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软件学院成立于1984年,是中国第一所计算机软件学院,是培养IT高科技人才的摇篮。
自成立以来,学院一直致力于高等教育各学科的研究与教学,已开设70多个专业,尤其是所设工、理、经、管、文等各专业紧密与软件相结合而著称,所设置的课程在北京乃至全国都享有盛誉。 中国管理软件学院实行由清华大学侯炳辉教授等计算机和电子信息专家、学者组成的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有雄厚的师资力量,采取最新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专业、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经常与国际交流,与加拿大圣.劳伦斯学院、日本冈山理科大学、美国加州管理大学、波兰世界语学院等都有合作关系,使大学生不断接受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知识和理论,使自己具有创新思想和自主创新能力,能很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学院结合中关村软件园和上地信息开发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等单位的需要,努力培养社会严重短缺的有职业素养,忠诚度高的软件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国际化软件人才、传统行业软件应用人才。中软的高质量、高就业已经站在时代的最前列,让我们抓住难得的机遇,踏进中软的殿堂,实现上大学的理想,创造明天的辉煌。
学院在27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以教学为中心 中国管理软件学院 坚持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方针。学院的讲师,来自于教学行业的一线,他们还会经常开发新的项目,以保证教学的实用性。
他们有着丰富的项目制作经验,同时也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经过26年的发展,中软已经建立了一个灵活完备的教师储备机制,学院已形成一支相对稳定,教学经验丰富,教书育人的专兼、专职教师队伍。
各班都配有专职班主任,实行“班主任负责制”,严格要求学生勤奋好学,遵纪守法。同时,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专职管理体制队伍,使学院各项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并达到较高的水平。
编辑本段专业建设学院最大的特色是所设专业都根据社会紧缺人才而设置。学院以计算机控制及应用专业而闻名,以通信工程专业为名牌,以计算机网络专业为特色,以计算机软件及应用专业为优势,同时还设置计算机应用有关的外语、艺术设计、旅游、国际贸易、财会、金融、法律、汽车、工商管理、商务、建筑工程、物业管理、行政等70多个专业,各专业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些专业受到了社会的欢迎。
编辑本段学生培养学校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对毕业生不论本市及外地学生都朝气蓬勃的中软学子负责给推荐书,组织供需洽谈会等形式,全方位择优推荐安排就业,使大部分学生均走上了满意的工作岗位。其中有2000多名学生已去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级欧洲等国家进修和工作,许多学生都在北京中关村及高科技园区工作。
由于学生质量好,动手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有不少人已成为单位的业务技术骨干和领导。
[1]编辑本段校园环境和风气学院分为两大校区,南校区位于海淀高新技术开发区,该校区东南与中关村留学人员创业园上地信息开发基地相邻,紧靠国家级中关村软件园,西南毗邻卫星地面接收站,北面紧挨中国航天城和生命科学园。北校区位于沙河高教园区西北,南边紧挨生命科学园,两校区占地300多亩,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学院学习气氛浓厚,学生上课秩序井然,具有好的学风和校风,刻苦攻读,勇于创新是学院的学风,团结奋斗,奋发向上是学院的校风。编辑本段教学条件中国管理软件学院是在没有国家资金支持的情况下,解决了庞大的办学资金,发展到今天具有独立校园、规模大、设施全、设备好的一所独立的民办大学。
2000年5月校园网网络中心和国家教育主干网实现了光缆接通,2004年3月北校区安装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千兆CISCO网络,并接入CHINANET,使整个校园网信息化程度在高校中遥遥领先。学院有教学楼5幢,学生宿舍楼26幢,职工家属楼4幢,实验楼1幢,综合楼1幢,办公楼1幢,大礼堂2个,400米标准体育运动场1个,400米标准塑胶体育场1个,并拥有12个机房,高档计算机1600多台,语音室3个,安有先进的数字化语音设备,还有现代化的通信实验室、电子实验室、电子网络实验室、艺术设计实验室、网络游戏开发实验室、建筑设计实验室、模拟法庭和多个多媒体教室、5个图书阅览室,整个校园硬件设备完备,充满生动活泼的文化气氛。
该院以更完备的教学条件、更高的教学质量回报中软学子。学院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中国管理软件学院将不断对外开放,深化改革,力争在21世纪中叶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综合性民办大学。
经济学
汉语言文学
文科实验班
中外文化综合班
新闻传播学类
广告学
艺术类
工艺美术
数学类
信息与计算科学
物理学类
化学类
电子信息科学类
材料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机械类
仪器仪表类
能源动力类 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
核工程与核技术
工程物理
热能与动力工程
电气信息类 电子信息工程
微机电系统工程
自动化
计算机软件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工程力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土建类 建筑学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土木工程
给排水工程
水利类 水利水电工程
环境与安全类 环境工程
化学与制药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
交通运输类 车辆工程
航空航天类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工程力学类 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
生物工程类 生物医学工程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 临床医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业工程
工程管理
工商管理类 会计学
工商管理
外国语言文学 英语
日语
生物科学类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2005.9-2006.8 清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访问学者
2004.9—2007.6 郑州大学 物理工程学院 凝聚态物理专业功能陶瓷方向(与清华大
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联合培养) 博士生
2001.9—2004.7 郑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学专业 (保送研究生)
1996.9—2000.7 郑州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本科(第一学位) 2000.7至今:郑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首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参加国家“973”计划项目(5133102-4),国家“863计划”(2008AA06Z1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02090),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Jc2003039),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及多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攻关项目。在《J. Am. Ceram. Soc.》、《J. Mater. Proc. Tech.》、《Key Eng. Mater.》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9 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17 篇,SCI 收录5 篇,EI 收录12篇;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8 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 项,河南省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 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7 项;参编高等学校教材:《无机复合材料》,《陶瓷工艺学》,《玻璃工艺学》和《玻璃制造技术基础》四部。参与建设国家精品课程《陶瓷工艺原理》一门,“材料科学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骨干成员。 现主讲课程《复合材料学》、《固体物理》、《材料力学性能》和《光电子材料》;指导过多名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指导过多个年级的生产实习和认识实习;指导学生的X-Ray 衍射课程试验;指导学生创新试验;指导学生课外科技创作活动;
一直比较注重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工作。积极带动周围的同志和学生积极参与到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活动中。指导学生创办《新材料青年》期刊,强化科学实践,鼓励技术创新,促进信息交流。所指导的学生关莉和邵刚分别获得2006年第三届和2007年第四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由其指导和组建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曾获得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团队特等奖和全国创业计划大赛银奖。
长江大学是有二本专业的,具体可以咨询长江大学招生办老师。
长江大学介绍:
长江大学有三个校区,本部的东西校区位于湖北荆州,每次提起荆州,小编总会不由自主想起刘备。
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长江大学学科门类算是比较全的,而且还是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的。因为是由原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所以文理科都还不错。学校的学风也挺好,培养的学生有能力,也有素养,说一句国家民族的脊梁也不为过。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2009年的“感动中国”, 当时人物特别奖就颁发给了长江大学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等勇救落水儿童的大学生群体。长江大学春游的40个学生组成人梯,救上来2个落水的小孩。长江大学还有一个很了不起的事,就是还出过两个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铁冠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邓运华,很多211大学,比如海南大学都没有院士校友呢。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是清华大学和深圳市合作创建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直属清华大学,为清华大学唯一的异地办学机构,是清华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知识经济时代,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和职业化的发展要求,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凭借优良的办学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为己任,面向社会搭建了一个学校与社会紧密结合的崭新平台----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培训学院。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培训学院在承继清华大学“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学风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的基础上,努力倡导“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追求卓越的敬业精神、奉献诚信的团队精神和行胜于言的务实精神”,以建设国际性、创业型、复合式的教育培训平台为发展目标,服务社会,服务学员。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培训学院依托研究生院五大学部在电子信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新材料、环境工程、先进制造、能源与电工新技术、物流、传媒、管理等学科上的教学与科研优势,开设了工商管理、媒体经营管理、技术管理、物业管理、金融财务、电子政务、物流仿真、清洁生产、网络技术、艺术设计、商务英语等十多个项目的高层次优质培训。全部课程均由清华大学本部教师及相关领域资深专家执教,严谨办学、规范管理,严格维护清华大学的办学声誉。
参加培训的学员不仅可以系统学习专业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分享实践经验,而且还可以通过培训学院举办的学术论坛、户外拓展、学员联谊等第二课堂的系列活动与大师级人物亲密接触,与各行各业的学友亲切交流,有效搭建新的人际资源平台,全面启动事业发展所需的公共关系、专家及客户资源。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坐落在风光秀丽的塘朗山下,西丽湖畔;大沙河清水碧波,在校园里缓缓穿流;近春园的荷塘月色再现于清华新校园。
在占地20万平米的校区内,建筑面积约10万平米的教学楼、办公楼、学科楼、学生宿舍楼、活动中心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按国际一流标准建设的网络智能教室、音视教室、双向远程教室、直播室、模拟法庭、多功能报告厅及公寓、餐厅、图书馆、体育运动场等,可为3000名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成立于2001年,座落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大学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是清华大学和深圳市合作创建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直属清华大学,为清华大学唯一的异地办学机构,是清华大学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01年办学以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已累计招收全日制研究生5300余人,向社会输送了2800余名毕业生。目前有在校生2000余人(其中博士生近300人),未来将逐步达到3000余名全日制在校研究生的培养规模。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教师队伍以专职教师为主,双基地教师、博士后和兼职教师为辅。目前,有专职教师120余人,博士后40余人,双基地教师100余人,兼职教师30余人。
郑健超院士、姚新生院士、袁隆平院士、孔祥复院士、辛世文院士、李立浧院士、钱易院士、卢强院士、朱静院士、陈肇元院士、陈立泉院士、李龙土院士、范维澄院士、赫吉明院士、苏纪兰院士都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担任双聘教授或双基地教师。 同一学校,同一品牌,秉承同一文化传统,创业创新,南国谱新篇。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以全日制研究生培养为根本任务,以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突出“国际性、创业型、复合式”的育人特色。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立足深圳,根系清华,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依托学校综合优势,发挥“高原”效应;结合深圳区域特色,打造“尖峰”效应;注重交叉综合创新,突出“拳头”效应,是清华大学与深圳市合作创建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前沿科学的研究基地、服务社会的辐射基地和先进文化的孕育基地。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将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原创性科学研究、高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努力为深圳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清华大学探索异地办学经验、为深圳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目前,深圳研究生院设生命与健康、能源与环境、信息科学与技术、物流与交通、先进制造、社会科学与管理、海洋科学与技术七大学部,依托校本部的综合优势,瞄准深圳市产业特点和产业优化升级需求,着力发展信息、先进制造、网络与媒体技术、环境、材料、新能源、物流、海洋等学科,培养高端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清华大学海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港澳研究中心、清华大学CMI医院管理研究院也落户深圳研究生院。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招生专业主要为: 硕士:土木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管理科学与工程 、电气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控制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物理学 、化学 、生物学 、海洋科学 、应用经济学 、工商管理 、哲学 、教育学 、艺术学 、生物医学工程等。
博士:环境科学与工程 。
北航在读的大四学生,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话,算是典型的工科专业了,由于专业的普适性和专业性,基本上所有的工科院校都会有这个专业的。
电子信息类专业大概就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两类专业。看国内优秀的电子信息类院校,基本上就是参考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
首先是很多人都说过的两电一邮,包括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这几所学校基本上是在这个专业的top级别的学校,其中电子科技大学处在天府之国成都,是985院校,西电在西安,是211院校,而北邮则是在帝都北京,211院校,这几个院校所在的地理位置都处在一线或者新一线的城市,在这个专业内,这几个学校的校友资源可以说是相当发达的。
除去两电一邮,有一些排名较高的985、211高校在电子信息类专业也有很强的实力,比如说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传统的工科强校,我的母校北航自然也是电子信息强校,北航的2系是电子信息学院,算是北航录取分数最高的几个专业之一了。
还有一些学校虽然名气不如上面的985、211院校,但是就电子信息类专业来说实力也很不错,录取分数线也不会很高。其中杭电算是比较出彩的,杭电的全名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要知道另外两所以电子命名的高校就是两电一邮里面的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虽说杭电名气不足,但是专业实力也不容忽视,有很多考研学子的目标就是杭电呢。
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1年,是由国家科技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威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办的全国三个火炬高新区之一。
区内海岸线长46.5公里,有海滨林场和天然海水浴场,自然环境优美,风光绮丽。现已形成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高新技术产业,有各类企业3000家,从业人员10万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是“国家先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ISO14000国家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计算机外设产品产业园”和“火炬计划先进管理单位”。
气候特点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春冷、秋温,年温差较小。
全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上的时间超过290天。年平均气温12.1℃,月平均最高气温24.6℃,最低气温-1.5℃。
投资环境 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北与辽东半岛相对,西与烟台接壤。自然环境优美,有绵延二十多公里的沿海防护林带和万亩林场,空气清新,拥有国际海水浴场等四个天然海水浴场,水清滩缓、沙质柔细,是旅游、避暑、疗养的好地方,也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理想之地;区内水、电、路、暖、通讯等设施完善,绿化覆盖率达到41.9%;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51吨标煤/万元,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0.25吨标煤/万元。
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各类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完备,内部管理体制健全,建立了电子政务系统,设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坚持“只要你来干,手续我来办”的服务宗旨,强化“企业创造财富,政府营造环境”和“院内的事企业干,院外的事政府办”的理念,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在国家级高新区中,率先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被国家环保总局和科技部认定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
为了拓展高新区的发展空间,2003年威海市政府将初村镇从成建制中划归高新区,建设科技新城。五年来,高新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加快人才、资金、技术聚集,打造优势产业密集区。
截止到目前,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亿多元,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项目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已有13个项目入驻。 高新技术产业 以三星数码打印机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以威高集团为代表的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以华东数控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光机电一体化、以拓展纤维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新材料等四大优势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拥有三星、威高集团、光威集团、金猴集团、华东数控、北洋集团、新北洋集团、双丰电子、卡尔电气、三盾焊材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拥有威高股份、华东数控2家上市公司。
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的60%;高新技术产品占全市的67%。区内现有中国名牌5个;省名牌20个;驰名商标2个,省级著名商标10个。
科技创新 全区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7000多人、硕士800多人、博士150多人。20多位院士在区内企业从事研发工作。
先后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区内80%以上的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各类研发机构80多家,其中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1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1家。
“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拥有量占全市的35%,专利拥有量占全市的30%。孵化器面积达17万平方米,创业中心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创业中心。
并引进清华大学科技园参与共建威海火炬创新创业基地。与韩国庆北大学共同创办了“威海-庆北大学中韩科技企业创业中心”。
截至目前,孵化器入驻企业近300家,有30家达到毕业标准,20家在区内征地建厂或购置厂房实行产业化生产。设立了种子基金,合作成立了威海创新投资公司,引进了天衡担保公司,缓解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007年,全区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7%。同时,加强了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各类企业提供全方位、宽领域、多功能的科技创新服务。
全区累计实施火炬、星火和科研计划项目近500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5项。 对外开放 累计批准进区外资项目605项,合同外资额17.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6亿美元。
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61.8亿美元,其中出口111亿美元,年均递增42%,与10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先后引进三星、伊藤忠、三菱等多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的70%。
被国家科技部和外经贸部认定为全国首批16个“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之一。 商贸旅游 区内商贸设施完善,生产、生活条件良好。
拥有金海湾酒店、海悦建国饭店两家五星级饭店和十余家星级酒店,利群商场、威韩商贸城、家家悦超市连锁店、大屋建材商场、海悦国际购物中心、自由东方等数十家商贸企业。火炬东方、联桥大厦、金城大厦、翠竹园、昌鸿广场、旅游开发大厦、国际海景城假日酒店等商业项目正在建设。
“威海西部商务区”的建设框架逐步拉开。国际海水浴场、金海滩、赛特游泳馆、小石岛钓鱼公园、北。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基础知识面宽、应用领域广泛的综合性专业。在学院多学科交叉背景下,培养基础深厚、专业面宽,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的综合型人才。
每个院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考试科目都是不一样的,这里以为电子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为例:
电子科技大学080900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研究方向:
01太赫兹科学与技术02毫米波电子学与技术03微波电子学与技术04生物医学电磁学及成像05纳米电子学06射频、微波电路与系统
07微细加工与MEMS技术08信息材料与元器件09电子薄膜集成器件技术10LTCC技术11磁性材料与元器件12电能源技术13印制电子技术
初试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13电磁场与电磁波或818固体物理
清华大学080900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包括电子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两项内容,学习内容涉及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三大知识板块,其培养方向有些院校涉及三个方向,如无线通讯、图像传输与处理、信息电子技术等,有的院校则涵盖两个专业方向,如通信与电子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训练,系统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熟悉现代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能适应电子信息科学飞速发展,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适应能力,能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科学及电子信息产业等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理论和技术人才。
本次创业大赛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主,面向全球专业排名前100院校、全球500强企业的高端人才,力争吸引优秀的人才和团队到武汉开发区创新创业。来自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近50个团队中的15个优胜团队参加了本次大赛。
7月26日,首届RoboCom国际高端人才创业大赛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全球15只顶尖团队前来路演,为该开发区“机器人之都”建设带来前沿技术及创新创业项目。
本次RoboCom全锦赛系列活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中国电子学会、RoboCom国际公开赛组委会,与武汉开发区共同携手举办的机器人赛事活动,在张建伟院士和王复明院士的带领下,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专家支持下,围绕广大学生群体的机器人比赛、国际高端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动和产业聚集等领域。通过规模性赛事活动,大赛正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的科教综合交流服务平台。
据RoboCom国际公开赛组委会秘书长彭保林介绍,RoboCom全锦赛是世界机器人大赛的组成部分,由RoboCom国际公开赛组委会组织实施,紧密结合武汉开发区产业发展需要,基于“以赛引才,以赛促研,以赛兴业”的思路,赛事组委会同时启动了“首届RoboCom国际高端人才创业大赛”。
最终,来自美国迈克比利研发中心的赵翔获得“最佳成果奖”。他毕业于加拿大约克大学,带来的是“车联网及智能汽车主动安全系统”,该项目利用了大量人工智能、人体生理特征分析、遥感探测系统,可智能调整汽车行驶状态,降低人为不安全因素对行车的影响。张腾飞、桂仲成、吴志铭、王阳、顾毅风、邱磊等参赛选手分获一、二、三等奖。
来源:凤凰网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2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