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2、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3、心至苦,事至盛也。
4、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5、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6、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7、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8、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9、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0、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11、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2、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13、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14、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15、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6、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17、禁大言以务实。
18、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19、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20、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21、智慧愈苦而愈明。
22、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23、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24、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25、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26、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27、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28、无好小利。
29、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30、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31、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32、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33、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34、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35、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36、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37、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38、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39、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40、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41、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42、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43、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44、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45、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曾国藩患在略识世态而又怀一肚皮不合适宜,既不能硬,又不能软,所以到处寡合。
曾国藩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曾国藩归去来兮,夜月楼台花萼影;得不得也,楚天风雨鹧鸪声。
曾国藩人才何常?褒之则如甘雨之兴苗,贬之则如严霜之凋物。曾国藩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曾国藩小人其心,君子其饰,名是而实非,其天下之大害乎。曾国藩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曾国藩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曾国藩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曾国藩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曾国藩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曾国藩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曾国藩圣贤成大事者,皆从战战兢兢之心来。曾国藩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曾国藩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曾国藩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
曾国藩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曾国藩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曾国藩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曾国藩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
曾国藩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类。曾国藩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曾国藩人生莫惧少年贫。曾国藩好谈己长只是浅。
曾国藩。
曾国藩说过的名言: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勿过多怜悯。
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心至苦,事至盛也。
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禁大言以务实。
曾国藩的座右铭: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
曾国藩是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乍得勿与,乍失勿取,乍怒勿责,乍喜勿诺。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
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
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
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甘苦自得。
◎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
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轩冕而敬,伪也。
匿就而爱,私也。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 一念之善,吉神随之。
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 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 无为名尸,勘破幻妄也。
无为谋府,无思也。无为事任,无为也。
无为知主,地知也。然须定得性了,方行得四者,不然实行不去。
庄子曰:“吾以无为为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大颠曰:“众人而不思不为,则天下之理几乎息矣。”
应事接物只是一个情字为累,若无情则无累矣在,故曰圣人无情。 ○ 君子贵通天下之志,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
○ 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
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
○ 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 ○ 凡处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稳,一任间言语。
○ 伤化毁俗者,虽亲虽贵,必疏而远之。清公贞修者,虽微虽践,必亲而近之。
○ 善人固可亲,未能知,不可急合。恶人固可疏,未能远,不可急去。
○ 小人如虎狼蛇蝎,殆又甚焉。虎狼之威,蛇蝎之状,皆知其足以害己,深避而预防之。
小人则心如虎狼,其貌驺虞,念如蛇蝎,其言鸾和,人不知其将害己而狎之,鲜弗及矣。 ○ 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称人一恶,我有一恶,又何毁焉? ○ 闻人之善而掩覆之,或文致以诬其心。
闻人之过而播扬之,或枝叶以多其罪,此皆得罪于鬼神者也,吾党戒之。 ○ 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
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此是长厚心,盛德事。
学者熟思,自有滋味。 作者: 141.151.12.* 2006-8-16 07:58 回复此发言 -------------------------------------------------------------------------------- 7 曾国藩修身处世语录 ○ 古人爱人之意多,今人恶人之意多。
爱人,故人易于改过,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益易行。恶人,故人甘于自弃,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 将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过。若以古人至诚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鱼下也。
○ 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 君子称人之善而非誉也,折人之过而非毁也,毁其劝善而改过也。小人不然,善则忌之,过则扬之。
○ 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 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 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 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 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
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 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
只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 ○ 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
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奈何自处于小人。 ○ 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 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 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
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 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 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f?kz=278513840 引用 曾国藩语录 引用 狂拽今生 的 曾国藩语录 择友乃人生每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贤否,不可不慎也。
(选择朋友是人生最关键的一件事情。一个人一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跟他所结交的朋友是否才华出众、品性优良紧密相关,因此,选择朋友这件事情我们不能不慎重啊!) 人之所资,须自挣而勿待人予。
成大事者须善用时机,借梯而上。 (人生的资本,不能靠别人送来,只能靠自己挣来。
大丈夫成事必须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关键时刻要借样而上。) 予人一分面子,人必予两分面子。
伤人一分面子,人必损十分面子。为人处世,面子不可不慎。
(给他人一分脸面,他人必给你两分脸面;伤他人一分脸面,他人必伤你十分脸面。为人处世,脸面问题不可不慎。)
留一分余地,可回转自如,不留余地,则易失之于刚,错而无救。 (凡事留一分余地,则可周旋回转,灵活自如;凡事不留余地,则容易失之于刚硬,一旦做错则无可补救。)
概天下无无瑕之才、无隙之交。大过改之,微瑕涵之,则可。
(大抵天下没有完全无缺的人才,也没有完全无缝隙的交情。只要能将大的缺点改正,小的缺点包涵,也就可以了。)
尝自虑执德不宏,量既隘而不足以采天下之善,矿不敢执一律求之。虽偏长薄善,敬其有裨于吾,示尝不博取焉以自资益;其有以谠言急论陈于前者,既不必有当于吾,未尝不深感其意,以为彼之所以爱我者,异于众人泛然相遇情也。
(我曾经思虑自己心胸不够宽宏、器量狭小的话就不能博取天下的美德,因此不敢登一个标准来强求他人。
◎ 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 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 好谈己长只是浅。
◎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 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 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
◎ 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 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 人伦明,则礼乐兴。
◎ 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 到老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
◎ 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 人之所学,不可为人所容,为人所容则下矣。
◎ 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
◎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 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 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
◎ 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 富贵家宜劝他宽,聪明人宜劝他厚。
◎ 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 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 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 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
◎ 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 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 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
◎ 有恻隐之心者,必有羞恶。
◎ 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
◎ 举世惟一真字难得。
◎ 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 人之精神不可无所寄。
◎ 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⒈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⒉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⒊天下第一好事,莫如诱人为善。圣贤所以为圣贤,只是欲引天下后世之人皆入于善。
⒋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⒌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⒍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⒎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⒏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主题
曾国藩
君子之道,以2113知命为5261第一要务。
曾国藩
天可补,海可填4102,南山可移,日1653月既往,不可复追。
曾国藩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曾国藩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
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曾国藩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曾国藩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
曾国藩
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曾国藩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6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