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先生的创业经历:
1.2008年,还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读硕士一年级的张旭豪也认为,只要自己做的东西被市场认可,个体就是有价值的。一天晚上,他和室友一边打游戏一边聊天,突然感到饿了,打电话到餐馆叫外卖,要么打不通,要么不送。
2.创业就这样从不起眼的送外卖服务开始了。张旭豪和康嘉等同学一起,将交大闵行校区附近的餐馆信息搜罗齐备,印成一本“饿了么”的外送广告小册子在校园分发,然后在宿舍接听订餐电话。接到订单后,他们先到餐馆取快餐,再送给顾客。这一模式完全依靠体力维持业务运转,没有太大的扩张余地。唯一的好处是现金流充沛:餐费由他们代收,餐馆一周结一次款。
3.只有互联网能够大规模复制并且边际成本递减。2008年9月,“饿了么”团队开始研发订餐网络平台,张旭豪先通过校园BBS招来软件学院的同学入伙。用了半年左右,他们开发出了首个订餐网络平台。在网址注册上,他们用“ele.me”(“饿了么”的汉语拼音)组成,网站订餐可按需实现个性化功能,比如顾客输入所在地址,平台便自动测算周边饭店的地理信息及外送范围,并给出饭店列表和可选菜单。
4.网络订餐系统初运营时,已有30家加盟店支持,日订单量达500—600单。可那段时间,张旭豪和康嘉却因为过于奔忙劳碌而“后院起火”:先是窃贼光顾宿舍将电脑等财物一掠而空;接着,一位送餐员工在送外卖途中出车祸;随后,又有一辆配送外卖的电动车被偷……
5.五轮融资:目标直指市值千亿美金,饿了么自2008年上线,至今已获得五轮融资:
2011年完成数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为金沙江创投;
2013年1月,B轮融资,投资方为金沙江创投经纬中国,融资规模为数百万美元;
2013年11月,C轮融资,红杉中国领投的2500万美元;
2014年,D轮8000万美金融资,大众点评领投。
2014年12月,E轮融资,融资金额3.5亿美元,投资方为中信产业基金、腾讯、京东、大众点评及红杉资本。
6.张旭豪表示,五轮融资总计金额5亿美元左右,目前主动权仍掌握在饿了么手中,下一步的目标是成为市值一千亿美元的公司,并不排除其IPO的可能。
第二集:创新活力 这五年,从移动支付到共享单车,从“中国制造2025”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从空天领域、海工领域,到芯片等尖端领域,再到参与大科学计划,中国的创新动力源源不竭,中国的创新人才不断涌现。
本集选取的这些创新故事,讲述着中国科技创新,正如何让百姓生活更为便捷,让企业发展更具活力,让国家实力更加强大。“创新”我们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再次焕发出撬动地球的力量。
创新驱动发展,一个创新型的国家,正越来越近。实践证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中国的态度是响亮的。从北京APEC到杭州G20,从达沃斯论坛到厦门金砖会议,更多中国理念、中国方案正在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同。
今日的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拓展资料: 《辉煌中国》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六集电视纪录片。
全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脉络,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全片共六集,分别是《圆梦工程》《创新活力》《协调发展》《绿色家园》《共享小康》《开放中国》。
2017年9月19日至24日每晚8点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 资料参考:百度百科 辉煌中国。
可能是真的,燃油汽车也是根据汽油燃烧膨胀产生动力,空气加热膨胀那也是可以的,这当然不是说光用空气,其他什么都不用,应该还是要借助外力压缩空气和加热空气吧。
可以不用汽油的话当然解决了能源问题!(不是说从此不耗能,而是更少的消耗不可再生能源),如果能这样那也是很不错的。 而且还能解决部分空气污染的问题,也是很好的。
每个新事物出现的时候总是不被人理解,不被支持,因为如果大家都知道都能理解的话那就不是创新、不是新事物啦。 当然这个世界鱼龙混杂,投资的话确实要擦亮双眼,但是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证据的话,不要一上来就各种怀疑和打压。
你不理解的事并不代表就错了! 总之,创新者可敬,忽悠者可耻,不懂就喷可笑。
将炮射方式与多旋翼折叠式骨架相结合的“鲁斯”无人机采用碳纤维增强的羽翼结构、改进型PIR(被动式红外传感器)姿态调整方案、基于PEM 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等新技术,使无人机作战能力大幅度提升;采用多变形/飞行模式设计、分布式智能体系等新技术设计的“智蜂”集群多用途飞行器可以利用多种途径快速发射至目标附近,可满足多重任务的执行……8月27日,首届“空天杯”全国先进飞行器设计大赛决赛在京举行,契合国家“双创”精神,搭建科技创新展示交流平台,以技术“比武”,用创意“过招”。
大赛汇聚了航天航空领域优秀人才,引领飞行器技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催生颠覆性创新技术及其应用,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助推航天事业发展。本次大赛由国防科技工业空天防御创新中心和中国宇航学会联合主办,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承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八部、中国航天科工十院十部、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协办。
大赛的设计主题以在大气层内、临近空间、外太空单域或跨域飞行的智能飞行器及其它新型飞行器为依托,聚焦当前热点技术方向、紧密贴合新时代技术特征,同时积极鼓励跨界合作,各专业交叉融合、协同创新,提供导师式辅导,助力参赛选手实现梦想。经由院士、工业部门资深专家和高校教授组成的专家委员会预赛三轮的严格审查,组委会从来自高校学子、航天爱好者等创作的98份参赛作品中共遴选出15组作品进入决赛。
在决赛环节,15支晋级决赛的队伍以PPT、方案、动画、实物等形式,讲解作品的设计方案、作品原理及创新特点。评委们从设计思路的创新性和技术的融合性、方案设计深度及技术可行性、应用前景、表现形式等方面综合打分,评选出大奖归属。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给予获奖者更好的就业平台,在符合二部招聘条件的基础上,获得本次大赛特等奖的第一、第二作者可获得直通就业的“绿卡”,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团队第一、第二作者可获得面试机会。同时,所有参赛选手均有机会与国内飞行器领域大师级专家零距离接触,深度交流、激发灵感;还可与主办方深度合作,将创意构想落实为国家级创新项目。
在本次大赛的宣讲工作中,大赛宣讲人员足迹累计历经西安、武汉、长沙、南京、天津、北京、哈尔滨、上海、杭州9大城市,走遍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5所高校。宣讲结束后,组委会收到了高校学子们的踊跃投稿,两周内共征集到39家单位的191个作品申报,其中联合申报作品10项,社会上以爱好者身份申报作品8项,包括智能飞行器、新型飞行器等多个方面,涉及大气层内、临近空间、外太空等多个领域,让大赛筹备人员深刻感受到了来自高校的青春力量,同时达到了本次大赛筹备初衷中对于激发民众航天航空热情和创造力,培养航天航空后备人才的期望。
作为我国空天防御装备建设的摇篮,二部自成立以来就肩负着科技强军和航天报国的神圣使命,在新形势下积极响应国家“双创”号召,从创新管理模式、创新人才交流形式等多方位角度,构建创新创业体系,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培养创新能力。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主任郭大勇表示,在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化时代即将到来,智能科技将引领军事技术领域实现群体式突破。
二部举办本次大赛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播航天精神与文化,汇聚青年学子的创新力量,引领航天飞行器技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催生颠覆性创新技术及其应用,加速我国智能飞行器实现技术能力跃升,这在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民生领域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加油,会越来越好的。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研究院始终秉承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宗旨,以敬业诚信,创新超越为精神动力,大力开拓军品、民品两个市场,朝着建设国际先进、和谐创新的高科技产业集团奋勇迈进!中航工业空空导弹研究院是国家唯一专业从事空空导弹、发射装置、地面检测设备、机载光电侦察设备及其派生产品设计、开发及批量生产的研究发展基地。
经过三次创业、四十多年的发展,导弹院已能够研制生产三种制导体制、四种弹径系列、服务四大兵种的产品,成长为拥有近30亿固定资产、5600余名干部职工的科研生产一体化的高科技集团。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0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