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切皆为虚幻。
二:不可说。
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二、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三、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去管别人。
五、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六、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七、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八、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九、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十、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十一、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十二、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十三、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十四、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十五、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
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十六、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十七、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十八、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十九、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二十、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二一、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二二、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
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二三、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二四、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二五、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二六、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二七、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二八、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二九、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三十、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三一、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三二、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三三、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三四、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三五、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三六、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三七、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三八、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三九、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四十、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
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四一、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四二、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
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四三、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四四、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四五、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
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四六、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四七、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四八、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四九、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五十、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五一、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五二、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五三、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五四、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五五、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五六、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五七、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五八、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五九、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
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六十、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佛教在‘否定’人生的一切之后,使人不再盲目地贪恋、追求,如此才能‘积极’地为人群服务,再度地‘肯定’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佛教说人的身体是‘空的’,‘假的’,目的在劝人不要‘处处为我’,而要‘我为人人’,因为‘我’既然是‘空的’、‘假的’,那么功名利禄要来何用?
佛教又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那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劝人要‘少欲知足’,并没有要人逃避责任。佛教要人‘铁肩担道义’,不能做独善其身的‘自了汉’,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就是最好的说明。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去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的劝人改邪归正。
如此,‘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自私心理将不复存在,人人急公好义,古道热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就是一个充满着爱与同情,公理与正义的人间了。
佛教有句话,叫做“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握的部分尽力而为,至于最终结果如何,就顺其自然而不是一味强求。倘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有什么压力了。任何一件事的成败都是相对的,是可以转化的。如果因为这种暂时得失造成压力,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因此带来更多的负面作用。
1,南无阿弥陀佛——相当于西方的My god!
2,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过知道这句话真正意思的不多
3,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藏王菩萨的这句话堪为经典
4,般若波罗蜜——佛教智慧浓缩成了五个字
5,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谁解其中意?
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大师的偈语就是经典
7,不可说——不落言筌,道可道,非常道
8,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教的宇宙观
9,唵嘛呢叭咪吽——佛教最著名的咒语,六字真言
1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篇末的这句佛偈,很有意境
佛言。
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
识自心源。达佛深理。
悟无为法。内无所得。
外无所求。心不系道。
亦不结业。无念无作。
非修非证。不历诸位。
而自崇最。名之为道。
佛言。剃除须发。
而为沙门。受道法者。
去世资财。乞求取足。
日中一食。树下一宿。
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
爱与欲也。 佛言。
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
何等为十。身三。
口四。意三。
身三者。杀。
盗。淫。
口四者。两舌。
恶口。妄言。
绮语。意三者。
嫉。恚。
疑。如是十事。
不顺圣道。名十恶行。
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佛言。人有众过。
而不自悔。顿息其心。
罪来赴身。如水归海。
渐成深广。若人有过。
自解知非。改恶行善。
罪自消灭。如病得汗。
渐有痊损耳。 佛言。
恶人闻善。故来扰乱者。
汝自禁息。当无镇责。
彼来恶者。而自恶之。
佛言。有人闻吾守道。
行大仁慈。故致骂佛。
佛默不对。骂止。
问曰。子以礼从人。
其人不纳。礼归子乎。
对曰。归矣。
佛言。今子骂我。
我今不纳。子自持祸。
归子身矣。犹响应声。
影之随形。终无免离。
慎勿为恶。 佛言。
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
唾不至天。还从己堕。
逆风扬尘。尘不至彼。
还坌己身。贤不可毁。
祸必灭己。 佛言。
博闻爱道。道必难会。
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佛言。睹人施道。
助之欢善。得福甚大。
沙门问曰。此福尽乎。
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
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
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佛言。饭恶人百。
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
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
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
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
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
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
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
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
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佛言。
人有二十难。 贫穷布施难。
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
得睹佛经难。 生值佛世难。
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
被辱不镇难。 有劫不临难。
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
除灭我慢难。 不轻未学难。
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
会善知识难。 见性学道难。
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
善解方便难。 沙门问佛。
以何因缘。得知宿命。
会其至道。佛言。
净心守志。可会至道。
譬如磨镜。垢去明存。
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沙门问佛。何者为善。
何者最大。佛言。
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
沙门问佛。何者多力。
何者最明。佛言。
忍辱多力。不怀恶故。
兼加安健。忍者无恶。
必为人尊。心垢灭尽。
净无瑕秽。是为最明。
未有天地。逮于今日。
十方所有。无有不见。
无有不闻。得一切智。
可谓明矣。 佛言。
大怀爱欲。不见道者。
譬如澄水。致手搅之。
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
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
故不见道。汝等沙门。
当舍爱欲。爱欲垢尽。
道可见矣。 佛言。
夫见道者。譬如持炬。
入冥室中。其冥即灭。
而明独存。学道见谛。
无明即灭。而明常存矣。
佛言。吾法念无念念。
行无行行。言无言言。
修无修修。会者近尔。
迷者远乎。言语道断。
非物所拘。差之毫厘。
失之须臾。 佛言。
观天地。念非常。
观世界。念非常。
观灵觉。即菩提。
如是知识。得道疾矣。
佛言。当今身中四大。
各自有名。都无我者。
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佛言。人随情欲。
求于声名。声名显著。
身已故矣。贪世常名。
而不学道。枉功劳形。
譬如烧香。虽人闻香。
香之烬矣。危身之火。
而在其后。 佛言。
财色于人。人之不舍。
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
小儿舔之。则有割舌之患。
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
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
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
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
心存甘伏。投泥自溺。
故曰凡夫。透得此门。
出尘罗汉。 佛言。
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
其大无外。赖有一矣。
若使二同。普天之人。
无能为道者矣。 佛言。
爱欲之人。犹如执炬。
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天神献玉女于佛。欲坏佛意。
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
去。吾不用。
天神愈敬。因问道意。
佛为解说。即得须陀洹果。
佛言。夫为道者。
犹木在水。寻流而行。
不触两岸。不为人取。
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
亦不腐败。吾保此木。
决定入海。学道之人。
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
精进无为。吾保此人。
必得道矣。 佛言。
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
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佛言。慎勿视女色。
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
正心思念。我为沙门。
处于浊世。当如莲华。
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
长者如姊。少者如妹。
稚者如子。生度脱心。
息灭恶念。 佛言。
夫为道者。如被乾草。
火来须避。道人见欲。
必当远之。 佛言。
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
佛谓之曰。若断其阴。
不如断心。心如功曹。
功曹若止。从者都息。
邪心不止。断阴何益。
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
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
非色亦非行。佛言。
此偈是迦叶佛说。 佛言。
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
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佛言。夫为道者。
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
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
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
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
精进勇锐。不畏前境。
破灭众魔。而得道果。
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6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