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碑(望乡台上坠泪碑的典故)

碑(望乡台上坠泪碑的典故)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09-10 15:55 浏览:5 次

1.望乡台上坠泪碑的典故

羊祜,字叔子,西晋时人。

晋武帝时任尚书右仆射,都督荆州诸军事,出镇南郡,以清德闻名。他对所辖区域,减免兵役,开垦田地八百余顷,从“军无百日之粮”一变而为“军有十年之积”。

对吴国将兵,愿去者听从其便。如吴将邓香侵扰夏口,被羊祜部将生俘,羊祜亲解其缚,放还。

邓香深感其恩,率部投奔羊祜大营。每入吴境,所食民之粮未,皆以绢偿还。

平素会众游猎,不入吴境,所猎禽兽,如先为吴人所射,后为晋兵所得者,一律封还。故此,甚得江汉之心,石城以西尽为晋有。

奉命守边,与吴将陆抗对垒。陆抗病,羊祜以药馈之,陆抗遂以醇酒赠羊祜,边境数载不动干戈,人民安乐,万众称颂,传为佳话。

羊祜平素在军营,常常是轻裘缓带,身不披甲,铃阁之下,侍卫也只数十人。羊祜虽怀德信之慨,然有吞吴之志,病重期间,恳求入朝,面陈伐吴之策。

晋主派张华就问,羊祜告以:吴主虐政已甚,可不战而克,如孙皓殁,吴国虽百万之众,指日可灭。并推荐社预代其所住。

越二载,果如羊祜所言,吴国为西晋所平。羊祜韬略过人,素重信义,时人悦其德才,常常拿他与乐毅,孔明相比,素有“轻裘缓带羊叔子,羽扇纶巾诸葛公”之说。

羊祜死后,赠侍中征南大将军,南城候。后人立碑于襄阳岘山,望其碑者无不流绨,故名曰“坠泪碑”。

2.走马观碑是什么典故啊

楼上解答有误. 走马观碑说的是苏秦.苏秦在历史上留下三段故事:走马观碑之奇闻,苏秦背剑之绝技,刺骨苦读之佳话. 走马观碑说的是苏秦很聪明,他的老师感到自己教不了苏秦什么了,于是带苏秦去洛阳城拜访名士.两人骑马走到洛阳城外,苏秦却一边看着路边的石碑一边走.他老师说你要看的话那看完咱们再走吧.苏秦却说我已经看完了.老师不相信,苏秦就把石碑上的内容一字不差的背了下来.他老师惊叹道:“季子啊季子!真是神人!” 苏秦走马观碑,消息不胫而走,传为美谈。

接着才是楼上的描述: 走马观碑 又名: 岳王墓 简介 简介 西河大鼓传统曲目。短段。

又名《岳王墓》。遥条辙。

曲词描写一个人骑马路过岳王墓,看见了石碑上刻着岳飞一生事绩的碑文,引起了对岳飞的敬仰和怀念,慨叹秦桧结党营私,陷害忠良的故事。 现用来比喻看书反应快,骑着快马都能看清碑文内容,跟一目十行意思相近。

3.请问有人知道无头碑(无点碑)的典故吗

最著名的两块无字碑为:泰山登封台下无字的石碑。据传为秦始皇所立,一说为汉武帝所立。“初疑无字碑,莹洁谁敢文。又怪玉女井,高绝何由奫”(宋·晁补之《谒岱祠即事》诗),以及陕西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合葬乾陵,陵区有武则天无字碑。

“无头碑”位于兴城曹庄镇境内的一个废弃涵洞里,长2.5米,宽0.75米,厚0.22米,重约1500公斤,选材是辽西产的红棉石。石碑正面刻有16个大字,上部横刻“万古流芳”,其余的字呈十字状分布,包括横刻的“降笔留经”、竖刻的“洞天宝录”。文字的四周以浮雕形式刻有8条云龙、7个火珠等图案。通过对碑文的破译,考古人员对于此碑的来历产生两种观点。兴城市文物管理处文博馆员常德义认为,此碑初步判断为1945年8月15日至1946年4月之间所立,应该是日本人所制。而葫芦岛市历史学会副会长张恺新认为这块神秘石碑其实是一块道教碑,立碑者其实就是大明山上真武庙里的道士们。

4.恭王府福字碑的故事

清代皇帝,在每年春节都要亲笔御书大『福』字 , 赏赐给有功的王公大臣,以表示天子对臣下的恩宠。而王公大臣如能获得皇帝赐赏的『福』字,会喜出望外,受宠若惊,感到皇帝对自己的信任,预示着官运亨通,飞黄腾达。

康熙一生酷爱书法,虽然他的书法极佳,却很少题字,所以康熙御笔在历代皇帝的笔墨中最少,也就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康熙对『福』字情有独钟,潜心长期钻研其写法,这或许是因为在古人看来,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平民百姓,一生都在追求『福』字的缘故。

恭王府的『福』字碑为康熙御笔之宝,隐于密云洞中,谓之『洞天福地』,纵观康熙皇帝亲笔所书的这个『福』字刚劲有力,颇具气势,右上角的笔画像个『多』字,下边为『田』,而左偏旁极似『子』和『才』字,有偏旁像个『寿』字,故整个『福』字又可分解为『多田多子多才多寿多福』,巧妙的构成了福字的含义,极富艺术性,且意味深长。更为珍贵的是碑的右上方,刻有康熙的玉玺以镇福,因此此“福”字被誉为天下第一福。

5.狄仁杰碑的故事

狄仁杰祠堂碑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孔庄村北,魏州人民为怀念狄公恩德,于神功二年(698年)为其建造了生祠,以报恩德。所谓生祠,就是人尚在世而建的祠堂。后来祠堂因乱而废。一说毁于战乱;一说狄仁杰回长安后,其子为所欲为,引起民愤,祠堂及碑被群众怒而焚之。原立碑额题为“大周狄梁公祠堂之碑”。

元和七年(公元812年)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为悼念狄公盛德,在原址重修祠堂时重立之石碑,碑名也改为“大唐狄梁公祠堂之碑”。因有教子不严之过,故新碑斜置,并非正南正北。碑全高4.46米,宽1.46米,厚0.46米。1982 年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魏州人民为怀念狄公恩德,于神功二年(698年)为其建造了生祠,以报恩德。所谓生祠,就是人尚在世而建的祠堂。后来祠堂因乱而废。一说毁于战乱;一说狄仁杰回长安后,其子为所欲为,引起民愤,祠堂及碑被群众怒而焚之。原立碑额题为“大周狄梁公祠堂之碑”。

元和七年(公元812年)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为悼念狄公盛德,在原址重修祠堂时重立之石碑,碑名也改为“大唐狄梁公祠堂之碑”。因有教子不严之过,故新碑斜置,并非正南正北。碑全高4.46米,宽1.46米,厚0.46米。1982 年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请问有人知道无头碑(无点碑)的典故吗

最著名的两块无字碑为:泰山登封台下无字的石碑。

据传为秦始皇所立,一说为汉武帝所立。“初疑无字碑,莹洁谁敢文。

又怪玉女井,高绝何由奫”(宋·晁补之《谒岱祠即事》诗),以及陕西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合葬乾陵,陵区有武则天无字碑。“无头碑”位于兴城曹庄镇境内的一个废弃涵洞里,长2.5米,宽0.75米,厚0.22米,重约1500公斤,选材是辽西产的红棉石。

石碑正面刻有16个大字,上部横刻“万古流芳”,其余的字呈十字状分布,包括横刻的“降笔留经”、竖刻的“洞天宝录”。文字的四周以浮雕形式刻有8条云龙、7个火珠等图案。

通过对碑文的破译,考古人员对于此碑的来历产生两种观点。兴城市文物管理处文博馆员常德义认为,此碑初步判断为1945年8月15日至1946年4月之间所立,应该是日本人所制。

而葫芦岛市历史学会副会长张恺新认为这块神秘石碑其实是一块道教碑,立碑者其实就是大明山上真武庙里的道士们。

7.简述一下欧阳询三观字碑的故事,及此给我们的启迪.

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有一天骑马到郊外,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

他驻马浏览,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所书,觉得那定平平,是虚有其名。他离开古碑不远,又回来观察一番,便觉得那字确定写得不错。

于是,他审视揣摩,竟守在碑前三天三夜不忍离去。欧阳询后来成为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的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欧阳询三观字碑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对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断探索,才能走向成功。要取得某方面的成功,首先要入迷,入迷是入门的前提。

入迷之后还要入门,入门是成功的关键。可以肯定地说,成功是入门后勤学苦练的必然归宿。

8.函谷关灵符碑的故事

8月2日随着导游阿姨,我们来到了函谷关。很早,我就听过逗一夫当关,万夫莫克地这个句子,今天我总算是领略收到了,函谷关的大门上由一个很大的八卦,看其来说不上壮观,但又有一种气势。

看了这气势汹汹的大门后,便迫不及待的走了进去,刚走进去,就有一种复古的感觉迎面而来.迎面看到一幅似鹤非鹤似鸟非鸟似雀非雀似凰非凰的逗怪物地听导游说逗这幅画代表着吉祥如意地。跟着导游的脚步,我们有来到了灵符碑面前,这个碑看起来就像经过了许多的风风雨雨,上面的东西已经模糊不清了。导游阿姨说:逗着块碑是唐朝的时候挖的,所以可以说是历史悠久了,就是因为这块碑,唐玄宗才开始重视农业发展。地

随后,我们便来到了中间,中间有一个很大的许愿树,上面挂满了红似火的许愿绳,于是,我便去拜了个许愿绳,我许了一个美美的愿望,真希望那个它会实现(呵呵…很遗憾,我不能告诉你们我许了什么,因为听别人说,那样就不灵了)

一路听导游解说,原来老子就是在函谷关写下的著名作品《老子》一书。这部著作在国外仅次于《圣经》。函谷关里还圣奉着老子的列像。起初,我还以为老子长的一定很严肃,谁之看后觉得他是一个挺亲切的人!

接下来,我们便看了老子的书桌,他的书桌只是一块石头,那块石头看起来很光滑,看来,老子一定很用功吧!这里有个风俗就是:逗顺着石头的圈摸,摸一圈是圆圆美美。顺着石头从下往上摸就象征着步步高升!地于是,我便开始沾喜气了,把石头都摸了个遍!

后来,我们又去了鸡鸣狗盗台,关头,城墙,兵器库,老子像……真可谓是大饱风光了!

游览了函谷关,真是让我收获不小啊!咱们这悠久的历史可真没白说!学习老子那谦逊的作风!

9.望乡台上坠泪碑的典故

望乡台,原指古代久戍不归或流落外地的人为眺望故乡而登临的高台(既可能是人为建造的,也可能是自然形成的)。

后来,随着道教鬼神观念的成熟和佛教地狱体系的引入,道教逐步把望乡台从现实建筑演变为虚幻存在﹐成为神话传说中,进入地狱的鬼魂们可以眺望阳世家中情况的地方,有时也借指阴间。 羊祜,字叔子,西晋时人。

晋武帝时任尚书右仆射,都督荆州诸军事,出镇南郡,以清德闻名。他对所辖区域,减免兵役,开垦田地八百余顷,从“军无百日之粮”一变而为“军有十年之积”。

对吴国将兵,愿去者听从其便。如吴将邓香侵扰夏口,被羊祜部将生俘,羊祜亲解其缚,放还。

邓香深感其恩,率部投奔羊祜大营。每入吴境,所食民之粮未,皆以绢偿还。

平素会众游猎,不入吴境,所猎禽兽,如先为吴人所射,后为晋兵所得者,一律封还。故此,甚得江汉之心,石城以西尽为晋有。

奉命守边,与吴将陆抗对垒。陆抗病,羊祜以药馈之,陆抗遂以醇酒赠羊祜,边境数载不动干戈,人民安乐,万众称颂,传为佳话。

羊祜平素在军营,常常是轻裘缓带,身不披甲,铃阁之下,侍卫也只数十人。羊祜虽怀德信之慨,然有吞吴之志,病重期间,恳求入朝,面陈伐吴之策。

晋主派张华就问,羊祜告以:吴主虐政已甚,可不战而克,如孙皓殁,吴国虽百万之众,指日可灭。并推荐社预代其所住。

越二载,果如羊祜所言,吴国为西晋所平。羊祜韬略过人,素重信义,时人悦其德才,常常拿他与乐毅,孔明相比,素有“轻裘缓带羊叔子,羽扇纶巾诸葛公”之说。

羊祜死后,赠侍中征南大将军,南城候。后人立碑于襄阳岘山,望其碑者无不流绨,故名曰“坠泪碑”。

10.急

曹娥碑不是《曹城碑》 曹娥碑是东汉年间人们为颂扬曹娥的美德,纪念她的孝行而立的石碑。汉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会稽上虞令度尚欲为曹娥立碑,先使属吏魏朗为之操笔,久而未出,遂命其弟子邯郸淳作碑文。邯郸淳时甫弱冠,只见他从容捉笔,少许构思,一挥而就,众人嗟叹不暇。碑以载孝,孝以文扬。蔡邕闻讯来观,手摸碑文而读,阅后书“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于碑阴,隐“绝妙好辞”四字。此碑早年散失。

东晋升平二年(公元358年),王羲之到庙书曹娥碑,文字由新安吴茂先镌刻。此碑绢本手迹现存辽宁博物馆,上有梁代徐僧权、满骞、怀充等人题名,还有韩愈、宋高宗等人题款。

现存的曹娥碑系宋代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由王安石的女婿蔡卞重书。此碑高2.3米,宽1米,为行楷体,笔力遒劲,流畅爽利,在我国书法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已近千年,弥足珍贵。

围绕这块石碑,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话说三国时,曹操和杨修一起来曹娥庙祭拜。看到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感到很奇怪,不解其义,最后还是杨修破译了这个谜语,说答案便是“绝妙好词”。他给曹操解释说:黄绢是有颜色的丝绸,那便是“绝”字;“幼妇”是少女,即“妙”字;外孙是女之子,那是“好”字;“齑”是捣碎的姜蒜,而“齑臼”就是捣烂姜蒜的容器,用当时的话说就是“受辛之器”,“受”旁加“辛”就是“辞”的异体字。所以“黄绢幼妇,外孙齑(ji)臼”,谜底便是“绝妙好词”。

因为有了这个故事,便成就了 “曹娥碑”作为“中国最早的字谜”的美誉。也正因为曹娥碑隐含着中国第一个离合字谜,被看作是中国文字隐语的图腾,字谜的鼻祖。也是因为这个典故的来历,在灯谜中的还专门设置了一个谜格“曹娥格”。

历代的文人墨客也都喜欢到这里参读研究这块石碑。罗贯中、曹雪芹更是把曹娥碑地故事写入了自己的作品中。

碑的典故

相关推荐:
  • 家典故内容(巴金小说《家》故事内容简介)
  • 切肤之交典故(切肤之痛成语故事)
  • 阎婆惜(阎婆惜的轶事典故)
  • 天津桥上典故(天津桥上无人识天津桥指什么桥)
  • 人有三急典故(人有三急是哪三急)
上一篇:英语模块过关(英语基础模块,求答案) 下一篇:康复病史(正规的康复病历怎么写)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知道是渣男,我还是离不开他
吐龙吟典故(氺龙吟中共有几个典故分别表明了怎样的情思)
典故青山司马(青衫司马这个典故代表着什么)
三十六计经典故事pdf(北京创世卓越一共出了哪些电子书)
优伶典故(优伶有福,公子无缘出自那里)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2秒

返回顶部