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臂之盟】:割臂:刺破胳臂。
盟:盟约,盟誓。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
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指男女秘订婚约) 【郢书燕说】: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书:信;燕:古诸侯国名;说:解释。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
【郑卫之音】: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兵车之会】:春秋时齐桓公争霸,屡次与诸侯会盟,其中在鲁僖公年间的四次,齐国带有军队,你为“兵车之会”。 【杀妻求将】:春秋时,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
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 【伯玉知非】: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
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彩衣娱亲】: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菜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
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吹箫乞食】:原指伍春秋时子胥于吴市吹箫向人乞讨。
后指沿街乞讨。 【董狐直笔】: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
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匪夷匪惠: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
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割臂之盟】: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约,盟誓。
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指男女秘订婚约) 【管鲍之交】: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
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季孟之间】: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
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九原可作】: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因称墓地;作:起,兴起。
设想死者再生。 【犒赏三军】:犒:以财物或食物慰劳、鼓励。
三军:春秋时称中军、左军、右宫为三军;后统称军队。现指陆、海、空三军。
指奖赏、慰劳军队将士。 【轮扁斫轮】:轮扁:春秋时齐国有名的的造车工人;斫轮: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
指精湛的技艺。 【暮虢朝虞】:春秋时晋国假道虞国去打虢国,打下虢国之后,在归途中又把虞国灭了。
比喻覆灭变迁的迅速。 【城北徐公】:原指战国时期齐国姓徐的美男子。
后作美男子的代称。 【管鲍分金】:管:管仲。
鲍:鲍叔牙,战国时齐国的名相。金:钱财。
比喻情谊深厚,相知相悉。 【墨守成规】: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
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望帝啼鹃】: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
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
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先自隗始】:隗:指战国燕人郭隗;始:开始。
以先任用我郭隗为开端。表示自我推荐。
【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郢书燕说】: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书:信;燕:古诸侯国名;说:解释。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
【远交近攻】: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时战国时秦国采取的一种外资策略。
后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朝秦暮楚】: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
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郑卫之音】: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纵横捭阖】:纵横:合纵连横;捭阖:开合,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
1 一鸣惊人
楚庄公继位后三年不上朝,终日饮乐,大臣终于看不下去了,冒死进谏,庄公说:“有一大鸟,羽色艳丽,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果然,不久庄公就重临朝庭,把这三年中他暗中观察发现的弊病全部修正。
2 背水一战
楚汉相争时,韩信率兵攻打韩国,他故意将军营安扎在河边,背水为阵,意在断绝退路,逼迫军队拼死进攻,最后大获全胜,故有“背水一战”的说法
3 四面楚歌
楚汉相争时,韩信在垓下布下十面埋伏,围困楚霸王项羽,韩信让军队在夜间吟唱项羽故乡的楚歌,涣散项羽的军心,大收其效。
4 揭竿而起
秦末时,民怨四起,陈胜吴广不堪忍受,终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时没有旗帜,就用竹竿代替,就有了“揭竿而起”的说法。
5 .退避三舍
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落难,逃亡楚国,应承楚王说:“我若为晋国国君,若与楚国敌对,必退避三舍(一舍是三十里)。”后楚晋果然发生战争,重耳信守诺言,果然退兵九十里
6 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有一子名赵括,幼读兵书,谈起用兵之道,如数家珍,但他没有任何实战经验,在长平之战中导致赵国惨败,留下了纸上谈兵的说法
7 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越相争,越王勾践大败,几乎亡国,但勾践并不死心,终日以柴草不床,每天吃饭时都要舔一下苦胆,激励自己不忘国耻
8 .破釜沉舟
秦末,项羽进攻汉中,过河后,项羽下令凿沉渡船,砸碎锅灶,表示不留退路,果然一战成功
9 完璧归赵
战国时期,秦昭王欺骗赵国说,愿用15座城池换取赵国的和氏璧。赵惠文王不敢拒绝,但又怕上秦国的当,这时舍人蔺相如自愿请命带宝玉到秦国 完成换城任务。临行时他对赵王说:“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完壁归赵 ”。随后蔺相如到秦国献了璧,但见秦王没有换城之意,就凭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把和氏璧从秦王手里要回,派人送往赵国,秦王得知和氏璧已经回到赵国,无可奈何,只好送蔺相如回国。
10 锦囊妙计
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
负荆请罪
完壁归赵
草木皆兵
四面楚歌
背水一战
唇亡齿寒
望梅止渴
卧薪尝胆
守株待兔
叶公好龙
负荆请罪
完壁归赵
草木皆兵
四面楚歌
背水一战
唇亡齿寒
望梅止渴
卧薪尝胆
围魏救赵
南辕北辙
一箭双雕
指鹿为马
纸上谈兵
绝大部分的成语都带典故如哀鸿遍野爱屋及乌安步当车安居乐业安然无恙安如泰山按图索骥暗度陈仓暗箭伤人八面威风八仙过海百步穿杨百尺竿头百川归海百发百中百闻不如一见百折不挠班门弄斧半途而废背水一战必恭必敬宾至如归伯乐相马不耻下问不打不相识不寒而栗不合时宜不可同日而语不屈不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不学无术不远千里不自量力才高八斗沧海桑田曹冲称象草船借箭草木皆兵车水马龙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乘风破浪唇亡齿寒此地无银三百两打草惊蛇大材小用大公无私大逆不道大器晚成大义灭亲当务之急得过且过东施效颦恶贯满盈返老还童防微杜渐分道扬镳奋不顾身负荆请罪负隅顽抗覆水难收感恩图报高山流水高枕无忧各得其所过河拆桥邯郸学步汗流浃背后来居上后起之秀后生可畏囫囵吞枣狐假虎威华而不实画饼充饥鸡鸣狗盗纪昌学射江郎才尽精卫填海井底之蛙九牛一毛举一反三开诚布公开卷有益口蜜腹剑口若悬河老马识途老生常谈力不从心论功行赏洛阳纸贵马首是瞻买椟还珠门庭若市名落孙山内助之贤南柯一梦弄巧成拙披荆斩棘匹夫之勇破釜沉舟杞人忧天气壮山河千变万化千金买邻千里送鹅毛千载难逢巧取豪夺请君入瓮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杰地灵人心如面人言可畏如火如荼如释重负如鱼得水入吾彀中塞翁失马三顾茅庐三令五申三人成虎三生有幸三折其肱伤风败俗上下其手上行下效尸位素餐士别三日势如破竹守株待兔双管齐下水落石出水深火热司空见惯四海之内皆兄弟四面楚歌太公钓鱼天经地义天罗地网天下无双天涯海角天衣无缝天真烂漫铁杵磨针同甘共苦土崩瓦解退避三舍完璧归赵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万死不辞亡羊补牢妄自尊大望梅止渴望洋兴叹闻鸡起舞卧薪尝胆先声夺人小时了了小心翼翼兴高采烈胸有成竹休戚相关朽木不可雕栩栩如生掩耳盗铃晏子使楚一败涂地一代楷模一发千钧一箭双雕一毛不拔一鸣惊人一诺千金一钱不值一窍不通一丘之貉一日千里一事无成一丝不苟一网打尽一问三不知一叶障目一衣带水一意孤行一字千金一字之师以卵击石以貌取人以身试法异军突起有备无患有名无实有恃无恐有志者事竟成羽毛未丰约法三章月下老人凿壁偷光之乎者也指鹿为马专横跋扈专心致志自惭形秽。
哀哀父母 āi āi fù mǔ 成语典故: 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成语例句: 咱人有子方知不孝娘,岂不问哀哀父母情肠!(元·无名氏《小张屠》第一折) 爱财如命 ài cái rú mìng 成语典故: 把钱财看得跟生命一样重要。
形容极端吝啬。 成语出处: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四回:“我想近来世界,不管什么英雄,什么豪杰,都是爱财如命,何况吃官司的,少不免要和那些狼官鼠吏交手,这更没钱不行了。”
成语例句: 那个人极端自私,爱财如命。 安邦定国 ān bāng dìng guó 成语典故: 邦:泛指国家。
使国家安定巩固。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我本是安邦定国李存孝,今日个太平不用旧将军。”
成语例句: 荐贤举善是吾心,安邦定国访知音。(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一折 矮人看场 ǎi rén kàn chǎng 成语典故: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
也比喻见识不广。 成语出处: 《朱子语类》卷二十七:“正如矮人看戏一般,见前面人笑,他也笑,他虽眼不曾见,想必是好笑,便随他笑。”
成语例句: 是真是假,要弄个明白,不能矮人看场,人云亦云。 爱不忍释 ài bù rěn shì 成语典故: 对所喜欢的物品,爱得拿在手里久久不肯放下。
成语出处: 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 成语例句: 得见钱唐陈小云司马《香畹楼忆语》钞本一种,爱不忍释,亟问假归,手录展玩。
(清·王维鋆《香畹楼忆语序一》) / 里面很多,有200以上,你点一个成语,它就会出现此成语的解释和例句。
1中流砥柱 中流:河的中游。
砥:音底。砥柱:山名,在今河南省三门峡黄河中。
出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以入砥柱之中流”。“中流砥柱”用以形容人独立不挠,象砥柱在激流中屹 (y ì ) 立一样。
也用来比喻在动荡艰难环境中能起支柱作用的力量。 2.助纣为虐 源于《史记·留侯世家》。
秦末农民起义最后以刘邦的胜利而结束。当时,刘邦领兵攻破武关以后,长驱直入,打到了蓝田,在蓝田以北完全歼灭了秦国的兵力。
秦王子婴迫不得已,只好穿上丧服,颈上系着丝条,捧着传国玉玺,请求投降,刘邦进入秦国的国都咸阳。 刘邦进入咸阳城后,见宫殿巍峨,珍宝无数,美女成群,就想留在宫中享受一番。
当时的武将攀哙劝他不要因小失大,可是他不听,张良又劝他说,我们这所以能够来到咸阳,主要是因为秦国残暴无道。我们应该替天行道,消灭残余势力,改变秦朝的奢侈和淫乐,实行艰苦朴素来号召天下,现在您才占领了秦国,就要享受秦王所享受的快乐,这是“助纣为虐”的行为。
刘孝认为张良的话有道理,于是撤出咸阳,把军队驻扎在霸上。 这里所说的“纣”是指商纣,商纣是殷纣王,有名的暴君,用来比喻帮助坏人做坏事 3异曲同工 曲:曲调。
工:工巧,精致。唐朝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 子云:扬雄。相如:司马相如。
都是汉代文学家。 ) 指曲调不同而同样精巧。
比喻不同的文学艺术作品的作法和内容虽然不一样,但都很出色。也比喻两句话的说法不一样,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的两种做法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又作“同工异曲”。 4未雨绸缪 缪:音谋。
绸缪:修补。《诗经·豳风·鸱鹗》:“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 豳:音宾 b ī n ,古地名。迨:音代 d à i ,等到。
彻:整治。
) 意思是说,在天还没下雨的时候,翻透桑田的土地,修补好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注意〕“缪”不读 mi ù 5铁杵磨针 【释义】: 比喻做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一定能够成功。 【故事】: 传说唐朝的大诗人李白小时侯很贪玩,有一天,李白又在街上闲逛,看见一个老婆婆正在磨铁棒。
李白旧问老婆婆磨铁棒做什么?老婆婆说:“把他磨成针啊!”李白以为自己听错了,老婆婆却坚定的说:“只要功夫用得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李白听了身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大诗人 6.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
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7图穷匕现 战国末期,秦王赢政不断派军队蚕食齐、楚、韩、魏、赵等国。公元前228年,秦国的军队攻下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俘虏了赵王迁,并一直打到了燕国的南部边境,直接危及到燕国的生存。
燕园的太子丹派荆轲作刺客,由燕国的勇士秦舞阳陪同,带着秦王的仇家--樊于期的头和藏国土地最肥沃的地方--督亢地区(今河北固安县西)的地图,密藏用毒药淬过的锋利匕首来到了秦国。之后,荆轲先把带来的价值千金的珠宝送给了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通过蒙嘉的帮助,使得秦王同意在咸阳宫接见荆轲和秦舞阳。接见的这一天,荆轲捧着樊于期的头在前,秦舞阳捧着地图匣相随在后。
刚进入秦宫,秦舞阳竟害怕得脸色发白,浑身发抖。秦国的大臣都感到很奇怪。
荆轲回头看了看秦舞阳,笑道;“他住在偏僻的北方,没有见过天子,因此害怕,请你们不要见怪。”秦王便叫荆轲把地图献上来。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接过地图匣,取出地图,恭恭敬敬地献给泰王。秦王将地图徐徐打开,最后,卷在地图中的匕首露了出来。
荆轲刺杀秦王的目的没有达到,死于乱剑之下。后来人们常引用的“图穷匕现”(或“图穷匕首现”)即由此而来。
8.投鼠忌器 三国初期,汉献帝与丞相曹操、皇叔刘备一起去打猎。曹操为了显示自己的武力,竟跟汉献帝齐头并进。
汉南帝见不远处有只兔子,就叫刘备射,说是要看看皇叔的箭法。刘备连忙弯弓射箭,正好命中兔子,献帝连夸好箭法。
南帝又看见一只大鹿,连射三箭不中,就叫曹操射。曹操拿过南帝的金比箭,一箭就射中了鹿。
将士们见射中。
绝大部分的成语都带典故
如
哀鸿遍野爱屋及乌安步当车安居乐业安然无恙安如泰山按图索骥暗度陈仓暗箭伤人八面威风八仙过海百步穿杨百尺竿头百川归海百发百中百闻不如一见百折不挠班门弄斧半途而废背水一战必恭必敬宾至如归伯乐相马不耻下问不打不相识不寒而栗不合时宜不可同日而语不屈不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不学无术不远千里不自量力才高八斗沧海桑田曹冲称象草船借箭草木皆兵车水马龙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乘风破浪唇亡齿寒此地无银三百两打草惊蛇大材小用大公无私大逆不道大器晚成大义灭亲当务之急得过且过东施效颦恶贯满盈返老还童防微杜渐分道扬镳奋不顾身负荆请罪负隅顽抗覆水难收感恩图报高山流水高枕无忧各得其所过河拆桥邯郸学步汗流浃背后来居上后起之秀后生可畏囫囵吞枣狐假虎威华而不实画饼充饥鸡鸣狗盗纪昌学射江郎才尽精卫填海井底之蛙九牛一毛举一反三开诚布公开卷有益口蜜腹剑口若悬河老马识途老生常谈力不从心论功行赏洛阳纸贵马首是瞻买椟还珠门庭若市名落孙山内助之贤南柯一梦弄巧成拙披荆斩棘匹夫之勇破釜沉舟杞人忧天气壮山河千变万化千金买邻千里送鹅毛千载难逢巧取豪夺请君入瓮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杰地灵人心如面人言可畏如火如荼如释重负如鱼得水入吾彀中塞翁失马三顾茅庐三令五申三人成虎三生有幸三折其肱伤风败俗上下其手上行下效尸位素餐士别三日势如破竹守株待兔双管齐下水落石出水深火热司空见惯四海之内皆兄弟四面楚歌太公钓鱼天经地义天罗地网天下无双天涯海角天衣无缝天真烂漫铁杵磨针同甘共苦土崩瓦解退避三舍完璧归赵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万死不辞亡羊补牢妄自尊大望梅止渴望洋兴叹闻鸡起舞卧薪尝胆先声夺人小时了了小心翼翼兴高采烈胸有成竹休戚相关朽木不可雕栩栩如生掩耳盗铃晏子使楚一败涂地一代楷模一发千钧一箭双雕一毛不拔一鸣惊人一诺千金一钱不值一窍不通一丘之貉一日千里一事无成一丝不苟一网打尽一问三不知一叶障目一衣带水一意孤行一字千金一字之师以卵击石以貌取人以身试法异军突起有备无患有名无实有恃无恐有志者事竟成羽毛未丰约法三章月下老人凿壁偷光之乎者也指鹿为马专横跋扈专心致志自惭形秽
月怀一鸡 yuè huái yī jī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法:
解释: “月怀一鸡”指那些明知道自己错了,却故意拖延时间,不肯及时改正的人。
出处: (出自《孟子》)
例子:
谒后语:
谜语:
成语故事: 月怀一鸡
孟子善于运用比喻来说明自己的主张。孟子说治理天下是很容易的事,只是君王想不想做的问题,并不是他能不能做。齐宣王问:“想不想做和能不能做有什么区别?”孟子说:“挟着太山跨越北海,告诉人说:‘我做不到’,是真的做不到;若是为长辈折条树枝,告诉人说:‘我做不到’,是不愿意做,不是做不到啊!治理国家没有挟太山超北海那样难,只是折条树枝那样简单。赡养我的父母,从而赡养别人的父母,爱护我的孩子,从而爱护别人的孩子,那么治理天下就像翻一下手掌那么容易……”
宋国大夫戴盈之决定减免百姓的部分捐税,但又说:“今年年内还办不到,请让我先稍微减一些,等到明年再彻底实行,怎么样?” 孟子说:“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劝他说:‘这不是正派人的行为!’他便说:‘好吧,我知道这不好了。这样吧,请允许我少偷一点,原来每天偷一只,以后改为每月偷一只,到了明年,我就彻底洗手不干了’—如果知道这种行为不合 于道义,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月怀一鸡”指那些明知道自己错了,却故意拖延时间,不肯及时改正的人。
(出自《孟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