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荷花,牡丹,梅花
题都城南庄 唐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任氏行 唐 白居易 燕脂漠漠桃花浅,青黛微微柳叶新。
次韵子由书王晋卿画山水二首 宋 苏轼
老云君空见画,梦中我亦曾游。
桃花纵落谁见,水到人间伏流。
写荷花的诗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赏牡丹
唐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
牡丹诗
唐 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牡丹诗
唐 唐彦谦
颜色无因饶锦绣,馨香惟解掩兰荪。
那堪更被烟蒙蔽,南国西施泣断魂。
牡丹诗
唐 殷文圭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玉楼春.红梅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牡丹在国人乃至世界人的心目中占有很高地位,历代的许多文人墨客,社会名流,皇帝贵族无不喜欢牡丹。他们不仅爱花、赏花、宴花、结花、拜花,而且种花、插花、写花,与牡丹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隋炀帝与牡丹
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继位,于东都洛阳开辟西苑。隋炀帝好奇花异石,曾三下江南搜寻。并派人将各地收集到的牡丹种植在西苑中。据唐人的《海山记》记载:炀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牡丹,有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等名贵品种。在皇家园林中,大量地种植牡丹,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可见隋炀帝对牡丹的爱好。
二、杨贵妃与牡丹
杨贵妃尤好牡丹。唐开元年间,宫廷内开始重视牡丹,并在兴庆(今西安)东沉香亭前、骊山行宫等处栽植数种红、紫、浅红、通白等各色牡丹。逢牡丹盛开杨贵妃带众宫女游赏花间,如醉如痴。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杨国忠初因贵妃专宠,上赐以木芍药(即牡丹)数本,植于家。”因贵妃专宠,喜爱牡丹,唐明皇也作为宠爱之物把牡丹赐给了她的哥哥。
三、武则天与牡丹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在历史上曾有武则天贬牡丹到洛阳的传说。其实不然,她是一个极富情感的人,并尤好牡丹。据舒元舆《牡丹赋序》说:“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则天)叹上苑之有缺,因命移植焉。”这正说明了武则天的家乡,早就广植牡丹,且品种“特异”,已超过京城,因此武则天在洛阳建立武周神都时,将家乡及长安的珍稀品种移到都城洛阳来是合乎常理的事。
古代文人墨客分别喜欢:梅花、梨花、桃花、荷花、菊花等。
1、梅花
《白梅》元代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释义:
白梅生长在冰天雪地的寒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在某个夜里花儿盛开,清香散发出来,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
赏析:
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
2、梨花
《离思五首.其五》唐代:元稹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释义:
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赏析:
春天百花争奇斗艳,诗人摘了梨花,就是因为自己的妻子不像其她女色,不仅贤惠端庄、通晓诗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贵,却不好富贵,不慕虚荣,就好像那洁白的梨花,静静地在枝头绽放。
可是,妻子已经过世,满树的梨花凋谢了,只剩下绿叶,孤零零地度过残春。诗人把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梨花比作妻子,自己比作绿叶,抒发了对亡妻的无尽怀念
3、桃花
《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宋代:黄庭坚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歌楼酒旆,故故招人,权典青衫。
释义:
桃花盛开,垂柳依依,江南的春色很美。雨过天晴,春风温暖烟霭淡淡,让人陶醉。山峦黛绿,水波湛蓝,绿水与青山相互映衬着。歌楼酒旗飘动,招人前去。姑且把青衫典当了换酒吧。
赏析:
把最足以作为春天表征的桃花盛开,柳条垂拂这两种典型景物描写出来。美景还要有良辰衬托。宿雨初晴,惠风和畅,烟霭澹淡,着人如酒的天气。这样的天气,使人心旷神怡,正可以游目骋怀,饱览自然风光。
4、荷花
《渌水曲》唐代:李白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释义:
清澈的湖水在秋夜的月亮下发着亮光,我到洞庭湖采白苹。荷花姿态娇媚好像有话要对我说,却愁坏了我这个摇船人。
赏析:
荷花是极其娇柔纯净的花卉,清秀妩媚,出于污泥而不染,这正像白璧无瑕的少女。“欲语”二字尤其传神深蕴,人之“欲语”则显现出刚要张口的样子,花之“欲语”也正是花苞正欲绽开,花瓣将要张口时的景象。
说其巧妙,不仅是因为此时的花朵最为美丽诱人,还因为她最形象而又恰如其分地象征着诗中主人公那青春的活力与少女情窦乍开的年龄特征。大概正是因为客体与主体如此相像契合,才能深深地拨动主体的心弦,触动了那位荡舟人的春心。
5、菊花
《寒菊 / 画菊》宋代: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释义:
菊花盛开在秋天,从不与百花为伍,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赏析:
全诗写菊花之形貌,得菊花之神理,又能超乎其上,在充分表现菊花自然属性的同时,摅写了郑思肖的爱国情操,既表现出菊花的自然美,菊画的绘画美,又表现了画家兼诗人的人格美,使菊花形象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得到和谐的统一,这首题画诗也便有了崇高的审美体验和深睿的哲理含蕴,使读者从中获得美感愉悦和生活启迪。
古代素菜的一个部分。
既利用四时花卉做成菜肴或点心。是我国劳动人民、医学家与烹饪师的一大创造。
起初,以花卉入馔、多出于保健去去病、益寿延年的目的,源于抚秦。由于对花卉性状和食用、医用价值的不断认识,因而花馔得以兴盛与发展。
唐以前,花馔谱多散见于本草学、食学与文学书籍中,至宋代始专类列谱。宋代林洪《山家清供》载花馔十五种,明人戴羲《养余月令》载花馔十六种,近人徐珂《清稗类钞》载花馔十四种,1987年中国食品出版社版何国珍编著的《花卉入肴菜谱》,提供十九种名花烹制的荤素菜肴,共一百二十八种。
古今花馔,不仅富有营养、医疗价值,且千姿百态,极富诗情画意,具有审美的价值。其中,有菜肴,有点心;有以花卉作主料者,也有作辅料者;有的作香料,有和作色剂;烹饪法则以煎、炸、氽、蒸为多。
战国楚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又《九章.惜颂》:“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
王逸注:“言已乃种江离,莳香菊,采之为粮,以供春日之食也。”洪兴祖补注:“糗,干饭屑也。”
又如《山家清供》所列有:梅花汤饼、锦带羮(文官花)、紫英菊(春采)、檐卜煎(栀子花)、蜜渍梅花、金饭(菊花)、梅粥、樱桃、雪霞羮(芙蓉)、石榴粉、广寒糕(桂花)、牡丹生菜、不寒齑(梅花)、素醒酒水(梅花)、菊苗煎。《养余月令》所列有:暗香汤(梅花)、腌韭花、面拖玉兰花、台菜花、槐树花(春采)、松花、甘菊花、茉莉汤、黄香萱、莲花醋、莲花曲、天香汤(白樨)、腌桂花、丹桂糕、菊酒、芙蓉花豆腐。
《清稗类钞.饮食类》所列有:晚香玉竹羮荪、梅粥、面拖玉簪花、藤花作馅、玫瑰花作馅、广寒糕、蒸栀子花、拌金雀花、夜来香入馔、红香绿玉、凤仙花炸面筋等。《花卉入肴菜谱》列有:兰花火锅、梅花玻璃鱿鱼羮、杏花烩三鲜、玉兰花扒鱼肚、桃花鱼片蛋羮、梨花鸡淖鱼翅、牡丹花爆鸡条、玫瑰香蕉、玫瑰银粉丝、槐花芝麻饼、月季花翡翠蚕豆、茉莉花叶烩荷包豆腐、茉莉花熏鸡、荷花枣泥卷、鸳鸯观荷花、桂花芋头、软炸甘菊苗、菊花鱼翘、蜡梅豆腐败汤、蜡梅玻璃鸡片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83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