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苏省昆山市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
2010年12月至今:担任百润百成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2008年:承担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电子商务交易安全支撑平台)负责人;
2006年: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计算机应用行业特邀高级研究员;
2005年:被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授予“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
2001年2月至今:担任广州市百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1997年-2000年:担任美国电子数据集团(EDS)高级系统工程师;
1992年-1996年:美国Alabama大学副研究员,负责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东南地区生物信息系统;
1988年-1991年:在美国Smithsonian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在美期间曾担任多个大型信息系统的总设计师/首席设计师;国防部血库系统;邮政总局数据仓库项目;司法部J/F签证系统。项目预算达数十亿美元;
1977年-1987年:就读中山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2011年:荣获昆山市“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的荣誉称号;
2006年: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计算机应用行业特邀高级研究员
2005年:荣获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
2005年:荣获广州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4年:荣获广州市黄埔科学技术一等奖(5年唯一奖项);
1995年: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1993年:荣获中山大学科学技术三等奖。
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申报人的人事档案、社保关系或个人所得税缴纳地在广东省。
(二)申报人为企业主要创办者和实际控制人(为企业第一大股东或法人代表),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市场开拓和经营管理能力。 (三)申报人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至少拥有一项主营业务相关的发明专利(或动植物新品种、著作权等),具有特色产品或创新性商业模式,技术水平在行业中处于先进地位。
(四)企业在广东省内注册,依法经营,创办时间为2年以上(2015年8月1日前注册)。 (五)企业依法经营,具有特色产品或创新性商业模式,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和成长性。
创办时间为5年以内的企业,最近一年盈利且主营业务收入不少于500万元,当年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可按60%比例折算纳入主营业务收入数额;创办时间为5年以上的企业,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净利润累计不少于500万元,当年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可按60%比例折算纳入净利润数额。 。
一、申请条件 (一)企业条件在我市登记注册,依法经营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企业,可向当地人力资源分局申请企业自评人才入户自评资格: 1。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
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企业。 3。
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省市创新科研团队、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入选者创办或领办的企业。 4。
经认定的大型骨干企业。 5。
经认定的东莞市成长型中小企业。 6。
在我市注册设立的新型研发机构。 7。
镇街重点发展企业。 第 1 至6 类企业名单由相应主管部门提供给市人力资源局, 第7 类企业名单由各镇街确定。
要求每年1 月上旬前提供和确定。 (二)个人条件 具备自评资格的企业,其员工同时符合以下基本条件和资格条件的,可向所在企业提出企业自评人才入户申请。
(1)基本条件。参评员工须同时符合以下四项基本条件: ①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就业、经商的非本市户籍人员。
②无违反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超生的,必须自作出处理决定之日起满5年,且夫妻双方接受处理完毕;其他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夫妻双方必须接受处理完毕。 ③无参加国家禁止的组织及其活动,无刑事犯罪记录。
④在该企业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满1 年。 (2)资格条件。
参评企业员工符合以上基本条件,在企业从事技术岗位或担任中层以上管理职务,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向所在企业提出企业自评人才入户申请: ①最近24 个月缴纳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累计满1000 元。 ②在该企业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满3 年。
③参加市、镇举办的技能竞赛并获得奖励。 ④在该企业工作期间获得镇街以上表彰奖励。
⑤近5 年由所在企业选派参加国内外培训或在职教育并取得证书。 ⑥企业紧缺技术岗位的员工。
二、组织管理和分工 市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全市企业自评人才入户工作。 各镇街成立企业自评人才入户工作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街人力资源局分局,负责统筹镇街企业自评人才入户工作。
企业成立自评人才入户评审小组,负责自评具体工作。 三、入户地选择 通过企业自评人才入户方式申请入户的,须入户到工作所在地镇街。
申请人有自有房产的(含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名下的自有房产),可申请迁入该自有产权居所;无自有房产,或自有房产与工作所在地镇街不一致的,可申请迁入工作单位集体户、工作单位所在镇街的新型社区或工作所在镇街其他直系亲属的自有产权居所。 四、企业自评人才入户办理程序 (一)企业申请自评人才入户自评资格。
各镇街企业自评人才入户工作小组于每年1 月中旬公布当年符合申请条件的企业名单。企业于每年1月底前向当地镇街企业自评人才入户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镇街人力资源分局)申请自评资格及入户名额。
(二)确定年度企业自评人才入户计划。各镇街企业自评人才入户工作小组根据辖区公共资源状况及企业申请情况,制定年度企业自评人才入户计划、拟定获得自评资格企业名单及名额分配计划,报镇街党委政府审批,于每年3月底前公布,并报市人力资源局备案。
(三)企业制定自评人才入户方案。企业须制定自评方案。
自评方案应结合企业实际,着重从用工需求、岗位特点、工作业绩等方面对员工进行综合评价。各企业应将自评方案在企业内部进行公示,并对企业员工做好申办指引和政策解释工作。
(四)企业自评。 具备自评资格的企业,其员工同时符合申请的基本条件和资格条件的,可向所在企业提出企业自评人才入户申请。
企业应对参评员工进行资格初审,其中基本条件相关证明材料在入户时提交镇街人力资源分局进行审核,资格条件相关证明材料由企业自评人才入户评审小组审核并存档。 企业自评人才入户评审小组根据企业自评方案,对参评员工进行综合评定,确定拟推荐入户人员名单。
企业必须将拟推荐入户名单在企业公告栏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公示期间存在异议的,由企业自评人才入户评审委员负责做出解释和裁定。
(五)发放入户推荐表。 公示无异议的,由该企业发放《东莞市企业自评人才入户推荐表》,加盖企业公章有效,企业自评人才入户推荐名单报当地人力资源分局备案。
企业自评人才入户名额当年有效(以企业核发《东莞市企业自评人才入户推荐表》日期为准)。 (六)申请入户资格。
申请人凭《东莞市企业自评人才入户推荐表》及基本条件相关证明材料于3个月内到当地人力资源分局申请入户资格,逾期不再受理。 申请人应一次性提交所需资料(属本人持有证件证明的收取复印件核验原件,属专为本次申报出具的证明材料收取原件,下同)。
需随迁人员的,应在申请时一并提出。提交审核的基本条件证明材料包括: 1。
申请人本人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和广东省居住证。 2。
计划生育证明(由申请人提交户籍地乡镇(街道)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并经入户地镇街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核)。 3。
参保情况(根据申请人提供的身份证号码,通过与社保部门建立的信息系统接口直接查验申请人在推荐其入户的企业参加社会保险满1 年。
宝安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及团队配套场租补贴的条件有哪些? 1、在宝安区(不含光明新区、龙华新区,下同)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 2、申报单位成立时间不超过5年,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
该企业为国家“千人计划”顶尖人才与创新团队,或国家“千人计划”、“特支计划”专家、广东省领军人才,或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深圳市“孔雀团队”在宝安区创办企业,且该企业已获得宝安区相应配套资助; (2)。该企业已获得宝安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创业资助或成果转化资助。
申报材料的整理以及具体的申报流程,就找中科为集团。中科为集团,为中国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新企业认定、政策融资申请、知识产权服务、审计理账、法律顾问、园区入驻、新三板上市等综合服务。
领军人才的待遇比高端人才的待遇高。其次是高层次人才。
近日,安徽芜湖(楼盘)市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高端人才的认定条件和相关补贴细则出台。今年4月以后,从市外首次引进芜湖企事业单位(不包括驻芜单位)的高层次人才,将享受一系列的政府补贴。
新出台的文件,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分别明确了具体详尽的认定条件规定。经认定的领军人才、高端人才,须在用人单位关键技术岗位、或高级管理岗位工作,签订5年以上的服务期合同。
这两类经认定的人才,以本人或配偶名义在芜湖首次购买自住商品房的,可申请享受购房补贴及契税补助。购房补贴为其总房价的30%,分五年按每年20%拨付到位。领军人才最高每人补贴50万元,高端人才最高每人补贴30万元。契税补贴为其实际缴纳的契税额度。
同时,这两类人才还可申请享受生活补贴,补贴期限为3年。但生活补贴与购房补贴不重复享受。领军人才每人每月补贴5000元-7000元不等;高端人才每人每月补贴2000元-4000元不等。两类人才如携带配偶和未成年子女一同来芜落户,每增加一名,每月增发1500元。
引进人才的单位,也将获得补贴。引进领军人才的,分类补贴60万元-200万元不等;引进高端人才的,分类补贴20万元-50万元不等。
《经济日报》第13版以整版篇幅,全面介绍了东莞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历程、辉煌成就和成功经验,深入阐述了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战略思路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报特全文转载。 营造创新环境 实现跨越发展 ———广东省东莞市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纪实 数字是枯燥的,但它能反映东莞市发展的真实图景。
实力强: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3151亿元,比1978年增长120倍,年均增长18%,是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亿元的13个城市之一;2007年来源于东莞的财政收入540亿元,比1978年增长440余倍,年均增长22.5%。2007年东莞市村组集体净资产超800亿元。
全市32个镇街地方财政可支配收入总额159亿元,平均每个镇4.97亿元,其中超10亿元的镇街3个。28个镇全部进入“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生活富:2007年东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606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84倍、77倍。2007年,东莞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汽车达52辆,位居全国前列。
2000年,东莞率先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并逐年提高农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制造强:东莞生产的运动鞋全国第一,年产约十亿双,全球每十双就有一双产自东莞;中国服装五分之一产自东莞;中国出口的家具五分之一来自东莞;东莞生产的电脑磁头、电脑扫描仪、电脑驱动器、高级交流电容器、微型马达、电脑冰箱、录像磁头等产品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0%—40%,居世界第一。
贡献大:2007年,东莞的国税收入突破400亿元;东莞为全国约500万外来务工人员创造了就业机会,近10年来外来务工人员经东莞邮局汇款金额累计高达1400亿元。 荣誉多:近年来,东莞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最佳魅力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全国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第二名”、“国际花园城市”等多项殊荣。
2007年,东莞市获中国创新型城市、广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秀市、综合竞争力广东省第一、中国城市科学发展综合评价地级及以上大城市第二。 在中国南方,在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广东省东莞市,30年改革开放发展的足迹、20年建市异军突起的成就,让我们从一座城市的变迁感受到了跨越发展的勃勃生机。
位于珠江三角洲东部的东莞市,北接广州,南连深圳,毗邻香港,面积246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71万,2007年暂住人口557.8万。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东莞是广东省惠阳地区的一个生产总值仅为6.11亿元的农业小县。
1985年9月撤县设市,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30年过去,东莞已经实现城乡一体化,把32个镇街紧紧地“化”为一座城市了。
一条大道与一种追求 东莞是一片富有激情的沃土。行走在这片沃土上,满目生机。
车出广深高速公路,人们便会进入“东莞大道”———一条连接东西、贯穿东莞新城区的快速路。这条建于2002年、从当年泥泞小道到一般水泥公路,到如今两旁丛林掩映、中间鲜花绿树相隔、宽达12车道的优质沥青快速大道,亦如它的名字,直观而深刻地表达了东莞的发展,生动地诉说着东莞发展的昨天与今天。
改革开放之初,东莞的路况普遍不好,外企开始到东莞来投资,四五吨的集装箱货车开进来,坑坑洼洼的路要走一天。从1955年到1978年,东莞修了1006公里路,但这些路中只有250公里是符合国家等级公路标准的,所谓等级,也只是简易公路或者四级公路。
从东莞建市的第二年,开始大张旗鼓修路。1994年,东莞的4条主干道和13条连网公路全部全线贯通。
1995年,东莞平均公路密度达到92.9公里/百平方公里,而此时全国平均公路密度是11.6公里/百平方公里。正是这些交通大动脉,让东莞的城市建设上了一层楼,更让东莞的经济开始腾飞。
短短一两年间,这些新路沿线就吸引了超过300亿元的投资。 东莞有个镇叫高埗,当地农民到只隔了一条江的城里去卖菜,要绕道20多公里,有时人还没进城,蔬菜就颠坏了。
1985年,该镇修了全国第一座由农民集资建设的收费大桥,走3公里就进城了。当时交通部派员来东莞调研,东莞人最先提出了“想致富、先修路”的口号。
如今东莞高等级公路通到村,高速公路贯穿多个镇街。到2006年,全市通车里程达3891公里,公路平均密度达157.8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国前列。
伴随高速公路而来的是东莞的高速发展。 如果说“想致富,先修路”表达了东莞人求发展的朴素追求,路通财通展示了东莞发展的行进足迹,那么迈上可持续发展的宽广大道,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便是东莞人新的追求。
一群人与一个公司 富裕而和谐的东莞是人干出来的。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东莞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这是一群实干的人,敢干的人,能干的人。“宏远人”——东莞宏远集团的创业者是他们中的代表。
这些在创业中求发展的农民,他们在东莞开创了许多第一——东莞第一家上市企业,中国第一家民营篮球俱乐部,CBA第一家赢利的俱乐部,中国足坛第一笔转会等等,说起这些,宏远集团公司董事长陈林感慨万千!陈林是东莞篁村人,1983年带领乡亲脱贫致富,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林叔”。
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及磷酸盐回收的高科技环保企业,目前拥有4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国家和广东省多项奖励与技术资金支持。公司开发的“紫外湿式催化氧化技术”可以很好解决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问题,该方向被列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核心技术攻关方向,填补了国内空白。该技术主要应用领域为电子、印染、制药、石化、市政垃圾等行业,其中对电镀和印染行业综合处理有明显效果。公司团队获得“东莞创业领军人才“荣誉,受到东莞市和松山湖高新区领导的一致认可和肯定。
科研方面:公司拥有一支以3名博士为科研技术核心,多名硕士为主的高素质研发团队,还有来自国内知名公司的企业核心管理层和市场销售高管。公司与哈工大、清华、暨大等多个知名高校和研究所建立产学研关系,使公司在学术和技术上始终保持国内领先水平,与国外并肩发展。公司每年将销售收入的20%投入研发,同时积极与高校合作申请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市场应用:道汇环保现拥有高浓度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和废水资源化利用的多项核心技术,并形成在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填埋垃圾渗滤液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丰富的技术储备和研发成果。设备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北京国环设计院、深圳市危险废物处理站、大庆石化、深圳美祥顺电镀园、浙江洋紫荆油墨等多个地区的用户,设备技术先进,攻克了环保行业的重大技术难题,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仅珠三角市场规模就可达数百亿,未来逐步形成覆盖泛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中西部地区的以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产业布局。
企业理念:科技创造环境,创新带动发展
企业定位:公司力争建立在资源环保领域的品牌效应,奠定行业领先地位。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4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