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 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国专家局招商银行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科技日报社陕西省现代科技创业基金会 各省、自治 、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孵芳晟(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广东广泰源资源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道卓投资有限公司 启动“2012(首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于2012年7月5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大赛指导委员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等出席了启动仪式。大赛分为初创企业组、成长企业组和创业团队组,历时6个月,分别在北京、上海、宁波、深圳和成都五个城市进行分赛区比赛,并于年底在北京举行全国总决赛。
总决赛2012年12月,首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北京历时8天,分两个阶段圆满完成。第一阶段比赛,由5位来自创投机构的专家评委从进入总决赛的48个企业和20个团队中选出30个企业和10个团队进入第二阶段的电视决赛。
第二阶段电视决赛由五位创业导师打分以及50位创投和技术评委共同投票确定全国总决赛企业组第1、2、3名和团队组第1、2、3名。 大赛共评出226家优秀企业、20支优秀团队。
意义影响首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取得了圆满成功,共有4411家企业和1557家团队报名参赛,近600名创业投资专家参与评选与投资。经过初赛、复赛、分区决赛,有226家企业和20家团队被评为大赛优秀企业和优秀团队,有68家企业和团队进入全国总决赛.总决赛和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播出,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部分大赛优秀企业获得了招商银行创新创业扶持资金、创投资金和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另有162家企业得到了招商银行的授信,总额度超过17亿元,实际贷款近9亿元。
启动2013年5月24日,由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和全国工商联指导,共青团中央、致公党中央、国家外国专家局支持,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科技日报社和陕西省现代科技创业基金会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闻发布会举行,正式拉开第二届大赛的序幕。大赛组织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王志学以及教育部、财政部、全国工商联、共青团中央、致公党中央和国家外国专家局的相关领导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总决赛2013年11月20-21日,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北京举行。10家初创企业、10家成长企业和10支创业团队在5位创业导师和50位创投机构大众评审的现场打分下,最终决出初创企业组、成长企业组、创业团队组每组第一、二、三名。
意义影响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于2013年5月24日正式启动,历经了地区赛、全国初评、全国半决赛、全国总决赛等多个环节。大赛在全国26个省区市设立了分赛区,并设立了深圳和西安两个综合赛区,共收到10381家企业和2928支团队报名参赛,相比2012年首届大赛,增幅分别达到135%和88%。
各地的大力支持和创业者们的踊跃参赛,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创新创业热潮,弘扬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 大地回春、万物复苏。
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春风,2015年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于4月24日正式启幕。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曹健林、教育部、财政部、全国工商联、共青团中央、致公党中央、国家外国专家局等领导出席了大赛启动会,科技部火炬中心、各省区市科技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创业投资机构、创业服务机构、新闻媒体、创业企业和团队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杨跃承主持。会上,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曹健林做了重要讲话。
他指出,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新浪潮、以及转换经济增长动力、调节经济深层结构、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形势下,大赛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作用和意义。大赛是转变政府职能、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项目评价方式的有益尝试,是整合创新创业资源、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的有效途径,也是弘扬创新创业文化,营造良好创新创业舆论环境的重要机制。
他希望,各部门、各地方、各种支持创新创业的社会力量都能够切实把大赛作为全面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一个重要抓手,办好用好,使大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最后,他号召所有胸怀改变世界梦想的有志之士能够充分利用大赛这个舞台,通过创新来开辟新的发展空间,通过创业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四届大赛将继续加强组织工作,加强对大赛和参赛企业的宣传和服务。第四届大赛第一阶段主要按省区市进行地区赛,评选出来的优秀企业和团队将在第二阶段按照电子信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材料、文化创意7个领域,在7个不同城市进行总决赛。
行业赛。
2016年,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大众创 业、万众创新,创新对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一、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坚 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 新,加强基础研发和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我国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 稳步提高,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亮点纷呈,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 56。2%。
一是创新驱动发展顶层设计初步形成。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胜利 召开,发出了迈向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时代号召。
颁 布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确立了创新驱动发展“三步走” 战略目标,明确了“坚持双轮驱动、构建一个体系、推进六大转变” 战略布局,为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制定实施首个国 家层面综合性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突 出了塑造引领型发展、构筑国家先发优势的要求,体现了科技与经 济、改革与发展的有机结合。
部署面向2030年的科技创新重大项目, 确定15项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启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脑科 学与类脑研究、深海空间站、天地一体化等4个项目试点,为科技 创新指明了新的发力方向。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 费支出1。55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9。
4%,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 2。08%。
累计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488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31个, 国家工程实验室194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276家。 有效专利拥有量达628。
5万件,其中境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10。3万件,首次突 破百万大关,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8件。
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 32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14万亿元,增长16%。
科技创新取 得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成果,“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 空间实验室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 发射升空,世界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建成启用,全球首颗量子科学 实验卫星“墨子号”、首颗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 “悟空号”暗物质探测卫星在轨运行一年,采用自主研发芯片的超 算系统“神威•太湖之光”运算速度居世界首位。 基础前沿加速赶 超,国际科技论文数量稳居世界第二。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持续壮大, 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第一,国际科技论文数量稳居世界第二。组织 实施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人才工程, 一批顶尖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和创 业人才不断涌现。
三是区域创新发展新高地加快形成。北京、上海科技创新中心 建设全面启动,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发展增长极。
8个区域全 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入推进,形成了一批可总结推广的改革发展经验。 印发创新型省份工作指引,新增湖北、广东、福建3个创新型省份 试点。
新设河南郑洛新、辽宁沈大、山东半岛、福建福厦泉、安徽 合芜蚌和重庆6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46家国家高新区营业收 人保持快速增长,在区域创新发展中发挥重要辐射带动作用。深人 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快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 型升级,重点区域创新链、产业链加快融合。
发布推进“一带一路” 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落实双(多)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 和领导人承诺,继续实施内地与港澳、大陆与台湾科技合作项目联 合资助工作,科技创新弁放合作持续深化。四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
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 改革深人推进,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实现常态化运行,新型科技管理体系基本形成6印发实施《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 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赋予科研单位项目预算管理、劳 务费管理使用等六大方面自主权。 出台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 配政策,提出通过稳定提高基本工资、加大绩效工资分配激励力度、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等措施,更好实现知识创造价值,使价值创 造者得到合理回报。
制定实施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完善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所得税改革,更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 出台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 动方案,形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系统制度安排。
普惠性政策进一 步落实,全年新增备案高新技术企业2。5万家,累计达10。
4万家, 减免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1150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减免税 收约760亿元。 二、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社会创新活力充分释放。
将推进“双创”工作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实现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的有力抓手,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 新进人提质增效新阶段。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651。
3万户,增长 11。6%,平均每天新登记4。
5万户。全年新登记企业552。
8万户,增 长24。5%,平均每天登记1。
5万户。一是示范基地建设扎实推进。
出台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 范基地的实施意见,首批28家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全面启动。 各示范基地。
设备管理系统
设备管理可对系统中包含的实训设备提供管理功能。包括设备的增加,修改,查询与检索。统计列表等等。
设备管理同时可提供在线实验设备的无缝接入,通过设备类型与软件模块的一一对应,可通过软件模块的动态添加,实
现设备的动态注入,管理员可设置设备的使用访问权限。
用户管理系统
用户管理实现对平台的使用用户进行帐号信息,角色,以及权限的管理。
帐号信息管理包括对帐号信息的查询、添加、修改、删除和密码重置等功能,角色管理中管理员可以动态添加用户角色
并在权限的管理中规定该角色可以使用平台中的哪些功能,对用户的操作级别进行管控。
创新创业管理
创业创新管理可对就业指导中心的现有资源如场地,设备,人员等进行管理,同时可接受用户对就业指导中心的场地等
资源使用进行申请,审批,注册等功能。
场地管理:对学校或指导中心的活动场地进行查看和管理,包括场地的增加,修改,查询与检索。统计列表等等。
设备中心:设备管理可对系统中包含的实训设备提供查看和管理功能。包括设备的增加,修改,查询与检索。统计列表
等等。
人员管理:人员管理实现对平台的创业人员进行帐号信息,角色,以及权限的查询和管理。
申请功能:对创新实验和创业项目有需求的学生可统一对所需的场地、设备、人员进行申请。
审批功能:对已经申请的场地、设备、人员进行审批。统计列表等等。
注册功能:有创业创新需求的学生和需要发布研发项目、了解创新想法和人才的企业可以进行注册。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创业中心
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是在学院大力支持下创建的大学生参与社会经济实践活动的基地,是为学生开展与专业学习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搭建的平台。我院作为应用性本科高校,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十分重视学生各专业范围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的养成。成立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校期间就能够真正接触和参与实践,就有实际操作,并接受检验的机会,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是在专业教师指导下由相关专业的学生全程操作的经济实体和服务实体,其性质是学校搭台,学生“唱戏”。
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筹备,正式成立于2008年5月。中心的初始成员实体共有四家,分别为:小型超市;艺术、广告设计部;电子服务部和文化传播服务部。9月,又先后成立了外语培训服务部、街舞培训部。中心将继续拓展经营服务范围,以吸引本院更多的同学参与,得到实际锻炼的机会。
中心的主要成员实体简介如下:
艺术、广告设计部
艺术、广告设计部于2008年5月在学院投入大量硬件设备的支持下成立的。广告设计部设备完善、服务业务广泛。从开始的复印、打印、图片处理、平面设计等逐渐发展至高精图片输出、写真、海报、室内设计、文化装饰、高精雕刻等业务。广告设计部虽然工作面积不大,但却印证了中国一句古话“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经过将近半年时间的努力不断发展壮大、成绩突出,得到老师和广大同学的好评。这也说明学院支持开设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是一门非常好的“课程”,让学生真正能够学以致用。参予创业实践是培养专业性、实用性和创新性人才非常好的途径。
经营服务范围:复印、打印、图片处理、平面设计、高精图片输出、写真、海报、室内设计、文化装饰、高精雕刻
小型超市
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的超市,是由学院提供相关的硬件设施和流动资金,本院经济系负责组织和指导,学生独立自主管理经营的小型超市。其目的是通过全程参与经营活动,让我院经济学、营销学专业的同学得到实践和锻炼的机会。经过几个月的发展,销售品种逐渐丰富,超市客流量、销售量稳步提升,超市规模不断壮大,成为有较强竞争力的经营实体。同学在超市的日常管理经营中得到很好的实践和锻炼,为将来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一显身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营服务范围:饮料、食品、日用百货、电子产品和工艺品等。
乘枫电子服务部
乘枫电子服务部是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开办的一家以锻炼学生,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平台为目的的经营实体。是一个集硬件维修、系统优化处理及电脑美容保养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电子服务部门。本部门现有成员都是拥有较为熟练的业务水平和维修能力的学生,能够很好的为广大师生及外来人士进行维修服务。让学生在实践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及技术水平。
经营服务范围:电子数码、小型电器销售,电脑软硬件维修,系统优化及美化,电脑除尘,笔记本美容及保养,U盘制作,电脑及各类数码产品导购及销售
畅享文化传播部
畅享文化传播部是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开办的服务实体。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为音乐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平台。同时也为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培养提高广大同学的艺术素质做出贡献。
本部门现有人员10余人,都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教学经验。配有齐全的声乐设备及培训场地,能够长年对外招生培训并且承接各项演艺活动。
培训服务范围:
器乐类:钢琴,古筝,吉他,竹笛,琵琶,萨克斯,单簧管,长笛等;
声乐类:民族,美声,通俗;
舞蹈类:现代,街舞,芭蕾舞,拉丁舞,民族舞等。
演艺类:承接校内外各种演出活动,也可为企业做文化宣传,演艺,庆祝活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1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