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励志故事 » 文言典故大全(文言文故事大全)

文言典故大全(文言文故事大全)

分类:励志故事 日期:2022-07-10 11:51 浏览:11 次

1.文言文故事大全

学弈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的围棋高手。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怎样拿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后一个人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的学习效率不如前一个人。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停顿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文言典故大全简述,典故大全(简短),成语故事典故大全

2.文言文成语典故

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文言,典故,大全

3.给一些成语典故故事的文言文,带有译文和道理的

文言文小故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1、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宋人有耕者)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田中有株)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兔走触株,折劲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2、“守株待兔”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人们用它来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3、注释 耕——耕田种地。耕者,耕田的人,农民。

株——树木砍伐后,露出地面的树根。 走——跑的意思。

颈——脖颈,就是脖子。 释——释放,把东西从手里放下来的意思。

耒——音累,耒耜,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就是犁耙。 冀——音计,希冀,就是希望的意思。

4、评点 这个故事包含着两种意义,既讽刺了懒汉思想,也批判了经验主义。这告诉我们,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注释] 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③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④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⑤趋——快走。

往——去,到..去。 ⑥槁(gǎo)——草木干枯。

⑦非徒——非但。徒,只是。

⑧其人——他家里的人。 2、译文: 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

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3、文章批评了哪两种人? 说说这则语言的现实意义 一个是比较懒的人,另一个是急于求成的人。 现实意义就是 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 4、成语-揠苗助长 【发音】yà miáo zhù zhǎng【释义】揠:拔起。

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 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近义词】欲速不达【反义词】放任自流、循序渐进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日:"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1、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且置——且,将要。

置,购买。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至之市——至,到。之,往,去。

市,集市。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2、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他到集市上去,却忘了带上量好的尺寸。他已经选好了一双鞋,想比比大小,发现量好尺寸的绳子忘记带来了,于是又急忙赶回家去取。

等他带着绳子跑回来时,集市已散,他最终没能买到鞋。别人知道后对他说:“为什么不用你自己的脚试一试呢?”他固执地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不从实际出发,信守教条办事呆板的人。 3、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 先自度其足度 [2] 吾忘持度 度 [3] 宁信度 度 (1)duó(第2声)(2)dù(第四声)(3)同(2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祠——音词,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宗或先贤、烈士的地方。这里是祭祀的意思。

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 卮——音之,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固——固然,本来的意思。 安——文言疑问词,怎么、怎样的意思。

亡——不存在,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战国策——我国一部古书的名称。

原来只是一些零散的材料,记载我国战国时代谋士和说客的政治活动及其言辞。西汉人刘向将这些材料进行了整理和校订,按照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

4.文言典故

得陇望蜀:东汉初,隗嚣和公孙述分别割据陇,蜀两地,光武帝刘秀令岑彭先打陇地,平后,即举兵南击蜀,“所谓既平陇,复望蜀”。

后比喻贪心不足。辞甲第:汉大将军霍去病屡建奇功,汉武帝要为他修建府第,他辞谢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后以“辞甲第”为一心为国不顾个人利益的典故。箪瓢陋巷:孔子的学生颜回,住在陋巷里,“一箪食”,“一瓢饮”用竹筐盛饭吃,用瓢舀水喝?生活穷苦。

他却心甘情愿,感到心中舒畅。后喻安贫乐道。

负荆请罪:廉颇耻居上卿蔺相如之下,扬言当面羞辱相如。相如为了国家利益,不计私仇,对廉颇一再忍让,终使廉颇深受感动,袒露上身,背上荆条,上门谢罪,并与相如结为“刎颈之交”。

后以此表示向人认错道歉。孤竹夷齐:商的属国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在父亲死后不愿继承国君之位出走。

后武王灭商建周朝,两人隐山采薇而食皆饿死。后为志行高洁的典范 攫金:齐国有个人,在市上出售的金器拿走,被捉。

吏人问,金子有人看着,你怎敢公开攫取呢?他说他取金时,不见人,只见金。后喻因利欲熏心而不顾一切屈子沉湘:楚国的屈原,正直忠贞,忧国爱民。

曾遭诬陷被放逐;又受到谗言毁谤,再度被贬谪到江南。因理想无法实现,国亡无力挽救,愤而投罗江而死。

后表忠良因忧国忧民而激愤献身之典型。苏武节:汉武帝派中郎将苏武执节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流放北海牧羊,并断食。

苏武啮雪、吞毡、掘野鼠吃以活命。后以“苏武节”为称美忠贞节操之典。

网开三面:相传商汤在野外见捕鸟的人四面张网,他叹惜这样做会把鸟捕尽,于是下令把网拉开三面,只留一面。后以“网开三面”喻指宽刑和施行仁政。

尾生抱柱:传说古时尾生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相会,女子未来,洪水暴涨,尾生抱着桥柱,直至被水淹死。亦作“尾生桥下”。

后称誉坚守信约的人。

宫中斩美人:孙武,精于兵法。吴王让他先操练宫女试试看。

孙子以吴王宠姬为队长,选180人反复讲清阵法。击鼓向右,宫女大笑;孙子说这是为将之过,又三令五申的交代,再击鼓向左,宫女又大笑。

孙子立斩二队长,以正军法。后表示军法严峻。

画饼充饥:魏明帝请卢毓为他物色中书郎,并说,不要徒有虚名的人,名声就像在地上画的饼子,是不能当饭吃的。后以“画饼充饥”比喻徒具形式而无实用。

黄金台:战国时,燕昭王欲招聘贤才,他采纳谋士郭隗的意见,筑高台,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士,于是各国著名士人纷纷前往燕国。后指人才荟萃之所。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武灵王进行军事改革,改穿胡服,学习骑射。后陆续攻灭中山国,击败林胡、楼烦等国,国势大盛。

乐不思蜀:蜀灭亡后,后主刘禅做了俘虏。一次司马昭宴请刘禅,安排蜀国技艺,别人看了都很伤感,刘禅却嬉笑如常。

过了几日,司马昭问他还想蜀国吗?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后以“乐不思蜀”谓乐而忘返或忘本。

沐猴而冠:秦末,韩生见项羽攻占咸阳后不图建立霸业,只想衣锦还乡,便嘲笑他似“沐猴而冠”,虚有其表。后用来讽刺某些人有名无实,成不了大事。

蒲鞭示耻?押东汉刘宽为政温仁宽厚,如果官吏百姓有了过失,只是用蒲条作鞭子责罚,使其知道耻辱就算了,不使皮肉受苦。后以“蒲鞭示耻”表刑宽政仁。

牵裾:曹丕移民10万户到河南去。群臣认为不妥,曹丕坚持。

辛毗据理力争,曹丕不理。辛毗拉住他的衣襟进谏。

最后曹丕减掉5万户。后表示臣下直言敢谏人镜:大臣魏征直言敢谏,当面批评太宗的过错,太宗却很信任他。

魏征死后,太宗想起他,说:“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明得失。如今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后指善于劝谏、能纠正他人过失的人。商鞅徙木:商鞅辅助秦孝公变法。

为使百姓相信令出必行,他先取一根木头放置都城南门,将赏金由十增至五十金,有一人将木头移至北门,商鞅当众兑现,赐钱五十金,以明不欺。后以“商鞅徙木”一事,作为取信于民的典型事例。

投鞭断流:前秦苻坚将进攻东晋,部下认为晋有长江之险,不可轻举。苻坚说,我的人马多,把马鞭扔江,也可阻江,有何天险足恃?”后形容兵多势大。

萧规曹随:萧何制定国家律令制度,死后,曹参遵循成规贯彻推行,百姓作歌说,萧何为相,颧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后指后人按前人的成规办事。

萧何追韩信:韩信投奔刘邦,萧何发现他是个将才,推荐大用。尚未及引荐,韩信误以为刘邦不予重用而出走。

萧何得知后,前去追赶,终把韩信找了回来。后以“萧何追韩信”为珍惜人才之典。

的人不敢怠慢,即使正在洗澡、吃饭,也停下来接待。后表示礼贤下士,求才殷切五斗折腰:晋陶潜县令,得知郡里官员要来,来时他得穿戴整齐行叩头拜见礼,说,我岂为五斗米的官俸而折腰?就弃官回家。

后表为了微薄的官俸而屈身事人一饭千金:韩信尝寄食于人遭拒。有一漂母见其饥饿,给他饭吃,几十天都如此。

韩信感激,表定厚报。后韩信为楚王,送漂母千金报恩。

后为受恩厚报的典故圯桥取履:张良桥上玩,遇老人故意将履(鞋)抛落桥下,令张良拾回替他穿上。张良将鞋拾回,又。

5.20条成语典故,文言文的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 邯郸学步: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汉书》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

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庄子·齐物论》螳臂当车: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

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

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而勇士归之。 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韩非子》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之,遂得水。 ——《韩非子·说林上》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

处士逃。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yu)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乘风破浪: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

叔父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

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

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少文既高尚,诸子群从皆爱好坟典,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知。

(选自《宋书》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望洋兴叹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年,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鲁侯养鸟:昔者,海鸟止于鲁郊。

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鸟也,非以鸟养鸟也。名落孙山: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

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

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宋·范公偁《过庭录》指鹿为马: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东施效颦: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 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平漫屠龙:朱漫学屠龙于支离益。

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再作冯妇: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 则之野,有众逐虎。

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

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沉鱼落雁: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6.古文的成语典故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悯――――耽心、忧虑的意思。 长――――生长、发育的意思。

揠――――拔的意思。 芒――――疲乏。

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 谓――――告诉。

病――――劳累。 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

趋――――赶去。 非徒―――不仅只是。

评点 此则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

处士逃。 注释 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象现在的笙。

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 廪―――――粮食仓库。

评点 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南郭处士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

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愚公移山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无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注释 太形——山名,就是太行山,位于山西省同河北、河南两省的交界地区。 王屋——山名,在山西省阳城县西南一带。

冀州——地名,包括现今河北、山西两省和辽宁、河南两省的一部分地区。 河阳——地名,在现今河南省孟县境内。

惩——音称,惩罚。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迂——音于,迂回,曲折、绕道的意思。 豫——音预,地名,现在的河南省。

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陈留县境内。

荷——音贺,负荷,挑、扛的意思。 箕畚——箕,音基。

畚,音本。箕畚,就是畚箕,用竹、木等做成的运土器具。

孀——音双,孀妻,寡妇,就是死了丈夫的女人。 遗男——就是死了父、母的孤儿。

龀——音趁,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这晨表示年龄,约七、八岁。

惠——同慧,智慧,不惠就是愚蠢的意思。 一毛——一草一本,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

匮——音溃,缺乏的意思。 操蛇之神——就是山神,手里拿着蛇。

夸娥氏——就是大力神,力大无比。 厝——音错,安置的意思。

朔东——就是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 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

陇——同垄,陇岗,就是高山。 列子——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属于我国先秦时期道家的著作。

关于这部书,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的列御寇著的;另一种认为是后来晋代的人著的,没有定论。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

评点 这是一个著名的故事。愚公为了排除险阻,打开通道,率领全家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

这是一件大而又艰巨的工程,在有的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但是,愚公胸怀大志,不被困难所吓倒,他敢想敢说敢做,终于在别人帮助下把两座大山搬走了。

这就说明:凡是对人民有利的事,无论怎样艰险,只要具有坚忍不拔的决心,充满必胜的信心,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努力做下去,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理想变为现实。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吕氏春秋——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

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评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 。

文言典故大全

相关推荐:
  • 兰亭序典故(《兰亭序》的故事)
  • 典故落魄(失魂落魄是什么意思,有哪些表现,这个词出自哪里,有何典故)
  • 智字(孔子关于智的故事)
  • 鳞次栉比典故(鳞次栉比,身临其境,周而复始,此起彼伏,引经据典,遍稽群籍,)
  • 成语典故何(有关何的成语故事)
上一篇:厂区栽花怎么入(请教:种树(企业新建厂区绿化用)入什么) 下一篇:如何给两种颜色的蟹爪兰分盆?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典故比喻收买人心(曹操收买人心的典故成语:割)
落叶知秋典故(落叶知秋的寓意)
潼南区典故(拥有悠久历史的重庆潼南县,它的名字由来是怎样的)
对酒用典故(对酒运用了什么典故)
齐国车夫典故(齐桓公和车夫的故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45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