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要加强各项服务措施的衔接配合,建立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就业见习、创业服务等服务项目有机结合机制。
建立 职业指导人员服务基层机制,每一名职业指导人员每年要为一定数量 特定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每一位长期失业者、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 岗位安置人员等服务对象都要确定专门的职业指导人员,建立长期固 定联系,提供针对性服务。 完善招聘会组织形式,根据当地人力资源 结构特点,组织更多专业化、小型化的定向或专场招聘会。
推进就业 服务区域协作,发挥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重点地 区公共就业服务共建共享,在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标准等方面 实现一体化,促进人力资源在区域间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探索推进 公共就业服务项目化,将有相同服务需求的劳动者组织到相关服务项 目中,运用专业化服务技术和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充分运用就 业创业服务补贴政策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机制,扩大服务供给, 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
一、优化工作环境 创新工作机制各级党委的重视是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
各级党委要把包括妇联的基层组织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把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统一规划,纳入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监察评估考核体系。
形成 “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妇联牵头,各方参与”的良好格局。妇联应进一步加强了机制创新。
建立妇女代表联系制、项目化运作机制、农村妇代会直选制和城市社区妇联组织直选制、分级管理评估机制以及妇联基层组织与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协调机制等,从组织上保证妇联基层组织切实履行“联系妇女、宣传妇女、代表妇女、服务妇女”的职责,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的桥梁纽带用。二、巩固基础阵地 创新组建模式。
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妇联不仅仅是将传统的居委会妇代会改建为社区妇联,更要将社区居住妇女和驻区单位妇女中有影响、有号召力、热心妇女工作的优秀妇女吸纳到组织中来,再依靠她们去团结凝聚街道社区广大妇女群众,促进了资源共享,共驻共建,服务社区。根据市场经济体制下妇女社会阶层、群体流动、就业格局等新的变化,妇联应当因地制宜,培育发展跨单位、跨行业、属地化、非行政化的基层妇女组织,创新组建模式。
组织形式灵活,既有协会、研究会、学会、联谊会、俱乐部、沙龙,也有文体团队、工作站、研究中心、培训中心、妇女学校等。既有按照行政区划层次建立的地方各级妇女组织,也有大批活跃在城市和农村社区的基层妇女团体。
组织功能多样,既有农村妇女种养殖协会、农村女能人协会等农村妇女经济合作组织和女性人才促进会、女大学生成才研究会、妇女研究会等研究型组织,还有时尚女性俱乐部、文体团队沙龙等联谊型组织和妇女发展指导中心、法律援助站、志愿者组织等服务型组织,以及妇女学校、家长学校、女子技能培训中心等教育型组织。这些妇女组织联系对象广泛,基本上覆盖各行业、各界别妇女,特别是把传统妇联组织难以覆盖到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女性,以及没有单位管理的妇女组织了起来,带领妇女发展,成为发挥妇联作用的前沿阵地。
三、加强能力建设 创新工作载体队伍建设是基层组织建设的核心,能力建设是队伍建设的根本。我们应当从基层女农民技术员、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女性、驻村女大学生、下岗女工以及退休女领导干部中充实了大批优秀女性到基层妇联领导岗位;通过对妇联基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和直接选举,加强班子建设。
载体的创新是激发组织活力的重要途径,是能力建设水平的集中体现。妇联基层组织应当因地制宜,不断增强组织影响力、凝聚力和活力。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完善创新组织形式、工作方式、工作内容,进一步履行组织职能、强化组织功能,提高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任务依然艰巨,调整巩固、创新发展依然是今后我们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
区妇联以“五个以”为抓手,架起党和政府与妇女群众联系桥梁,激发妇女群众发挥“半边天”作用,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贡献。2015年,区妇联被评为“辽宁省妇联系统先进集体”,是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妇联组织。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意见、全国妇联十一大精神,密切结合我区实际,确定了“五个以”工作思路和工作任务,即以服务强基础,推进妇联各级组织建设;以帮扶暖人心,改善贫困妇女儿童生活;以创业求发展,鼓励妇女“巾帼建功”;以行动树文明,充实妇女儿童精神食粮;以维权促和谐,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水平。
围绕工作任务和目标,区妇联积极加强服务型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全区40个“妇女之家”的作用。先后组织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希望之星”帮扶、助学,并从加强救助体系建设入手,以爱心捐助、帮扶创业、法律援助、亲情陪伴为载体,广泛结成帮扶对子。目前,全区共结成帮扶对子138对,建立10个单亲贫困母亲互助组。曙光镇祥生种猪合作社互助组被评为市妇联示范互助组。
区妇联把“以创业求发展,鼓励妇女‘巾帼建功’”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积极开展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加强贷款政策宣传的覆盖面。全年共发放贷款210万元。同时,启动“春风行动”,通过用工推介等形式为失业妇女提供就业培训、就业咨询、就业信息等服务。
区妇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依托“妇女之家”,以“寻找宏伟好家风,传递宏伟正能量”为主题,共征集“幸福家庭随手拍”作品305件,“家书寄亲情”作品150件。开设家庭教育大讲堂30场,受教育人数达5000余人次。举办女性素质提升讲座5场,听众1000余人。组织开展“小公民道德实践月”系列活动,通过举办“青少年才艺大赛”、“亲子夏令营”等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孩子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区妇联还以维权促和谐,在开展《反家庭暴力法》的同时,围绕“律师进社区”活动,积极与法院、司法局等部门协调沟通,最大程度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全年共接待妇女来访来电100余件,解决率达99%,有效化解了家庭矛盾纠纷。
基层妇联建设是乡镇党委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建带妇建”更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基层妇联职能作用,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服务妇女群众具有重要的深远意义。 镇党委始终坚持把加强基层妇联组织建设作为党建带妇建的重要抓手,并在优化宏观环境,健全组织网络,激发组织活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镇目前已基本形成城乡统筹,纵横交错,条块结合的妇联基层组织网络。我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举措:
第一、想方设法优化妇联工作环境
镇党委始终把妇联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形式、新路径和有机组成部分,精心指导妇联开展工作,想方设法帮助其解决活动经费、人员配备等实际困难,为全镇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第二、多措并举加强妇联组织建设
我镇始终高度重视基层妇女组织建设,不断创新妇联组织的活动方式,我们按照“先建立、后加强、再提高”的总体工作思路,不断夯实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的基础。有效促进全镇妇女事业的全面发展。我们先后选派10名学历较高的优秀年轻女干部充实到基层妇联主任工作岗位上,使全镇妇女干部的年龄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文化层次显著
提高,整体呈现年轻化、知识化、专职化发展趋势。
第三、千方百计丰富基层妇联工作内涵
近年来,我镇妇联在镇党委的关怀帮助下,紧紧围绕全镇各项中心工作,积极争取上级各项政策,精心搭建各种妇女创业平台,全力帮助当地妇女群众增收致富,先后组织实施了妇女维权知识讲座,妇女创业就业培训班,妇女致富信息直通车,申请妇女创业小额贷款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培育了一批敢于创业、勇于创造、善于创新的女性致富带头人,为全镇广大妇女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我镇妇联还先后组织实施了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未成年人思想教育活动,使全镇的妇女儿童工作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巩固。
总之,作为镇党委负责人我认为镇党委就是基层妇联组织的强大支撑和坚实后盾,更是妇联组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的旗帜和方向,所以妇联组织要坚决克服依赖思想和本位主义,更要主动加强与党组织的联系和沟通,主动请示汇报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全镇妇女工作的崭新局面。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9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