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与“茯苓饼”
在位61载,享年69岁的清朝康熙皇帝,是中国的寿星皇帝。这位治国有方的皇帝,一生与医学有不解之缘,平常注重自身医疗保健,熟谙养生之道。
康熙幼时出“天花”,大病初愈时,身体虚弱,尤其脾胃不和,积食拉稀,太医们会诊研究,认为用药和进补皆非良策,缘于“小主子”在出天花时药吃得多了。康熙哭着不肯再服苦口的汤药。太医们一时束手无策。
康熙的阿奶孝庄皇太后爱孙心切,正要下诏责怪太医们,侍女苏麻喇姑走到太后身边悄悄说,有位大臣说江南有一名医,对小儿科有独到医术,何不宣来瞧瞧。太后一听,便叫苏麻喇姑传话出去宣其来京。不久,这位老医家奉诏赶来,在太医们的陪同下,给小康熙仔细地望、闻、问、切,退出后在药方笺上只写了一味药“茯苓”,并注明一定要云南产的野生茯苓。太医们会同御厨一起,采用精白面、茯苓粉、蜂蜜糖,制成了细巧的点心“茯苓饼”。结果小康熙十分爱吃这种风味独特、清香可口的点心,不久便脸色红润,开始读书习武了。太后十分高兴,重赏了老医家,后又留下在宫内监制“茯苓饼”。茯苓饼遂成为京城名点,至今不衰。
作为皇帝,膳食无疑要比一般人丰富得多,但是,康熙皇帝吃得却比较简单。他说:“朕每日进膳两次,此外不食别物,烟酒及槟榔等物皆属无用。”他特别告诫人们“所好之物不可多食”,“各人所不宜物知之即当戒”,“高年人饮食宜清淡,每兼蔬菜食之则少病,于身有益”。
康熙与“茯苓饼” 在位61载,享年69岁的清朝康熙皇帝,是中国的寿星皇帝。
这位治国有方的皇帝,一生与医学有不解之缘,平常注重自身医疗保健,熟谙养生之道。 康熙幼时出“天花”,大病初愈时,身体虚弱,尤其脾胃不和,积食拉稀,太医们会诊研究,认为用药和进补皆非良策,缘于“小主子”在出天花时药吃得多了。
康熙哭着不肯再服苦口的汤药。太医们一时束手无策。
康熙的阿奶孝庄皇太后爱孙心切,正要下诏责怪太医们,侍女苏麻喇姑走到太后身边悄悄说,有位大臣说江南有一名医,对小儿科有独到医术,何不宣来瞧瞧。太后一听,便叫苏麻喇姑传话出去宣其来京。
不久,这位老医家奉诏赶来,在太医们的陪同下,给小康熙仔细地望、闻、问、切,退出后在药方笺上只写了一味药“茯苓”,并注明一定要云南产的野生茯苓。太医们会同御厨一起,采用精白面、茯苓粉、蜂蜜糖,制成了细巧的点心“茯苓饼”。
结果小康熙十分爱吃这种风味独特、清香可口的点心,不久便脸色红润,开始读书习武了。太后十分高兴,重赏了老医家,后又留下在宫内监制“茯苓饼”。
茯苓饼遂成为京城名点,至今不衰。 作为皇帝,膳食无疑要比一般人丰富得多,但是,康熙皇帝吃得却比较简单。
他说:“朕每日进膳两次,此外不食别物,烟酒及槟榔等物皆属无用。”他特别告诫人们“所好之物不可多食”,“各人所不宜物知之即当戒”,“高年人饮食宜清淡,每兼蔬菜食之则少病,于身有益”。
一、废弃长城 历代王朝修长城,没有挡住游牧民族的铁骑奔驰,被称为“天可汗”的唐太宗李世民也公开贬低过长城。
康熙三十年(1671年),康熙帝率诸王、贝勒、大臣前往多伦诺尔(今内蒙古多伦),约集内外蒙古来此“会盟”。 定疆界,制法律,为外蒙的喀尔喀蒙古诸部编制盟旗,使其接受清朝的管辖,从而实现了北部乃至西北的空前统一,蒙古问题宣告解决。
就在多伦会盟之后,古北口总兵蔡元看到长城年久失修,建议拨款修理。康熙帝继承皇太极、顺治帝提出的“满汉一家”的民族思想,进而又发展成为“中外一视”“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思想,发现长城的存在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康熙帝拆除了汉人与“三北”少数民族的一道墙,不再有内外之分,迅速形成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 二、推广西药 康熙40岁那年得了疟疾,中医药未能治愈,耶稣会士洪若翰、刘应进金鸡纳霜(奎宁)。
康熙服用后,很灵验,病好了。他召见洪若翰、刘应等,在西安门内赏赐房屋,后这里成为天主教北堂。
曹寅得了疟疾,康熙赐金鸡纳霜治好了他的病。 此后,康熙便对西药发生兴趣,命在京城内炼制西药,还在宫中设立实验室,试制药品,亲自临观。
他提倡种痘以防天花。 他破除因循,推广种痘,命先给自己子女及宫中女子种痘,还给蒙古49旗及喀尔喀蒙古部民种痘,这就使千万人因种痘而免去患天花死亡或不死而留下麻子的悲剧。
扩展资料: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台湾的明郑政权,显示了康熙军事指挥才能。
另一方面,康熙少年时就挫败了政治对手鳌拜,年老时利用“文字狱”打击汉族异议人士。康熙举行“多伦会盟”取代战争,怀柔蒙古各部。
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他开创康乾盛世的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部分人甚至称之为“千古一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熙皇帝。
对于康熙帝来说,一生之中有三个女性让他怀有感恩之心,一个是他的生母孝康皇后,一个是他的祖母孝庄太后,还有一个就是他的养母孝惠皇后。
对于生母孝康皇后,康熙感谢她不仅给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还在自己的童年给了自己无尽的温暖和关爱。
然而,这位在儿子即位之后才由普通妃子晋升为皇太后的女人,却是一个福薄的人,两年后便撒手人寰。此时的康熙,年仅十岁。
对于祖母孝庄太后,康熙得到了她在政治上的无尽支持和帮助。如果没有孝庄太后,少年时期的康熙,极有可能稳定不住阵脚,大有可能会败给鳌拜逆党。
然而,相对于前面两位伟大的女性的而言,他的养母孝惠皇后陪伴他的时间更长,给予他在生活上的关心也更多。
孝惠皇后在清史上也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女人,她是孝庄太后侄子的女儿,嫁给顺治帝后几乎没有过一天安稳日子,在顺治十五年正月,还差一点儿被顺治帝给废掉,多亏了孝庄太后及时制止。
顺治帝去世后,孝惠皇后和康熙的生母一样,顺利晋升为皇太后。
康熙二年,在康熙帝的生母孝康皇后去世后,按照孝庄太后的意思,孝惠皇后承担起了抚养和照顾少年康熙的责任。
由于孝惠太后自己没有孩子,所以她就把少年康熙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来看待,将无微不至的母爱全部都给了康熙帝,母子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康熙二十二年,康熙帝侍奉孝庄太后到塞外的古北口避暑,期间射猎了一只麋鹿,让人在伤口上涂抹了一些盐巴之后,派人快马加鞭送到太后宫中,希望她可以尝一尝塞外野味的味道(上奉太皇太后出塞,太后未侍行,中途射得鹿,断尾渍以盐,进太后)。
康熙二十八年,为了让孝惠太后住的更舒心,康熙帝特意在宫中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宁寿宫。
康熙三十五年十月,康熙北巡途中收到养母孝惠太后派人送来的衣服;康熙三十六年,正在西北征战葛尔丹的康熙帝,收到了孝惠太后送来的生日礼物——金银茶壶,希望战事向这茶壶里的水一样顺畅无阻(上亲征噶尔丹,太后以上生日,使赐金银茶壶)。
康熙三十九年和康熙四十九年,在孝惠太后六十大寿和七十大寿时,康熙帝都为自己的这位养母举办了规模宏大的庆祝活动。
甚至在孝惠太后七十大寿时,康熙帝不顾自己五十七岁的年纪,特意为孝惠太后跳起了蟒式舞,而后跪着向太后祝酒。
简介: 出生年月:1654年 卒年:1722年 康熙 满清入关后的清朝第二位皇帝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1661—1722)代指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
俗称清圣祖为康熙皇帝、康熙帝。因为明清之帝王时多只有一个年号,因而往往以年号代称帝王。
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朝皇帝,康熙的称谓来自其年号。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卒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
终年69岁。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 康熙继位时只有八岁,是顺治的第三子。
顺治接受汤若望的意见因其出过天花最有可能不夭折而把他选为继承人。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举行亲政仪式。
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在康熙八年赢得了与顾命大臣鳌拜的斗争,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相关故事: 亲征朔漠,和善蒙古 蒙古曾经分为三个大部分就是(漠南蒙古,漠西蒙古,漠北蒙古)。
漠南蒙古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完全臣服了漠南蒙古也就是内蒙古。漠西蒙古就是准噶尔蒙古。
准噶尔的噶尔丹率领军队南进威胁了中央王朝。康熙决定亲征,打败了噶尔丹。
漠北蒙古,康熙通过一系 康熙 列的笼络的措施全完解决了喀尔喀蒙古也就是外蒙古。所以康熙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成,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中国从秦汉时的匈奴到明朝,蒙古这个历史难题两千年来没有解决,康熙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是一个历史贡献。 康熙名言: 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
• 喜庆之辰,易心平气和,语言吉祥。 • 吾人凡事惟当以诚,而无务虚名。
• 人君以天下之耳目为耳目,以天下之心思为心思,何患闻天下不广? • 凡天下事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皆当以慎重处之。 • 古人所谓防微杜渐者,以事虽小而不防之则必渐大。
• 凡有利于人者则为之,凡不利于人者则去之。事无大小,心自无穷。
• 凡爱人爱物,皆爱也。 • 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
• 人以改过为贵,能改过者,无论所犯事大小,皆不当罪也。 • 为人甚不可被虚意承顺赞美之言所欺,诸凡学问皆以此存心可也。
• 人心虚则所学进,盈则所学退。 • 读书以明理为要。
• 遇有疑难事,但据理直行,得失俱可无愧。 •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 惟持善心,行合道理。 • 人之一生,虽云命定,然而命由心造,福自己求。
• 凡事暂时易,久则难。
电视剧《康熙王朝》有许多虚构的地方,史实并非完全如此。现代人用自己变异后的观念衡量古人,那是不行的。康熙皇帝是一位很伟大的君主。他的言行、道德行为也是高于普通人的。
我们都知道要做到“慎独”这是很难的。康熙皇帝却严格要求自己。在屋里看书时,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在身边没有大臣的情况下,他还是盘着腿,端坐着。他对身边的臣工很和蔼,即使是对太监,康熙皇上也时常与他们说一些新鲜的事,说说笑话。此外,康熙皇帝生活也很俭朴,有一夏天,有人看见他竟穿着一件旧了的打着补丁的衬衣…
康熙皇帝与他的爱妃关系一直很好。那电视剧居然把康熙描述成一个冷待皇妃,把其打入后宫刷厕所的一个皇帝。怎么可能呢?康熙皇帝前后立过三个皇后。可惜,红颜命不济,在后位上都不长。康熙皇帝平时很细心。即使他出差在外,也会记得把当地好的特产捎些回来给妻子。康熙帝也很多情,在他的皇后去世后,久久不能去除心中的失鸾之痛。
康熙为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所作的悼念诗
月掩椒宫叹别离,伤怀始觉夜虫悲。
泪添雨点千行下,情割秋光百虑随。
雁断衡阳声已绝,鱼沉沧海信难期。
繁忧莫解衷肠梦,惆怅销魂忆昔时。
交颐泪洒夕阳红,徒把愁眉向镜中。
露冷瑶阶增寂寞,烟寒碧树恨西东。
旧诗咏尽难回首,新月升来枉照空。
鸾影天涯无信息,断弦声在未央宫
康熙皇帝最尊敬的人是皇祖母。在祖母病危之际,他甚至向上苍祈求用自己的福寿延续祖母的生命。祖母去世后,康熙帝年年都来探陵。有这样一首悼念诗:
返照寒松影,心悬泣露霜。一生常感悼,数载几悲凉。
恨接云峰近,思连沧海长。问安劳梦想,绝矣九回肠。
康熙皇帝的治国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这里不再为大家赘述…
在经历了汉唐、两宋、元明前人打下的江山基础后,康熙皇帝进一步稳定了中国的版图。即大家今天知道的中国的全部疆域。历朝历代的都有一些名门武将在保中原,拓疆域。其实这都是在为今天的大事做铺垫。今天我们生在中国的人都应该珍惜生在此时。中原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山河,都是先人向恶势力要的,更是拿血汗换来的。也许其中就包括十多亿人中的你…
康熙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八岁。按照顺治帝的遗诏,由四个满族大臣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叫做辅政大臣。四个辅政大臣中,有个叫鳌拜,仗着自己掌握兵权,又欺负康熙帝年幼,独断专横。别的大臣和他意见不合,就遭到排挤打击。
清王朝进关后,用强迫手段圈了农民大片土地,分给八旗贵族.鳌拜掌权以后,仗势扩大占地,还用差地强换别人的好地,遭到地方官的反对。鳌拜诬陷这些官员大逆不道,把反对他的三名地方官处死了。
康熙帝满十四岁的时候,亲自执政。这时候,另一个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和鳌拜发生争执。鳌拜怀恨在心,勾结同党诬告苏克萨哈犯了大罪,奏请康熙帝把苏克萨哈处死。康熙帝不肯批准。鳌拜在朝堂上跟康熙帝争了起来,后来竟揎起袖子,拔出拳头,大吵大嚷。康熙帝非常生气,但是一想鳌拜势力不小,只好暂时忍耐,由他把苏克萨哈杀了。
从那以后,康熙帝决心除掉鳌拜。他派人物色了一批十几岁的贵族子弟担任侍卫,这些少年个个长得健壮有力。康熙帝把他们留在身边,天天练摔跤。
鳌拜进宫去,常常看到这些少年吵吵嚷嚷在御花园里摔跤,只当是孩子们闹着玩,一点不在意。
有一天,鳌拜接到康熙帝命令,要他单独进宫商量国事。鳌拜像平常一样大模大样进宫去。刚跨进内宫的门槛,忽然一群少年拥了上来,围住了鳌拜,有的拧胳膊,有的拖大腿。鳌拜虽然是武将出身,力气也大,可是这些少年人多,又都是练过摔跤的,鳌拜敌不过他们,一下子就被打翻在地。任凭他大声叫喊,也没有人搭救他。
鳌拜被抓进大牢,康熙帝马上要大臣调查鳌拜的罪行。大臣们认为,鳌拜专横跋扈,擅杀无辜,罪行累累,应该处死。康熙帝从宽发落,把鳌拜的官爵革了。
康熙帝用计除掉了鳌拜,朝廷上下都很高兴。一些原来比较骄横的大臣知道这个年轻皇帝的厉害,也不敢在他面前放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8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