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生平】---历史简记
赵云开始随公孙瓒征讨,后投靠刘备,当阳长阪恶战中保护刘禅和甘夫人脱险。刘备西征时,赵云截江夺回了后主刘禅。后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攻打江阳、资中一带,完成了对成都西南部的包围。建兴六年,赵云随诸葛亮北伐,在斜谷之战中因实力差距被曹真击败,战后赵云请求自贬。建兴七年,卒,后追谥为顺平侯。
赵云品性忠良,直言敢谏,曾力劝刘备将本打算赏赐功臣的土地还与百姓。在刘备伐吴前,又进忠言,劝刘备以国仇为重、私仇为轻,改为攻魏。在对他的谥书中,强调了他有贤者之风,能体恤民情,慈爱百姓。其高风亮节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成语"偃旗息鼓" "单骑救主" "一身是胆"皆源自赵云亲身事迹 。
蜀·汉追谥赵云的谥文--“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
【赵云生平】---历史演义
赵云开始跟随公孙瓒征讨,后投靠刘备,当阳长阪恶战,赵云七进七出,杀得曹军闻风丧胆。保护刘禅和甘夫人安全脱险。刘备入西川,赵云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作为援军,为平定益州做出了贡献。刘备死后,赵云跟随诸葛亮北伐,子龙单骑退追兵。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演义中,赵云英武潇洒,武力超群,数次成为孤胆英雄,被刘备赞为“一身都是胆”,是深受我国民众喜爱的小说人物之一。
【赵云生平】---平生始末
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赵云投公孙瓒,后奉瓒命从刘备,二人相见恨晚。后因兄丧,归家中(也有一说是随瓒时见其不当英雄之名而借此故还乡不归)。
建安五年(200年),刘备当时已投靠袁绍,赵云与刘备重逢于邺城,并秘密募兵数百,称为刘备部曲,袁绍不能得知。后随刘备入荆州投刘表,守备新野。
十三年(208年),刘备与曹操大战,以弱敌强,于长坂坡(今湖北当阳境内)兵败,赵云于敌军中救刘备妻、子脱险,因功升为牙门将军。赤壁之战后,赵云随刘备夺取贵阳、长沙等四郡,任命为桂阳太守(任期为一个半月,因不适合太守位,被诏回,再次成为留营司马)。
十六年(211年),刘备与庞统等人带军入益州,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仍镇守荆州。孙权得知刘备西征,遣人驶船接其妹(即刘备之妻孙夫人)回吴,孙夫人欲带刘备之子刘禅一同归吴,赵云与张飞勒兵截江,得刘禅而回(此为二次救少主).
十八年(213年),赵云奉命与诸葛亮张飞等率军溯江西上,至江州(今重庆)后,三人各自统军平定诸县,于次年与刘备、诸葛亮会师,合围成都,成都既定,升为翊军将军。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备欲伐东吴以报袭荆州杀关羽等切齿之恨,赵云等有识之士陈述利害,力主维护孙刘联盟,刘备执意东征不从,令诸葛亮辅太子刘禅守成都,又令赵云督江州(今重庆)兵马,是以二人皆未随军东进。次年(222年)刘备于猇亭兵败,章武三年(223年)卒于白帝城。
蜀汉建兴元年(223年)太子刘禅登位,赵云升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后任镇东将军。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上表北伐,赵云已年迈,次年(228年)为掩护蜀军主力攻祁山,领少量军士为疑兵于箕谷牵制曹魏主力大军,虽因兵力悬殊过大而失利,仍能聚众固守,亲自断后,使军队安全撤退。
建兴七年(229年),赵云病卒。景耀四年三月,蜀国追谥赵云为顺平侯,为蜀汉十二位见谥大臣之一。其长子赵统嗣父侯爵,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赵广,为牙门将,随姜维至沓中,于临陈战死,为国捐躯。
赵云戎马一生,作战骁勇,胆略过人,刘备及时人皆称其一身是胆。云见识卓远,清楚认识到吴蜀关系为唇齿相依,力主维护孙、刘联盟;为人谨细,以德服人,刘备军曾俘获夏侯敦部下夏侯兰,兰乃赵云同乡,云知其明于律法,推荐他为军正,但不安排为自己属下,其慎虑如此。蜀军街亭失利后,各处皆损兵折将,唯有赵云亲自断后,所属兵将及军资什物都无损失,丞相诸葛亮要把军队剩余物资奖赐赵云将士,赵云不受,认为蜀军兵败,不应反而受赏,诸葛亮对其德十分赞赏。昔日平定桂阳后,赵云任桂阳太守,原太守赵范之寡嫂有天资之色,范欲将寡嫂配赵云,赵云认为范被迫而降,未知其心,因而婉拒,后来赵范果然逃走。巴蜀初定时,刘备欲将巴蜀有名的田宅分赐诸将,赵云以霍去病“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之例劝阻刘备分田宅赐将,认为田地应交与百姓耕种,房宅也应归还百姓,刘备果从其言。赵云为国不被天资国色所迷,为民不被良田毫宅所动,时人与后人皆感其德。
《磐河战》 袁绍与公孙瓒会战于磐河,袁绍命大将颜良、文丑出战。当时赵云也在袁绍帐下,因与其理念不合便不被重用,赵云见公孙瓒兵败,乃出马杀败颜良、文丑,救了公孙瓒。
《借赵云》 刘备向公孙瓒借赵云,刘备素来喜爱赵云将材,一路上一直试探赵云心意,问他天下诸侯谁为英主,最后竟得赵云认同自己,乃领赵云至徐州。但是张飞不服,赵云乃打败曹军猛将典韦,才让张飞亦心服。
《长坂坡》 刘备逃奔江陵,于当阳长阪被曹操大军所追,妻儿都在乱军中失散。赵云乃匹马单枪,闯进曹操万军之中,陆续救出糜竺、简雍、甘夫人等,最后寻到糜夫人,但糜夫人已身受箭伤,乃将幼子阿斗托给赵云,自己投井而死。赵云怀抱阿斗,夺得宝剑,奋力血战得脱,将阿斗交还刘备。刘备却将阿斗摔在地上说“为此孺子几乎损我一员大将”,赵云为之感泣。
《取桂阳》 赵子龙奉军师诸葛亮之命,带领三千人马夺取桂阳。桂阳太守赵范亲自迎战,并安排校尉陈应接应,企图前后夹攻取胜。结果战不过子龙,不得不开城投降。子龙在弄清赵范是真投降后进入城内。在款待子龙时,赵范表示愿将国色寡嫂许与子龙为妻,子龙严词拒绝。
《截江夺斗》 孙权乘刘备入益州时,用张昭之计,假称吴国太染病,派心腹周善到荆州接孙夫人归吴,并嘱她带回刘备之子阿斗,以作人质。孙夫人不疑,乃怀抱阿斗登船归吴,赵云驾船赶来,力劝孙夫人留下阿斗,夫人不从,赵云乃夺回阿斗,此时张飞亦驾船赶到,乃杀死周善,和赵云一起带阿斗回荆州。
《阳平关》 黄忠斩夏侯渊后,曹操闻讯大惊、亲率大军至阳平关报仇。诸葛亮欲断曹军粮道,黄忠讨令,赵云恐其劳乏,拟替他一行,黄忠不服老,请令前往。烧粮后,曹军势众,将黄围困核心,幸得赵云及时解围,杀退曹军。又名《子龙护忠》
《凤鸣关》 诸葛亮初出祁山伐魏,赵云请为先锋,诸葛以其年老激之,赵云历数战功,坚决前往;至凤鸣关,果力斩魏军大将韩德父子五人。又名《力斩五将》、《刀劈五将》。(该剧是唯一一出赵云用刀戏) 元杂剧中,关汉卿在《单刀会》中有“赵子龙胆大如斗”之句,在《襄阳会》《黄鹤楼》《隔江斗智》等近十本杂剧中,赵云都作为较重要角色出场。杂剧时代,“五虎将”一称呼已经极为普遍,而且“赵子龙胆气豪”是剧作家们的共识。赵云作为主角的杂剧有《赵子龙大闹泥塔镇》一本,但已失传。赵云谨慎细心的特点亦被加以强调,出演赵云的演员都会被特别要求,必须要表现出赵云胆大而又细心的特点。 在一个早期流传的故事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有一次诸葛亮令赵云率军去攻取一座城池,诸葛亮事先策画整个军事计画,何时出发、何时用餐、何时行军、何时渡河、何时攻城都按表制定完成,赵云只要照著既定的行程表执行即可。但是在赵云出发之后,诸葛亮才发现计画中有一个严重的疏失,即按照原定的时间,那条河正值涨潮,士兵们将无法渡河,当诸葛亮正在担忧整个行动将会失败的时候,却传回赵云已按照预定的时间攻下城池的消息,原来赵云知道河水会涨潮,在出发之前就已经先准备好渡河用的舟筏,因此顺利完成计画。在这个早期故事中,赵云谨慎细心的程度甚至在诸葛亮之上。
赵云字子龙,一生跟随刘备南征北战,骁勇异常,浑身是胆,但历史上实际一直是个杂牌将军,“五虎上将之一”是三国演义里虚构的。
他最著名的故事是长坂坡孤身血战曹操雄兵。故事经过是,曹操讨伐刘备,刘备慌忙携军队,百姓向南撤退,将自己妻室托付给赵云,。
刘备妻室因人多走散,赵云四处寻找而落后,遭遇敌军淳于琼将其斩杀,救下刘备部署。先找到甘夫人,后又在一断墙枯井处找到糜夫人,但糜夫人受重伤,不愿同赵云一起走,把阿斗交给赵云后投井自杀,赵云携带阿斗,归途遭遇曹操大军,接连击杀很多曹营名将,所到之处猛不可挡,连曹操也称赞他是虎将,想活捉并收降他。
赵云最终单枪匹马杀出重围,在长坂桥得张飞援助,护送阿斗回到刘备身边。
赵云,字子龙,常山人氏,从小就酷爱枪法,14岁就拜遍河北名枪师,16岁经人指点投师于山东琅邪著名枪师童原门下,学艺只一年,因天资聪慧,而且勤奋,所以尽得真传,一年后,童原亡,赵云下山,初投袁绍帐下,应看不惯他的所做所为遂出走后帮住公孙瓒击退袁军后来的大家都应该知道了。
童原所收一共三个徒弟,张绣,张任,赵云。以为赵云去得晚,所以不认识两个师兄。
当阳长坂一役,赵云以自创的七突蛇盘枪枪挑当时的枪王张绣,以百鸟朝凤枪枪挑辽东无敌大将公孙泰,以落马朝阳枪伤三国第一大力将眭元俊,以夹竹梅花枪枪挑河北一根针老将韩荣,其他的如枪伤张颌坐臂,曹仁右腿,李琦臀部,于禁,毛介双夹赵云亦被所伤其余皆忘,共杀死曹将54员,枪伤108员。 赵云的枪法:125枪夹竹梅花枪,162枪飘雪梨花枪,3枪落马朝阳枪,101枪百鸟朝凤枪,7枪七突蛇盘枪等 赵云的枪是银枪:龙胆。
座下马是三国排第五的碳雪白龙驹(粉碇玉蓝驹)有名塞龙雀。 威震三国的蜀汉名将赵子龙原是袁绍身边的一员猛将,因见袁绍私心为重,并无忠君的救国之念,於是有意求去。
后来赵子龙与刘备相见甚欢,二人理念契合,赵子龙就成为刘备三鼎天下的一大功臣。 赵子龙身长八尺,浓眉大眼,架枪上马威风凛凛,多次冲锋敌营,立下不少战功。
刘备兵败长阪坡时,蜀汉人民大举南迁避难,当时刘备妻妾甘、糜二夫人与后主阿斗在人阵中走散,赵子龙单相匹马深入曹操大军中寻找,发现三人身现敌营时,不顾一切冲入重围,救出甘夫人与阿斗,糜夫人则因为伤重,不愿拖累大家而投井自尽。这次事迹就是广受后世歌颂的「长阪坡救主」。
赵子龙七十岁时,骁勇善战不下当年,曾力斩西凉大将韩德父子五名,蜀汉建兴六年,子龙病重而亡。其生前曾受封为「翌军将军」,死后后主诏赠大将军,諡号「顺平侯」,敕葬在成都锦屏山之东。
道家奉为「南宫辅佐真君」,台湾民间多尊称子龙爷。 说赵子龙的功绩前, 先说他的名声。
在演义中,很明显他也是名震四方的大将, 但在正史中,除了蜀国外,他的名字可能他人未曾听过。
1.救公孙瓒2.长坂风云 赵云长坂坡杀死杀伤的所有武将 1、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氏,白袍银甲,白马银枪。
赵云的枪法学自三国时期武术名家童渊。童渊本来只收徒两人,一人是“宛城侯”张绣,另一人是西川的大都督张任。
两人均学了他的“百鸟朝凰枪”,并且闯下了极高的名望。童渊晚年隐居深山,后经赵云求拜,收了赵云为关门弟子,谁也不知道。
赵云艺成下山后,自创了一套“七探蛇盘枪”。初战成名于公孙赞与袁绍的战役,当大将文丑追杀公孙赞时,赵云单人独骑杀败文丑,枪挑鞠义,保护公孙赞,并助其反败为胜。
此后赵云除了在新野枪挑曹洪的头盔,便没有再杀敌的机会,直到长坂坡当阳道,赵云在曹操百万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才真正一战威震天下。 2、张旭:使一柄开山岳。
赵云初冲当阳时杀的第一员曹将。颜良、文丑、高览 张旭是河北最著名的四猛将,号称“四庭柱”。
颜良、文丑被关羽所杀,这次张旭在赵云面前也只走了一个照面。 3、杨明:使一口刀,被赵云杀的第二员曹将。
赵云救刘备部将毛仁时一个回合将其挑于马下。 4、朱慈:使一柄长斧,赵云救部将苟璋时见面便枪挑了他。
5、高平:高览的两个堂房兄弟之一,使一柄长锤,赵云二冲当阳时所杀。 6、高槐:高览的两个堂房兄弟之一,使一柄镏金铛,赵云二冲当阳时所杀。
赵云连杀此二将只用了一枪。 7、晏明:使三尖两刃刀,赵云冲二营时一个回合将其挑落。
8、晏腾:使一把钢鞭,赵云冲二营时一枪钻打碎其后脑。 9、张合:河北“四庭柱”之一,使长枪。
与赵云只战了一合,心虚而败走。他是长坂坡与赵云交手过的曹将中少数没有受伤的将领之一。
后受曹操之计挖陷阱欲擒赵云,结果被赵云从陷马坑中跳出。 10、韩琼:河北“四庭柱、一正梁”中的一根大梁。
在南方评话中也有称为“老枪王”韩荣。河北名将韩琼在当阳道时年岁已高,须发皆白。
被赵云枪挑其侄儿后前来报仇,结果赵云以梅花枪枪挑韩琼。 11、牛贤:使一柄斧子,赵云在枯井边救阿斗时遇的一员曹将,被赵云一个回合挑落马下。
12、曹洪:曹操手下八虎将之一,使一口大砍刀,被赵云照面一枪刺中大腿。 13、曹成:人称“赛养叔”,曹操手下箭法最好的大将之一。
赵云冲三营时,被箭射死。 14、曹顺:人称“盖潘党”,曹操手下箭法最好的大将之一。
赵云冲三营时,被箭射死。 15、王雄:人称“钻天龙”,曹操手下最好的步将之一,使一对双刀。
赵云一枪从其喉咙刺入。 16、王飞:号称“入地蛟”。
曹操手下最好的步将之一,使一口朴刀。赵云一枪钻打碎他的背心。
17、淳于琼:淳于兄弟之一,使金顶枣阳槊。赵云夺槊三条,连杀三将。
18、淳于安:淳于兄弟之二,使金顶枣阳槊。赵云夺槊三条,连杀三将。
19、淳于普:淳于兄弟之三,使金顶枣阳槊。赵云夺槊三条,连杀三将。
20、徐晃:曹操手下八虎将之一,使一柄开山斧,三国中最有名的勇将之一。赵云把从敌将处夺来的钢鞭飞掷击中徐晃后心镜,打得他抱鞍吐血。
两人只两个回合,徐晃退走。 21、文聘:人称“金枪将”,使一杆金枪。
曹操曾经三次到他襄阳家中相请,才请得文聘为他效力。文聘与刘备、赵云素有交情,因此和赵云乃假战。
22、夏侯恩:乃是曹操身旁最宠爱的侄儿,为曹操保守“青釭宝剑”。子龙将其枪挑后,把青釭剑夺为己有。
23、赛猿精:原名叫眭元进,辽邦公孙王手下的第一勇将,使一对独脚铜人,力大无穷。曹操平辽东后将其收为帐下。
赵云冲中营时一枪刺中其头顶,戳得穿冠断发,幸而未死。他落荒逃到东川,投奔了汉中王张鲁。
后在刘备收汉中时还是被赵云用落马金钱枪挑去。 24、公孙王:辽东番邦大王,被曹操收降。
赵云冲中营时一枪震塌石牌楼,将他活活压死。 25、辕门十将(10个):赵云冲中军营时连挑十将,具体姓名不详。
26、胡车儿:宛城侯张绣的马前步将,使两口短刀。宛城之战时偷走曹操手下第一勇将典韦的镔铁双戟,使典韦身亡。
他与赵云在阵前大战数十合,被赵云枪挑。27、刁麟翔:宛城侯张绣的马后步将,使一柄短棍。
与胡车儿一起被赵云枪挑。 28、张绣:封“宛城侯”,人称“北地枪王”,使一杆虎头金枪。
张绣是武术名家童渊的大弟子,但是与赵云并不相识。战宛城时由胡车儿偷走典韦的双戟,然后得以枪挑典韦。
他的“百鸟朝凰枪”威震天下,与赵云大战三百回合,被赵云的七探蛇盘枪杀死。从此赵云成了真正的枪王。
许褚:曹操手下八虎将之首,号称“痴虎大将军”,使一口九环刀,勇猛无敌。张绣死后,他急于求战,与赵云交手二合,被赵云枪杆扫中后背,伏鞍而逃。
从此许褚一生最怕子龙,直到建安二十四年汉中之战,许褚仍然被赵云枪挑。 29、张辽:曹操手下八虎将之一,文武兼备。
在接应受伤的许褚时被许褚喷了一脸的鲜血,扶着许褚退归本阵。这回书正是有名的“枪挑枪王、钻打许褚、血喷张辽、吓退曹洪”。
也有评话书为“枪挑枪王、钻打许褚、血喷曹洪、吓退张辽”,指的是接应许褚的是曹洪,而扶许褚退走的是张辽。 30、焦触:使一柄大斧,镇守中军帐帅旗。
赵云冲出前营后,拔宝剑砍倒了中军帐大旗,四人合战赵云。 31、张南:。
欲求仁主 初平二年(191年),诸侯互相征战,当时公孙瓒之弟公孙越因助袁术与孙坚一同攻打周昂,为流矢所中而死。
公孙瓒以其弟被杀,将此事归罪于袁绍,于是屯兵盘河并上书朝廷细数袁绍的十项罪状,号召诸州郡共同讨伐袁绍,常山国经过商议之后一致推举赵云,率领该郡义军去投奔公孙瓒。当时韩馥将冀州让给袁绍,袁绍乃领冀州牧,袁氏四世三公,声名远播,公孙瓒正在担忧该州的人都会投奔袁绍,因此赞许赵云的行为。
公孙瓒向赵云嘲笑着说:“听说冀州的人都欲依附袁绍[1],为何你独与他们不同,难道是迷而知返吗?” 赵云回答说:“天下大乱,未知谁是明主,民有倒悬之危,鄙州议论,要投奔仁政之所在,因此我不投袁绍而投将军。”,赵云自此随公孙瓒四处征讨。
当时,担任高唐令的刘备被贼兵袭击,失去了驻地之后,亦来依附公孙瓒。公孙瓒与袁绍交战,派遣青州刺史田楷占据山东附近的土地,袁绍亦派数万大军前来争地,公孙瓒便上表将刘备提升为别部司马,派刘备前去帮助田楷抵抗袁绍,并派赵云为刘备的随从,让他为刘备率领骑兵[2]。
两人合作之后,互相都留下好印象,刘备一直对赵云很好,赵云亦有心依托刘备。后来,赵云因为死了哥哥,向公孙瓒请假回家乡服丧,刘备知道他此去便不会再回到自己身边,因此握著赵云的手不舍分别。
赵云向刘备辞别说:“我永远不会背弃德。” 建安五年(200年),刘备被曹操打败之后前去依附袁绍。
赵云刘备在邺城和刘备相认。刘备和赵云同床眠卧,然后密派赵云外出招募数百名士兵,对外宣称是左将军刘备部曲,袁绍也不知道。
赵云从此便追随刘备,后来并随他至荆州。平定荆州 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投靠刘表,屯兵于新野,曹操便派夏侯敦、于禁领军进攻刘备,双方战于博望。
刘备以伏兵计击破曹军,在战斗中刘备军生擒了敌将夏侯兰,而赵云与夏侯兰是同乡,自小相知,知道夏侯兰明于法律,因此为他向刘备请命,并推荐让他成为军正,而不将这位同乡为自己所用,由此可看出赵云谨慎的处事态度。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再次派遣大军南攻,当时刘表刚死,其子刘琮继位,派遣使者向曹操请降。
刘备措手不及,于是率军向南逃往江陵,但是刘备不愿放弃自愿跟随他的人民,每天仅能行走十几里,曹操便派轻骑兵快马追赶,一天之中追袭了三百里,终于在当阳长阪附近追上了刘备。刘备便丢下妻儿,仅带着数十骑向南逃逸。
当时,有人对刘备说,赵云向北投靠曹操去了。刘备闻言便用手戟打那告状的人说:“子龙不会弃我而去。”
不久之后,赵云果然怀抱刘备的幼子刘禅,保护着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到刘备身边。之后,刘备便任命赵云为牙门将军。
赤壁之战后,赵云跟随刘备平定荆州江南之地。刘备任命赵云为偏将军,并取代投降的赵范,兼任桂阳(今湖南郴县)太守。
赵范有一名寡嫂名为樊氏,有国色之貌,赵范欲将她许配给赵云,意欲和赵云结亲。但是赵云坚持不同意,并说:“我们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是我的嫂子一样。”
当时有人劝赵云接受这名美女,赵云回答说:“赵范是被迫投降,心不可测,何况天下女子不少。”
不久之后,赵范果然借机逃走,而赵云也就因此不受到影响。进攻益州 建安十四年(209年),在平定荆南四郡,又得到原属刘表的部曲万人之后,刘备成为荆州牧,声势渐大,孙权乃建议双方结亲,刘备便娶了其妹孙夫人。
两年之后益州牧刘璋为防备曹操势力乃向刘备求援,刘备便领兵三万入益州,留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留守荆州,并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刘备出征之后,孙夫人开始放纵骄傲,放任她从东吴带来的侍卫和官吏,多有不法的行为。
刘备知道消息之后,认为赵云为人威严、态度慎重,一定能加以整顿,因此特别命赵云掌管内事。孙权听说刘备西征益州之后,便派了大批舟船欲接孙夫人回去,并叫她带刘禅一起归吴。
幸得赵云与张飞一起带兵在长江截住东吴船队,并成功夺回刘禅,亦即著名的“赵云截江夺阿斗”。建安十七年(212年),刘备与刘璋决裂,从葭萌进攻刘璋势力,并召诸葛亮率军入蜀。
诸葛亮率领赵云与张飞溯江西上,一路平定郡县,直到江州(今重庆),然后兵分两路,诸葛亮、张飞走北路,赵云则另领一军走南路,从外水沿长江而上进至江阳(今四川泸州),最后在成都会合。刘备攻下成都之后,任命赵云为翊军将军。
刘备平定益州之后,有议论劝刘备将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给诸将。赵云反驳说:“从前汉朝大将霍去病曾说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何况现在国贼不只像匈奴只有一个,还不到可以安定下来的时候,必须等到天下的乱贼都平定之后,才可让众人返回家乡去种植桑梓,回归故土去耕作田地,这样才是正道。
益州的人民是第一次遭遇到战争,应该将田宅房产归还给百姓,先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才能叫他们服兵役,纳钱粮,也才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刘备便听从赵云的建议。
汉水虎威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率军进攻汉中,次年黄忠在定军山打败夏侯渊,斩其首,于是曹操亲自率领大军来争夺汉中,并先运大量的军粮到北山下,有数千万袋,黄忠认为可趁机夺取。
赵云字子龙,一生跟随刘备南征北战,骁勇异常,浑身是胆,但历史上实际一直是个杂牌将军,“五虎上将之一”是三国演义里虚构的。
他最著名的故事是长坂坡孤身血战曹操雄兵。故事经过是,曹操讨伐刘备,刘备慌忙携军队,百姓向南撤退,将自己妻室托付给赵云,。
刘备妻室因人多走散,赵云四处寻找而落后,遭遇敌军淳于琼将其斩杀,救下刘备部署。先找到甘夫人,后又在一断墙枯井处找到糜夫人,但糜夫人受重伤,不愿同赵云一起走,把阿斗交给赵云后投井自杀,赵云携带阿斗,归途遭遇曹操大军,接连击杀很多曹营名将,所到之处猛不可挡,连曹操也称赞他是虎将,想活捉并收降他。
赵云最终单枪匹马杀出重围,在长坂桥得张飞援助,护送阿斗回到刘备身边。
赵云(?年~公元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今河北正定),中国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将领。
赵云原属幽州军阀公孙瓒,并为刘备主骑兵。 赵云后来追随刘备,在其麾下历任牙门将军、偏将军、翊军将军、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成就一代霸业。
蜀后主刘禅继位后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 又拜镇东将军。 227年,赵云随蜀汉丞相诸葛亮入汉中,次年出征曹魏,曾於箕谷设置疑兵,牵制魏军主力。
北伐失利后,贬为镇军将军,不久去世。 261年后主追諡赵云为顺平侯。
赵云有两个儿子,长子赵统承继爵位,次子赵广在沓中追随姜维时战死。 据《三国志》记载,有关赵云的著名事迹有「长坂乱军之中救后主刘禅」,《云别传》中记载有「截江夺阿斗」、「汉水空营退曹军」等。
罗贯中所著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自立汉中王后,赵云位列「五虎上将」之一。小说中的赵云武艺超群、胆大心细,而且德行高尚。
据《云别传》记载:「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刘备也称誉他「一身是胆」。三国时陈寿,杨戏称其「强挚壮猛」,「猛将之烈」,「以忠勇称」。
赵云的历史资料 赵云事迹多出於《云别传》,在《三国志》中别传没有作为正文内容,而是以注解形式出现。《三国志》原书中并无注解,注解乃后世南朝宋人裴松之所添加。
但亦有史家认为《云别传》内容以史料而论并不严谨,所记载皆是与赵云相关的轶事,且与《三国志》本身有所矛盾,真实性有待商榷。此说由清朝义门先生何焯指出。
他认为《云别传》或系根据赵家家传改编,语多溢美。何氏指出的疑点之一为刘备於221年准备东征吴国时,由赵云 (而非诸葛亮) 劝阻刘备不要东征是不合情理,应是子孙溢美。
然而,此类观点并不多见考,并被一些史学者指过分疑古。 赵云故址 河北正定赵云庙外的赵云像现代赵云祠墓地址: 四川大邑--子龙庙,顺平侯赵云墓 河北正定--赵云庙 台湾佳里--子龙庙 清朝记载祠庙另有: 河南南阳南三十里屯东赵云祠墓 四川黎州(今汉源)大渡河守御所安靖坝左赵云祠 湖广桂阳州(今湖南郴州桂阳)城外芙蓉山下赵云祠 湖北当阳(长坂)有子龙阁,子龙路;湖北赤壁有子龙滩。
湖南常德安乡有子龙庵;桂阳有蒙泉(又名万军泉,赵云八角井)。四川成都和平街原名为子龙塘街,和平街小学在相传是顺平侯洗马池故址;成都龙泉石经寺(历名灵音寺,天成寺)相传初为赵云祭祀家庙。
重庆长寿有赵云寨;重庆市中大阳沟白龙池相传为赵云驻江州白龙马厩。陕西宁强有子龙驻军处,子龙山。
赵云,是罗贯中老先生在《三国演义》着力刻画的人物,可说是全书中最完美的英雄形象。更由于《演义》是根据史实来写的,人们对赵云的英雄事迹几乎信以为真。
赵云是除关张外最早追随刘备的人物,以致于人们几乎把他加到了桃园兄弟之中,在不少京戏里干脆就让他成了“四将军”,特别是他追随刘备时正是刘备倒霉的时候,这就更加重了他在这个团伙中的份量。 长坂坡一战,无疑是赵云最辉煌的篇章。
在最早的《三国志平话》中,赵云的长坂坡救阿斗只有几句话,“拍马冲阵而过”而已,到了《演义》里,就变成了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一大章回。“截江、夺斗”是赵云的另一大功绩。
《三国志平话》中基本照抄《三国志》,写得含含糊糊,“云与张飞勒兵截江。
”而已,而在《演义》里则完全成了赵云孤身犯难,一波三折,既胆气过人又有理有节,张飞倒成了后援的角色。
五虎上将的排名,在罗贯中最早的版本里,大概是参照了刘备进位汉中王时这五个人实际地位的史实,列为“关、张、马、黄、赵”。忘了是金圣叹的批本还是毛宗岗的批本,为迎合读者对赵云的喜爱,把这个排名改成了“关、张、赵、马、黄”。
但《演义》终归不能完全脱离史实,从而令赵云这个完美的英雄与他在蜀汉集团中的地位无法自圆其说。注意一下细节就清楚了,这些细节因史实的存在而让罗老先生和金、毛等都无法更动。
长坂坡之前的大撤退,开路与断后的重任都没交给赵云,而给他的任务是相对次要的“保护家小”。 进军西川遇到马超,从别处把张飞调来,身边的赵云无用武之地。
抵御魏将张邰,派了老将黄忠,赵云就在手下,却没考虑派他。 决定汉中胜败的定军山之战,黄忠是主将,赵云是后援。
讨伐东吴,前线上是一群无名后进之辈,五虎上将硕果仅存的赵云在二线闲着,只是到了大军惨败之时起了点接应的作用。 七擒孟获,魏延、王平、马岱甚至廖化、张嶷的出场机会都比赵云多,而赵云好象都没有与孟获交过手。
一出祁山,《演义》中写赵云当先锋立了大功,但到了决定性的街亭之战,主将却是派了无能的马谡,赵云与邓芝领偏师出斜谷,尽管撤退时“不损一人一骑”,但对于全局却是无足轻重。 尽管《演义》每逢赵云出场必竭力突出他的作用,但从整体上看,刘备和孔明对他的态度不象文字中表现得那么热情。
似乎刘备早期势孤力单、关张忙不过来时对赵云还予以某些重任,一旦人多了就让他一边儿凉快去,而孔明就更明显了。 以上是《演义》中关于赵云的一些内容,再看看史实吧。
赵云自追随刘备后,直到刘备当了汉中王,可说是马不停蹄,无役不予。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