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中2处典故的作用)

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中2处典故的作用)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08-22 04:09 浏览:6 次

1.雁门太守行中2处典故的作用

唐代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有易水与黄金台两个典故,两处典故的作用分别是:

1、“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释义:风萧萧地响把易水岸边吹得很冷,壮士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2、“黄金台”是求贤若渴的象征,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3、两处典故写主将为报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决战,却不用概念化语言,而通过造型、设色、突出主将的外在形象和内心活动。

诗人选用“易水”和“黄金台”造型设色,创造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释义: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的诗句,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便宛然在目。其不惜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以及君主重用贤才的美德,都给读者以强烈而美好的感受。

扩展资料:

原诗:

《雁门太守行》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释义: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号角声声,响彻秋夜的长空,塞外天边的云霞将夜空凝结成紫色。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系年,有两种说法。一种:此诗创作于公元814年(唐宪宗元和九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

另一种说法,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李贺把诗卷送给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也很欣赏。时在公元807年(元和二年)。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雁门太守行 (李贺诗作)

2.雁门太守行中有哪2处典故

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以招聘人材。

玉龙:指宝剑。

战国时燕昭王曾筑台置千金于其上以延揽人才,因称此台为“黄金台”。“玉龙”,唐人用以称剑。 黄金、白玉, 其质地和色泽, 都为世人所重。“龙”,是古代传说中的高贵动物,“黄金台”,是求贤若渴的象征。诗人选用“玉龙”和“黄金台”造型设色,创造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诗句,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便宛然在目。其不借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以及君主重用贤才的美德,都给读者以强烈而美好的感受。

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3.雁门太守行尾联用了什么典故

《雁门太守行》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使用了”黄金台“这个典故。”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原诗:

《雁门太守行》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向日 一作:向月)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塞上 一作:塞土)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释义: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扩展资料:

在《雁门太守行》里,李贺诗歌的突出特点:意象新奇,设色鲜明,造型新颖,想象丰富而奇特,这些特点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体现。

仅以后两句为例,这两句写主将为报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决战,却不用概念化语言,而通过造型、设色、突出主将的外在形象和内心活动。

战国时燕昭王曾筑台置千金于其上以延揽人才,因称此台为“黄金台”。“玉龙”,唐人用以称剑。 黄金、白玉, 其质地和色泽, 都为世人所重。“龙”,是古代传说中的高贵动物,“黄金台”,是求贤若渴的象征。

诗人选用“玉龙”和“黄金台”造型设色,创造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诗句,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便宛然在目。其不惜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以及君主重用贤才的美德,都给读者以强烈而美好的感受。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雁门太守行 (李贺诗作)

雁门太守行的典故

相关推荐:
  • 盔甲典故(我国古代传说神话之中都有那些盔甲)
  • 冰生颊典故(卧冰求鲤的典故出处)
  • 相同(要两个寓意相同的小故事,深刻一点的特别一点的)
  • 典故礼仪(关于礼仪的历史典故)
  • 课儿读典故(刺股苦读的典故)
上一篇:会计核算的三个方法(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哪几种) 下一篇:初一感谢有你作文开头结尾(要《感谢有你》的开头结尾)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四字词语典故(中国古代所有四字词语的典故或出处)
晋文公成语典故(有关晋文公的典故有哪些?)
常见古诗典故(古诗中常用的典故有哪些)
诗赤壁(杜牧的诗《赤壁》中的三国典故)
搓脚心(搓脚心有什么好处)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93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