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与马云的赌约,不了了之。
也许是不能让马云的阿里太嚣张,也许是对互联网的一种试探,王健林的每次出牌,都让人意想不到。近日,王健林发布万达集团半年报告,报告最引人关注的是万达宣布将继续全力发展电商,高调宣称首期投资50亿元,并联合中国最大的几家电商,目标是三年左右找到盈利模式。
但在豪言壮语之外,万达电商又遭遇前万达电商COO马海平、前万达电商COO刘思军,前万达电商首席执行官CEO龚义涛先后离职。离职之后,相关人员也曾抱怨房产公司的僵化管理和汇报审核制度的不适应,互联网业界也纷纷吐槽,认为万达电商、万达O2O不会成功。
毁誉参半之下,万达电商、O2O路在何方,还是真的无路可走?本文旨在从商业、地产、互联网、媒体角度,进行阐述,试图解开王健林的电商情节。 50亿对于万达意味着什么? 对于互联网而言,50亿意味着一个天文数字,但对于王健林而言,50亿不过是一个万达广场投资数字。
在二三线城市的一个项目投资而言,投资50亿,带来的回报是远远高于这个数字的。首先,万达广场的模式基本是通过政府招商引资、谈判等,在城市新区或者低地价区域,拿地建设,从项目规划、定位、施工、销售、招商、物业管理等,万达都已经实现了模块化、标准化复制。
也许我们关注到万达广场影城和餐饮业的火爆,但是我们同样要看到众多城市万达金街冷清的尴尬景象,表面成功的万达广场,最大的成功,在于商业综合体的商圈聚合效应,带来的是各个地区的楼市“兴奋剂”,是房价上涨的有力推动和销售说辞,对于万达而言,真正盈利的大头除了广场之外的各类商铺、写字楼以及住宅的销售才是核心。 而万达在全国投资过百亿的项目,都比比皆是,50亿在万达体系当中,不算一笔特别大的预算,只不过互联网界的过度聚焦,有所放大。
万达为什么要做电商? 道理很简单,万达的主营业务是地产,尤其商业地产是万达的成功关键,商业地产的运维比住宅开发更为复杂,尤其是早期的选址、招商,还有后续的服务,好的商业,对于自身商户的服务尤其关键,否则后续的收入难以为继。而万达面临的问题也是当前所有商业地产、商场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商场,变成了实体试衣间,成本的不断上涨,商户的预期和满意度难以达到,众多的商业体与租户的矛盾也是如此。
互联网电商的冲击,尤其是对于万达商业这种靠超级人流量需求极高的模式,成交的转化受到影响,但万达电商的核心目的是服务于自己的商户,至于普通消费者,仅仅是个流量来源而已,至少从王健林多次对外讲话中,也充分体现了他对于自身人流量的自信。 由于万达广场的巨大规模,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所以极易形成商业网络,符合互联网思维,最终成型的万达电商也有平台化趋势,但是服务于万达自身体系的平台,而不是我们传统意义的电商平台。
按照报告规划,到2020年,万达要形成不动产、文化旅游、金融、零售、电商五大业务板块,显而易见,万达电商,是专属万达商业地产的平台电商。 万达电商为什么选择O2O模式 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健林打算联手国内其他电商巨头,成立万达电商,而不是自己单干,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王健林也意识到抱团才会更有机会,这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但实际上,电商是一个消耗流量的产物,其他电商平台的导流功能的真正效果,还有待观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合作于其他平台的万达电商,可以成为这些大电商平台的二级频道。
万达广场在全国一百多座的分布,以及每年几十亿人次的访问量,以及万达的品牌效应,这种合作模式会更加直接和简单,也是不能轻易复制的,当然,这仅仅是笔者的推断和猜测。即使实现,也仅仅是包含流量、万达电商专区等合作的其中一项而已。
报告中王健林谈到:等万达足够壮大,或者我们投资了一家银行,就可以由这家银行和我们统一发卡。我给电商公司提一点要求,现在就要琢磨创新一种更便捷、更快速、更有用的“一卡通”。
什么叫有用, 就是要比用别的卡更有好处,这张卡在全国万达广场、酒店、度假区消费,购房都能通用,消费还有折扣、积分、抽奖、增值服务等等,这本身就是很大的一块业务。再过几年,万达有近200家万达广场,100多家酒店,加上8至10家开业的度假区,每年几十亿人次客流,这些消费者都是我们的客户,可以发上亿张卡,这是巨大的资源和优势。
与互联网传统意义上的电商不同,O2O以及基于O2O模式的电商,除了商品之外,更加强调服务,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大型的O2O平台落地的弊端在于线下端的服务能力,因为除了提供平台解决B2C,或者C2C的交流之外,基于B2C过程中的服务更关键,O2O电商提供的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快递,也会将互联网一直鼓吹的社交化,真正融入线下。 至于王健林要发上亿张卡,笔者觉得并不是难事:凡是登记拿卡的,通过消费激活,比如提供万达主力店、院线的代金券、优惠卡、抽奖等,只要用卡消费便能激活,这种方式,几乎不会耗费太多成本,作为普通消费者,又何乐而不为呢?万达在这方面,不仅有资源,更有实体店、工作人员全程,合并到正常的。
王健林与马云的赌约,不了了之。
也许是不能让马云的阿里太嚣张,也许是对互联网的一种试探,王健林的每次出牌,都让人意想不到。近日,王健林发布万达集团半年报告,报告最引人关注的是万达宣布将继续全力发展电商,高调宣称首期投资50亿元,并联合中国最大的几家电商,目标是三年左右找到盈利模式。
但在豪言壮语之外,万达电商又遭遇前万达电商COO马海平、前万达电商COO刘思军,前万达电商首席执行官CEO龚义涛先后离职。离职之后,相关人员也曾抱怨房产公司的僵化管理和汇报审核制度的不适应,互联网业界也纷纷吐槽,认为万达电商、万达O2O不会成功。
毁誉参半之下,万达电商、O2O路在何方,还是真的无路可走?本文旨在从商业、地产、互联网、媒体角度,进行阐述,试图解开王健林的电商情节。 50亿对于万达意味着什么? 对于互联网而言,50亿意味着一个天文数字,但对于王健林而言,50亿不过是一个万达广场投资数字。
在二三线城市的一个项目投资而言,投资50亿,带来的回报是远远高于这个数字的。首先,万达广场的模式基本是通过政府招商引资、谈判等,在城市新区或者低地价区域,拿地建设,从项目规划、定位、施工、销售、招商、物业管理等,万达都已经实现了模块化、标准化复制。
也许我们关注到万达广场影城和餐饮业的火爆,但是我们同样要看到众多城市万达金街冷清的尴尬景象,表面成功的万达广场,最大的成功,在于商业综合体的商圈聚合效应,带来的是各个地区的楼市“兴奋剂”,是房价上涨的有力推动和销售说辞,对于万达而言,真正盈利的大头除了广场之外的各类商铺、写字楼以及住宅的销售才是核心。 而万达在全国投资过百亿的项目,都比比皆是,50亿在万达体系当中,不算一笔特别大的预算,只不过互联网界的过度聚焦,有所放大。
万达为什么要做电商? 道理很简单,万达的主营业务是地产,尤其商业地产是万达的成功关键,商业地产的运维比住宅开发更为复杂,尤其是早期的选址、招商,还有后续的服务,好的商业,对于自身商户的服务尤其关键,否则后续的收入难以为继。而万达面临的问题也是当前所有商业地产、商场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商场,变成了实体试衣间,成本的不断上涨,商户的预期和满意度难以达到,众多的商业体与租户的矛盾也是如此。
互联网电商的冲击,尤其是对于万达商业这种靠超级人流量需求极高的模式,成交的转化受到影响,但万达电商的核心目的是服务于自己的商户,至于普通消费者,仅仅是个流量来源而已,至少从王健林多次对外讲话中,也充分体现了他对于自身人流量的自信。 由于万达广场的巨大规模,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所以极易形成商业网络,符合互联网思维,最终成型的万达电商也有平台化趋势,但是服务于万达自身体系的平台,而不是我们传统意义的电商平台。
按照报告规划,到2020年,万达要形成不动产、文化旅游、金融、零售、电商五大业务板块,显而易见,万达电商,是专属万达商业地产的平台电商。 万达电商为什么选择O2O模式 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健林打算联手国内其他电商巨头,成立万达电商,而不是自己单干,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王健林也意识到抱团才会更有机会,这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但实际上,电商是一个消耗流量的产物,其他电商平台的导流功能的真正效果,还有待观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合作于其他平台的万达电商,可以成为这些大电商平台的二级频道。
万达广场在全国一百多座的分布,以及每年几十亿人次的访问量,以及万达的品牌效应,这种合作模式会更加直接和简单,也是不能轻易复制的,当然,这仅仅是笔者的推断和猜测。即使实现,也仅仅是包含流量、万达电商专区等合作的其中一项而已。
报告中王健林谈到:等万达足够壮大,或者我们投资了一家银行,就可以由这家银行和我们统一发卡。我给电商公司提一点要求,现在就要琢磨创新一种更便捷、更快速、更有用的“一卡通”。
什么叫有用, 就是要比用别的卡更有好处,这张卡在全国万达广场、酒店、度假区消费,购房都能通用,消费还有折扣、积分、抽奖、增值服务等等,这本身就是很大的一块业务。再过几年,万达有近200家万达广场,100多家酒店,加上8至10家开业的度假区,每年几十亿人次客流,这些消费者都是我们的客户,可以发上亿张卡,这是巨大的资源和优势。
与互联网传统意义上的电商不同,O2O以及基于O2O模式的电商,除了商品之外,更加强调服务,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大型的O2O平台落地的弊端在于线下端的服务能力,因为除了提供平台解决B2C,或者C2C的交流之外,基于B2C过程中的服务更关键,O2O电商提供的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快递,也会将互联网一直鼓吹的社交化,真正融入线下。 至于王健林要发上亿张卡,笔者觉得并不是难事:凡是登记拿卡的,通过消费激活,比如提供万达主力店、院线的代金券、优惠卡、抽奖等,只要用卡消费便能激活,这种方式,几乎不会耗费太多成本,作为普通消费者,又何乐而不为呢?万达在这方面,不仅有资源,更有实体店、工作人员全程,合并到正常的。
日前,万达集团高调进军电子商务成为业界的热门话题,从各方面分析来看,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地产商,200万年薪聘请电商公司CEO,普通工程师年薪38万元,主任工程师年薪90万元,平台技术部总经理的年薪高达110万元。
各界纷纷议论,万达集团将要打造史无前例的电子商务平台。 但是,人们往往都忽视了互联网行业发展的规律性,互联网不是肯砸钱就能解决的。
可以看到的例子是,阿里系的阿里巴巴、淘宝网、支付宝、天猫等业务,无一不是经过漫长的平台培养周期,才达到盈利期的,这期间,除了大量的资金投入,还有专业人才的运营和操作,甚至还有市场和用户习惯的培育。 当然,万达集团进军电子商务,肯定不是简单的在网上卖东西,有专业人士分析,万达电商模式不是简单的“京东+携程+团购”功能堆砌。
万达电商的首要目标是整合内部资源,线上线下结合,实现精准营销,提高关联营销;实现服务体系的效率整合,提高客户关系管理效率,形成以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内容、服务、客户支持、线下实体店组成的万达商业生态系统,从而降低本地运营、推广、服务成本;通过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精准的购物服务,提高用户体验(也包括线下),将用户的更多消费留在万达商业生态圈内,快速提高万达各业务线的盈利能力。 基于上面的目标分析,万达电商模式将有别于其他已有的电商模式,其中,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将起到关键作用。
预计万达电商平台将由两个端组成:一个是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电商平台,一个是移动应用客户端。 如果从这个层面来看的话,电子商务可能只是万达进行内部整合的一个幌子,如果能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把万达内部资源打通,整合线下资源并发挥更大的价值,这可能是万达集团更想要做的事情。
但是,越是想整合资源,越难整合,这样的问题在传统行业企业比比皆是,互联网或者电子商务如果不从整体战略角度去考虑去整合资源的话,发展到最后,往往都成为母体的一个附属工具,而不是未来发展的核心。 值得注意的是,万达似乎正急于构建其人事团队。
据猎头公司透露,目前该网站正在招募的高管包括首席执行官、财务总监和首席品牌官,包括银泰网在内的多家网商负责人纷纷接到入职邀请。更有业内人士透露,万达集团电子商务公司为其CEO开出的年薪是200万元人民币,不可谓不下血本。
不过,对此消息,万达集团并未表态。 从中粮、苏宁、银泰、百丽到万达,传统企业都开始掘金网络,而“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办网上商城”也正式进入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时期促进零售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此前,零售品牌评论人林一凡接受采访时认为,目前百货企业进军电商“格局未定”,其原因之一是“万达等大型企业尚未切入电子商务业务”。 而此次万达集团有所动作,也被认为是传统行业投身电商的一个风向标。
“相对于传统企业的单一业务触网,万达的打包模式难度更大。”悠哉网CEO李代山坦言。
“这需要万达建立一个全新的模式,而不是简单地复制、模仿其他现有的线上打法”。 (真诚为您解答,希望给予【好评】,非常感谢~~)。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融合线上线下,形成互动融合的消费模式。万达电商一定不是卖商品的,而是卖服务的。成立万达电商就是要研究如何把线下的广场等变成智慧的,这个才是O2O,而不是卖东西。
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多做的是连接人和服务,当有需求,不仅可以告诉在哪里满足你的需求,而且能立刻满足你的需求。想要看电影,在网上可以一直选到哪个座位,人走进去看就行。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万达电商更多的是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如何把庞大未经开发线下的经济实体,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变成智能化,变成智慧、智能的商业。
继“圣诞”狂欢后,万达电商继续以“别猫家,出来嗨”为主题举办元旦购物狂欢活动,让消费者真正嗨不停,那是怎么办到的呢?据悉,万达电商飞凡商业联盟在元旦期间依然推出多重优惠,消费者可以同时享受线上线下折扣,真正做到让利消费者。
更重要的是,万达电商为消费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线下购物体验。 自“互联网 ”概念提出以来,购物中心纷纷开始转型。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除了线下市场转型,伴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线上业务也应主动求变,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步伐应该加快。此次全国200余家购物中心联手万达电商飞凡商业联盟举办的“圣诞没嗨够?元旦接着抢!2016迎新大狂欢”活动,就是购物中心向互联网转型,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尝试。
积极谋求“互联网 ”转型的购物中心越来越重视消费体验,大量的消费行为是通过线上刺激,在现场氛围带动下实现的。据悉,2015年12月31日,消费者前往万达电商飞凡商业联盟合作购物中心,打开万达电商APP就会有机会获得10元—100元不等的多档通用红包,可在贴有万达电商通用券标识的签约商户中抵现消费,圣诞活动中没来得及入手的心仪商品,这次又是一个好机会。
作为此次元旦活动福利的重中之重,万达电商飞凡商业联盟200 购物中心将有iPhone6S手机、小米手机、多功能蓝牙音箱等多重大奖再度来袭。条件只有一个:只要在万达电商飞凡商业联盟合作购物中心连接Wi-Fi打开蓝牙登录万达电商飞凡APP,在特定的时间参与“摇一摇”活动,只需要一点的运气再拼一拼人气,总有一个属于你。
活动期间,消费者还可以在万达电商飞凡APP上参加种类繁多的闪购活动, 包括1元抢美食、超低价抢美食套餐、电子产品、首饰、服装鞋帽等,首次下载和使用万达电商飞凡APP的消费者,还可以在新用户专区享受1元超值换购。 除了万达电商飞凡APP上的诱人福利外,万达电商飞凡商业联盟200余家购物中心的促销也是惊喜满满,覆盖了餐饮、亲子、服装、化妆品、家电、珠宝首饰、休闲娱乐、生活服务等诸多品类的近万个知名品牌会在元旦期间推出优惠折扣。
线上福利可以用于线下购物中心的兑换和消费,再加上品牌商在店内推出的优惠活动,“折上折”的双重优惠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前往购物中心。 此次万达电商带来的“嗨购”活动不仅仅是享受购物的优惠,更重要的是消费者体验到智慧化的场景服务。
万达电商飞凡APP解决了以往去商场停车难、排队难、购物难等诸多难题,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购物的惬意与乐趣。优质的场景服务正是万达电商赢得消费者与商户青睐的主要原因。
万达的电子商务究竟是什么模式? 第一,万达电子商务绝对不会是淘宝,也不会是腾讯,也不会是百度,也不会是京东。
我们是完全结合自己特点的一种线上线下融为一体的电子商务模式。 今年大概有十几亿人次会进入万达广场,我们有准确的光电计数。
比较保守的估计,2015年大概会有接近140个万达广场,平均每个广场2000万人,一年有超过20亿人次会进这个广场,大概会有上百万台车进去。但是这些人是什么人?哪些年龄段的人?他们的消费习惯是什么?他们的消费层级是哪些?并不清楚。
我们现在的一些招商和布局还是经验式的,根据以往的经验哪些受欢迎就布局哪些,是这种模式。我觉得万达可以拥有中国企业独一无二的线下资源,有一百多个广场,接近一百个酒店,过几年后还有若干个大型度假区,这么几十亿人次来来往往,这么丰富的线下资源为什么不利用呢?于是我们就开发一个模式,经过一年多的开发研究,我们的电子商务模式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建立会员体系,用现代的移动终端的先进技术,把会员消费的次数、额度、喜好和所有的这一切东西建立和掌握起来,然后根据大数据来做出分析。
根据这个针对性地来进行下一阶段的招商和调整商家布局,就是做这种模式。 怎么能够做到让所有的,比如说2015年20亿-25亿人次进去呢?假如一年一个人进10次,就是2亿多人次,怎么保证这一两亿人能够成为我们的会员呢?这就要研究一个模式。
我们做了几个试点,和几个广场商家谈判,我们建立电子商务模式以后,这些商家来消费,你们应该拿出1%-2%的货币价值积分出来。原来我们以为商家可能会有抵触情绪,没想到绝大部分的商家都非常欢迎,因为他们认为这种电子商务模式建立起来以后可能会增加他们的收入,原来卖1万,现在可能卖1.2万,它也不差这一两元钱。
你为什么能够获得货币类的积分呢,不是说你在餐厅吃完饭或者买完一个服装以后只能在这里消费,你可以在所有广场任何业态,在全国所有地方,甚至将来我们还可以开发出来在酒店、度假区货币的这种积分都可以统一消费,这肯定是顾客愿意注册的。注册很简单,给你一个电子二维码就行了。
总之,我们研究了一套东西,而且简单做了一个月的实验,很受欢迎。 第二,万达电子商务的模式有哪些? 1、大会员系统。
我们现在因为有足够的线下资源和人流,所以决定从2014年推出以后,力争三年,最多五年,争取做到超过一亿会员。也许到2020年可能有两三亿的会员,这么大的会员体系一定会有价值了。
现在阿里、腾讯之所以受关注和价值高,就是因为受关注。腾讯的微信别说有三四亿人,其实它的微信是亏损的,但正因为这么多人使用,就会产生它的附加值,它的游戏才挣钱。
阿里建立电商平台,同时几亿人在使用,大量的是赔钱的,它的收入还是来自于广告,所以,我们相信大的会员体系建立起来以后一定会产生它的价值的。 2、大数据系统。
我们现在研发了一定的数据系统,现在我们正在谈争取进入国家统计局的大数据当中,因为这个数据消费完全可以知道社会上零售商品在销售服务类是什么特点,销售数是多少,这完全是终端销售数据,还不同于阿里和腾讯的数据,这种大的数据系统将来绝对不仅仅是支撑我们自己的需要,将来会为国家的统计或者其他的企业,比如说促销、新商品的实验、开发企业自己的会员系统提供支持。 3、含金量高。
虽然我们有1亿会员,可能不如阿里、腾讯的三四亿,但这些会员是实实在在的在这里消费的会员,这种会员的含金量是很高的。 这些会员数据系统起来以后,它的盈利模式在哪里呢? 1、首先我们这种电子商务成本投入很低,不会像腾讯、阿里、京东投入几百亿才能支撑出现这个局面,我们几十亿就够了,因为大量积分的费用来自于上百个万达广场,看起来很微小的返利的支持,不需要用很多钱搭建,而且万达广场还有一个好处,若干年前我们就研究了建立POS机系统,当时我们就想不用别人,就用我们自己的,当时我们是想监控商家的消费能力消费数据,现在看来这些投入可能都节省了。
因为投入比较少,我觉得我们的盈利前景是很可观的,比如,广告收入,只要是过亿会员,卖汽车、卖服装只要在广场使用,大的就会有广告投入。 2、中小商家,一个开餐饮、开电影院的就可以来投放广告,利用这个交钱消费。
很简单,这个电影院今天上午突然间没有多少人了,如果没有这套系统,它怎么能够让别人知道今天上午这里人很少?电影院的消费和航空公司一样,进去一个人也是这个成本,全坐满400人也是这个成本,它怎么能知道呢?如果有这种系统,上午一推销,我用这套系统,本来30元,现在15元可以看今天下午黄金时段或者晚上黄金时段的片子,立马人就坐满了。餐厅也是如此,相信它的盈利是非常可观的。
3、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是融合态势。刚才我提到了绝对不是有互联网没实体,或者实体只做实体,互联网只做互联网。
我今天讲万达的电子商务的例子就是说明实体企业也是可以进入互联网的,也是可以做电商的。美国前十大电商和欧洲前十大电商全部是实体企业做的,之所以在中国会出现没有实体做得这么。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融合线上线下,形成互动融合的消费模式。万达电商一定不是卖商品的,而是卖服务的。成立万达电商就是要研究如何把线下的广场等变成智慧的,这个才是O2O,而不是卖东西。
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多做的是连接人和服务,当有需求,不仅可以告诉在哪里满足你的需求,而且能立刻满足你的需求。想要看电影,在网上可以一直选到哪个座位,人走进去看就行。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万达电商更多的是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如何把庞大未经开发线下的经济实体,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变成智能化,变成智慧、智能的商业。
据新闻信息,“全球招商平台”被行业人士称之为“全球最大品牌库”、“中国最大购物中心库”。首先,“全球招商平台”的品牌资源来自两大渠道:一是“已有资源注入”:即以万达商业15年成功合作的8000余个品牌资源库为基础,包括7个大类、78个主品类、100余个细分品类,覆盖购物中心所有业态、品类。二是基于万达的行业影响力,面向全球招募,构建全球最大的品牌库。
另外,该招商平台拥有海量购物中心资源。购物中心目前以万达广场为基础,至2015年底已开业万达广场数量将达135座,2020年将超过500座。随着外部购物中心的快速注入,平台购物中心总量将超过2000家,“全球招商平台”将成为云集全球最多购物中心的平台。
最后呢,“真实、容易、免费”也是“全球招商平台”的另一张王牌。
希望我的答案能帮到你,望采纳。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3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