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草衔环来自于两个典故故事。
一,结草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晋国的魏武子在生病时,曾嘱咐他的儿子魏颗,在他死后,把一个没有生过儿子的妾嫁出去。后来武子病重了,又告诉魏颗,在自己死后让他这个妾陪葬。
武子死了以后,魏颗觉得父亲病危时的语言可能是神志不清时的胡言乱语,便依照他以前的吩咐把武子的爱妾嫁出去了。后来,魏颗领兵和秦国打仗,看见战场上有个老人把遍地的草都打成了结子,缠住秦军的战马,使秦军兵将纷纷坠马,魏颗因此获胜并俘虏了秦将杜回。
当夜,魏颗做了个梦,梦见在战场上结草的老人自称是那位出嫁妾的父亲,是用此来报答魏颗不把自己女儿拿来陪葬之恩的。
二,衔环
东汉杨宝在9岁时,从华阴山北捉了一只受伤的黄雀,杨宝把它带回家饲养,等伤好后把黄雀放了。过后,杨宝梦见黄雀化作一个黄衣童子回来报恩,自称是西王母的使者,并口衔4枚白环,说杨宝的子孙将来都会像白环一样珍贵。
后来,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和玄孙杨彪果然都飞黄腾达。
扩展资料:
结草衔环
拼音:jié cǎo xián huán
释义:比喻感恩戴德,至死不忘。后世用结草衔环代指报恩。
用法造句:在动物界,乌鸦有反哺之心,羔羊有跪乳之意,我们人类更应该结草衔环,知恩图报才是。
人应该将感恩作为一种天性,把它视作一种美德。结草衔环的故事让人怡然,这说明了人们对有恩必报的推举。“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可以目视、可以口诵,更应该入心,不能忘记本分,做出背信弃义的荒唐事来。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结草衔环
《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颗的父亲魏武子有个非常宠爱的小妾。魏武子临死前,要魏颗把那个小妾给他殉葬。魏武子死后,魏颗却把父亲宠爱的那个小妾嫁给了别人。
后来,秦将杜回领兵攻打晋国,晋王命魏颗率兵抵抗。两军正在激战之时,战场上突然出现了一位老人,他把地上的草打成了许多结把杜回绊倒,魏颗因此活捉了杜回,秦军大败。当天夜里,魏颗做了一个梦,梦见白天的那个老人对他说:“我是你所嫁的那个妇人的父亲,特来战场上结草报恩。”
《后汉书·杨震传》注引《续齐谐记》记载:东汉杨宝小的时候,在山林中见到一只奄奄一息的小黄雀。杨宝见它可怜,便带回家中精心照料。等小黄雀的伤完全养好后,杨宝就把它放了。当天晚上,杨宝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一个黄衣童子,口中衔着四个玉环,说是送给杨宝的礼物,并祝愿杨宝子孙几代都做大官。后来,杨宝的儿子、孙子、曾孙果然都做了大官,享尽了荣华富贵。
根据这两个传说,人们概括出了“结草衔环”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后以“结草衔环”为感恩图报之典。
◣释义◥ 「结草」,指魏颗救父妾,而获老人结草御敌的故事。
「结草」,指魏颗救父妾,而获老人结草御敌的故事。 比喻死后报恩。
比喻死后报恩。 典出《左传.典出《左传. 宣公十五年》。
宣公十五年》。 「衔环」,指杨宝救一只黄雀,后得黄衣童子以四枚白玉环相报的故事。
「衔环」,指杨宝救一只黄雀,后得黄衣童子以四枚白玉环相报的故事。 比喻报恩。
比喻报恩。 典出南朝梁.典出南朝梁. 吴均《续齐谐记》。
吴均《续齐谐记》。 「结草衔环」比喻至死不忘感恩图报。
「结草衔环」比喻至死不忘感恩图报。 ◣典源◥ 1、「结草」:《左传.1、「结草」:《左传. 宣公十五年》宣公十五年》 秋七月,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
秋七月,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 壬午,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还。
壬午,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还。 及雒,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
及雒,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 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
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 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
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 」疾病,则曰:「必以为殉。
」疾病,则曰:「必以为殉。 」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
」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 」及辅氏之役1>,颗见老人结草以亢2>杜回3>,杜回踬4>而颠,故获之。
」及辅氏之役1>,颗见老人结草以亢2>杜回3>,杜回踬4>而颠,故获之。 夜梦之曰:「余,而5>所嫁妇人之父也。
夜梦之曰:「余,而5>所嫁妇人之父也。 尔用先人之治命6>,余是以报。
尔用先人之治命6>,余是以报。 」」 〔注解〕〔注解〕 (1) 辅氏之役:发生在辅氏的战役。
辅氏之役:发生在辅氏的战役。 辅氏,春秋晋国地名。
辅氏,春秋晋国地名。 (2) 亢:同「抗」,抵御、抵挡。
亢:同「抗」,抵御、抵挡。 (3) 杜回:秦国有名的大力士,生卒年不详。
杜回:秦国有名的大力士,生卒年不详。 (4) 踬:音ㄓˋ,遇阻碍而跌倒。
踬:音ㄓˋ,遇阻碍而跌倒。 (5) 而:同「尔」,你。
而:同「尔」,你。 (6) 治命:神智清醒时的遗命。
治命:神智清醒时的遗命。 2、「衔环」:南朝梁.2、「衔环」:南朝梁. 吴均《续齐谐记》(据《后汉书.卷五四.杨震列传》李贤注引)吴均《续齐谐记》(据《后汉书.卷五四.杨震列传》李贤注引) 宝1>年九岁时,至华阴山2>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3>,坠於树下,为蝼蚁所困。
宝1>年九岁时,至华阴山2>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3>,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 宝取之以归,置巾箱4>中,唯食黄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飞去。
宝取之以归,置巾箱4>中,唯食黄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飞去。 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5>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
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5>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 」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6>,当如此环矣。
」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6>,当如此环矣。 」」 〔注解〕〔注解〕 (1) 宝:杨宝,杨震之父,汉弘农华阴人,生卒年不详。
宝:杨宝,杨震之父,汉弘农华阴人,生卒年不详。 (2) 华阴山:华山的又名。
华阴山:华山的又名。 (3) 搏:音ㄅㄛˊ,扑打。
搏:音ㄅㄛˊ,扑打。 (4) 巾箱:古代放置头巾的小箱子。
巾箱:古代放置头巾的小箱子。 (5) 西王母:神话传说中的女神。
西王母:神话传说中的女神。 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怪神,后於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年老慈祥的女神。
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怪神,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年老慈祥的女神。 (6) 三事:即三公。
三事:即三公。 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典故说明◥ 「结草衔环」系由「结草」及「衔环」二语组合而成。
「结草衔环」系由「结草」及「衔环」二语组合而成。 「结草」一语出自《左传.「结草」一语出自《左传. 宣公十五年》。
宣公十五年》。 记载春秋时秦桓公攻打晋国,晋大夫魏颗在辅氏之役大败秦军,并且捉到秦国大力士杜回的故事。
记载春秋时秦桓公攻打晋国,晋大夫魏颗在辅氏之役大败秦军,并且捉到秦国大力士杜回的故事。 相传魏颗之所以能打胜仗是因为两军对战时,战场上出现一个老人,老人在秦军必经的地方把草打结,杜回经过时被草结绊倒而被掳,晋军才获得胜利。
相传魏颗之所以能打胜仗是因为两军对战时,战场上出现一个老人,老人在秦军必经的地方把草打结,杜回经过时被草结绊倒而被掳,晋军才获得胜利。 晚上魏颗梦见老人,老人自称是宠妾的父亲,因为魏颗在父亲魏武子死后,遵从父亲神智清醒时的交代,将父亲的宠妾改嫁,老人在战场上将草打结绊倒杜回,是为了报答魏颗救了他女儿性命的恩情。
晚上魏颗梦见老人,老人自称是宠妾的父亲,因为魏颗在父亲魏武子死后,遵从父亲神智清醒时的交代,将父亲的宠妾改嫁,老人在战场上将草打结绊倒杜回,是为了报答魏颗救了他女儿性命的恩情。 「衔环」一语则是出自南朝梁.「衔环」一语则是出自南朝梁. 吴均《续齐谐记》。
吴均《续齐谐记》。 内容记录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面。
“结草”的典故见于《 左传·宣公十五年》。
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 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 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 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 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原来, 晋国大夫 魏武子有位爱妾祖姬,无子。
魏武子生病时嘱咐儿子魏颗说:“我若死了,你一定要选良配把她嫁出去。”后来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使我在九泉之下有伴。”
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祖姬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其弟责问为何不尊父临终之愿,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是你所嫁出去的夫人的父亲,你用了先人发给你的好的命令,没有让我女儿陪葬,所以我结草抵抗 杜回来报答你!衔环典故杨震(公元59一公元124,东汉初)父亲 杨宝九岁时,在 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
黄雀只吃黄花,百日之后羽毛丰满,振翅飞走。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
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像这 玉环一样洁白无瑕。”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 杨秉、曾孙 杨赐、玄孙 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衔环原文《续齐谐记》第三:弘农杨宝,性慈爱。年九岁,至华阴山,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逐树下,伤瘢甚多,宛转复为蝼蚁所困。
宝怀之以归,置诸梁上。夜闻啼声甚切,亲自照视,为蚊所啮,乃移置巾箱中,啖以黄花。
逮十余日,毛羽成,飞翔,朝去暮来,宿巾箱中,如此积年。忽与群雀俱来,哀鸣绕堂,数日乃去。
是夕,宝三更读书,有黄衣童子曰:“我,王母使者。昔使蓬莱,为鸱枭所搏,蒙君之仁爱见救,今当受赐南海。”
别以四玉环与之,曰:“令君子孙洁白,且从登三公事,如此环矣。”宝之孝大闻天下,名位日隆。
子震,震生秉,秉生彪,四世名公。及震葬时,有大鸟降,人皆谓真孝招也。
续齐谐记曰:“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为 蝼蚁所困。宝取之以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飞去。
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
’”(引自《后汉书·卷五十四 杨震列传第四十四》首段注2)。
结草衔环 发 音 jié cǎo xián huán 释 义 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出 处 《左传·宣公十五年》:“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唐·白居易《赎鸡》诗:“莫学衔环雀,崎岖谩报恩。”
示 例 俺田家祖上一百世的祖宗,做鬼都感激二位爷的恩典,~,一定会报答你二位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四回) “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
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撕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 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
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无儿子的爱妾。魏武子刚生病的时候嘱咐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
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那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
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衔环”典故则见于《后汉书·杨震传》中的注引《续齐谐记》,杨震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
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只给它喂饲黄花,百日之后的一天,黄雀羽毛丰满,就飞走了。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
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象这玉环一样洁白无暇。”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后世将“结草”“衔环”合在一起,流传至今,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释义◥ 「结草」,指魏颗救父妾,而获老人结草御敌的故事。
「结草」,指魏颗救父妾,而获老人结草御敌的故事。 比喻死后报恩。
比喻死后报恩。 典出《左传.典出《左传. 宣公十五年》。
宣公十五年》。 「衔环」,指杨宝救一只黄雀,后得黄衣童子以四枚白玉环相报的故事。
「衔环」,指杨宝救一只黄雀,后得黄衣童子以四枚白玉环相报的故事。 比喻报恩。
比喻报恩。 典出南朝梁.典出南朝梁. 吴均《续齐谐记》。
吴均《续齐谐记》。 「结草衔环」比喻至死不忘感恩图报。
「结草衔环」比喻至死不忘感恩图报。 ◣典源◥ 1、「结草」:《左传.1、「结草」:《左传. 宣公十五年》宣公十五年》 秋七月,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
秋七月,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 壬午,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还。
壬午,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还。 及雒,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
及雒,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 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
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 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
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 」疾病,则曰:「必以为殉。
」疾病,则曰:「必以为殉。 」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
」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 」及辅氏之役1>,颗见老人结草以亢2>杜回3>,杜回踬4>而颠,故获之。
」及辅氏之役1>,颗见老人结草以亢2>杜回3>,杜回踬4>而颠,故获之。 夜梦之曰:「余,而5>所嫁妇人之父也。
夜梦之曰:「余,而5>所嫁妇人之父也。 尔用先人之治命6>,余是以报。
尔用先人之治命6>,余是以报。 」」 〔注解〕〔注解〕 (1) 辅氏之役:发生在辅氏的战役。
辅氏之役:发生在辅氏的战役。 辅氏,春秋晋国地名。
辅氏,春秋晋国地名。 (2) 亢:同「抗」,抵御、抵挡。
亢:同「抗」,抵御、抵挡。 (3) 杜回:秦国有名的大力士,生卒年不详。
杜回:秦国有名的大力士,生卒年不详。 (4) 踬:音ㄓˋ,遇阻碍而跌倒。
踬:音ㄓˋ,遇阻碍而跌倒。 (5) 而:同「尔」,你。
而:同「尔」,你。 (6) 治命:神智清醒时的遗命。
治命:神智清醒时的遗命。 2、「衔环」:南朝梁.2、「衔环」:南朝梁. 吴均《续齐谐记》(据《后汉书.卷五四.杨震列传》李贤注引)吴均《续齐谐记》(据《后汉书.卷五四.杨震列传》李贤注引) 宝1>年九岁时,至华阴山2>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3>,坠於树下,为蝼蚁所困。
宝1>年九岁时,至华阴山2>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3>,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 宝取之以归,置巾箱4>中,唯食黄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飞去。
宝取之以归,置巾箱4>中,唯食黄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飞去。 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5>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
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5>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 」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6>,当如此环矣。
」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6>,当如此环矣。 」」 〔注解〕〔注解〕 (1) 宝:杨宝,杨震之父,汉弘农华阴人,生卒年不详。
宝:杨宝,杨震之父,汉弘农华阴人,生卒年不详。 (2) 华阴山:华山的又名。
华阴山:华山的又名。 (3) 搏:音ㄅㄛˊ,扑打。
搏:音ㄅㄛˊ,扑打。 (4) 巾箱:古代放置头巾的小箱子。
巾箱:古代放置头巾的小箱子。 (5) 西王母:神话传说中的女神。
西王母:神话传说中的女神。 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怪神,后於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年老慈祥的女神。
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怪神,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年老慈祥的女神。 (6) 三事:即三公。
三事:即三公。 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典故说明◥ 「结草衔环」系由「结草」及「衔环」二语组合而成。
「结草衔环」系由「结草」及「衔环」二语组合而成。 「结草」一语出自《左传.「结草」一语出自《左传. 宣公十五年》。
宣公十五年》。 记载春秋时秦桓公攻打晋国,晋大夫魏颗在辅氏之役大败秦军,并且捉到秦国大力士杜回的故事。
记载春秋时秦桓公攻打晋国,晋大夫魏颗在辅氏之役大败秦军,并且捉到秦国大力士杜回的故事。 相传魏颗之所以能打胜仗是因为两军对战时,战场上出现一个老人,老人在秦军必经的地方把草打结,杜回经过时被草结绊倒而被掳,晋军才获得胜利。
相传魏颗之所以能打胜仗是因为两军对战时,战场上出现一个老人,老人在秦军必经的地方把草打结,杜回经过时被草结绊倒而被掳,晋军才获得胜利。 晚上魏颗梦见老人,老人自称是宠妾的父亲,因为魏颗在父亲魏武子死后,遵从父亲神智清醒时的交代,将父亲的宠妾改嫁,老人在战场上将草打结绊倒杜回,是为了报答魏颗救了他女儿性命的恩情。
晚上魏颗梦见老人,老人自称是宠妾的父亲,因为魏颗在父亲魏武子死后,遵从父亲神智清醒时的交代,将父亲的宠妾改嫁,老人在战场上将草打结绊倒杜回,是为了报答魏颗救了他女儿性命的恩情。 「衔环」一语则是出自南朝梁.「衔环」一语则是出自南朝梁. 吴均《续齐谐记》。
吴均《续齐谐记》。 内容记录杨宝九岁时在华阴。
结草
jiécǎo
[repay fovars received even after one's death] 受人大恩,死后也要报答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结草衔环
jiécǎo-xiánhuán
[feel deeply grateful till death] 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而取胜;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也说“衔环结草”
【衔环结草】 《左传·宣公十五年》:“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 颗(魏武子之子)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又《后汉书·杨震传》“杨震字伯起……父宝”李贤注引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华阴黄雀》:“宝(杨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於树下,为蝼蚁所困。宝取之以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馀日毛羽成,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后以“衔环结草”为感恩报德的典故。
结草典故 “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
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 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爱妾祖姬,无子。
魏武子生病时嘱咐儿子魏颗说:“我若死了,你一定要选良配把她嫁出去。”后来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使我在九泉之下有伴。”
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祖姬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其弟责问为何不尊父临终之愿,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是你所嫁出去的夫人的父亲,你用了先人发给你的好的命令,没有让我女儿陪葬,所以我结草抵抗杜回来报答你。
“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
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撕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 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
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无儿子的爱妾。魏武子刚生病的时候嘱咐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
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那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
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衔环”典故则见于《后汉书·杨震传》中的注引《续齐谐记》,杨震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
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只给它喂饲黄花,百日之后的一天,黄雀羽毛丰满,就飞走了。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
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象这玉环一样洁白无暇。”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后世将“结草”“衔环”合在一起,流传至今,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7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