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阶段 93 年 7 月―― 97 年 12 月 93 年 7 月师范美术专业毕业,很幸运地考上了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神秘的电视台从事播音工作。那时基层台没有明确分工,一个播音员既播新闻石玉、专题,还给广告配音,兼主持文艺节目。因不是专科出身,压力可想而知,加上对播音知识的渴求,促使我去广校进修。有了两年的工作实践后, 95 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函授,有专业老师指导,同学们相互切磋,三年的学习和工作,使我对稿件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走向市场的粮食银行》、《中小学建立消费指导站》、《广饶新闻》等获市广学会一等奖。其中,《走向市场的粮食银行》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中播出。这阶段让我在播音主持领域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第二阶段 98 年元月―― 2001 年 12 月 98 年元月调入东营市有线电视台,除了播音主持老本行外,主动参与到节目策划、采访、编辑、制作全过程,并开始独立撰稿,力争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复合型人才。在这期间,现场采访和编辑制作能力得到锻炼提高。 99 年还报考了北广新闻函授专业,进一步从理论上充实自己, 2002 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论文答辩和英语四级考试,获得学士学位。期间《公话乱收费何时休》、《平淡中见真情》、《大路通天竞风流》、《文化育文明》、《世纪回眸》等作品获省广学会二等奖,其中《文化育文明》获首届中广学会中华荟萃三等奖。 第三阶段 2002 年至今 2002 年元月,局台机构改革,我来到东营电视台外宣部。如果说前两个阶段是认知和成长阶段的话,那么 2002 年以来的这段时间对我而言应该是业务提升和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但在求新求变的电视行当中,我却经常感到自己是个初学者。所不同的是,在经历了各种文体播音创作、独立采编节目、理论和实践反复结合之后,现在做节目多了一份理性的思考。无论是做《今日东营》、《经济时空》、《消费视线》还是现在改版的《民生在线》,都会勤思考、多琢磨,努力发扬协作精神,做到主持风格与栏目定位协调一致,这样才有可能造就出名牌栏目和品牌主持人。《王百万当支书》、《富渔不是梦》、《诚信招牌金不换》等作品获省广学会二、三等奖。《民生在线》栏目不仅仅站在媒体的角度反映市民的生活,还在情感上与民众相互交融,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看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主持人必须通过自身的真切感受、靠自身的影响力,把节目人性化、人情化作用于观众和相关部门,使栏目增添了公益性和慈善色彩。不仅让观众收获感动,更重要的是以独特的视角向全社会展现了扶贫济弱的良好风尚。在政府和百姓之间搭建起了沟通的桥梁和平台,传递民意民愿,引导社会舆论,实施舆论监督,扮演好政府代言人和群众贴心人的角色。 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空间,还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尤其单位领导对播音主持工作的大力支持,我没有理由干不好工作。如果以前还算取得了一些成绩的话,那么对我而言是鼓励,更是鞭策,我想,我会在努力做好主持工作的同时,不断拓宽工作领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献给广大观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31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