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识别是创业的开端,也是创业的前提。
围绕创业机会,有些基本的问题是所有想创业的人都关心的,比如:为什么是他而不是别人看到了机会?未经系统论证调查的(甚至可以说偶然发现的)机会,为什么可以以及怎样成为创业机会的?机会识别要进行哪些可行性论证?等等。 机会青睐于特定创业者 理论界与实践界都一直试图回答:为什么是有些人而不是另外的人看到一个机会?这些看到了机会的创业者有什么独特之处?普遍而言,下面的几类因素,被认为是这些人具备的一些特征: 第一是先前经验。
在特定产业中的先前经验有助于创业者识别机会。有调查发现,70%左右的创业机会,其实是在复制或修改以前的想法或创意,而不是全新创业机会的发现。
第二是专业知识。拥有在某个领域更多专业知识的人,会比其他人对该领域内的机会更具警觉性与敏感性。
例如:一位计算机工程师,就比一位律师对计算机产业内的机会和需求更为警觉与敏感。 第三是社会关系网络。
个人社会关系网络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机会识别,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通常情况下,建立了大量社会与专家联系网络的人,会比那些拥有少量网络的人容易得到更多机会。
第四是创造性。从某种程度上讲,机会识别实际上是一个创造过程,是不断反。
机会识别是创业的开端,也是创业的前提。围绕创业机会,有些基本的问题是所有想创业的人都关心的,比如:为什么是他而不是别人看到了机会?未经系统论证调查的(甚至可以说偶然发现的)机会,为什么可以以及怎样成为创业机会的?机会识别要进行哪些可行性论证?等等。
机会青睐于特定创业者 理论界与实践界都一直试图回答:为什么是有些人而不是另外的人看到一个机会?这些看到了机会的创业者有什么独特之处?普遍而言,下面的几类因素,被认为是这些人具备的一些特征: 第一是先前经验。在特定产业中的先前经验有助于创业者识别机会。
有调查发现,70%左右的创业机会,其实是在复制或修改以前的想法或创意,而不是全新创业机会的发现。 第二是专业知识。
拥有在某个领域更多专业知识的人,会比其他人对该领域内的机会更具警觉性与敏感性。例如:一位计算机工程师,就比一位律师对计算机产业内的机会和需求更为警觉与敏感。
第三是社会关系网络。个人社会关系网络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机会识别,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通常情况下,建立了大量社会与专家联系网络的人,会比那些拥有少量网络的人容易得到更多机会。 第四是创造性。
从某种程度上讲,机会识别实际上是一个创造过程,是不断反复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在许多产品、服务和业务的形成过程中,甚至在许多有趣的商业传奇故事中,我们都能看到有关创造性思维的影子。
尽管上述特征并非导致创业成功的必然,但具备了这些特征,往往较其他创业者具有更多的优势,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先有创意,再谈机会 创业因机会而存在,而机会是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情况。
纽约大学柯兹纳教授认为机会就是未明确的市场需求或未充分使用的资源或能力。机会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甚至瞬间即逝,一旦被别人把握住也就不存在了。
而机会又总是存在的,一种需求被得到满足,另一种需求又会产生;一类机会消失了,另一类机会又会产生。大多数机会都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去发现和挖掘。
如果显而易见,总会有人开发,有利因素很快就不存在了。 对机会的识别源自创意的产生,而创意是具有创业指向同时具有创新性的想法。
在创意没有产生之前,机会的存在与否意义并不大。有价值潜力的创意一般会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独特、新颖,难于模仿。
创业的本质是创新,创意的新颖性可以是新的技术和新的解决方案,可以是差异化的解决办法,也可以是更好的措施。另外,新颖性还意味着一定程度的领先性。
不少创业者在选择创业机会时,关注国家政策优先支持的领域就是在寻找领先性的项目。不具有新颖性的想法不仅将来不会吸引投资者和消费者,对创业者本人都不会有激励作用。
新颖性还可以加大模仿的难度。 客观、真实,可以操作。
有价值的创意绝对不会是空想,而要有现实意义,具有实用价值,简单的判断标准是能够开发出可以把握机会的产品或服务,而且市场上存在对产品或服务的真实需求,或可以找到让潜在消费者接受产品或服务的方法。 另外,有潜力的创意还必须具备对用户的价值与对创业者的价值。
创意的价值特征是根本,好的创意要能给消费者带来真正的价值。创意的价值要靠市场检验。
好的创意需要进行市场测试。同时,好的创意必须给创业者带来价值,这是创业动机产生的前提。
需要注意的是,创意与点子不同,区别在于创意具有创业指向,进行创业的人在产生创意后,会很快甚至同时就会把创意发展为可以在市场上进行检验的商业概念。商业概念既体现了顾客正在经历的也是创业者试图解决的种种问题,还体现了解决问题所带来的顾客利益和获取利益所采取的手段。
例如,帮助球手把打丢的球找回来是一个创意,容易把球打丢是实际存在的问题。而有人试图要解决这个问题,在高尔夫球内安置一个电子小标签,开发手持装置搜索打丢的球是解决。
1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技术转移办公室2 长春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3 青岛中石大科技创业有限公司4 湖北工业大学成果转化中心5 江苏师范大学技术转移中心6 南京邮电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7 沈阳建筑大学技术转移中心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技术转移中心9 成都西南交大科技园管理有限责任公司10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11 河北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2 合肥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13 辽宁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4 青岛胶科邦信技术服务有限公司15 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16 中国地质大学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中心17 江苏理工学院技术转移中心18 西南科技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19 济南百诺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 成都西南石油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21 云南省大学科技园办公室22 北京北林先进生态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23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24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25 中国杨凌农业知识产权信息中心26 杭州枫惠科技咨询有限公司27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28 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29 东莞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30 湖北君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31 上海化工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32 南京林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33 河海大学技术转移中心34 西安中科光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35 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有限公司36 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37 武汉工程大学成果转化中心38 北京赛德兴创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技转中心)39 中国科学院广州技术转移中心40 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转移中心41 青岛国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42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43 河北工程大学科技开发中心44 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45 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46 河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47 南京中医药大学技术转移中心48 海天水务集团股份公司技术转移中心49 吉林省创新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有限责任公司50 浙江大学昆山创新中心51 新疆石达赛特科技有限公司52 青岛中天智诚科技服务平台有限公司53 甘肃省轻工研究院54 自贡市技术转移中心55 陕西功能食品工程中心有限公司56 钦州市技术转移中心57 深圳市华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转化中心58 中国技术供需在线平台59 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0 青岛连城创新技术开发服务有限责任公司61 内蒙古真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62 大连大学兴科中小企业服务中心63 东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心64 上海得民颂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65 北京华国昆仑科技有限公司66 江苏佰腾科技有限公司67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68 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69 南京工程学院技术转移中心70 杭州银冠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71 上海创新节能技术促进中心72 超越科创投资(北京)有限公司73 辽宁科技学院兴科中小企业服务中心74 贵州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75 青岛华慧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76 广西博士海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77 洛阳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78 郑州市科学技术开发中心79 义乌市思特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80 黑龙江省润特科技有限公司81 广大康奈尔中美科技转移中心82 盐城工学院技术转移中心83 包头稀土高新区技术转移中心84 福建省工研苑塑胶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打造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目标:
设立科学家工作室;造就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扶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建设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重点在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科研领域设立100个科学家工作室,支持其潜心开展探索性、原创性研究,努力造就世界级科技大师及创新团队;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则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为依托,建设3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营造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突破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难点,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培养政策、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人才特区。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7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