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4年4月,该校设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安徽省口腔医院)、卫生管理学院、生命科学院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公共基础学院、研究生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临床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临床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巢湖临床学院(附属巢湖医院)、第四临床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系、医学影像系、麻醉学系、医学心理学系、医学美容系等直属教学机构。
该校拥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第四附属医院、附属巢湖医院、附属口腔医院——安徽省口腔医院),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附属省立医院、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附属合肥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附属安庆医院——安庆市立医院、附属六安医院——六安市人民医院、附属宿州医院——宿州市立医院),与合肥市共建附属阜阳医院 。 截至2014年4月,该校共有在职教职工3733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88.72%,博士生导师178人,硕士生导师1356人。
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骨干教师,卫生部、人事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首批青年拔尖人才,“百人计划”,“皖江学者”特聘教授,高校领军人才等30人次。有16人次在国际学术组织和SCI源期刊任职,6人次担任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
3人担任国家级专科学会主委,1人在亚洲学术组织担任主席,9人入选教育部高校医药学科指导委员会专家。10多人获得全国、全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光荣称号。
有1个高校高端人才引进团队,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安徽省科技创新团队,3个安徽省“115”科技产业创新团队。1名教授入选“万人计划”第一批教学名师 。
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皮肤病遗传学创新团队安徽省科技创新团队:中药抗炎免疫药理学科技创新团队、皮肤病的遗传学研究团队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技术应用与开发创新团队、抗炎免疫药物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创新团队、造血干细胞移植创新团队 截至2014年4月,该校拥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共26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拥有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7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建立了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皮肤病与性病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中药药理学、中医肿瘤病学为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有1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9个省级重点学科,42个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 。在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中,该校临床医学学科排名全球前1%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药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临床医学、药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26个)免疫学、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个)心理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中药学、护理学专业学位点(6个)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省级重点学科(19个)药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口腔临床医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中药学、老年医学、内科学(消化系病、传染病、血液病)、神经病学、外科学(泌尿外、骨外、普外)、妇产科学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2个)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泌尿外科、皮肤科、急诊科、麻醉科、病理科等 质量工程 截至2014年4月,该校设有临床医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口腔医学、预防医学、生物技术、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药学、中药学、医事法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临床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等24个本科专业。跻身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工程”,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承担高校。
《流行病学》、《临床药理学》是国家级精品课程,预防医学、药学、临床医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药理学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启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3个项目跻身国家级试点。
1门课程入选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
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面向农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药学、临床医学省级特色专业:生物技术、口腔医学、护理学、。
一、安徽医科大学是一本。
安徽医科大学于2009年升为一本,需要说明的是安徽医科大学虽是一本,但既有一本的专业也有二本的专业。二、简介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为安徽省属重点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成为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第一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学校前身是1926年5月创办于上海的私立东南医学院。1949年底响应中共中央华东局"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的号召,内迁安徽省,成为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
1952年改名为安徽医学院。1996年6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
截至2014年6月,该校设有22个直属教学机构,5所直属附属医院,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共有在职教职工3733人,在校生共18700余人,其中研究生3160余人,留学生250余人 。
AMU团队概括:AMU创业组成立于2012年,是一支年轻,有活力,有智慧的大学生激情创业团队。
团队成立初始目的在于参加由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青团安徽省委联合举办“昆山花桥杯”第七届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由此,以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的张许同学为代表的4位同学于2012年在安徽医科大学大学临床医学院正式成立了AMU创业组。
经过后期的发展,AMU创业组已成功转型为青年创业组织,目前拥有合肥,巢湖两大分组,在积极的为广大在校大学生服务,同时自身也在积极发展成为更多大学生彰显自我风采,播撒创业种子的新起团队!AMU团队特色:AMU创业组作为新型大学生创业组织,是按照80%的职场管理制度进行领导建设的,具有绝对的新颖性。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及社会意识,具有合理的目的性。
努力实现社会市场与校园市场的部分结合,具有其他学生组织不具备的执行能力。制度化结合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更加适合在校大学生的发展,明确的发展方向,将引导更多的学生走向人生的成功。
国创指国家级创新创业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校创指相似的 比如校级,研究经费支持较少,对现有的办学条件和环境,根据规划进行重新整合
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类的交流等工作。
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计划书、开展研究、模拟运行、参加实践、撰写报告等工作。
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62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