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重磅出台“五项科技新政”,涉及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创新创业载体认定和管理、对创新创业载体的奖励扶持、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奖励、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奖励等五大方面。
在奖励标准上,新政一改过去简单地凭借文件或证书为条件,更加强调实施绩效。 新政中,对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力度最高奖励达500万元,明确科技计划具体分为重大科技计划和一般科技计划,并符合国家产业、科技政策和高新区(新市区)重点发展方向的产业。
新政明确细化各类创新创业载体的认定及管理,新出台了全疆首个覆盖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全孵化链条的认定及管理办法,从发展方向、运营机制、入孵企业(团队)条件和数量、创新创业服务功能等方面明确了申请认定各类主要创新创业载体的具体条件和认定备案程序。 新政多方面扶持鼓励建设运营创新创业载体,其中,建设扶持“红包”最高奖励300万元,创新创业载体绩效“红包”最高可奖励100万元,资质“红包”最高奖励达150万元。
新政重奖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单位创新平台、各类质量奖等九大方面,新增了科技成果转化奖励。 出台五项科技新政后,该区又出台了乌鲁木齐第一个《关于大力扶持科技型企业发展促进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旨在进一步优化全区科技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15条《若干意见》涉及科技金融、创新创业服务环境、产学研合作机制体制等,这些都是科技企业发展壮大关键所在。
一是增加国内市场需求来促进经济稳定发展,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激发国内市场需求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二是通过国际市场需求要求增高,对产品本身的质量、技术含量和使用效能要求增加,对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的需求增加,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创造出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和新的服务,从而稳定和增加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及份额。
三是国内市场需求有待进一步开发,经济发展环境“硬约束”进一步加强,必须走集约发展、高科技含量发展、高附加值发展的道路;四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全面深入推进,就必然要要通过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来支撑和促动体制和机制改革。
重大意义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进入发展新阶段,我国在国际上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
与低成本优势相比,技术创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值高等突出特点,由此建立的创新优势持续时间长、竞争力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可以为我国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科技创新具有乘数效应,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可以通过科技的渗透作用放大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长远意义。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可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变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又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抓住重点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
当前,应抓住以下重点着力推进。 细化战略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一般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超过2%,技术对外依存度低于20%。
目前,应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建立完成目标的组织架构和任务体系,让各部门、各层面、各单位按照明确的目标任务推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很多产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消耗大、利润低,受制于人。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要瞄准国际创新趋势、特点进行自主创新,使我国的自主创新站在国际技术发展前沿;二是要将优势资源整合聚集到战略目标上,力求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三是进行多种模式的创新,既可以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创新,也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集成创新,还应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首先,进一步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让企业成为技术需求选择、技术项目确定的主体,成为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主体。其次,高校、研发机构、中介机构以及政府、金融机构等应与企业一起构建分工协作、有机结合的创新链,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协同创新体系。
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立科技创新资源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建立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让市场充分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政府充分发挥引导、调控、支持等作用;建立科技创新的协同机制,以解决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封闭低效、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建立科学的创新评价机制,使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形成合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需要各级各部门各方面协同配合、形成合力。 国家相关部门发挥推动和保障作用。
应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任务。科技创新主管部门统一协调,财政、发展改革、工信、税务等部门加强协作,促进跨部门、跨行业、跨专业、跨领域的联合创新和协同创新。
同时,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的乘数效应,进一步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特别是通过政府支持带动民间科技创新投入的大幅提高。 各地区加强分工与协作。
各地区应充分发挥优势,细化国家创新战略目标任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找准位置、承担责任。以本地科技需求为导向组织自主创新,引领与支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有条件的地区应加快建成创新型地区。 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承担起创新主体的重任。
企业应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特别是推进技术的孵化、转化和产业化。大学、科研机构应把握技术发展趋势,超前进行技术研发。
中介组织应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技术转移与产业化。 您可能感兴趣的课程:《平衡计分卡与企业战略》 ADI公司在1987年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推出了第一张“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逐渐延伸至企业的战略管理中来,帮助传递公司的战略。
平衡计分卡是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 高顿的《企业战略与平衡计分卡》课程为学员将平衡计分卡的理念带入企业的战略管理,熟练掌握平衡计分卡的使用方法,运用平衡计分卡进行企业战略绩效管理,最终落实企业战略目标,形成强有力的战略循环系统。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5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