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生栖于水中,在长期干旱的情况下,多集中在尚未干涸的水塘内。雨季到来后,分散活动并在积满雨水的水塘和凹地水坑内交配、产卵。
雄蟾首先抱握雌蟾胯部,此后几小时,雌蟾背皮膨胀成海绵状,泄殖腔孔突出。有人在室内观察产卵程序,大致是这样:雌雄抱对从水底逐渐游向水面,在此期间身体翻转,当体背朝向下方、腹面朝向上方时,稍停片刻,雌蟾产卵3~10粒,落到雄蟾的腹部。随后,又向水底游动。
这时,两蟾抱握的部位略微放松,卵滚入雌蟾背部蜂窝状的皮肤窝内。一般连续重复此种动作15~18次,共产卵40~100粒。卵在雌蟾背面的皮肤窝内生长发育,完成变态,然后离开母背(有的种在蝌蚪晚期逸出)。
偶有跌落到水底的卵,这些卵不能正常发育。负子蟾的蝌蚪是双出水孔型,即有两个出水孔而无角质齿;异舌蟾科也属此型。这类的出水孔不能与鱼类或有尾类鳃部的孔相比较。从以色列下白垩纪已采到近于这类群的化石,表明很早就开始分化,并认为这是一个既原始又相当特化的类群。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58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