2006-01-10
1、药片。药片分糖衣片、非糖衣片。糖衣片如果出现受潮、变色、发霉、衣层裂开、溶化等现象不能服用;非糖衣片,如原来有白色,变为黄色,或发黑、有斑点、松散、潮解等,就不能再服用。还有一种胶囊内装药粉,如果胶囊受潮发粘,里面药粉结块,也不可再用。 2、注射药。注射药(针剂)多为水溶液,一般为无色、微黄的澄明液体,不允许有浑浊、沉淀、絮状物和变色等现象,凡出现这样情况的,不可使用。 3、中成药丸、片。如发现中成药丸、片发霉、生虫、潮化等,说明已变质,也不可再用。 4、药水、糖浆类。如发现药液中浑浊、沉淀、有霉点、变色、发酵、酸败等情况,都应作变质处理,及时倒掉。 5、外用药。眼药水和注射液一样,是澄明的水溶液,如出现结晶、絮状物或霉点,就是变质,不能再使用。
从50岁开始,每增加1岁应减少成人用量的1%;60岁以上用成人剂量的1/3;70岁用1/4;80岁用1/5。 老人不适用药物:老人应慎用麻黄、甘草和大黄。麻黄有中枢和交感兴奋作用,易致老人失眠、血压升高、心绞痛,男性老人还易引起尿潴留;甘草易引起血压升高、浮肿、血清钾降低等,而加剧高血压症状。高血压时,服用利尿剂可使血清钾降低,与甘草方剂并用时要注意。要减少大黄的使用率,一旦使用,应从小量开始,否则可引起腹泻和腹痛。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