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是柳永词中广泛传诵的名篇。
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个时期,对杭州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所以,在这首词里,他能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西湖的美景、钱江潮的壮观、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当地上层人物的享乐、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都一一注于词人的笔下,涂写出一幅幅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画面。这画面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描画出了杭州的锦山秀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画出了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运,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课文译释
东南形胜,东南形胜:杭州地处东南,位置优越。三吴都会,三吴:泛指江浙地区。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画桥:雕饰华丽的桥梁。风帘翠幕,风帘翠幕:挡风的帘子和翠绿色的帷幕。参差十万人家。参差:指楼阁、房屋高低不齐。云树绕堤沙。云树:茂密如云的树木。怒涛卷霜雪,卷霜雪:形容浪涛汹涌像卷起来的白色霜雪。天堑无涯。天堑(qiàn):天然壕沟,这里指钱塘江。市列珠玑,珠玑:泛指大小不一的珠宝。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叠巘(yǎn):重叠的山峰。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羌管弄晴:悠扬的羌笛声在晴空中飘荡。菱歌泛夜,菱歌泛夜:采菱角的歌曲在夜间唱起。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千骑(jì):很多随行人员。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烟霞:美丽的自然风景。异日图将好景,图:名词做动词,用图画出来。将:助词。归去凤池夸。凤池:代指朝廷。
析文品妙: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西湖的美景,钱江潮的壮观,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当地上层人物的享乐,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都一一注于词人的笔下,涂写出一幅幅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画面。作者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饱蘸激情而又带有夸张的笔调,寥寥数语便笔底风生,迷人的西湖与钱塘胜景便展现在读者面前。前片,主要勾画钱塘的“形胜”与“繁华”,大笔浓墨,高屋建瓴,气象万千。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如,开篇三句点出了“形胜”、“都会”与“繁 华”,但终究是概括性的直陈,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继之而来的下面九句,便紧紧围绕这六个字,做形象的铺写,境界立即展开:“烟柳画桥”三句写的是“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等则侧重于刻画“形胜”,而“市列殊玑,户盈罗绮”则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下片,侧重于描绘西湖的美景、欢乐的游赏与劳动生活。写法上着眼于“好景”二字,尤其侧重于“好景”中出现的人。“重湖”三句描绘西湖美景,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天生的好言语,是千古迷人的丽句。“羌管弄晴”三句写的是下层人民,“千骑拥高牙”三句写的是州郡长官。结尾又以赞美的口吻收束。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1.25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